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2020-11-17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2012年,在中國常州舉辦了首屆國際恐龍節。在這次恐龍節上,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12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恐龍科普科研專家團公布了「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小盜龍就將為大家介紹這十種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恐龍,第一種介紹青島龍。

煙臺恐龍青島名

1950年春天,古生物學家周明鎮博士指導山東大學地礦系學生在山東煙臺的萊陽呂格莊金崗口村將軍頂與金崗口進行野外地質訓練,意外發掘到恐龍骨骼與蛋化石。聽到這個消息,中國古生物奠基人楊鍾健先生在第二年與山東大學地質系合作,來到萊陽對以前發現的化石進行進一步地發掘。經過發掘,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這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恐龍化石之一。

圖註:在金崗口村進行地質調查的師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青島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1958年,楊鍾健先生在研究了這些化石之後發表了論文,由於化石的研究和裝架都是在青島進行的,因此這種恐龍被命名為青島龍(Tsintaosaurus)。

按照青島龍的發現地來看,萊陽屬於煙臺而不是青島,那它為什麼不叫煙臺龍或者萊陽龍呢?原來在青島龍地發掘和研究過程中,其化石都是運到青島進行修理、研究和組裝的,古生物學家大部分時間也是在青島工作,為了紀念在青島研究恐龍的這段時光,楊鍾健才將恐龍命名為青島龍。

圖註:青島龍的命名者,中國古生物學泰鬥楊鍾健先生,圖片來自網絡

青島龍的屬名來自「Tsintao」(意為「青島」)及拉丁語中的「Saurus」(意為「蜥蜴」),意思是「青島的蜥蜴」。青島龍的模式種被命名為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種名代表其頭骨上那根細長的骨棒。青島龍屬於恐龍家族中的鳥腳類,是鴨嘴龍科下的賴氏龍亞科的成員。

圖註:青島龍的名字來自其腦袋上的棘狀突起,圖片由趙闖提供,版權屬於啄木鳥科學小組

白堊紀的獨角獸

青島龍體長6米至8米,高約3米,體重約1.5噸至2噸,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鴨嘴龍類恐龍。青島龍的正模標本體長6.62米,其第二具發現的化石則要大一些。

圖註:青島龍的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青島龍是中國發現的最著名的有頂飾的鴨嘴龍類化石,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完整恐龍化石之一。青島龍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腦袋上棘鼻狀的頂飾,其實際上是一根靠近鼻骨後端帶稜的骨質棒狀棘。

從遠處看,青島龍的頭頂上長了一根細長的角,就像傳說中的獨角獸一樣。關於這跟棒狀棘與頭骨的角度,古生物學家並不能確認,不過一般的復原圖中都表現其垂直於頭骨生長。青島龍腦袋上的棒狀棘內部是中空結構,因此有些人大膽提出其具有中央神經系統冷卻的功能,不過一般的觀點認為棒狀棘是一種發聲裝置。

圖註:青島龍腦袋上其他的棘狀突起,圖片來自網絡

有古生物學家曾經指出青島龍的棒狀棘很可能是一塊移位的(或者復原過程錯誤擺置的)鼻骨,如果他的推測是正確的,那青島龍就要被重新歸入鴨嘴龍亞科之下了。不過從目前發現的兩具青島龍化石來看,研究人員都發現有骨質的棒狀棘,這說明青島龍頭骨上的的這個結構是普遍存在的。

除了腦袋上奇特的冠飾,青島龍的脖子較短,身體粗壯,其前後四肢較長,但是前肢比後肢細短,它們既能夠以後肢行走,又可以以四肢行走。在青島龍的身後長著一條又肥又長的大尾巴,其作用主要是平衡身體的重量。

圖註:青島龍能夠以四肢行走,圖片來自網絡

新中國的第一種恐龍

青島龍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現的第一種恐龍,在山東萊陽發現了恐龍之後,得到消息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很快便組織了一支考察隊前往山東。

就在青島龍命名的同一年,北京自然博物館在萊陽發現了一具更加完整的化石,這具化石後來成了該館的鎮館之寶。今天,很多博物館中都有裝架展示的青島龍骨架,它傲然挺立的身體已經成為中國恐龍的標誌。

圖註:金崗口村保存遺址內裝架的青島龍骨架,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在美國展出的青島龍骨架模型,圖片來自網絡

白堊紀的萊陽

青島龍生存於距今70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山東半島上,當時山東半島的氣候遠比今天要溫暖溼潤。白堊紀時期的山東半島上有一條長600多公裡、寬約50公裡的狹長地帶,被稱為諸萊盆地。

圖註:穿行在森林中的青島龍,圖片來自網絡

諸萊盆地從山東萊陽經諸城直到莒南,這條地質帶是條著名的「恐龍帶」。根據地層研究顯示,白堊紀時期的諸萊盆地生長著大片的森林,盆地中還有眾多的河流和湖泊,河流奔流向東匯入大海。在環境優越的諸萊盆地中曾經生存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恐龍,其中與青島龍生活在一起的恐龍有屬於暴龍類的金剛口龍和同屬於鴨嘴龍類的譚氏龍和不久之前才發現的萊陽龍。

對於青島龍來說,體型巨大、滿口尖牙的金剛口龍是最大的威脅,一隻金剛口龍可以輕鬆的殺死落單的成年青島龍。為了保證自己安全,青島龍會組成群體,當發現危險的時候它們會用腦袋上的「管子」發出高音來提醒同伴。沒有威脅的時候,成群的青島龍會沿著森林邊緣前進,它們張開大嘴咬下松柏等樹木的葉子,然後細細咀嚼。

圖註:萊陽恐龍博物館中成群活動的青島龍裝架,圖片來自網絡

青島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頭頂上獨一無二的頭冠是它最好的名片。關於青島龍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目前古生物學家們在金崗口村附近展開了持續的發掘,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會發現更多與青島龍生存在一起的恐龍和古生物,新的發現值得期待。

圖註:今天在萊陽金崗口村的發掘仍然在繼續,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Young, C.-C. (1958). "The dinosaurian remains of Laiyang, Shantung".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Whole Number. 42 (16): 1–138.

2.Creisler, B. (2002). "Dinosauria Translation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T". DOL Dinosaur Omnipedia. Retrieved 24 Feb 2010.

3. Buffetaut, E.; Tong, H. (1993).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Young and Tanius sinensis Wiman: a preliminary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hadrosaurs (Dinosauri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China". 2. 317. C.R. Academy of Science Paris: 1255–1261.

4.Prieto-Márquez, A.; Wagner, J. R. (2013). "The 'Unicorn' Dinosaur That Wasn't: A New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est of Tsintaosaurus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 Lambeosaurine Crest and Rostrum". PLOS ONE. 8 (11): e82268. doi:10.1371/journal.pone.0082268.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下期預告:

下一期繼續我們探尋「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的旅程,將會為大家介紹一種發現於四川的早期劍龍類恐龍——華陽龍。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第一龍」棘鼻青島龍研究最新進展:鼻骨內部是實心的類似...
    研究團隊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 遠古恐龍研究中,距今約7000萬年、化石發現被譽為「新中國第一龍」的棘鼻青島龍,其主要形成棘狀特殊頭飾的鼻骨是否中空長期以來備受學界爭議和關注。中國科學家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獲得明確答案:棘鼻青島龍鼻骨內部不是中空的管狀結構,而是實心的類似「三明治」結構,這一實心鼻骨與前頜骨共同圍成向前上方延伸的空心頭飾。
  •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一起過來了解下在中國地區的恐龍
    6、馬門溪龍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其化石,經科學鑑定,屬蜥腳類亞馬目。此屬動物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7米。它的頸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另外,頸部也是所有恐龍中最長的(最長頸部可達12.1米)。與頸椎相比,背椎、薦椎及尾椎 相對較少。
  • 被《侏羅紀世界》裡的恐龍嚇尿了?
    最近每個人的朋友圈都被恐龍們刷屏了。逗比「星爵」帶領著一大波恐龍正在國內電影院裡玩耍,而22年前的《侏羅紀公園》也變成了更多恐龍的《侏羅紀世界》。作為一部既賣特效更賣情懷的大片,許多人表示被片中的暴虐龍嚇到了,想起了《侏羅紀公園》裡的場景。那當然,因為這部電影本來就是《侏羅紀公園》的續集,不嚇人怎麼能彰顯恐龍們的厲(niu)害(bi)之處呢。
  • 恐龍家族中的「獨角獸」其實並不存在
    青島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的標誌性特徵就是腦袋上的一隻「獨角」,這在恐龍家族中可是獨一無二的! 青島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的標誌性特徵就是腦袋上的一隻「獨角」,這在恐龍家族中可是獨一無二的!
  • 永川龍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
    它一出土,不少人都驚呆了,這是世界上罕見的完整恐龍化石,特別是頭部。它一面世,引起世界古生物學界的極大關注,還登上了「中國恐龍」系列郵票。而活躍在侏羅紀時期的上遊永川龍,滿口巨齒,堪稱一臺移動的「絞肉機」,它的骨架化石曾多次出國展出,還曾登上香港郵局發行的「中國恐龍」系列郵票……事件 永川龍將在「國家名片」上亮相近期,國家郵政局官網公布了《2017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永川龍成功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並將於2017年5月19日首次發行。
  • 長纓在手縛「蒼龍」——趙闖講述《中國恐龍》郵票圖稿創作與設計
    中國恐龍》郵票即將發行,近期集郵圈裡恐龍話題不斷,熱度居高不下~在剛出版的本刊第五期上,刊登了一篇對郵票設計者趙闖的採訪,其中談到了《中國恐龍》這套郵票設計的方方面面,咱們一起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中國恐龍》套票版張共反映了14種恐龍,郵票上有6種,即青島龍、永川龍、華陽龍、中華龍鳥、巨盜龍、小盜龍,郵票邊飾上有8種,即汝陽龍、祿豐龍、中國龍、中國角龍、鸚鵡嘴龍、遼寧龍、孔子鳥和寐龍
  • 郵票上的恐龍
    2016年,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了「中國恐龍」郵票。2017年中國郵政也發行了一套「中國恐龍」郵票。據統計,目前有80個左右國家發行過恐龍郵票。我愛好集郵,這項愛好堅持了半個多世紀。郵票中蘊含著豐厚的科學文化知識,通過集郵增加了自己的知識,開闊了眼界,還充實了我內心世界,真正是受益匪淺!我之前一直是傳統集郵,恐龍滅絕原因新學說的出現,啟發了我收集恐龍專題郵票的興趣。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史前最小恐龍現身,另外就再科普其他十大迷你恐龍吧
    迄今最小恐龍現身,寬婭眼齒鳥 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物種,代表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並且成立新屬物種——寬婭眼齒鳥。
  • 世界上十大危險的恐龍,傷齒龍上榜,是用智商「吃飯」的恐龍之一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十大危險的恐龍,其中傷齒龍上榜,是用智商「吃飯」的恐龍之一。1、霸王龍是霸屏電影電視的恐龍代表,這主要是因為它生活在白堊紀晚期,那時很少有恐龍可以成為它的對手,成為當時整個食物鏈的頂端。2、 南方巨獸龍。
  • 恐龍的叫聲其實很萌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侏羅紀公園》等有關恐龍的大電影中,各種恐龍扯著嗓子的咆哮聲令人恐懼,難道,這就是它們真實的聲音嗎?那麼,你一定好奇,恐龍的叫聲到底是怎樣的?雖說對於恐龍的聲音我們無從考證,但從恐龍化石的研究來看,恐龍應該具有發聲的能力。
  • 你不知道的身體奇怪的十大恐龍!
    你不知道的身體奇怪的十大恐龍!恐龍是遠古時的動物,它們長什麼樣,我們不知道,通過科學家的還原,我們大概了解到它們的模樣,究竟恐龍有哪些模樣,接下來,小編就帶你看一看身體奇怪的十種恐龍吧。秀頜龍已知的最小恐龍秀頜龍是恐龍家族中小巧玲瓏的種類,特徵與腔骨龍差不多。它的成年個體從頭的前端到尾的末梢,全長75釐米,軀幹部只有一隻母雞那麼大,無疑是恐龍家族中個體最小的成員,這種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滑齒龍海生恐龍滑齒龍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裡短頸部的上龍亞目。
  • 中國角龍:長角的中國臉
    ,你可能已經找到一些中國恐龍之最,比如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汝陽龍;牙齒最多的恐龍:山東龍、青島龍等鴨嘴龍類。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另類恐龍之最——頭最大的中國恐龍。 由於頸盾是頭骨的一部分,自然給頭骨的長度加分不少,這讓中國角龍的頭骨整體長度可達1.8米,是中國所有恐龍裡面頭骨最長的。
  • 8月3日晚,《好客山東》節目送看恐龍的門票啦!帶寶貝走進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開啟科普探險之旅!
    一個富含恐龍及恐龍蛋化石、以萊陽生物群遺蹟為特色,涵蓋地貌景觀和水體景觀等地質遺蹟的綜合性地質公園。這裡以九個「中國之最」聞名於世:我國學者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昆蟲、植物和翼龍化石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第一具完整恐龍骨架—棘鼻青島龍誕生的地方;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誕生的地方;目前國際公認的恐龍蛋化石分類方法是基於對萊陽恐龍蛋化石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五站——為生命「赫彩」,遼寧雙龍會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其實,作為素有「恐龍之鄉」稱號的中國,恐龍化石群當然是值得單獨來介紹一下滴~於是,在上篇文章發出之後,小編就開始醞釀下一篇恐龍化石群的文章了。但是當提筆的時候卻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中國已有20多個省市發現了恐龍化石,截至目前,命名種類達174種,是目前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四川、內蒙古、遼寧產出化石尤為之多,最大的恐龍化石群面積可達數十萬平方米。
  • 中國的恐龍與恐龍時代
    它被洪水覆蓋,經歷了巖石、地質變遷與氣候變化,直到8600萬年後——那是人類的公元1993年,春天,科學家在中國河南西峽盆地發現了一枚竊蛋龍類恐龍胚胎的骨骼化石。化石保存得非常清晰,可以看到它保持著向右側臥的姿勢,靜靜地蜷縮著小小的身子,科學家為這枚化石命名為:路易貝貝。
  • 十大食肉恐龍
    據了解,在挖掘這具恐龍骨骼時,考古學家還在骨骼殘骸旁近同時發生另外兩個大型食肉恐龍骨骼,很可能這三隻恐龍是在共同尋找食物或者互相廝殺。對於這三具巨型恐龍骨骼的發現,考古專家吃驚不已,他們稱這就像是真實版的「侏羅紀公園」,並意識到需要對恐龍的行為習性進行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