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震撼!鐵道遊擊隊紀念館帶你走進紅色歲月~

2020-11-19 齊魯壹點

「打造傳承紅色基因的棗莊樣板」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牢記「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紅色基因注入血脈、代代相傳。

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

堅決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吹響了「充分挖掘、高水準打造鐵道遊擊隊紅色文化」的號角,市政府將「全力打響鐵道遊擊隊紅色文化品牌」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明確了建好一個展館、搭建一個平臺、唱響一支紅歌、打造一個基地 「四個一工程」任務。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的批覆,將其定位為:立足棗莊、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的一流黨性教育基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組長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同志擔任,市委組織部牽頭組織實施,薛城區委、區政府具體實施,基地辦公室設在薛城區,承擔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規劃建設的主體責任。

(攝影 張龍)

院士作品

鐵道遊擊隊紀念館由當代中國建築設計界的領軍人物崔愷院士團隊設計。在臨山以新建設的鐵道遊擊隊紀念館為核心,改造提升紀念碑、英雄墓等設施,系統打造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崔愷院士團隊規劃設計的鐵道遊擊隊紀念館選址合理、山館融合、主題鮮明,合理控制空間和體量比例,豐富建築立面,同時統籌考慮基地建設整體布局。

鐵道遊擊隊紀念館工程作為第一個落地的院士作品、第一個藝術品級大型清水混凝土構件、第一個盒狀直立鎖邊鋁鎂錳板技術大跨度拱形穹頂、第一個同體量100天完成主體建設的優質工程等,創造了建築史上多項「棗莊第一」。

(攝影 張龍)

建設歷程

鐵道遊擊隊精神催生「棗莊速度」

仿佛一列呼嘯的蒸汽火車伴著汽笛的轟鳴駛出山腰,駐足這座造型獨特的紀念館前,放眼東西,分別與清秀脫俗的將軍亭、雄偉壯觀的臨山閣、巍巍聳立的紀念碑、莊嚴肅穆的將軍碑廊、盤旋曲折的紀念甬道、平坦寬闊的紀念廣場穿珠成線;南北展目,分別與人民英雄紀念園、三雄墓、影視城守中成軸,近銜青山、遠眺微湖,與周邊自然人文建築渾然一體,東倚高鐵、北望新城,英雄氣概浩然於胸。

建設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是棗莊近年來的一件大事,全市上下都充滿了期待。

「100天主體建築竣工、100天展陳布展成型,這座曾經被質疑為『不可能』的1.1萬㎡紀念館,從破土動工到奇蹟般落成,僅僅兩百天時間。而國內同級項目,常規工期最少需要2-3年。近7個月的戰天鬥地,詮釋了項目建設的『棗莊速度』!」

在舉國上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

承載著420萬棗莊人厚望的

鐵道遊擊隊紀念館

「七一」正式開館!!

下面隨著早報記者的鏡頭

一起走進氣勢磅礴的鐵道遊擊隊紀念館

鐵道遊擊隊紀念館是黨性教育基地核心建築,

長158米,總建築面積11500㎡,

展陳面積約6000㎡。

共分序廳、火車主題大廳的6個單元展區。

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大廳兩邊柱子上遒勁有力的大字,這是中央領導對鐵道遊擊隊功績的歷史評價。大家請看我們右手邊的是蕭華將軍題寫的:「懷中利劍,袖中匕首」,左手邊是遲浩田將軍題寫的:「亦傳亦奇,可歌可泣」。

進入紀念館,氣勢恢宏的序廳,兩側有大型浮雕,左側浮雕為中興煤礦公司發展的艱辛歷程,也是鐵道遊擊隊誕生與發展的歷史背景;右側浮雕以鐵道遊擊隊扒火車、打洋行、截軍列、百裡護送等主要內容。

往前走,是火車主題大廳,陳列著一輛民國時期的火車。長達54米的老式蒸汽機火車,鋪滿了碎石的鐵軌,陳舊的枕木,讓人們仿佛穿越到抗戰時期的鐵道線上。

展廳共有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

抗日烽火燃魯南

主要講述山東特別是魯南抗戰形勢

第二部分

初露鋒芒顯身手

呈現的是鐵道遊擊隊創立初期飛車奪槍、

襲擊洋行、智打票車的英雄事跡

第三部分

鐵道飛虎出奇兵

展示了鐵道遊擊隊一系列經典戰鬥

和護送幹部、護送黃金的精彩故事

第四部分

凝聚力量同抗日

展示了鐵道遊擊隊搞好統一戰線,

發動團結群眾和進步力量共同抗日的事跡

第五部分

沙溝受降載史冊

展示了日軍戰敗後,向鐵道遊擊隊投降的場景

第六部分

紅色基因代代傳

講述的是鐵道遊擊隊精神的傳承

布展除了採用文字、圖片等展板,

還將徵集來的2000多件實物有序排列,

並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通過雕塑、視頻等

形式立體呈現。

2700件物品

講述紅色故事

文物濃縮著歷史的印跡,更能給參觀者帶來觸動。為豐富鐵道遊擊隊紀念館陳列,市委宣傳部牽頭在全社會開展了鐵道遊擊隊文物史料徵集工作。14個月的時間裡,文史組走訪收集了老隊員及其子女手中大量鐵道遊擊隊相關實物、老照片、書籍等珍貴資料,許多是自己留念、收藏,收藏家花高價都沒捨得給的。紀子瑞當年用的大改錐、帶暗箱的柜子;徐廣雲戰時繳獲的日軍裝備;鄭君倫多年來陪伴自己的鐵道遊擊隊相關資料以及一枚枚榮譽勳章。

棗莊各區市也紛紛開展捐助活動,2700多件物品源源不斷地捐贈到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在鐵道遊擊隊後代劉秉南子女寄來的感謝信中,他們說道「徵集資料工作何止我們一家,可想而知工作量之大,責任心之重,這種情懷讓我們信服,讓我們感動!感謝你們!」

結尾部分

勝利大廳

革命後人重返薛城

紅色基因永世傳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緬懷先烈,是為了不忘走過的過去。

致敬英雄,更激勵我們堅定地前行。

紅色基因是歷史的積澱,

是歷史真正厚重之所在。

臨山蒼蒼,豐碑巍巍;

青山常在,浩氣永存!

更多精彩展覽、精彩故事...

鐵道遊擊隊紀念館等您來!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鐵道遊擊隊紀念館建成一年多,已吸引遊客130萬
    2018年10月,棗莊市薛城區依託鐵道遊擊隊紅色文化,建設鐵道遊擊隊紀念館,打造黨性教育基地。紀念館西側,鐵道遊擊隊紀念碑像一桿擎起的旗幟巍然聳立,而被設計成火車頭造型的紀念館正對著紀念碑,仿佛一列蒸汽火車伴著汽笛的轟鳴從臨山駛出,蔚為壯觀,好巧妙的「碑館合一」設計!
  • 再彈「心愛的土琵琶」,鐵道遊擊隊紀念館建成一年多吸引百萬遊客
    在外求學時,遇到外省同學,提起棗莊,大家或許會感到陌生,但一說鐵道遊擊隊,每個人都投來讚佩的目光。」滕州市委宣傳部辦公室工作人員孫德棟告訴記者。讓棗莊人引以為傲的鐵道遊擊隊,不僅保留在影視作品裡,更被印刻在生活中。2018年10月,棗莊市薛城區依託鐵道遊擊隊紅色文化,建設鐵道遊擊隊紀念館,打造黨性教育基地。
  • 《鐵道遊擊隊》新品免費聽|聽紅色經典,做有志少年
    還記得鐵道遊擊隊嗎?我們的父輩,很多人都知道《鐵道遊擊隊》,提起這部電影,他們總是滔滔不絕。雖然距離電影的播出已經過去了幾十個年頭,但是電影中的經典片段仍深深地刻在觀眾的腦海裡。《鐵道遊擊隊》的故事,映射的是一段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歷史,但也記錄著中華兒女捍衛美麗祖國的頑強精神。
  • 棗莊: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紅色力量
    、正泰國際洋行舊址等現有載體,高標準規劃建設鐵道遊擊隊紀念館;打造一個基地,即以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為核心,統籌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王家灣嶧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資源,建設成為立足棗莊、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的黨性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紅色經典旅遊基地,並通過有效承接山東省內乃至全國黨性教育、愛國主義研學教育、軍事實踐教育,進一步提高棗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彰顯具有時代特徵的棗莊精神
  • 百裡鐵道線上的不朽傳奇
    隊伍初創,產業工人參與在那段烽火歲月中,活躍在棗莊地區的鐵道遊擊隊是著名的抗日武裝力量,正如雜技劇《鐵道英雄》中所塑造重現的那般,以鐵道工人和煤礦工人為代表的產業工人是鐵道遊擊隊的主要力量。在講述魯南鐵道大隊英雄事跡的小說《鐵道遊擊隊》中,副大隊長王強的原型王志勝就是這樣一位典型人物。
  • 十二月開機重拍鐵道遊擊隊楊楓導演張涵予主演演繹紅色經典。
    鐵道遊擊隊而不是自行車騎上火車的神劇,鐵道遊擊隊的故事早就深入人心,打洋行,打票車,炸橋梁,搞機槍,搶運貨車的物質,接受日軍的投降。劉洪,王強,芳林嫂等等鮮活的形象好像都歷歷在目。一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讓美麗的微山湖英雄城市棗莊臨城因電影而聞名遐邇。在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的時候新版的鐵道遊擊隊1939的開拍也是送給抗戰勝利的賀禮!更是紅色經典的重現!
  • 電影《鐵道遊擊隊》要重拍了?您知道嗎?
    鐵道遊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的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以臨城(今山東棗莊薛城區)為中心,依靠群眾,開展遊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奏響了民族救亡的最強音。華誼兄弟電影不久前剛公布的H計劃第七季片單,《鐵道遊擊隊1939》(暫定名)在「銘記時代榮光」篇章中就十分亮眼醒目。
  • 電影《鐵道遊擊隊》誕生始末
    那麼,電影《鐵道遊擊隊》是如何誕生的呢?它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筆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饗讀者。  一  電影《鐵道遊擊隊》是根據劉知俠所著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說起這部小說的創作,還得追溯到1943年夏天。當時,劉知俠參加在濱海抗日根據地召開的全省戰鬥英雄模範大會。會議期間,魯南地區鐵道遊擊大隊的抗日事跡激起了他的創作欲望。
  • 《鐵道遊擊隊》中的兩位薛城烈士!
    因為我的書店媒體有過多次報導,以棗莊文史資料收藏為特色,主要包含鐵道遊擊隊、臺兒莊大戰、運河支隊等抗戰史料和其他棗莊地方文史書籍資料。張八一同志對我的書店有所了解,所以找我幫忙,並向我提供了秦明道與秦玉升兩位烈士的《革命烈士證明書》。我作為鐵道遊擊隊文化的傳播者,有責任為烈士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看過《鐵道遊擊隊》的人,看《鐵道飛虎》的四點回憶
    『看完《鐵道飛虎》,我給朋友微信發了幾句話,「鐵道飛虎還行,典型的爆米花電影,男性向作品,觀眾反映挺熱烈。」
  • 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創作的前前後後
    那麼,這部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的紅色文學經典,究竟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 英模會觸發創作靈感 劉知俠,原名劉兆麟,1918年出生在河南衛輝市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
  •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鬥創造美好生活」鐵道飛虎鑄傳奇 紅色基因...
    原標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鬥創造美好生活】鐵道飛虎鑄傳奇 紅色基因代代傳11月19日,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的鐵道遊擊隊紀念園內人頭攢動,紅歌飛揚。通過瞻仰紀念碑、觀看傳奇劇場,徐州三中實驗學校初中部1300餘名師生紛紛表示,他們對鐵道遊擊隊隊員們的英雄事跡有了更加系統的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紅色主題教育。據鐵道遊擊隊紀念園管理處主任趙曰標介紹,依託鐵道遊擊隊傳統紅色資源優勢,為全國各地黨員、幹部、群眾等提供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在這裡已經成為常態。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
  • 還原真實版《鐵道遊擊隊》 看鐵道尖兵如何造就傳奇
    影片男主角劉洪和他帶領的鐵道遊擊隊隊員們成為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1939年初冬,山東棗莊市的一家炭場喜氣洋洋地開張營業了。事實上,這家新炭場並不尋常,它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情報站,負責人名叫洪振海。而洪振海正是電影《鐵道遊擊隊》中男主角劉洪的原型。
  • 《鐵道飛虎》影評:紅色改編,喜聞樂見
    2016年,是成龍異常活躍的年份之一,繼7月的《絕地逃亡》之後,臨近歲末,又有了這部《鐵道飛虎》。而明年大年初一,又有《功夫瑜伽》上映,並且,題材都是成龍式動作喜劇。國內如成龍者,一時無兩。和《絕地逃亡》的穿越國境以及《功夫瑜伽》的玩轉印度不同,《鐵道飛虎》則是一個以鐵路為依託在抗日戰場打鬼子的故事。
  • 抗日戰爭《鐵道遊擊隊1939》將於12月開機,張涵予領銜出演
    鐵道遊擊隊一直是中國老中青三代觀眾共同的愛國記憶,而再次將老百姓家喻戶曉的紅色經典搬上大銀幕由楊楓執導的新片《鐵道遊擊隊1939》(暫定名),即將於今年12月中旬在山東開機,張涵予將領銜出演經典角色。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臨城棗莊英勇的「鐵道隊」與敵人鬥智鬥勇,殊死捍衛家園的故事。
  • 《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 張涵予演經典角色
    《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 張涵予演經典角色 導演楊楓與演員張涵予1905電影網訊 由楊楓執導的新片《鐵道遊擊隊
  • 張涵予電影《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 劇情角色介紹
    張涵予電影《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 劇情角色介紹  由楊楓執導的新片《鐵道遊擊隊1939》(暫定名),即將於今年12月中旬在山東開機,張涵予將領銜出演經典角色。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臨城棗莊英勇的「鐵道隊」與敵人鬥智鬥勇,殊死捍衛家園的故事。  鐵道遊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在山東魯南地區的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
  • 《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 張涵予詮釋經典角色
    導演楊楓與演員張涵予1905電影網訊由楊楓執導的新片《鐵道遊擊隊鐵道遊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在山東魯南地區的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以臨城(今山東棗莊薛城區)為中心,依靠群眾,開展遊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奏響了民族救亡的最強音。華誼兄弟電影不久前剛公布的H計劃第七季片單,《鐵道遊擊隊1939》(暫定名)在「銘記時代榮光」篇章中就十分亮眼醒目。
  • 電影《鐵道遊擊隊》中他真是鐵道遊擊隊員 影片插曲原唱至今是謎
    曹會渠扮演的鐵道遊擊隊劉洪大隊長被公認是最像 「劉洪」的大隊長。許多人可能不知,真實的「劉洪」大隊長也參加了影片的拍攝,他就是電影的軍事顧問劉金山。鐵道遊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第一任大隊長是洪振海,血洗洋行、飛車奪槍、打票車、截布車、劫藥品都是他的傑作。可惜的是這位戰功赫赫的鐵道遊擊隊的締造者在1943年姜集運河邊的小高地戰鬥中英勇犧牲。
  • 電影《鐵道遊擊隊》:英雄隊長「劉洪」的原型是誰?
    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決定將《鐵道遊擊隊》搬上銀幕,並決定由曾導演過電影《團結起來到明天》、《三毛流浪記》的趙明擔任該片導演,小說的作者劉知俠親自擔任編劇。《鐵道遊擊隊》連環畫由於《鐵道遊擊隊》從本質意義上嚴格劃分是一部軍事紀實性文學小說,攝製組首先來到山東棗莊實地採風。棗莊是我國著名的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