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來勢洶洶的第三波疫情,韓國政府調高了防疫等級,民眾的活動進一步受限,經濟活動也隨之萎縮。特殊背景下,「隔離經濟」異軍突起,遊戲、小家電、半成品菜、外賣等行業發展迅速,表現亮眼,和深陷疫情泥沼的彩妝、娛樂休閒等行業形成鮮明對比。韓國經濟正面臨「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
韓國各項經濟指標「愁雲慘澹」
韓國第三波新冠疫情來勢兇猛,上周連續多日新增確診病例破千。按照韓國防疫部門之前制定的標準,這種情況下應該將防疫等級上調至最高的三級,但是政府卻遲遲沒有下令。有觀點指出,韓政府之所以一直強調「要努力在現階段防疫級別下控制疫情」,是擔心「禁足」措施讓韓國經濟雪上加霜 。
據韓國央行韓國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第二季度韓國GDP連續出現負增長,分別環比下降1.4%和3.2%,第三季度稍有回升,環比增長1.9%。第四季度的數據尚未發布,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韓國在第四季度的經濟表現並不樂觀。韓國銀行已多次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期,「負增長」被公認為是不可避免的。
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韓國的經濟表現和全球疫情狀況密不可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旅遊業幾乎陷入全面停滯,人員和商品流通受阻,加之各國疫情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使得韓國的出口規模大幅減小。從今年3月到9月,韓國連續7個月出口額呈負增長,雖然9月後有所反彈,但對全年經濟的貢獻仍然杯水車薪。
與黯淡的出口表現相對應的,是韓國疲軟的國內需求,主要表現為實體經濟遭遇疫情衝擊及民眾消費能力減弱。大量中小企業和個體戶經營困難,紛紛停止招聘計劃,隨之而來的是失業率不斷上升。韓國統計廳發布的報告顯示,11月韓國的失業人口達到102.8萬人,大量應屆畢業生「一畢業就失業」。同時,由於疫情反覆,民眾的不安情緒被放大,消費欲望減弱。韓國經濟研究所分析稱,全年韓國人均消費額將同比下降4.1%。失業大軍「沒錢消費」,有收入者「不願消費」,媒體評價目前韓國的經濟狀況為「悲劇劇本正在現實中被演繹」。
正因如此,如果調高防疫等級,更多的營業場所將徹底關門歇業,整個首都圈將進一步「停擺」,韓國政府陷入了「控疫情」還是「保經濟」的兩難中。
「隔離經濟」異軍突起 多行業成「新風口」
購物靠網購、吃飯點外賣、學生上網課、辦公也居家……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生活開啟「雲模式」,也帶火了所謂的「隔離經濟」。一些行業抓住時機,逆勢發展,不少相關企業的銷量和規模迎來指數級增長。其中速食、小家電、遊戲、家居服、房車和戶外露營等行業成為了新常態下的「新風口」。
以小家電為例,因為居家時間變長,人們對居家環境有了更高要求。根據某韓國大型連鎖超市發布的數據,截至11月9日,掃地機器人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5%。另外,想要鍛鍊廚藝的人也不少,各類廚具銷量大增。其中,操作簡單又實用的空氣炸鍋成為「新寵」,韓國某品牌空氣炸鍋大受追捧,10月份銷售額達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31萬元),創歷史新高。
除此以外,健康又方便的「半成品菜」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睞。所謂「半成品菜」,就是已經加工好,只需要進行加熱等簡單處理就可以直接吃的食物。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某品牌連鎖便利店2020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近140%,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半成品菜」和各類便當的熱銷。一些酒店賓館也改變經營策略,以旗下的招牌菜為基礎,打造出「即食版本」進行銷售,市場反應熱烈,銷量可觀。
某餐廳在疫情下推出的「豪華便當」。人民網 楊帆 攝
同時,遊戲行業的高歌猛進,各類家居服的暢銷,都是人們外出活動減少,娛樂生活受限,居家時間變長衍生出的「副產品」。
在遭受打擊最嚴重的旅遊行業,「小而精、小而美」的短途旅行成為旅遊市場的黑馬。周末回歸自然,一家人開著房車「說走就走」,或是邀上三五好友去露營基地搭帳篷,已經成為韓國當下最流行的休閒方式。
「小而精、小而美」的短途房車旅行。人民網 楊帆 攝
疫情下,「保持社交距離」等防控措施成為常態。專家稱,新型消費習慣會重塑目前的商業模式 ,「隔離經濟」的火爆也許並不會「曇花一現」,在後疫情時代,仍有長足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