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 | 第一季荒謬的真實

2021-02-21 羅紅黴素和夏冰雹
近年火起來的黑鏡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創意英劇。它以分鏡頭的方式為觀影者呈現了一部部精心設計的情節。第一季各集拍攝者用荒誕誇張的效果展現出所要闡述的現實,卻讓觀眾感受到了自己眼中折射出的現實社會,毫無違和感。

第一集

荒謬的民意

    

影片第一部分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命題:綁匪綁架了明星公主,贖金是讓首相在鏡頭下公開和一頭豬性愛。這時候的首相還覺得自己大權在握,不緊不慢地下達著命令。民意也顯示不贊同首相和恐怖分子妥協。

     

轉眼第二部分劇情,在公主手指被送來的那個瞬間急轉直下,民眾在被血指刺激之後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甚至認為首相可以調換,公主卻不能沒有。這時候這個命題便成為了死命題 ,皇室向首相施加壓力並不保證首相家人的安全,民眾對首相發出聲討。這時候的首相是無力的,他處在權力頂端卻無法對皇室和群眾說不。政府和民意的衝突開始慢慢顯現。

     

第三部分影片漸漸從政府畫面轉移到了群眾的畫面,我們看見了在民意後面,以民意作為面具的活生生的群眾。他們表面對這次事件進行譴責,實則對事件漠不關心,像看娛樂節目那樣消遣首相。觀眾看見的是各式各樣在電視機前假裝譴責卻在電視機前享受這次事件的群眾。

全片雖然充滿了荒謬和不合理,卻讓觀眾感受到了意外的真實感。首先我思考了首相到底是不是必需品?在這部影片中,既然皇室能代表榮耀和象徵,民意能代表政府的抉擇,我們為什麼要設置這麼多冗雜的機構去代表人民做決定?

相對的,我同樣思考民意到底是不是愚蠢的?誠然綁匪是壞的、錯誤的,但是真正把首相逼上絕路的卻是每一位在電視前觀看的群眾。首相尚且被民意左右,更何況是普通人。聯想一下,最近老師扒高鐵門事件讓群眾又有了新的攻擊點。的確這位年輕的媽媽是做錯了。但她犯的是妨礙公共安全罪,而不是反人類罪。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氣上頭的時候,子非魚,焉知魚之處境?電腦後面的民眾從扒門涉及到私生活,恨不得將她生活中的醜惡嘴臉向世界公布。

有沒有發現其實大部分民意僅僅是為了飯後娛樂,飯前談資而已。

想要知道最後首相到底和豬嘿嘿嘿了嗎?劫匪是誰?親自去看一看吧!

(在公眾號內回復 黑鏡一1 獲得連結觀看黑鏡第一季第一集)

第二集

荒謬的社會

開始導演向觀眾展現了一個虛擬社會,人們年復一年騎腳踏車賺取貨幣,又用貨幣買虛擬物品和跳過虛擬廣告。隨著時間線的推移,各個階層也粉墨登場:底層的掃地人,騎車的中產階層,還有僅僅是在電視裡面出現的上流社會。

主人公是個坐擁哥哥遺產的中產階級卻始終找不到人生意義的黑人青年,終於有一天,在聽到美麗的女孩歌聲的時候他有了夢想:買一張通行證送給女孩讓女孩去夢想秀。黑人青年瞬間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意義。

誰知道女孩上了夢想秀之後被選去當了a片女主角。這時候的黑人青年還以為是工作人員給她吃了迷幻藥。在發洩了一通後,主人公發奮圖強,省吃儉用,終於又湊夠了一張通關卡,上節目揭穿評委的醜惡嘴臉。

這集導演用一個虛假社會包裝了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看似不可能的荒誕卻讓觀眾感覺到了其中的真實世界。比如那個騎腳踏車卻天天捉弄挖苦掃地人員的人,像不像那個留學歸國踢踹掃地阿姨的教授?無法跨越的階級讓底層人民無法反擊,在熱度過後更不會有人為此買單。錢作為一個數字可以給虛擬人物買這買那,卻填補不了人心的空虛,它作為必需品是有用的,但是錢卻升華不了精神和人生。

女主角代表著想要進入上流社會,不甘於騎腳踏車過活的初入社會的女孩。就像評委說的那樣,會唱歌的人有太多了,女主角必須要犧牲點什麼才能出人頭地。女孩為了不回去騎腳踏車,屈服於上流社會,出賣肉體。這多像娛樂圈場景,在大環境下,肉體變成了上流社會的敲門磚。圍城中裡面的人宣傳著城中的美好,外面的人砸破腦袋往裡面鑽。

男主角的悲劇是註定的,他以為他和女主角是不同的,是社會的清流。其實他和女主的是不是愛情我始終保留態度(可以看到他許諾給女主夢想票之後女主才搭理男主,而男主對於別的女孩的好意不屑一顧卻向女主獻殷勤)。在他想反抗社會之後卻悲哀的發現,他的反抗無法激起民眾的覺醒,整個社會對於這種體制都採取了默許和漠不關心的態度。

想要知道知道男主的結局嗎?親自去看一看吧!

(在公眾號內回復黑鏡一2獲得連結觀看黑鏡第一季第二集)

(在公眾號內回復黑鏡一3獲得連結觀看黑鏡第一季第三集)

相關焦點

  • 《黑鏡·第一季》| 群氓時代下的人性鏡像
    英劇《黑鏡》是以分段式的劇作結構為主要創作形式的科幻迷你劇,影片中以「人」為核心,展現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後人類時代下所呈現出的輿論異化、欲望失衡,貧富差距等一系列現實而棘手的社會問題。第一季中,導演以三個獨立的短片講述了同一個現實的問題,即現代科技的發展如何逐步入侵人類的生活並佔據主導地位。
  • 《黑鏡》
    我這兩天幹了一件讓自己很滿足感的事就是我用兩天時間二刷了英劇不對又叫美劇大名鼎鼎的《黑鏡
  • 科幻逆劇陣——《黑鏡》第一季
    要說筆者看完了,並且深深愛上了的科幻英劇,那只有一部,就是筆者今天要推薦的《Black Mirror》~《黑鏡》是一個充滿了反烏託邦色彩劇集。就從這個劇名就可以看出它的警世的意味。什麼是"黑鏡「,其實就是「屏幕」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為「智能設備」,引申為「普及並且改變了我們生活習慣的科技產品」。我想從片頭「破碎的屏幕」中我們就能知道本劇對科技的態度了。
  • 《黑鏡》第一季
    最後同學給推薦了《黑鏡》,看了第一季的三集,看完整個人都抑鬱了。開始之前看了簡介:「該劇分別以多個建構於現代科技背景的獨立故事,表達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其實第一集還挺明顯的,就是對網際網路信息傳播速度的誇大,以及由此引發的悲劇。心想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那就是這個世界對全人類的嘲諷。但也就僅此而已,除了有點難受壓抑之外,沒什麼其他的感受。然後第二集。
  • 黑鏡第一季01
    英國迷你劇《黑鏡》第一季由3個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彼此間並沒有直接聯繫,但都以極端的黑色幽默諷刺和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雖然對標《黑鏡》中的人物,高圓圓飾演的女主角比英國首相段位要小得多。可是在此過程中民眾的表現都呈現出一種道德上居高臨下的姿態。繼而隨著網絡的推波助瀾,對事件的主人公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
  • 意居·聽說 | 任丘:黑鏡映射出的美麗新世界
    獨立影評、薄荷糖工作室創始人荔枝影評類播客「薄荷糖電影季」主播2011年底,《黑鏡》第一季首播,這部由英國
  • 《黑鏡》:廉價的人性試驗場
    《黑鏡》第一季網友繪製海報由於一個莫名其妙的黑科技突然的全面應用,人們隨時對周圍人的言行進行打分,無論是工作還是租房皆仰賴於這一不斷變化的分數。但在《黑鏡》中,它們則成為了引發人性卑劣與社會性災難的世界構架。這種抽象將一個有機的文明世界抽成真空,令複雜而精巧的人性變得空洞貧瘠,然後觀眾紛紛跳出來觀賞這一奇觀壯景,為這「真實的殘酷」感動。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4 日《黑鏡 第一季》
    今日主題:《黑鏡 第一季》。 《黑鏡》(英語:Black Mirror)是一部由查理·布魯克創作的英國獨立單元劇,該劇由布魯克和安娜貝爾·瓊斯擔任節目統籌。
  • 英國首相X豬 美女為錢淪為大佬玩物《黑鏡 第一季》就這麼炸?!
    最近的我,沉迷黑鏡無法自拔!這是什麼神仙劇情啊!!!!!什麼透析人性?什麼反諷社會?什麼三觀俱碎?你看完《黑鏡》不一定有什麼大徹大悟,但是你一定會由衷地發出一句:不好意思,這是我的願望,搞錯了,重來。你看完《黑鏡》不一定有什麼大徹大悟,但是你一定會由衷地發出一句:今天我們先來第一季,我爭取這周一口氣更到第五季!!!!!!前兩天跟我要《老友記》全集的那個,等兩天哈,我已經拔不出來了。《黑鏡》第一季有什麼?第一集:老母豬上樹!不對,英國首相X母豬!
  • 黑鏡 第一季至 第三季 豆瓣評分8.7+
    黑鏡 第一季 Black Mirror Season 1 (2011)導演: Otto Bathurst / 尤洛斯·林 / Brian Welsh
  • 荒謬科技感美劇《黑鏡》最好看的五集,首相日豬那集僅排第四
    以下便為讀者選出筆者個人心中最值得一看的 5 集《黑鏡》,一同以旁觀或參與角色的苦痛為莫大享受(有沒有這麼厭世)。但隨著第 3 季進一步把類型元素融入科幻裡頭,《全網公敵》也是《黑鏡》最有電影感、敘事上與類型結合得最成功的其中一集。多半《黑鏡》集數都帶有數位驚悚( cyber thriller )的成分。
  • 《黑鏡》女主角「單撐」新英劇,挑戰心理驚悚的極限!
    如果說中國觀眾最熟悉的系列英劇是《神探夏洛克》,那麼中國觀眾最熟悉的獨立故事組成的英劇一定是《黑鏡》系列。用極端的黑色幽默、挖掘人性諷刺和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黑鏡》系列出了三季和一部聖誕特輯。《黑鏡》的第一季、第二季和聖誕特輯在豆瓣都有9分以上的超高評價。
  • 《國歌》:黑鏡第一季第一集
    今天看了黑鏡的第一季第一集《國歌》,這部劇確實壓抑啊。講的是一位公主被綁架,壞人威脅英國首相如果想救公主的話,需要在當日下午全國直播fuck a pig。雖然一整天裡政府部門都在想盡各種辦法處理這件事情,但首相最終還是只能本人sex with a pig,並進行了直播。看完就是感覺壓抑,卻又說不出具體的原因,只能總結幾個比較觸動我的地方。
  • 腦洞大開喪出天際的《黑鏡》終於等來了第四季,神劇依然是神劇!
    《黑鏡》已經播出了四季,從第2011年的第一季到現在,這部劇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它始終沒有走下神壇,雖然大家看這部劇的時候以及沒有了看第一季時候的驚豔,但是第四季《黑鏡》依然保存在了「神劇」的水準之上——
  • 英國神劇《黑鏡》第三季回歸,帶來了可怕的近未來!
    英國這部腦洞堪比黑洞的神劇《黑鏡》第三季終於回歸了!前兩季的《黑鏡》每季三集,都保持在較高的水準,豆瓣評分均在9以上。從2011年第一季開始,這些充滿諷刺和隱喻的故事就得到了大家的歡迎。這也是大家愛《黑鏡》的理由之一。因為明明看上去那麼荒唐諷刺,可是這確實是現代科技發展到未來有可能實現的情境。有一種接近真實的感覺。沒錯,這一季的《黑鏡》最大的特點,就是展現了,觸手可及的近未來!
  • 《黑鏡3》的編劇其實在狠狠地教訓著我們
    回到2011年,我最初看《黑鏡》第1季第1集時,對它是愛恨交加。回顧一下。「黑鏡」是對現在生活中的每張桌上、每面牆上、每個人手掌上的電腦顯示器、電視機屏幕、智慧型手機的一種比喻。因為這些「黑鏡」的出現,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類社會的政治、倫理、道德以及情感。
  • 《黑鏡》不再「黑」
    黑鏡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號》劇照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仍然一如既往的生活與工作,完全不知道有一個複製版的自己正在虛擬世界永無止境地遭罪。直到德利把公司新來的一個女程式設計師上傳到遊戲中時,故事發生了轉機。女程式設計師找到了德利在開發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漏洞,並藉此聯繫上了真實世界中的自己。
  • 《黑鏡》中的自我與他人
    汪功偉從《黑鏡》第一季的《國歌》一集,反思了「自我視點中的他人」。在超級英雄類型電影中,最經典的片段莫過於,心狠手辣的邪惡勢力已經把手無寸鐵的大眾挾持為人質,在屠殺即將開始前的幾分鐘,超級英雄突然橫空出世,將邪惡勢力打得落花流水。而在超級英雄亮相時,總有一些仰慕的民眾翹首以待,用激動的語調呼喊超級英雄的名字。
  • 《黑鏡》:Maybe you re old!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豆瓣高分的神劇—《黑鏡》!《黑鏡》故事及情景設計最巧妙之處,是他們設定的不是摸不著邊的未來,反而是我們看似隨手可觸的明天。在真實與虛幻、線上線下、以及當下的身份認知中,讓我們多多少少能對當下面對的問題與疑惑作出反思。
  • 在線觀影:黑鏡 第一季(Black Mirror Season 1,2011)
    這是屬於媒體時代的荒誕事件,人們迷戀網路上的各種扮演,已經全然分不清真實與假象。而《黑鏡》的第二集脫去了黑色冷酷的現實外衣,雖然是悲觀的主題,卻根植在光怪陸離的異想世界,帶十足的科幻精神。網際網路無極限地延伸了人的視聽感官,社交網絡與媒體時刻告訴人們要看什麼聽什麼,你時刻要看要聽,你也時刻被看被聽,世界一團荒謬,卻人人樂在其中渾然不覺。 在《一千五百萬的價值》裡,形、聲、色、味、觸均可虛擬,人的感官全方位通過技術延伸,不用再接觸現實,五感便能體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