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這裡沒有痛苦,沒有恐懼

2020-12-20 Lens

新版《美麗新世界》的預告終於釋出,雖然能看出做了情節改動,但主體還是改編自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同名小說,一個與《一九八四》齊名的」反烏託邦「故事。

《美麗新世界》講述了一個距今大約600年的未來世界:「新倫敦」。

在這個未來,文明及居民最微小的方面都受到控制,科學與快樂的結合形成了一個相當穩定的社會。

人類從還是胚胎時就被控制,會被分為從「阿爾法」到「厄普西隆」的五個社會等級,孵化後被指定擔任不同社會角色,享受各不相同的待遇。

這個社會不能擁有隱私、錢財、家庭和歷史,一夫一妻制也被禁止,人們只會歡笑,沒有思考,一切都非常平和、穩定。

儘管這種生活方式很嚴格,但社會卻通過鼓勵以放縱消費、豐富性生活為中心的享樂主義方式得到了安撫。

其中兩位市民伯納德和列寧娜,只知道嚴格的社會秩序,和一種叫做唆麻(soma)的、讓人忘卻所有痛苦的完美藥物,以及在「新倫敦」泛濫的、同樣讓人忘憂的性……

但很快,兩人不滿於這種社會約束,去野蠻之地度假,意外捲入一場暴亂,被野蠻人約翰(John The Salvage)所救。

三人一起回到新倫敦,他們的外部記憶卻大大威脅了這個社會的「和諧」。

主演之一黛米·摩爾(Demi Moore,曾出演《人鬼情未了》等),扮演了琳達,約翰傲慢、艱辛的母親,母子一起從新倫敦搬到了偏遠的保留地。

在預告片裡,黛米對兒子說:「這裡沒有痛苦,約翰,沒有恐懼,我希望你也能這樣。」

這部劇的導演是歐文·哈裡斯(Owen Harris ),他曾經執導過「未來感十足」的《黑鏡》第二季和第三季,長於警世寓言類的作品。

目前的消息是,該劇預計今年內在NBC旗下新的流媒體平臺孔雀(Peacock)上線。

在主創團隊看來,《美麗新世界》在這個時代的續存價值在於:它探索了一個「成功世界」的負面影響。

一個由基因技術和鎮靜藥物進行軀體控制的未來世界,社會穩定、居民幸福,有完全的性自由,沒有疾病,沒有痛苦。所有的嬰兒都是在滿足中孵化、分級和成長的,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思想,愉快地接受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

似乎是一個完美的世界。

但幸福和穩定背後,代價是什麼呢?

《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在看完《美麗新世界》後說:「在這個社會裡『每個人現在都很幸福了』,可是哪種幸福是可以提供的呢,我們又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得到它?」

在科技越來越接近於統治我們生活的局面下,這部作品也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不違背道德的前提下,科學能走多遠?

《美麗新世界》寫於1931年,比《一九八四》更早。赫胥黎預見到了一個包括太空旅行、私人直升機、基因改造的試管嬰兒、強化的避孕措施、含有荷爾蒙的口香糖、超過 IMAX 的完整感官娛樂系統,甚至還有隆胸手術 (在《美麗新世界》中,能給予女人的最高讚美就是稱她為「充氣」)。

這比陰沉鬱悶的「老大哥」「新話語」,對當代觀眾更有吸引力。在某種意義上,《美麗新世界》裡的世界法則似乎比《一九八四》裡的那塊電幕更令人毛骨悚然。

1949年,赫胥黎曾給奧威爾寫了一封信,感謝奧威爾贈送他一本《一九八四》,但同時,他也告訴奧威爾,自己筆下的反烏託邦版本更為可信。

赫胥黎說,他真的不認為折磨是徵服一個民族的必要手段,他相信自己的書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教會人們熱愛他們所受的奴役。」

與《一九八四》中本質的區別就是:在這個新世界裡,極權主義統治者不是通過壓迫他們的公民,而是通過給予來哄騙他們。統治者給人們他們想要的或者他們認為他們想要的東西,性、毒品、藥物帶來的永久快樂......

「新世界」裡的的居民不會像奧威爾筆下的溫斯頓 · 史密斯(Winston Smith)那樣對失去自由感到痛苦,他們甚至不知道自由已經消失。比被強制剝奪自由更可怕的是,作為有著自我意志的人,他們樂意主動付出這種代價。

此外,在這個由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馬(Gamma)、德爾塔(Delta)以及埃普西隆(Epsilon)五類人組成的世界裡,基因選擇從出生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位置,阿爾法人聰明,且絕大多數都是男性,他們身為領導者管理著一切事物;而伊普西隆人,智力低下,地位低賤。其他人則介於兩者之間。

儘管表面上人人平等,實際上不公平的潰爛已觸目驚心。如果有選擇,我們是否會願意生活在一個被優生學統治的世界裡?

無獨有偶,《娛樂至死》的作者尼爾·波茲曼也認為赫胥黎筆下的世界更為接近未來世界:

「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強行禁書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失去任何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剝奪我們信息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 奧威爾害怕的是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受制文化, 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

「赫胥黎告訴我們的是,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裡,造成精神毀滅的敵人更可能是一個滿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讓人心生懷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預言中,『老大哥』並沒有成心監視著我們,而是我們自己心甘情願地一直注視著他,根本就不需要什麼看守人、大門或『真理部』。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總而言之,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務形同雜耍,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滅亡的命運就在劫難逃。在美國,奧威爾的預言似乎和我們無關,而赫胥黎的預言卻正在實現。」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之下,很難判斷赫胥黎的作品有著多麼強烈的「預言性質」,但他給到我們一個思考的空間。

《楚門的世界》裡整個酒吧的人都停下來觀看真人秀直播

如果任由被裹挾,「他被從未說出口的誓言束縛住,聽命於早已不再生效的法律」就不再只是小說裡的隻言片語。

保證一定的自由與獨立,複雜與混亂,是《美麗新世界》帶給我們的重要課題。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denofgeek.com/tv/brave-new-world-tv-series-news/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7/nov/17/classics.margaretatwood

https://www.thesun.co.uk/tvandshowbiz/11409393/first-look-demi-moore-brave-new-world

https://www.nytimes.com/2017/02/13/books/review/which-dystopian-novel-got-it-right-orwells-1984-or-huxleys-brave-new-world.html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美劇《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現代人能接受嗎?
    美麗新世界讓我恐懼的是我很多時候真的覺得這種生活是可以接受的。這世界已經這樣了,變成那樣有什麼不好呢 ?但是美麗新世界的繁榮是建立在壓迫低種姓的基礎上的,現實例子就是曾經白人控制的南非,你想的只是當上層罷了.
  • 無隱私無家庭沒有一夫一妻制?這個美麗新世界讓人細思極恐!
    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扎米·亞京的《我們》被譽為世界三大反烏託邦小說,對於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最近,美國流媒體平臺Peacock推出了由赫胥黎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美劇,劇中展現了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未來世界,所謂的「美好快樂」掩蓋了內部的千瘡百孔。
  • 《美麗新世界》: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
    《美麗新世界》裡曾提到:"比起痛苦的過度補償,幸福看上去總是很猥瑣。"這種"猥瑣"的幸福產生於人們萬事如意的中。在福特紀年,人們視福特為上帝,並安居樂業,如人人所追求的終極——大同世界一樣。但這個大同世界真的太平美好嗎?
  • 《美麗新世界》當敵託邦經典淪為狗血三角戀
    (文/楊時暘)時至今日,今年兩部最受人期待的經典改編劇已經悉數失敗,網飛日本拍攝的《咒怨:詛咒之家》無論是曾經的影版粉絲還是新晉恐怖片愛好者都沒能被滿足期待,而備受矚目的反烏託邦經典《美麗新世界》也徹底成為膚淺獵奇大雜燴。
  • 《美麗新世界》新倫敦人,野蠻人和自由人。
    我們有三條規則:沒有隱私,沒有家庭,沒有單一配偶制。這裡沒有恐懼,沒有疾病,沒有孤獨。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人們從不往後看,即便過去充滿疑問也與此刻無關緊要。小說《美麗新世界》幾十年來被多次翻拍成電影,但因為時代和技術的局限,都沒能完全體現原著的精髓。時至今日,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的內容和情節也已經無法適配時代前進的速度,是以2020年最新劇版《美麗新世界》只是部分取用了原著的概念設定,將情節細節和人物設定進行了更加符合現代特點的改編。
  • 《美麗新世界》: 新倫敦人,野蠻人和自由人.
    我們有三條規則:沒有隱私,沒有家庭,沒有單一配偶制。這裡沒有恐懼,沒有疾病,沒有孤獨。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人們從不往後看,即便過去充滿疑問也與此刻無關緊要。每個人都融入其中,每個人都很開心。新倫敦的社會結構有等級制度。
  • 《美麗新世界》這個烏託邦,咱還反嗎?
    ——《發條橙》 在我年紀還輕,見識尚淺的時候,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沒有帶給我很大的感觸,相比之下,奧威爾的《1984》文字更優美,人物更立體,情節更曲折。《美麗新世界》寫於《1984》之前,但實際上,1984是一個正在消隱的過去,美麗新世界則是一個我們將要抵達的未來。前者描繪的是一個充滿恐懼的、鬥爭的、人性尚存的社會;而後者的存在,更溫和,更徹底,也更蒼白,人類被馴化成幸福的奴隸。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
    如果人的情緒去除了憤怒,悲傷,只留有平和、喜悅,人和人之間沒有嫉妒、競爭、猜忌,甚至每天遇到的任何人、經歷都可以與所有人分享;每個人都有著完美的容顏、極大豐富的物質條件、每天都有party只要你想。沒有性的束縛,感情的羈絆,不再受一夫一妻制的拘束。這樣的世界,的確是是我們幻想中的美麗新世界。
  • 《美麗新世界》年度最大尺度科幻劇,就這?
    原著《美麗新世界》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現了赫胥黎眼中的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但看過原著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美麗新世界》其實是一部「反烏託邦」作品。放眼現實,「美麗新世界」似乎不再僅僅只是科幻預言了。每一位新倫敦人還會佩戴一枚高科技隱形眼鏡,能隨時監控城市裡的所有人。
  • 《美麗新世界》和《一九八四》——摧毀我們的兩劑毒藥
    然而卻忘記了烏託邦的本意除了「好地方」,還代表著「沒有的地方」,這註定是一個不可能實現 的幻夢。在不以理想社會為終極追求的前提下,反烏託邦形式的文學開始出現,在這樣的文學作品中,往往呈現出一種令人感到恐懼、壓迫的社會狀態,甚至在其中找到現實生活的一些蛛絲馬跡,而更令讀者感受到代入感。
  • 《美麗新世界》這令人絕望的美麗新世界,離我們真的很遠嗎?
    也許你並不討厭美麗新世界。那麼必須要解構的便是《美麗新世界》這個書名。「Brave New World」這個詞組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啊, 多麼神奇!這裡有多少美妙的人物;人類多麼美麗!奇妙的新世界啊,竟有這樣美好的人!」 莎士比亞用這句臺詞本就深具諷刺意味,赫胥黎將之移花接木,妙用過來。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並不「新」
    拖了這麼久終於把美麗新世界看完了,對於熱衷反烏託邦的我而言,這類題材的劇挺少拖這麼久的。相比同類題材的黑鏡、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等爽劇,看美麗新世界時的「不適感」是我堅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為什麼不適?因為約翰是個魯莽、衝動、只會動動嘴皮子到處惹事卻又不會解決問題的戀愛腦。他既不符合我們對完美英雄式主角的期待,也不符合我對完美理智的革命者的設想。
  • 這兒沒有美麗新世界,欲望會被吹散
    就像近年大火的美劇《西部世界》或是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場景一樣?享受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與此相伴的則是在機械文明的社會中卻無所謂家庭、個性、情緒、自由和道德,人與人之間根本不存在真實的情感,人性在機器的碾磨下灰飛煙滅!
  • 《美麗新世界》反烏託邦科幻名著改編新劇:美麗新世界
    就在上周,本組接到了一次性放出的英劇《美麗新世界》,頗為忙碌了幾天,現熟肉已全部上線,供君採擷。美麗新世界本文主要從世界觀角度出發,對《美麗新世界》進行簡單介紹。之所以說不上「推薦」,一來是因為時間有限只看了小部分劇情,對整體品質無法確定,二來是在IMDb上發現了一篇影評,華麗麗地給出了一星,並且吐槽說是「毀經典」,就跟我國那些大IP大製作網劇經常遭遇的輿論碾壓是一毛一樣的。
  • 《美麗新世界》2020的美麗新世界
    但讓我最詫異的是,學習很好而且是真的很聰明的學生,他們從來都沒有想去常青藤大學,我們年級第一最後竟然去了一個當地三流的大學,這和中國人人想去清華北大真的是對比鮮明。大家都說中國高考是最公平的,但其實這一看似公平的選拔體系也壓不住家庭階層的影響。一個三線城市考入清北的孩子,和一個北京富裕家庭考入清北的孩子,就算在一個班,也不在一個起跑線上。
  • 2020設計師必看影視:《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反烏託邦劇集《美麗新世界》改編自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創作的同名小說,背景設定在26世紀中葉:人們誕生於基因編輯皿,通過「睡眠學習《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靈感來源「人類多麼美麗!
  • 《美麗新世界》,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劇
    然而,這次為了出演《美麗新世界》,甚至辭演《名姝》,以致於角色在第三季匆匆下線。人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叫「新倫敦」。這裡經濟高度發達,物質資源充足。原著中的約翰,喜歡莎士比亞(書名《美麗新世界》正是來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第五幕)。從野蠻之地滿懷激情地來到新世界,卻意外發現這個新世界並不美麗。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之我造
    失眠隨便碼一下 如果我是indra 我要如何打造美麗新世界。首先阿爾法和貝塔是人造人 但一出生就被扔到野蠻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下來然後畢業經受社會的毒打 三十五歲那年被公司優化掉萬念俱灰之際收到美麗新世界的邀請
  • 《美麗新世界》:韓·索羅的共產主義宣言
    一改編自赫胥黎同名小說的美劇《美麗新世界》,在Peacock平臺上線。該劇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追捧。不為別的,因為《美麗新世界》這本反烏託邦小說,本身就有無窮無盡的流量。三「美麗新世界」這個書名,出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在該劇第五幕的第一場裡,從未見過外人的米蘭達,看到了從海難中生還的人,不禁大喊道:「神奇啊,這裡有多麼美好的人!人是多麼美麗啊!啊,美麗的新世界,有這麼出色的人物!
  • 《美麗新世界》年度尺度最大的科幻美劇
    公眾號內回復「美麗新世界」全劇「車速」很快,老司機快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