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纓在手縛「蒼龍」——趙闖講述《中國恐龍》郵票圖稿創作與設計

2021-02-15 集郵本子


摘編自集郵博覽總第354期《長纓在手縛「蒼龍」——趙闖講述《中國恐龍》郵票圖稿創作與設計》  作者:危春勇

《中國恐龍》郵票即將發行,近期集郵圈裡恐龍話題不斷,熱度居高不下~在剛出版的本刊第五期上,刊登了一篇對郵票設計者趙闖的採訪,其中談到了《中國恐龍》這套郵票設計的方方面面,咱們一起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中國恐龍》套票版張共反映了14種恐龍,郵票上有6種,即青島龍、永川龍、華陽龍、中華龍鳥、巨盜龍、小盜龍,郵票邊飾上有8種,即汝陽龍、祿豐龍、中國龍、中國角龍、鸚鵡嘴龍、遼寧龍、孔子鳥和寐龍;小型張表現的恐龍為2種,郵票主圖和邊飾左為馬門溪龍,邊飾右為沱江龍。

這是繼1958年《中國古生物》郵票後時隔60年,恐龍形象第二次出現在中國內地的郵票上,也是中國郵政首次採用套票版張加小型張這樣從未有過的標配,高規格、高尺度地發行恐龍題材的郵票。

在最後一次郵票內容定稿會議上,趙闖提出了自己的一個大膽想法,他說其他國家和地區發行的恐龍郵票大多沒有主畫面,我們這次發行《中國恐龍》郵票,且採取套票版張的形式印製,應該選取一個恐龍作為主畫面處理。趙闖的建議得到了與會者的贊同。

圖稿開始設計時,趙闖曾考慮用巨盜龍為主畫面,經過比較,最後選定為非常有科學價值的永川龍為畫面上的「主角」亮相。套票版張的草圖,趙闖畫了十餘套,定版時的正式稿則畫了三幅,兩幅為橫圖,一幅為豎圖。本來像恐龍這樣的龐然大物,採用橫幅圖更利於表現,但因為要與已發行的套票版張《中國鳥》保持一致,故郵票印製局看中了豎幅圖。

談及小型張的圖稿創作,趙闖說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對3隻龍的位置作了調整。小型張圖案本來是兩隻馬門溪龍,一隻重慶龍,後根據專家建議,將重慶龍改為了和它體積差不多大的沱江龍,原因是沱江龍的化石保存得比較完整,在學術界爭議也比較小。

《中國恐龍》郵票圖稿第一稿

《中國恐龍》郵票圖稿第二稿

郵票發行部門希望在《中國恐龍》套票版張能真實地表現恐龍生活的自然環境,所有出現在畫面上的恐龍,要有整體感和協調性,物種與環境融為一體,恐龍與恐龍之間彼此呼應,仿佛生存在一個和諧的大家園裡。趙闖說,這樣的要求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古生物研究講究的是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而郵票上選定的這些恐龍種屬來自不同的地域和省份,生存於不同的時代,有的這個恐龍滅絕之後那個恐龍才出現,而且出現在郵票上的恐龍體積大小不一,大的往往是小的幾倍,凡此都給圖稿創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趙闖覺得,美術作品的創作必須遵循邏輯順序,以構圖為主,符合美術作品的美學原理。《中國恐龍》郵票套票版張的設計,擺在他面前的有三大難題,一是要解決時間順序的問題,二是要處理好空間表現的問題,還有一個是內容和形式相統一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三大棘手問題,趙闖在圖稿設計時進行了多次嘗試。比如,在時間節點上,他繪製了一條暗線,背景以河灘、波浪和島嶼為襯託,從祿豐龍與中國龍的位置開始,往右延續到華陽龍、永川龍,再往下向右逆時針旋轉,依次為中華龍鳥、寐龍、孔子鳥、小盜龍、巨盜龍、汝陽龍再轉到青島龍。按照這條線安排時間順序,越往外時間越晚,越往內時間越早。祿豐龍是在我國發現時間最早,也是在地球上生存時間最早的恐龍,1958年4月我國發行的《中國古生物》郵票中的首枚恐龍郵票,圖案就是祿豐龍。此次《中國恐龍》套票版張畫面構思,以祿豐龍為圓點向外延伸,按照上述原則布局,可謂意味深長。

《中國恐龍》小型張第一稿

《中國恐龍》小型張郵票

不知是否可以這樣來形容,人們對於恐龍是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在我們身邊,恐龍文化無處不在,從影視大片、動漫卡通、到書籍畫刊、主題公園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使我們對恐龍如雷貫耳。說陌生,是因為恐龍生活在距今2億多年前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到底長得什麼樣、習性如何,誰也沒見過「真傢伙」,不像老虎、獅子、熊貓、大象等這些常規動物,甚至和恐龍同時代生存的揚子鱷,平時看得比較多,了解得也非常透徹。

如此這般,是不是在恐龍的繪製上自由發揮和浪漫想像的成分可以更多一些,約束要少一些呢?對於這個大家感到疑惑並關心的問題,趙闖表示,畫恐龍絕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簡單,正因為誰也沒見過,沒有具體的實物可供寫生和臨摹,所以它的創作難度遠比畫一般的動物複雜麻煩得多,必須要有嚴格的科學依據,「比如要畫一隻霸王龍的油畫,就需要清楚地知道霸王龍的手指有幾根骨節。」

「恐龍已經滅絕了,我們得像偵探一樣通過骨架和各種蛛絲馬跡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趙闖向筆者大致介紹了他所從事的以恐龍為主的古生物復原圖的創作過程。

古生物復原,就是將恐龍的骨架復原成原來有血有肉的樣子。繪製一幅恐龍復原圖,首先要根據已被擠壓扭曲的化石照片,利用自己掌握的化石研究知識仔細拆分生物骨骼,進行精確到毫米的測量,並且要隨時和化石研究專家溝通,儘可能做到骨骼的舒展和還原,接著在標有尺寸的「田字格」中繪製出一幅舒展的恐龍骨骼復原圖。也就是說,把化石復原出生命形象,首先得讓化石在紙上站起來,把這化石輪廓描出來,在紙上組裝起來。之後便是繪製出色彩豐富、形象生動的形態復原圖,需要想像恐龍具體的生活場景和姿勢形態,這也不是憑空想像。在繪製周圍環境圖的時候,更多的要考慮生物進化。趙闖說,所有相關的知識都要調動平時的積累,不僅需要大量閱讀自然科學相關論文,還要隨時向古生物專家請教。大學期間,趙闖曾修過心理學、生命進化學、物理學,因而總能融會貫通到繪畫創作中去,平時,他也習慣稱自己為「科學藝術工作者」。

在採訪中,趙闖還向筆者介紹了他所知道的一些有關郵票印製方面的情況。在《中國恐龍》圖稿正式確定後,郵票印製局專門召開了一次郵票印製工藝會,除採用膠雕套印外,一些新工藝在郵票印製過程中首次運用,如為了展示對小盜龍最新發現的成果,採用了變色和螢光等特殊油墨印製,在自然光下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看到小盜龍身上變幻的幾種顏色,這也是新型印刷技術與科學考古研究有機對應的範例。趙闖同時透露,在紫外燈的照射下,還可以看到每個恐龍所對應的骨架,這些骨架是為了印製上的需要,自己另外專門畫的。此外,小型張的齒孔採用了恐龍形狀的異形齒孔,在版張底部採用了恐龍圖形+噴碼的方式,用以防偽。

《中國恐龍》郵票草圖

《中國恐龍》郵票草圖

趙闖7歲開始自學畫恐龍,21歲時作品遠古翔獸復原圖便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這是該雜誌第一次使用中國人繪製的古生物復原圖作為封面,那時他還是大二學生。

今年30歲還不到的趙闖,是目前國內唯一把復原恐龍圖當成職業的畫家。就在今年年初,中央電視臺「中國人活法」欄目播出了介紹趙闖的《龍痴》,這部30分鐘的專題片前後跟蹤了趙闖兩年才拍攝完成。2016年在《中國恐龍》郵票設計項目啟動之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我們身邊的恐龍」主題展覽,著重介紹了恐龍與鳥類的演化關係,展示了世界各地20年來對恐龍的研究成果,展覽上展出的30多幅美術作品均出自趙闖之手。「中國人活法」攝製組為此專門前往美國紐約跟蹤拍攝素材。

儘管趙闖已經創作了超過1000種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復原作品,在業界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大,但設計郵票還是第一次。

經歷這次《中國恐龍》郵票的設計,趙闖對郵票圖稿的創作和設計有自己的認識與感悟。他表示,郵票是國家名片,是特別重要的創作,這個跟自己以往的繪畫有很多的不同。科學藝術創作,要求也很高很嚴,但多少可以有些主觀的情感因素在裡面。而郵票圖稿創作,不論是構圖還是畫面,標準和要求則更高更嚴,最重要的是有其自身的格式和特性,有個基本的框架在裡面,比如創作郵票圖稿不能光注意畫面的表現,要考慮面值、銘志等文字要素的擺放,還要顧及打齒孔的位置,所有這些都應完全遵循有關的原則和規律來操作。

趙闖進一步介紹道,這次《中國恐龍》郵票上出現的所有恐龍,其有關的信息大都截至到郵票發行時期,凡是對恐龍的最新認識和最新感知皆包含進去。他舉例道,小盜龍和中華龍鳥身上的顏色採用了近幾年發現的證據和研究成果;2016年香港大學對鸚鵡嘴龍的最新研究表明,其頭部是深色的,身體肩膀部位有黑色斑點,後腿後部有皮膜。因此,在郵票畫面上所有這些都必須得到體現,否則就有損「國家名片」的權威。

跟趙闖交談,除了分享其郵票創作方面的體會外,還獲取了不少恐龍方面的科學知識。他告訴筆者,這幾年隨著化石的不斷發現,古生物的研究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很大的進展,比如現在業內認為,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鳥類都屬於恐龍的一種,所有鳥類跟小盜龍、永川龍屬於同一亞目,這一點已在學術界形成共識。

「隨著化石材料以及科學技術的持續更新,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了解就越來越進步,每一年都在發生著變化。」趙闖表示,自己的專業和科學知識也是處在不斷的滾動積累中,因與世界各地研究恐龍的科學家有密切的聯繫,也有友好的合作,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就能很快知曉,使自己的古生物知識和數據史料庫隨時得到更新。

恐龍骨骼圖

來源:集郵博覽 作者:危春勇

相關焦點

  • 趙闖:畫恐龍的科學「怪人」
    恐龍媽媽來不及注意這些,洪水就淹沒了一切。這是趙闖拍攝的第一部動畫短片講述的故事。看到短片結尾,一個剛剛開始悸動的恐龍生命消逝了,骨骼風化在了巖石裡,竟有些傷感。8600萬年後,這枚恐龍胚胎化石在河南西峽盆地被發現,它就是路易貝貝(Baby Louie)。路易貝貝不僅生前命運悲慘,身後也歷經曲折。
  • 2017-11中國恐龍小型張郵票暗記及螢光
    作者:重慶鄧濤2017-11《中國恐龍》小型張郵票暗記及螢光郵票概況:中國郵政定於2017年5月19日發行《中國恐龍》特種郵票1套6枚,小型張1枚。異形齒孔         螢光噴碼設 計 者:趙闖郵票雕刻者:郝歐、徐喆、李昊、劉明慧、劉博、楊志英小型張雕刻者:馬丁·莫克責任編輯:陳靜芝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郵票暗記暗記是:KL(恐龍)
  • 中國的恐龍與恐龍時代
    趙闖在工作室內畫畫趙闖很小就顯現出畫畫的天賦,尤其對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感興趣,比如恐龍。小學六年級時,趙闖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本「書」,一本純手寫和手繪的《中國的恐龍》。趙闖六年級創作的《中國的恐龍》除了油畫、速寫,趙闖還創作了很多超寫實風格的恐龍,有時它們的一條胳膊上就有六七千個鱗片,全身有上百萬個,它們張開嘴後,露出的牙齒的不同長度,是否有鋸齒和牙斑……這些,都是趙闖必須考慮的細節。
  • 我們現在竟然還生活在恐龍時代
    自從第一次見面,老趙(趙闖)就向我透露了很多關於他和恐龍的秘密。也許,恐龍的故事他一輩子都講不完。趁這個機會,小編還想與各位郵迷一起分享,一起去看看這位神秘的恐龍大王不為人知的秘密。老趙特別愛看《動物世界》,那曾是一代人的科普巨獻,就因為這節目,老趙才慢慢接觸上恐龍。
  • 香港郵政公布2016年郵票發行計劃及郵票圖稿
    9月23日,香港郵政網站公布了2016年郵票發行計劃及郵票圖稿。縱觀該發行計劃,香港郵政2016年計劃發行12套郵票。
  • 2021年新發行郵票創作設計推進約稿會在京舉行 設計家雲集 部分設計選題內容方向確定
    集郵門戶網訊據中國集郵、中國集郵總公司、郵票印製局消息,11月20日,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業務部舉辦的2021年郵票創作設計推進會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票印製局舉行。2021年中國郵票創作設計推進會的召開,是中國郵票事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會,是一次學習交流互鑑,體驗與感悟並存的活動,更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的盛會。郵政業務部圖稿處的同志首先介紹了2021年郵票選題及約稿安排。2021年計劃發行紀特郵票28套90餘枚。
  • 「畫恐龍」第一人的童話世界 附多幅恐龍復原圖
    五年來,趙闖和夥伴們這樣生活:與恐龍交朋友,去全球各地感受真實動物,瘋狂畫畫和寫作,偶爾接點商業項目維持生計。趙闖的主要工作是「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重建」,俗稱「畫恐龍」。他是我國此領域唯一的專職畫家。在全球,這樣人也不過十幾個。2009年,趙闖和搭檔楊楊成立了啄木鳥科學小組,一個畫畫,一個寫作。
  • 永川龍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
    它一出土,不少人都驚呆了,這是世界上罕見的完整恐龍化石,特別是頭部。它一面世,引起世界古生物學界的極大關注,還登上了「中國恐龍」系列郵票。而活躍在侏羅紀時期的上遊永川龍,滿口巨齒,堪稱一臺移動的「絞肉機」,它的骨架化石曾多次出國展出,還曾登上香港郵局發行的「中國恐龍」系列郵票……事件 永川龍將在「國家名片」上亮相近期,國家郵政局官網公布了《2017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永川龍成功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並將於2017年5月19日首次發行。
  • 郵票上的恐龍
    2016年,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了「中國恐龍」郵票。2017年中國郵政也發行了一套「中國恐龍」郵票。據統計,目前有80個左右國家發行過恐龍郵票。我愛好集郵,這項愛好堅持了半個多世紀。郵票中蘊含著豐厚的科學文化知識,通過集郵增加了自己的知識,開闊了眼界,還充實了我內心世界,真正是受益匪淺!我之前一直是傳統集郵,恐龍滅絕原因新學說的出現,啟發了我收集恐龍專題郵票的興趣。
  • 中國書法藝術(楷書)金銀紀念幣設計圖稿徵集公告
    二、設計要求  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深厚的美學意蘊,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該套紀念幣旨在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宣傳中國書法藝術。  設計要準確傳達和表現項目主題的核心思想,突出表現楷書藝術之美。藝術手法可多樣,力求設計創新,避免與前兩組(篆書、隸書)項目圖稿的設計視覺雷同。
  • 2019年香港郵票發行計劃及圖稿,老夫子成新亮點!
    這款郵票小型張展示戲曲中心內外的獨特面貌,設計鮮明耀目。8.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八號: 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發行日期: 2019年8月13日郵票設計: 黃嘉文香港郵政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八號郵票小型張以2016
  • 2020「520·玫瑰」特種郵票設計大賽作品徵集
    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協辦的首屆(我愛你)「520·玫瑰」特種郵票設計大賽徵集活動於2020年元月正式啟動。4.設計內容:①每枚郵票以玫瑰花為主題,結合愛情元素,表達出溫馨、浪漫、深情的視覺感受。玫瑰花的造型設計以「玫瑰(Rosa rugosa)、粉紅單瓣玫瑰(Rosa rugosa f.rosea)、白玫瑰(Rosa rugosa cv.albo-plena)、重瓣紫玫瑰(Rosa rugosa cv.plena)」為參考原型進行設計創作,手法不限。
  • 香港公布2018年郵票發行計劃,看看有沒喜歡的郵票設計
    近日,香港郵政公布了其 2018年郵票的發行計劃以及部分郵票的設計圖稿。
  • 中國臺灣2021年第一季度郵票發行計劃公布(附:2020年中國臺灣全年郵票發行目錄)
    中國郵政《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紀念郵票    中國臺灣郵政 《日月合璧五星連珠圖古畫》郵票(上輯)中國臺灣郵政 特700 《燈塔》郵票(2020年版)中國郵政與衣索比亞聯合發行《中埃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李小龍是享譽全球的傳奇武術家,也是電影及武藝文化界的佼佼者,成就跨越地域、時代和界別。
  • 解密:新中國第一套使用「志號」的郵票
    中外郵票原本都沒有志號,在郵票上編印志號,是我國郵政部門的獨創,也是新中國郵票區別於舊時郵票的特徵之一。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開始,就把志號印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的底邊位置上。而這套劃時代的郵票,就是《紀1 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個別郵票目錄簡稱為「紀1 政協」。
  • 中國最值錢的郵票和它背後的故事
    原來,「全面勝利」和「大一片紅」,分別是1968年某套郵票設計圖稿的第一稿和第二稿,「小一片紅」則是最終定稿。1968年9月5日,郵票發行局革委會決定發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面勝利萬歲》郵票,編號為「文14」。
  • 2022冬奧會紀念幣設計圖稿作品提交要求
    報名表、應徵圖稿標準版式及徵稿承諾書可在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下載。未填寫報名表、徵稿承諾書或上述資料填寫不完整的,其應徵作品不予受理。  2.紀念幣應徵圖稿應使用白色A4紙列印,並在圖稿下方填寫設計作品理念的簡要文字說明(詳見紀念幣應徵圖稿標準版式)。紀念鈔應徵圖稿應使用白色A4紙列印,並在圖稿右側填寫設計作品理念的簡要文字說明(詳見紀念鈔應徵圖稿標準版式)。
  • 「生肖郵票四十年」中國郵政鼠年生肖文創大賽頒獎
    1月5日,「生肖郵票四十年」中國郵政鼠年生肖文創大賽頒獎典禮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同時啟動了中國郵政「520·玫瑰」特種郵票設計大賽。2020年是庚子鼠年,也是中國郵政發行生肖郵票四十周年。為更好地推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並積極推動生肖文創產品研發,中國集郵總公司首次舉辦了「生肖郵票四十年」中國郵政鼠年生肖文創大賽。本次大賽以生肖文創為切入點,將傳統文化精粹融入當代設計,以衍生品開發設計為核心,創造文創產業發展的新空間,將使生肖文化和集郵元素更好地融入生活、貼近大眾。
  • 《辛丑年》郵票發行公告:留給王大師的顏色果然不多了
    發 行 公 告中國郵政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1套2枚,小本票1本。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集郵網廳、中國郵政手機客戶端和中國郵政微郵局集郵微信商城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版式二圖稿使用膠印雕刻聯合印刷方式呈現,由郵票印製局青年設計師劉博雕刻,北京郵票廠印製。雕刻版呈現的圖案細節更加豐富、細膩,配合鮮豔的色彩搭配,使整體圖稿顯得典雅、莊重。
  • 香港2018年發行計劃和圖稿正式公布(全年郵票圖)
    新面值通用郵票沿用2014年通用郵票的設計風格,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獨特地貌景觀為題,介紹馬屎洲、印洲、及花山。            2.         香港郵政以「節慶民間習俗」為題,發行一套六枚特別郵票,展示六種在香港節慶期間常見的民間習俗,包括貼揮春、拋寶牒、上頭注香、轉風車、求籤和舞麒麟。郵票以銀線勾勒的手展示進行各種民間習俗時的動作,有趣的設計份外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