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工學院將思政課堂搬進新四軍紀念館

2020-12-18 網易新聞

12月13日,鹽城工學院開展以「重溫歷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強化使命擔當」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暨思政課現場教學活動。學校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哀悼活動為契機,開設了一堂生動的思政實踐課。

「紀念,是深切的緬懷,是對不能忘卻之事的提示和警醒。」在給青年學生的思政課堂上,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候慧豔老師提出了四點「銘記」要求:「不忘卻以南京大屠殺為代表的中華民族的苦難史,不忘卻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英勇鬥爭史,不忘卻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不忘卻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不畏強暴鬥爭精神和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的傳承史。」

祭掃儀式在寒風凜冽的肅穆氛圍中開始,同學們通過向革命烈士敬獻鮮花、默哀致敬、聆聽新四軍革命烈士英勇事跡、重溫入團誓詞等形式,表達了對革命英雄的無限崇敬之情和愛國之意。

「我幸運的是出生在和平年代,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但聆聽歷史故事講述、觀看展品,我感受到了新四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鐵軍精神,更感受到了祖國繁榮強大的來之不易。我們會更加珍惜和平、銘記歷史。」電氣工程學院團委學生副書記陶志濤同學現場很是感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國防協會張志強同學表示,作為一名退役大學生,在部隊裡也曾參加過多次此類活動,但在今天這個日子,走進紀念館的思政課堂意義非凡,「我們只有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才能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

近幾年,鹽城工學院加大思政課教學改革力度,推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四史」學習教育工作,通過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等活動,進一步培養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築牢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

相關焦點

  • 老戰士合唱團成員追尋父輩足跡 紀念館前齊唱《新四軍軍歌》
    8月26日下午,在青松翠柏環繞的新四軍紀念館廣場上,來鹽城開展尋根活動的北京新四軍老戰士合唱團的團員們齊聲唱起《新四軍軍歌》,演唱的指揮就是《新四軍軍歌 》的曲作者、新四軍老戰士何士德之子——66歲的何學東。
  • 鹽城工學院近千名學生在家練瑜伽
    在鹽城工學院,不少學生居家練起了瑜伽。2月12日,鹽城工學院的學生在空間裡分享了學校瑜伽群裡的通知,要求所有選修瑜伽課的學生在大學慕課平臺上觀看教學視頻,並居家練習,將學習成果反饋到群裡。「雙肩放鬆,雙臂掌心向內放在身體兩旁,保持身體的山勢,保持平穩呼吸。深長的吸氣……」視頻中,鹽城工學院範娟娟老師演示了風吹樹式、船式、平板支撐等瑜伽動作。
  • 鹽城師範學院和鹽城工學院,誰才是鹽城第一學府
    鹽城海陸空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內河航運五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城市快速公交(BRT)運行,鹽城成為全省第二個、江北首個擁有快速公交系統的城市。鹽城本科高校有鹽城師範學院和鹽城工學院,今天我們談一下誰才是鹽城第一學府呢?
  • 對話高校書記校長 | 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戴斌榮:擦亮「師範...
    請您談一談鹽城師範學院在師範生培養方面是如何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創新協同育人新模式的?   戴斌榮:鹽城師範學院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來,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體系,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構建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 紅色記憶 | 抗日烽火中,他設計了新四軍臂章
    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展櫃裡,有一個製作於1941年的新四軍臂章。這件文物長8.5釐米、寬6.5釐米,由兩層粗布縫製而成。臂章正面藍色,外方內橢圓,圓內留白,內有英文「N4A」字母,背面有「陸軍新編第四軍」字樣和「盡忠職務、嚴守紀律、實行主義、完成革命」的口號。
  • 鹽城工學院
    鹽城工學院 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鹽城工學院坐落於素有「東方溼地之都、仙鶴麋鹿之鄉」美譽的沿海開放城市——江蘇省鹽城市,地處中國東部。學校創建於 1958 年,1996 年 5 月開始本科辦學,2018 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 綠水青山間 串珠成長鏈 ——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就坐落在溧陽城北的水西村。1938年夏,粟裕、陳毅、張鼎丞分別率領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第二支隊,相繼從皖南挺進蘇南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38年秋,陳毅率第一支隊司令部進駐水西村。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水西公開宣布成立,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統一領導第一、第二支隊和蘇南地方抗日武裝,至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江南指揮部及其主力渡江北上。
  • 同為蘇北大學,淮海工學院(江蘇海洋大學)與鹽城工學院哪個更好
    那關於蘇北的大學,我們知道有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徐州醫科大學,解放軍空軍後勤學院、工程兵指揮學院等一些在業界知名的大學,但是除了徐州的大學外,連雲港的淮海工學院(現江蘇海洋大學)和鹽城工學院也是不錯的,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分數和學校的優勢,選擇性地進行填報!
  • 2020江蘇鹽城工學院招聘擬聘名單公示
    根據2020年8月20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發布的《鹽城工學院2020年第2批招聘公告》的有關規定,經過面試、試講、體檢、考察等程序,確定2位同志為擬聘用人員,現面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7個工作日,自2020年12月24日起。歡迎社會各界對以上同志是否符合招聘條件進行監督。舉報電話:0515-88298600,025-83230723。
  • 鹽城工學院楊建生教授作品《殘雪》喜獲「江蘇美術獎」
    中國江蘇網12月6日鹽城訊 金秋以來,鹽城工學院藝術創作再次獲得重大收穫,11月3日設計藝術學院楊建生教授作品《殘雪》獲得江蘇省第二屆美術作品展最高獎「江蘇美術獎」;11月4日,由中國最全權威機構-中國美術館主辦和策劃的中國美術館學術系列站、中華藝文基金會資助項目「永恆的情懷-陸慶龍繪畫作品展
  • 博士辭職被鹽城工學院索要138萬賠償款!律師:不合法
    對此,鹽城工學院人事處一工作人員回應稱,「學校當初承諾的時候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不給分房,要求青年教師搬離過渡房也不是學校單方面能決定的。」5月8日,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法院法官萬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法院已受理此案,此案將於近期開庭審理。
  • 鹽城工學院紮實推進校園文明創建工作
    鹽城工學院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與鞏固省、市文明校園建設成果相結合,全員行動、多措並舉、合力攻堅,較好完成各項創建工作任務 。統籌謀劃把方向。學校專門成立由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統籌謀劃文明創建各項工作。
  • 2020江蘇鹽城工學院招聘專業技術人員103人公告
    為選拔優秀人才充實鹽城工學院人員隊伍,優化人員結構,鹽城工學院(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現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根據《江蘇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和《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省屬事業單位人員流動配置機制的通知》等相關規定,現將2020年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資格條件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 鹽城工學院"綠林衛士"項目獲第十二屆"挑戰杯"金獎
    12月10日,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等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東北林業大學落下帷幕,鹽城工學院《綠林衛士——智能化樹木養護一體機》項目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組金獎。  本次大賽自6月啟動以來,共吸引了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2786所學校17.9萬個項目報名參加,參賽學生達92.4萬人。
  • 將《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課堂
    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應深入挖掘民法典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立足中外合作辦學實際,將《民法典》融入高校,將法治教育融入思政工作,創新思政教育方式,講新講活思政課堂。  一、深刻認識法治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辦好思政課,提高認識是前提。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辦好思政課意義重大。
  • 央視攝製組走進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鏡頭聚焦……
    10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現之旅頻道《美麗家園》欄目組與昭通市委市政府聯合拍攝反映「中央軍委確定的36名軍事家之一」的軍事家三集大型紀錄片《羅炳輝將軍》攝製組走進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取景。1938年6月12日,陳毅率領新四軍第一支隊抵達溧陽竹簀橋地區並召開著名的「竹簀橋會議」。1938年11月,新四軍一支隊副司令員傅秋濤奉命調回皖南。年底,中央軍委派羅炳輝到江南新四軍工作,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輔佐陳毅開闢茅山根據地,協助領導了第一支隊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行動。
  • 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楊建生教授作品欣賞
    曾任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鹽城市七屆政協常委。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粉畫藝委會委員,江蘇省油畫學會理事,鹽城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鹽城市油畫學會名譽主席,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授。楊建生繪畫作品展以「溼地·家園」為主題,題材多為他的家鄉黃海溼地的普通景致,一片田野、一條小河、幾棵雜樹都被他賦予了質樸、寧靜、雅致的美學品格。
  • 2020鹽城坐標城市定向賽燃爆全城
    此次賽事由鹽城市文明辦、鹽城市文廣旅局、鹽城市體育局、鹽城市總工會、共青團鹽城市委員會、鹽城工學院、中國郵政鹽城分公司、現代快報聯合主辦,活動得到了大縱湖旅遊度假區、東方汽車廣場、中國銀行鹽城分行、鹽城碧桂園、鹽城德馨醫院、安利(中國)、滴滴出行以及江蘇大勢網絡科技公司等眾多單位的大力支持。
  • 鐵的新四軍 《新四軍軍歌》的誕生
    錢仁平說,2015年2月,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參觀調研時,看到了曲作者何士德九十高齡時親筆抄寫並捐贈的《新四軍軍歌》手稿。何士德出生於1911年,2000年病逝於北京,由此可以推斷,這份手稿應該是何士德先生逝世前不久抄寫的。從手稿的筆跡特別是其中的多處塗改,可以看得出,老人家抄寫時頗為費力,但極為認真,一絲不苟。
  • 新四軍老戰士親屬向彭雪楓紀念館捐贈革命文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實習生 錢程12月15日,新四軍四師老戰士劉金友後代劉保國(子)、劉偉(孫)到南陽市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捐贈革命文物——軍毯、劉金友革命證件及證書若干,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