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曾國藩)
適用於「奮發有為」、「心懷壯志」等主題。比如,寫「心懷壯志」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曾國藩年輕時,心懷壯志。為了激勵自己,寫下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座右銘。在他看來,君子立志,要有民胞物與之量,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2.不問收穫,但問耕耘。(曾國藩)
適用於「耕耘與收穫」、「過程和結果」等主題。比如,寫「過程和結果」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人生在世,不必太在意結果,要做好過程,要像當年曾國藩勉勵自己一樣,不問收穫,但問耕耘。要相信,把土地耕耘好了,秋天自然會有瓜果。因為有了好的過程,自然會有滿意的結果。
3.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國藩)
適用於「勤與懶」、「弊病」等主題。比如,寫「勤與懶」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百種弊病,皆從懶生。一懶則事不可成,而人生也會墮入深淵。千古聖賢豪傑,最終能有所成,不外乎一個「勤」字。鐵杵可以磨成針,一勤天下無難事。
4.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
適用於「知足」、「拒絕貪婪」、「控制物質欲望」等主題。比如,寫「知足」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不知足常憂慮,而知足常樂。因為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天地寬廣,心情自然爽朗愜意;而宇宙狹隘,心情當然會感到壓抑,繼而不自由,也不快樂。
5.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曾國藩)
適用於「豪情」、「志向」、「追求(進取)」等主題。比如,寫「追求(進取)」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曾國藩年輕時,豪情滿懷,「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李鴻章年輕時,意氣風華,「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覓封侯」;毛澤東年輕時,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反觀我們當下的一些青少年,萎靡不振,不思進取。這不是「佛性」,這是真的「喪」,令人無比惋惜。
6.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曾國藩)
適用於「勤勞」主題。可以像寨主這麼用: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就國家而言,也是如此。辛勤忙碌是發展活力的表徵,也是奇蹟的來源。從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到30年不懈治沙的「庫布其模式」,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每一步,都是由行動者的汗水創造出來的。
7.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國藩)
意思是:當我身處高處時,看到天空遼闊,大海無涯,繁花似錦,江山如畫,難免心動。然而,我也看到高山依然巋然厚重,流水依然循道長流,正如我內心中那份超然而又持久的堅守!言下之意是:江山如畫令人心動,但我心中的信念堅若高山,巋然不動。
寫作文時,適用於「堅守信念」、「保持不變」等主題。比如,寫「堅守信念」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攻破天京後,曾國藩手下猛將如雲。一些將領也常懷稱量天下之意,曾試探曾國藩「東南半壁無主,我公豈有意乎?」曾國藩知道,如果不及時表明心跡,或許將領就有可能行不軌之事,甚至效仿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事。為此,他寫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這幅對聯,表明了自己恪守君臣之道的心志。
8.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曾國藩)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是曾國藩寫給其弟曾國荃的一副對聯。彼時曾國荃率軍攻破天京,為朝廷建有大功,正志得意滿。曾國藩贈與其以上對聯,是勸他急流勇退,在連年徵戰後,告病辭官,回家好好讀書。這樣做,不僅可以韜光養晦,也可以修身養性,可謂一舉兩得。
寫作文時,適用於「讀書」、「閱讀」等主題。比如,寫「讀書」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百戰歸來再讀書,這是古代賢人對閱讀的一種執念。他們原本可以憑藉軍功,出將入相,卻毅然捨棄,甘心回到清冷書齋,對著一盞青燈,遍讀古今詩書。這種修養,當下已然不見,卻更加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