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居·聽說 | 任丘:黑鏡映射出的美麗新世界

2021-02-21 意居live

獨立影評、薄荷糖工作室創始人

荔枝影評類播客「薄荷糖電影季」主播

2011年底,《黑鏡》第一季首播,這部由英國Channel 4電視臺出品,利用英國人最擅長的黑色幽默來探討和反思科技發展帶給人類負面影響的迷你劇,在中國影迷圈引發了轟動,一時間人人傳誦,爭相觀看,乃至被頂禮膜拜,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3。兩年後,《黑鏡》推出第二季以及聖誕特別篇,同樣是好評如潮,豆瓣評分依舊堅挺在9分之上。甚至有網友表示,如果一輩子只能看一部英劇,那唯一的選擇就是《黑鏡》。

《黑鏡》到底好在哪裡,為何能引發如此多觀眾的熱捧,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藉由可以預見的未來,道出了人類與科技之間密不可分卻又矛盾糾葛的複雜關係。人類社會,自網際網路出現以後,開創了嶄新的紀元,人類生活發生了徹底的變革。人們在享受網絡給生活帶來的便捷之時,卻往往忽視了科技發展所導致的人的異化和信仰危機。社交媒體雖然降低了溝通的門檻,卻讓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冷漠,無處不在的資訊和信息,並沒有給人類帶來更多共識,反而讓人們越來越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變成了人云亦云的烏合之眾。科技的發展本是一柄雙刃劍,在給人類創造方便之餘,會使得人類越來越依賴科技,甚至最後淪落成為科技的奴隸。這種論調乍聽之下可能聳人聽聞,但仔細琢磨一下,也不無道理,而這種論調,恰恰就是《黑鏡》創作的基礎。

《黑鏡》的創作者查理•布魯克,更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怪咖。大學讀的媒體研究專業,畢業論文卻寫了關於電子遊戲的研究,為此差點沒能畢業。畢業後改行去畫漫畫,作品《殘忍動物園》被諸多書店聯合抵制,不予上架,他的漫畫之路就此擱淺。查理•布魯克並未氣餒,投身報業,搖身一變,成為了衛報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然而他的作家之旅也不消停,2004年,他在衛報發表了一篇攻擊小布希當選美國總統的文章,引起軒然大波,衛報被迫發表道歉聲明,查理•布魯克也為此丟了飯碗。之後,查理•布魯克又殺入電視圈,2008年,小試牛刀的恐怖劇集《死亡片場》,便獲得了素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提名,奠定了他在英國電視界的地位。就在《黑鏡》第一季推出之前,他還製作了一套紀錄片,名為《看電視毀人生》,查理•布魯克親自出鏡,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吐槽了電視節目對觀眾的各種不良影響,其中很多思考,都延續到後來的《黑鏡》當中,將其視為《黑鏡》的前傳,亦不為過。

《黑鏡》系列,最出色的當屬看似荒謬又無限接近真實的世界觀設定,在既定的環境中,去考察劇中人物的走向,從而帶出作者對科技和人性的思考。在第一季中,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就是第一集《國歌》。歹徒綁架了英國公主,以此為要挾,要求首相在下午四點全球直播和一頭豬發生關係。至於歹徒為何提出如此變態的要求,並不是作者關心的重點,他關心的是在社會公共事件中,民意的走向和傳統媒體、社交媒體在其中起的作用。綁架案第一時間就在社交媒體上公布,傳統媒體隨之跟進,全民都被卷進這場公眾的狂歡。起初的民意調查顯示,民眾一邊倒的支持首相,而當首相準備用替身作弊的意圖被拆穿之後,再加上綁匪送來斷指的行為,民眾迅速倒戈,首相只好無奈就範。社交媒體病毒式的傳播,曾被認為是打破新聞管制的利器,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卻成為孕育謠言的溫床。當所有人都在其中享受自我表達的自由,眾口鑠金,言論演變成輿論,態度演化成暴力,這樣的後果,誰又能想像得到?

在第二季的第三集《沃多時刻》裡面,一個插科打諢的卡通人物,因為廣受觀眾喜愛,竟然以虛擬形象參與國會競選,成為最大熱門。片中主角說,我不懂政治,不想成為政客。頻道老總馬上說,我們不需要懂啊,沃多只是一個卡通形象,我們如果要通過一個法案,就放到網上去投票,少數服從多數,這就是民主。主角反駁說,那YouTube就是民主,可是播放量最高的,是用一隻狗的屁聲模仿《歡樂時光》的歌曲。現實就是這麼荒謬,當個體的選擇融入群體時,最終的表現總是庸常的勝利。YouTube如此,回頭想想,我們身邊的微博、微信的熱點頭條又是什麼呢?在勒龐的《烏合之眾》裡面,他曾反覆強調,群體是沒有理性的,他們不會分析,不會質疑,與他們交流,任何理性的發言都是無用的,你需要的只是在暗示之後給他們一個最堅定的定論,然後反覆的肯定這個觀點,無論這定論有多麼荒謬,他們都會相信。所以,無論是《國歌》裡的網絡民調,還是《沃多時刻》裡民眾的支持,都只是群體洶湧的民意,而民意是完全可以操控的,和真正的民主,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在《1500萬的價值》中,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死氣沉沉的未來社會。在那裡,人們生活在滿是屏幕的虛擬世界裡,穿著同樣的衣服,吃著同樣的食物,做著同樣的事情。唯一的區別,就是每個人選擇的娛樂節目和虛擬形象的不同。就連這個選擇也只是被動的,因為無論怎麼選擇,也跳不出系統提供的選項。然而可悲的是,絕大多數人自得其樂的生活在其中,並不會覺得有半點不適。主角因為接受不了喜愛的女孩淪為豔星的事實,想要跳出來指出系統的真相,卻最終淪為另外一種娛樂節目,以供人們消費和選擇。

這是一個標準的反烏託邦故事,而英國正是反烏託邦的重鎮,三大反烏託邦小說中,就有兩部出自英國人之手。在《1984》中,奧威爾所擔心的是極權統治中文化的窒息,是暴政下自由的喪失,而在《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所憂慮的是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為庸俗的垃圾,人們因為娛樂而失去自由。放眼當今世界,奧威爾的預言只存在於地球某個特定的角落,而赫胥黎的預言則越來越近的走入我們的現實。本集中所構建的社會,正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翻版,是在科技發展大潮下,文化精神枯萎的一種可能方式。

總體來說,《黑鏡》前兩季的每一集,都可圈可點,神劇之稱,名副其實。在闊別了觀眾兩年之後,《黑鏡》第三季轉由Netflix公司接手,依舊由查理•布魯克操刀,且一口氣就推出了六集,令一眾翹首期盼的粉絲大呼過癮。或許是前兩季珠玉在前,拉高了觀眾們的期待,第三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吐槽。平心而論,《黑鏡》第三季整體的世界觀設定和前兩季相比並無太大波動,區別就在於故事講述層面的溫吞和含糊,缺少了前兩季中的極致和冷酷。以第四集《聖朱尼佩羅》為例,其關於意識可以和肉體分離,並在系統中永生的設定,乃是賽博朋克電影中屢見不鮮的基本設定。

從這個設定出發,大可講到生命和存在的意義、人類未來的進化方向,小可談及個體在系統控制下的自主選擇和反抗,但這些劇中統統沒有涉及,反而舍本求末,花大篇幅講述了一個政治正確的同性戀情,無趣之極。再比如第二集《遊戲測試》,利用近年最火的VR技術,講述了一個類似莊周夢蝶的套層故事。其實關於遊戲和現實、真實與夢境、現實與虛擬實境,完全可以引申出更多哲學層面的思考,但劇中僅僅滿足於展現問題,迷戀於懸念的設置,連深入一點的討論都欠奉,也難怪影迷們心生抱怨。第三季中,製作最精良的,當屬第六集《全網公敵》,一個黑客制裁鍵盤俠的故事,其實和第一季的《國歌》非常類似,都是討論社交媒體泛濫之後帶來的網絡暴力問題,但相較之下,無論是講述的節奏、細節的設置,還是劇情所抵達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不及《國歌》。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當所有人都在讚美網際網路改變世界的時候,查理•布魯克卻用《黑鏡》給我們發出了一個警告,科技帶給人類的,不一定就是光明的坦途,那些遍布生活的屏幕,就像一面面黑色的鏡子,映射出的,也可能是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般絕望的未來。

本文由作者授權意居live使用,版權歸作者所有,

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意居輕APP

相關焦點

  • 《美麗新世界》反烏託邦科幻名著改編新劇:美麗新世界
    就在上周,本組接到了一次性放出的英劇《美麗新世界》,頗為忙碌了幾天,現熟肉已全部上線,供君採擷。美麗新世界意不意外?本文主要從世界觀角度出發,對《美麗新世界》進行簡單介紹。之所以說不上「推薦」,一來是因為時間有限只看了小部分劇情,對整體品質無法確定,二來是在IMDb上發現了一篇影評,華麗麗地給出了一星,並且吐槽說是「毀經典」,就跟我國那些大IP大製作網劇經常遭遇的輿論碾壓是一毛一樣的。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並不「新」
    拖了這麼久終於把美麗新世界看完了,對於熱衷反烏託邦的我而言,這類題材的劇挺少拖這麼久的。相比同類題材的黑鏡、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等爽劇,看美麗新世界時的「不適感」是我堅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為什麼不適?因為約翰是個魯莽、衝動、只會動動嘴皮子到處惹事卻又不會解決問題的戀愛腦。他既不符合我們對完美英雄式主角的期待,也不符合我對完美理智的革命者的設想。
  • 《美麗新世界》貓薄荷的美麗新世界
    7月15號前排預訂 黑鏡的導演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同名小說改編的後來發現跟原著沒啥關係 算是第一代烏託邦題材吧 1930年寫出來的小說呀 那後面的移動迷宮飢餓遊戲分歧者都是弟弟吧。通過這部劇讓我強烈感覺到人類有情緒是一件好事 也許再過幾百年喜怒哀樂將會是人類最奢侈的感受。
  • 《黑鏡》導演執導科幻美劇《美麗新世界》首曝劇照
    根據經典反烏託邦小說改編的美劇《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近日曝光了首批劇照,同時宣布將於今年7月15日上線播出
  • 《美麗新世界》當敵託邦經典淪為狗血三角戀
    (文/楊時暘)時至今日,今年兩部最受人期待的經典改編劇已經悉數失敗,網飛日本拍攝的《咒怨:詛咒之家》無論是曾經的影版粉絲還是新晉恐怖片愛好者都沒能被滿足期待,而備受矚目的反烏託邦經典《美麗新世界》也徹底成為膚淺獵奇大雜燴。
  • 意居·聽說 | 任丘:我只是一個失意的人
    按理說,這麼長時間的鬥爭,總會湧現出一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才對,像我泱泱上國,此類人物數不勝數,多到要看其抗擊的對象最後是否被大漢族同化,才能決定其民族英雄的名分。韓國遠沒有這樣幸運,在他們的歷史中,能被公認為民族英雄的人物,只有李舜臣一人。要知道,在上世界九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經典遊戲《帝國時代》裡面,就收錄了李舜臣和他的龜甲船,各項屬性在海戰當中首屈一指,其知名度可見一斑。
  • 反烏託邦小說《美麗新世界》被改編為美劇,將於7月15日上映
    由赫胥黎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美劇即將於7月15日起播出,由《黑鏡》系列導演歐文·哈裡斯執導。
  • 反烏託邦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為美劇,7月15日上映
    撰文丨肖舒妍近日,美國流媒體平臺Peacock發布了由赫胥黎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美劇預告片,預計該劇將於7月15日起在Peacock播出。美劇《美麗新世界》海報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奧威爾的《一九八四》、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世界三大反烏託邦小說。原著創作於1931年,在1932年發表後即引起巨大轟動。
  • 本周熱門影視劇推薦(半澤直樹2/重啟/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改編自1932年的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在1980和1988年被兩次改編成電影,但都不太理想。本次改編導演歐文·哈裡斯,此前曾導演過《黑鏡》系列的第二季、第三季和第五季。女主角傑西卡·布朗·芬德利,同樣曾參演《黑鏡》。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539年,新世界裡有個奇怪的規定:人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參加「多人運動」狂歡派對,但擁有固定的伴侶,卻是不合法的…各種和現在社會道德不合的三觀,值得思考。
  • 《權力的遊戲》「龍哥」加盟反烏託邦式新劇《美麗新世界》
    來自《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的哈裡·勞埃德(Harry Lloyd)(劇中飾演龍母的哥哥睡龍王子韋賽裡斯·坦格利安Viserys Targaryen)確認以主演身份加盟USA Network旗下的反烏託邦式新劇《美麗新世界
  • 《美麗新世界》HUGELY PROBLEMATIC
    美麗新世界還沒來臨編劇怎麼就嗦麻磕多了呢??本來野人性格的改編就很讓人疑惑,而wiener這番話更是讓我匪夷所思。再來看看劇中這個編劇覺得「觀眾願意看」的約翰改成了什麼樣:處處挑起混亂,一開始對新世界的一切感到不屑後面卻又縱情聲色,從他身上絲毫看不出原著中約翰擁抱苦難拒絕享樂的人性光輝。
  • 美麗新世界:這裡沒有痛苦,沒有恐懼
    新版《美麗新世界》的預告終於釋出,雖然能看出做了情節改動,但主體還是改編自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同名小說,一個與《一九八四》齊名的」反烏託邦「故事。《美麗新世界》講述了一個距今大約600年的未來世界:「新倫敦」。
  • 《美麗新世界》:一部不得不看的神劇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影評人無忌的文章—《美麗新世界》。這世上,時光會改變太多的事情,但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遠不會改變。時至今日,「反烏託邦」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即,《我們》《1984》《美麗新世界》。最近,根據《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科幻劇上線了。
  • 《美麗新世界》:一部不得不看的神劇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影評人無忌的文章—《美麗新世界》。這世上,時光會改變太多的事情,但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遠不會改變。時至今日,「反烏託邦」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移動迷宮》《雪國列車》《飢餓站臺》……幾乎每一部反烏託邦式電影的上映,都能引發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 《美麗新世界》年度最大尺度科幻劇,就這?
    原著《美麗新世界》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現了赫胥黎眼中的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但看過原著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美麗新世界》其實是一部「反烏託邦」作品。放眼現實,「美麗新世界」似乎不再僅僅只是科幻預言了。每一位新倫敦人還會佩戴一枚高科技隱形眼鏡,能隨時監控城市裡的所有人。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之我造
    失眠隨便碼一下 如果我是indra 我要如何打造美麗新世界。首先阿爾法和貝塔是人造人 但一出生就被扔到野蠻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下來然後畢業經受社會的毒打 三十五歲那年被公司優化掉萬念俱灰之際收到美麗新世界的邀請
  • 任丘市婦聯、女攝影家協會美麗鄉村採風行之北辛莊作品展
    「曬美麗庭院 助鄉村振興—任丘市婦聯、女攝影家協會美麗鄉村採風行」系列活動一:北辛莊作品展任丘市女攝影家協會開展「曬美麗庭院 助鄉村振興——任丘市婦聯、女攝影家協會美麗鄉村採風行」系列活動。會員們創作熱情高漲,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現代化的新農村的村風村貌、整潔街道、定格了美麗庭院的華庭之美以及夏收季節的忙碌和喜悅景象。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
    這樣的世界,的確是是我們幻想中的美麗新世界。每夜都有的高端免費Club這部美麗新世界畢竟,包含了主宰、管制、和被服侍才能滿足人性深處最根本的享樂需求,才能稱之為構架了一個理想中的美麗生活。我很美,但其他人也一樣美麗
  • 《美麗新世界》2020的美麗新世界
    【S.E.X】在七八十年代,美國的hippies已經實現了美麗新世界描繪的場景了,但漸漸的反而之後大家變保守了。今天看來g/a/y圈和電視劇/書中描繪的也差不多了哈哈。【娛樂】書和電視劇中對人們娛樂的描述也是非常現實。
  • 《美麗新世界》: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
    《美麗新世界》一直深受北美等國家的熱烈歡迎,更是北美高中生必讀書目之一。提起《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大多數可能對他並不熟悉,更是會將他與英國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託馬斯·亨利·赫胥黎相混淆。實際上兩個不但是名字相似,更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