情人節意味著什麼?
答案一:有情人的破財,沒情人的吃狗糧,破完財的下半個月沒糧吃,吃了狗糧的下半個月上陌陌。
答案二:被人警告:「任何形式的秀恩愛都是撒狗糧!」當然,你也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是啊,我就是要撒狗糧。」就此走上拉仇恨的不歸路。。。
答案三:看到別人家的女票在朋友圈曬巴寶莉愛馬仕,回家生怕被女朋友質問:「為什麼紅包比去年少了兩百?」
一千對情人就有一千個情人節。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部日本愛情片和以上情形毫無關係,更與愛情動作無關。電影講的是純粹的愛情,具體來說,是前網絡時代的網戀。這就是由森田芳光導演,深津繪裡、內野聖陽、戶田菜穗和宮澤和史主演的《春天情書》。
森田芳光導演已經於2011年去世,享年61歲,在大師雲集的日本導演裡,他沒有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溝口健二等人那樣的聲譽。通過豆瓣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春天情書》在國內並不是很有名,豆瓣影評只有20多篇(作為對比,下圖中可以看到,周星馳的《西遊伏妖篇》影評卻多達5521篇)。然而此片的評分卻高達8.4分,口碑不可謂不好。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90年代的日本。學生時代作為出色的美式足球選手大出風頭,但因傷隱退後,速見升(內野聖陽 飾)進入東京一家公司成為平凡的上班族。無聊煩惱的職場交際和女友不鹹不淡的往來令他倍感煩悶。在此之後,他以「春(ハル)」作網名,登陸一個電影留言板尋求同好。留言板上充斥著熱愛電影的人群,速見獨獨與網名「星星(ほし)」的陌生人相聊甚歡。未過多久,他們通過私人郵件聊天,從電影聊到愛情、事業、人生。星星的真實身份是住在盛岡的女孩藤間美津江(深津繪裡 飾),多年前愛情道路上的巨大打擊讓她始終無法向前邁出一步。她不停地變換工作,仿佛一隻找不到歸宿的鳥兒。通過郵件,星星和春天彼此牽絆與吸引,成為了虛擬時代來臨時從未謀面的知心好友。兩人的話題不斷深入,看似一切美好,直到一位網名叫玫瑰的女子--她是星星的妹妹--的介入,一些都發生了改變,兩人的關係產生嚴重的危機。
即便到今日,網戀也是略顯邊緣化甚至是汙名化的戀愛形式。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中葉,森田芳光導演卻給即將進入網絡時代的觀眾帶來一部理念過於超前的網戀電影,這超前不僅僅體現在觀念上,還有電影形式。這部以藍色BBS論壇為背景的作品居然在長達三分之一的部分用男女主人公網上聊天的字幕帶著觀眾推進情節。在那個還沒有語音、視頻和表情包的時代,兩位主角各自躲在電腦屏幕之後,用純文字認識、聊天以及戀愛。
《春天情書》的BBS藍色背景
不相見而只用文字交友的形式在80年代的中國非常流行,網上曾經傳過一個木心的段子。據說在「那個車、馬都很慢」的時代,木心和一位湖州女孩做了五年筆友,可當兩人終於相見,結果「我們勉強地吃飯,勉強地散步,到了晚上,天上勉強地掛起月亮。」
活生生的見光死。即便在文字世界裡有多麼惺惺相惜,現實世界裡終歸認識太淺。
影片必然不能按照「木心模式」發展下去,兩位主角在銀幕之後對著沒有聲音和面容的彼此毫無顧忌地交流,內容從婚姻和愛情到哪裡的冷麵更好吃,再到電影和運動,無所不包。通過冰冷的文字,兩人開始漸漸在乎形象模糊的彼此。影片最後,克服了巨大危機的二人相見,故事圓滿結束。暫且不說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實例,至少它給我們一種新的愛情的可能性。就像異地戀、異國戀一樣,並非抱著手機就不能談戀愛,如果有人質疑,我們至少可以說:
「喏,有電影為證,為什麼不可以?」
春天和網友在BBS聊天
麗塔·卡倫在《敘事醫學》中曾經這樣分析病人的口述史,她認為,一個病人對自己病歷的講述,事實上是基於當下自身狀態的某種重構。將這個理論擴大到日常生活中,則我們可以認為一個人對過去的懷念和回憶,都深深烙著他/她當下生存狀態的痕跡。簡單來說,就是人在回憶過去的時候,往往容易將記憶中的過去詩意化,只保留美好的部分,而刪去不愉快的回憶,因此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舊的東西往往帶有烏託邦的美好色彩。《春天情書》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在90年代中葉的日本,那還是上網使用486個人電腦、聽歌用CD、連索尼V8的畫質都渣得看不清面孔的時代,而這些東西配上東京塔、日本冷麵、地鐵、新幹線,一切顯得質樸而笨拙,由於技術的迅速發展,上述東西令如今的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年代感,而恰恰是這種年代感增強了電影的詩意美。
上世紀90年代的BBS界面
電影中有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第一個是新幹線相認,男主春天所乘的火車路過,女主星星則開著一輛白色小車,身著一身紅裙,兩人拿著DV在火車飛馳而過的那一瞬間互相拍攝。兩人的相遇只是一瞬間,而拍下來的畫面卻渣到根本看不清對方的臉,但是春天卻在兩人遇到危機之後,反覆回放那段錄像,儘管他從沒看清過星星的臉。
錄像裡根本看不清星星的臉
還有兩個場景,則是春天與星星以及玫瑰相見的時候,彼此約定手持磁卡或者英文報紙。兩人相對而立,默默不語,沒有任何現代化通訊設備,但僅僅是相認成功之後的相視一笑,卻能讓觀眾露出一絲會心的笑容。
生活在東京的春天和在盛崗鄉下的星星相熟之後,彼此查看去對方那裡的火車線路,並且列出每一站的站名。「這樣寫站名時,感覺像到你那裡去。」當春天打出這樣一句話,細膩的觀眾很難不為之動容。這句話讓我想到一個男孩為了心愛的姑娘從一座小城悄悄去往她所在的那座城市,看著距離目的地公裡數漸行漸少的心情。
還有一個很小的細節,春天剛開始上網,不懂笑臉的意思,當星星教會他之後,兩個人的聊天變成了這樣
這種原始表情包只可能出現在那個時代,而對於剛開始接觸網絡的春天來說,這成了只有他和星星才知道的秘密。這種感覺就像現在有一個姑娘還對你使用╭(╯^╰)╮ 這樣的表情包一樣,慢慢地,這也會變成兩個人的回憶~
如果故事僅僅只有這些,那還只能算是一部純情電影,好是好,但總覺得差點火候。森田導演的高明之處正是在於他並沒有讓角色脫離現實。春天以前是一個優秀的美式足球運動員,並且因此保送了大學,但後來卻因傷不得不進入公司。在生活中的挫敗感以及與女友不鹹不淡的關係讓他難免有些頹廢,後來女友也因為跟隨父親去澳洲而離開他,其理由僅僅是一句「我很喜歡學英文」。星星看似是一個很有目標的人,她在年輕的時候嘗試經歷不同的工作,認為自己「在工作上是個見異思遷的人」。事實上她不停換工作卻表現出了在世界上飄蕩的無力感。星星在經歷了男友的亡故之後決定再也不愛一個人,她承認「戀愛就是找到另一個自己」,卻接受了一位不追求愛情和性,只要一個形式上的婚姻,並因此得到父親遺產的男子交往的請求。最後,心有不甘的她終於在春天的鼓勵下放棄了這段交往,當那名男子問她是否有了喜歡的人時,星星說:
「和你在你一起我沒辦法找到自己喜歡的人。」
星星的書架上多次出現村上春樹的作品,例如《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國境以南,太陽以西》、《1973年的彈子球》,等等。其實可以說,從星星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挪威的森林》中直子那孤單、無助的影子。正如趙雷的《成都》所唱:「最讓我為難的,是掙扎的自由」。星星和春天渴望自由,卻一直在現實的泥淖中掙扎不休。星星說她喜歡的電影是希區柯克的《後窗》,因為可以眺望別人,其實她和春天躲在電腦屏幕後眺望別人,也是某種漂泊的表現,電影裡也不止一次出現從背後瞭望別人的鏡頭。
星星的書架
片中星星的妹妹玫瑰的出現,卻給了他們「掙扎的自由」一個答案。玫瑰的身上,我們很容易看到村上筆下綠子的影子,她直率大膽,可愛開朗,遇到春天之後毫不害羞地打招呼,並且說一些放蕩的話來刺激春天。然而正如綠子一樣,玫瑰看似輕薄放蕩,卻從不與春天上床,因為她把春天留在身邊,只是想要一個哥哥,而非男友或者性伴侶。不想玫瑰卻是星星的妹妹,而不知情的春天向星星撒謊,說他已經和玫瑰上過床,星星因此拒絕和春天聯絡。片中可以看出,春天明顯希望和玫瑰上床,可當玫瑰有了新男友,他只看了一眼男生,便認定玫瑰只有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才會幸福,心中因此對玫瑰毫無牽掛。當和玫瑰一起向星星把一切解釋清楚之後,春天終於邁出腳步,去尋找星星。
在玫瑰的身上能看到綠子的影子
在現實生活中,「飲食男女,人之大欲者存焉」,何況現實的複雜遠非這一句話可以概括,春天與星星的柏拉圖式戀愛遭受性和欲望的威脅其實毫不意外。他們想要掙脫牢籠,可牢籠豈是說掙脫就能掙脫的?所以他們都是凡夫俗子。但是當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所幸他們有了自己的答案,勇敢邁出自己的腳步,畢竟他們心有不甘,畢竟掙扎的自由也是自由,儘管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可是他們還算是半個理想主義者。
影片結尾,春天和星星在車站相對而立,手裡拿著約定見面的磁卡。
此時鏡頭有彩色漸漸轉成黑白,春天緩緩向星星跑去,我們看到他的背影和星星露出牙齒的笑容,彼時陽光剛好照下來,氣氛很安靜。
兩個人全片沒有一句語言交流,畫面由兩人相會的場面再次轉回字幕:
Hey!下次有姑娘問你是不是理想主義者,你敢不敢回答:「我是半個理想主義者。」
寫得這麼認真,你忍心不點讚關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