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以華人家庭為主角的情景喜劇《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首季差不多播完前,同名書作者黃頤銘又開始表達他的不滿了。他在推特上發帖「第一集我覺得還可以,到後來實在太離譜,我已經認不出這是我的生活了」,「我很高興有色人種(亞裔)可以從該劇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沒有」。
美劇《初來乍到》是根據黃頤銘2013年的同名暢銷書改編的,講述了他作為臺灣移民的孩子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的成長經歷。算起來這是二十年來首次以亞裔家庭為主角的情景喜劇在黃金時段播出。劇中有不少讓華人感到親切的細節,象小籠包,4是不吉利的數字等,也時不時拿主流社會對亞裔的一些刻板印象開刷,比如愛開餐館,家有虎媽等。總的來說播出的效果是好的。首播拿到了八百萬的電視收視率。男女主角(男主角在刺殺金正恩中演金正恩)和演黃頤銘的小朋友Hudson Yang演技均受肯定。
電視劇成功了,那麼名利雙收的原作者黃頤銘講的離譜又是什麼呢?原來他是說ABC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弱化了他童年故事的獨特性,結果把《初來乍到》變成「反向黃面孔」,也就是拍的是中國人的面孔,講的卻是美國白人的故事。按照他原書中的描述,他們當時在奧蘭多生活的是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面對的不是間接,含蓄,而是赤裸裸的歧視。他的成長故事用套話講就是一個「飽受虐待和欺侮的孩子如何以牙還牙的故事」。
相比之下,劇中所反映的90年代的奧蘭多郊區,華人白人黑人其樂融融,談笑風生,完全沒有了他們「初來乍到」時面臨的挑戰和困境。特別是貫穿整個劇情的關於黃頤銘喜愛嘻哈音樂,和黑人小孩交往的描述,在黃看來忽略了他在少年時期內心的掙扎和渴求,而膚淺地理解為扮酷和追女孩子的行為。所以一方面《初來乍到》的首播代表了二十年來美國電視歷史上一次突破,但同時其原作者,紐約知名的廚師,企業家和作家黃頤銘正在對自己的亞裔身份做出更深刻的反思,也很正常對這部被「漂白」了的華人情景喜劇不屑一顧。
黃頤銘在高中時曾因打架兩次被逮捕,後來丟了工作當過大麻販子。一直到在紐約開臺灣小吃風格的餐館Baohaus,事業才走上軌道。他當過美食頻道電視主持人,曾被任命為TED研究員,現在正撰寫《初來乍到》後的第二本書。黃頤銘已經是美國的「華裔成功人士」了,但他不是關穎珊,林書豪這樣的」模範少數族裔」。他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屌絲逆襲的經典例子。紐約時報記者Wesley Yang寫他的新聞標題是「黃頤銘對抗整個世界」(Eddie Huang Against the World)。
即便已經上位,屌絲還堅持他一貫的叛逆,挑戰權威的風格。黃頤銘說那個美食頻道一團糟,指責TED是邪教,當然他已經「後悔把《初來乍到》的版權賣給ABC了」。該劇主創人Nahnatchka Khan 聽了黃的批評,建議他「放鬆點,試著享受這一刻吧(Sit back and enjoy this)」。對此黃的回應竟然是「這是戀童癖們對孩子說的話」。
看著黃頤銘「一臉我超屌」的不屑神情,你會怎麼想?或者再對比一下林書豪在場上任憑隊員從不傳球給他,仍然兢兢業業從不抱怨,你會選哪個呢?
回到美劇《初來乍到》,在主流媒體上得到的反饋基本上是正面的。沙龍網站的網絡評論員Arthur Chu 這樣說「這確實很了不起。說到主流電視和電影,亞裔美國人長期以來一直是被隱身的少數族裔。我並不想把這當成一場誰好誰壞的比賽,但是當非裔和拉丁裔一直在抗議媒體中負面,被貶低的形象時,我們在爭取的僅僅是讓亞裔出現在媒體上而已」。的確,當我們第一次看到亞裔作為主角出現在螢屏上時,也許最好的心態就是Sit back and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