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悟智慧,品讀人生的幾個問題,在佛語中悟出人生真諦!

2021-01-18 正心說國學

因果緣分,萬事註定,所以說萬事千萬不要強求。在佛語中感悟人生,品讀智慧,感悟人生真諦。

不知道各位師兄,都是怎麼樣去修佛的,也不知道各位師兄,是以何方式來感悟佛道的。但是今天,我就和各位師兄以問答的形式,來感悟佛道,在問答中品讀人生,在佛語中感悟哲理。

快樂與悲傷,該如何把握?

心不是絕對的,它一半分為快樂,一半又住著悲傷。這兩個必須要相持相衡,一旦快樂過盛,那麼勢必會吵到旁邊的悲傷,而一旦悲傷過重,那勢必會擠壓快樂的駐地。所以說,這個時候就應該把二字相持衡,即便是遇到了一些讓人高興的東西,那麼也不要表現的特別過分,否則的話會樂極生悲。如果太過於悲傷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自己快樂。所以說我們應該去均衡他們。

怎麼樣去對待別人?又怎麼樣去對待自己?

對別人應該大度,因為遇到就應該珍惜,對自己應該寬容,因為人活一輩子不容易。無論是對人對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我們都應該寬容大度起來。有人對待別人寬容,對待自己嚴苛,並認為這是一種對的方法,但是這樣豈不是讓自己活得太累?有人對別人嚴苛,對自己寬容,那麼太自私的人是沒有朋友的。所以我們無論是對待誰,都應該有一個包容的心。

關於今天和昨天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對待?

不要讓昨天佔用你的今天,不要讓今天去緬懷你的昨天。昨天的事情就是昨天的事情,昨天就應該完成,不能夠讓他拖到現在。當然,今天就是今天,我們做人就要往前看,絕對不能讓今天整天沉湎於過去,這樣的人活的將會非常的痛苦。我們應該向前看,以前的事情可以回憶,但是絕對不能沉湎。

失去的那些東西,還有必要爭取嗎?

他們已經失去了,那麼意味著什麼?因為著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屬於你,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不管過程是怎麼樣的,反正結果他終歸就是你的。是你的東西,無論現在是什麼樣的結果,那麼他最後還是會回到你的手裡面。所以得到的時候切勿得意忘形,因為他現在是你的,不代表日後也是你的。失去某些東西的時候也不要遺憾,緣分到了,強求是沒有用的。

人活一世,苦累交織,該如何解決?

為什麼生活又苦又累呢?為什麼人活的總是不幸福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自己不知足。如果你知足了,你會滿足你現在所有得到的一切,你會活得非常的快樂和充實。但是如果你的欲望太重的話,如果你永遠不支持的話,那麼你的生活自然就會變得又苦又累。所以說,覺得自己苦和累的時候,我們就要念及已經擁有的,學會滿足。

相愛而不相守,該如何是好?

互相祝福,互相忘記。如果兩個人互相喜歡,但是最後依然不能在一起的話,這只能證明是緣分不夠,如果強求的話,那註定是坎坷的,或者是不幸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互相忘記,同時也要互相祝福。在祝福中相忘於天涯,在天涯中相互祝福,這是最好的結果。

在佛語中品讀人生,在經典中悟得哲理。學習佛陀說的這麼幾句話,讓自己的人生得到一個開闊,讓自己的境界得到提升,讓自己的眼界得到升華。其實人活著,就是要快樂起來,就是要通透起來,學會知足常樂,過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五千年的傳承,散發出閃亮的文化光輝,一浸一泡中,沉澱出歲月特有的韻味。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是辦公還是居家,無論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身處天然草木之間,身心俱靜寂,天人合一體,自然大道成。
  • 寫盡了人生的智慧,它值得每個人讀一讀
    讓你看透人性的善惡陰暗,方懂得人活於世的人生智慧。 讀懂了《封神演義》,也就讀懂了古人的處世智慧。其實,這是一本適合所有年齡段都讀一讀的經典作品。孩子可以看故事裡的各種打鬥,人與人打,仙與仙打,滿足孩子幻想的空間,暢想未知的奇妙世界;中年人看,卻能悟出中隱含的人生真諦,在他人的故事裡,品味自己的人生。
  • 寫盡了人生的智慧,它值得每個人讀一讀
    最奇幻的小說卻暗藏最深的人生智慧看影視作品,你會感慨場景音效精彩震撼;但讀文學小說,你卻能靜靜體會其中暗藏的處事道理。《封神演義》成於幻想之奇,構架了一個龐大而又玄幻的世界。讓你看透人性的善惡陰暗,方懂得人活於世的人生智慧。 讀懂了《封神演義》,也就讀懂了古人的處世智慧。
  • 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人生太短,歲月太長。生活是公平的,要活出精彩,需要一顆奮進的心。以勤為本,以韌為基,儘自己的全力,求最好的結果,行動成就夢想,奮鬥成就人生。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從天堂墮入地獄,起落無數,磨難不斷。但王陽明卻始終沒有自暴自棄,最終悟出警醒後人的王陽明心學。
  • 74歲侯耀華悟出人生真諦:善待每一個人!
    最近侯耀華也經常在微博中播出片段,看來他自己對這部劇也甚是喜歡,還問網友還記得這是哪一部劇嗎?大概是上了年紀的緣故,如今74歲的侯耀華特別喜歡感慨,而且他還在公開場合給大家做演講,講人生大道理,畢竟活了70多歲
  • 布達帕舍 | 品《西遊記》,悟人生真諦!(1)
    ,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小孩子是根本讀不懂西遊記的。《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 美國南加州華人從觀看日全食中感悟人生真諦
    美國南加州華人從觀看日全食中感悟人生真諦
  • 《百年孤獨》辛辣的十句話,讓你感受孤獨的真諦,值得細細品讀
    《百年孤獨》最辛辣的十句話,讓你感受孤獨的真諦,值得細細品讀1、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7、人類最真實可觸的便是孤獨中的沉默。8、漂亮的臉孔是給別人看的,而有智慧的頭腦才是給自己利用的。
  • 《首都文學》1164期‖山東作家王兆民:品讀《紅樓夢》中賈母的人生智慧
    《紅樓夢》這本百科全書,讀了半個世紀。但每次再讀,還覺得精彩絕倫,歷久彌新。年少讀時對描寫賈母這位賈府最高統治者段落都是匆匆掠過,不屑一顧。加之87版的電視劇植入腦海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形象,膚淺地感覺就是一個慈眉善眼會享樂的白髮老人家。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一遍遍細讀《紅樓夢》有關描述賈母的段落,感覺大不一樣了。
  • 讓自己靜心的佛語,句句道盡人生真諦!
    二、世事如棋局,不執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才是真空。人生沒有完美,幸福沒有滿分,當執著成為負累,放手就是解脫。三、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四、在歲月中跋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會秀麗,看開心情才會明媚。
  • 馬雲讀了兩遍!一代商聖的人生智慧!
    他的一生,簡直就是一部不可複製的人生教科書,裡面有一切中國人言而不明的智術,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的學問。而且超好看!閱讀快感極強!從《胡雪巖全傳》裡,你能學到的不止是經商,更是人生的大智慧。高陽版《胡雪巖全傳》講透一代商聖胡雪巖的天才與宿命,影響中國一代企業家的經典!
  • 看《安家》徐姑姑的佛系人生,品《道德經》中的人生智慧
    特別喜歡電視劇《安家》中,徐姑姑的處世態度和行事風格。他為人善良,待人和善,對下屬關心,對客戶用心。關鍵時刻殺伐決斷,為人處世和光同塵。他的人生哲學講求一個「道」字,他堅信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從我的理解來看,徐姑姑一定是讀過《道德經》的人,他的很多思想和做事原則都是在踐行自然之道。
  • 《菜根譚》:4種人生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書中包含了種種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守拙樸《菜根譚》裡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涉世尚淺之時,遭受的社會浸染也淺;待到飽經世事之後,心機也跟著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常說,要不忘初心。
  • 學會品味生活,是擁有快樂人生的真諦
    有句名言說的好: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是一個無盡的寶藏,而這個寶藏,並不是名望、權力、財富...。生活,是一門藝術,而這門藝術,講究創造、挖掘、和發現。品味生活需要思想,一個渾渾噩噩、沒心沒肺的人是不可能會享受生活的,人生中也沒有美好可言。品味生活需要陽光,只有陽光的心態,才會有明媚的心境,才能有豔陽高照、晴空萬裡的生活。品味生活需要朋友,每一個不同的朋友,都是另一個精彩的世界,去交匯、去品讀,就是一次次美妙的假期。
  • 佛語人生哲理經典語錄
    4.平凡的人生,默默的度過。該有的遲早會有,過分強求也無謂。該失去的,也遲早會失去,正如人生百年,終有一死。倒不如珍惜眼前的平凡生活,享受生活帶來的苦樂。人生本來就是苦樂相間,得失更替。與其終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倒不如平平靜靜中去享受,人如果真靜下來總會想明白很多東西。5.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歷。如果你不快樂,那就出去走走,世界這麼大。
  • 漫談《水滸傳》品讀花和尚魯智深的俠義人生
    10月27日下午,甌圖文化驛站活動之第43期經典品讀會如期與讀者相約,走進《水滸傳》,漫談花和尚魯智深的俠義人生。本期的主講人是來自甌海區實驗中學的紀相林老師,我們跟隨他的講述,走進字裡行間,來看一看這個可敬又可愛的花和尚。
  • 這首詩寫出了人生的境界與哲理
    「人最應該是探索自己的內心,很多人之所以在紛雜的社會中迷失自我,是在現實中沒有握住生活的方向,看雲起雲落,解剖事物的變化規律,人生難題有時就在一個不經意間的尋思中得到合理的解答,這種道理不是很難理解的,也不需要晦澀難懂的語言加以概括,有時可能需要
  • 《易經》中隱藏的人生大智慧,讀懂受用一生(值得收藏)
    「此生如不讀《易經》,閱盡詩書也枉然」。 他的人生困局,就曾因《易經》中暗藏的智慧和格局,得以柳暗花明。 聽聽他的故事,相信一定能讓你找到共鳴。  他自幼沉迷國學中的智慧,他渴望靠《易經》指點迷津。 這一讀,大徹大悟。原來自己苦惱了好幾年的問題,《易經》的屯卦早就道破了: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有些機會,誘惑很大,但你越是投入越多,越無法收手,但結果卻由不得你控制。
  • 人生的智慧
    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燈一般的人,給予一兩句箴言,指引自己前進。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才發現,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實就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雞叫了天會亮,雞不叫天也會亮,天亮不亮不是雞說了算,關鍵是誰醒了。醒來的過了一天,沒醒的過了一生。感悟:每天醒來,都是新生。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一起寫下人生最後的願望並逐一實現,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救贖。這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尋找出了人生的意義,影片也通過這份遺願清單告訴了觀眾人生的三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