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設計師必看影視:《美麗新世界》!

2021-02-15 designwire設計腕兒


為什麼是

烏託邦科幻巨著中大膽空間設想

專業建築團隊設計

致敬數位建築大師作品

高達38個影視場景

《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

反烏託邦劇集《美麗新世界》改編自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創作的同名小說,背景設定在26世紀中葉:人們誕生於基因編輯皿,通過「睡眠學習」適應指定級別,服用藥物以達到溫順、快樂。不談親密關係,常態化濫交。男女主角偏離了軌道,成為這一完美系統中的bug。

《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靈感來源

人類多麼美麗!

奇妙的新世界啊,竟有這樣美好的人!」

--莎士比亞《暴風雨》第五幕第一場

莎士比亞用這句臺詞諷刺這些美好的人實際上都是無賴。赫胥黎用它做書名更加深了諷刺,因為他所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未來景觀與其說是天堂不如說是人類的噩夢。

《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

《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靈感來源

從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的巴西利亞新城到傑拉德·格朗瓦爾(Gerard Grandval)的巴黎「泡芙樓」實驗性公寓,從瓦倫西亞的藝術科學城到南威爾斯的38個影視場景,充足的預算為這部劇集提供了最佳的烏託邦城市研究實驗和取景可能。

在這裡,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粗野主義中混合著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精緻細節,前蘇聯的紀念碑式建築內外纏繞著當代雷射的渲染,20世紀中葉的經典家具營造出隱隱約約的「復古主義未來」氛圍,讓科幻預言顯得既即時又永恆。


《美麗新世界》城市

劇集製作人邀請倫敦建築公司Studio Evans Lane來擔任場景設計,從人行步道到城市規劃,完整地建造了一座「未來之城」。

埃文斯與《星球大戰》背後的Industrial Light & Magic製作公司合作,用系列花瓣狀建築覆蓋「新倫敦」。這些建築的靈感,來自法國建築師格朗瓦爾1970年代的烏託邦公寓實驗——巴黎「泡芙樓」,10棟高15層的塔樓上花瓣形陽臺裡種滿了植物。

格朗瓦爾/巴黎「泡芙樓」/1970

立足於製作人對「圓形」元素的固執追溯,最終他們使用睡蓮花瓣圍合似的圓形平臺,在舊倫敦的頂部建造了「新倫敦」。

《美麗新世界》城市

「通過某種形式的人工智慧,我們試圖創造可能一次性建成的城市。」Studio Evans Lane主建築師蒂姆·埃文斯(Tim Evans)與特效專家湯姆·霍頓(Tom Horton)合作,還原赫胥黎1931年寫這本書時想像的世界。

《美麗新世界》「新倫敦」太空飛行器起飛航站樓

巴西利亞大教堂

從「新倫敦」可以看到巴西利亞的影子。這座僅用41個月建成的20世紀荒原新城,完全使用現代理念布局,地標建築像外星藝術雕塑——國會大廈與國家博物館融合方圓、最高法院與總統府不修邊幅但秩序井然、巴西利亞大教堂宛若王冠,無愧最年輕的「人類文化遺產」之稱。

巴西利亞大教堂內部

「與當時多數城市不同,這座城市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其他的一切都已經消失了。」埃文斯說道。「所以我們研究了一些偉大的現代主義實驗城市來尋找靈感,如巴西利亞和瓦倫西亞,以及英國的花園城市。

《美麗新世界》種滿植物的屋頂

雖然埃文斯必須找到一個關於未來的想法,但這需要根植於過去。埃文斯像任何真實城市的城市規劃師那樣,密切關注建築物、住宅和交通系統真正協同工作的方式。

綠色花園建築WOHA/KAMPUNG ADMIRALTY © Patrick Bingham-Hall

特效專家霍頓說:「埃文斯提醒我們,作為建築師,他們的方法是設計人們可以真正居住的空間和場所,因此需要首先與室內空間合作,因為這些室內將決定建築的外層設計。

「我喜歡設計實際上永遠不會被建造的東西的自由。」蒂姆·埃文斯說道。他與霍頓最終完成了這個長達100頁的城市設計任務書,「這不是地圖畫。每一叢灌木,每一棵樹,每一個噴泉,每一塊玻璃都是CGI的。

《美麗新世界》城市取景瓦倫西亞藝術科學城


瓦倫西亞藝術科學城

實際取景地最明顯地體現在西班牙瓦倫西亞藝術科學城。藝術科學城是西班牙瓦倫西亞的城市地標,是歐洲最大的推廣科學與文化的複合型建築群,位於瓦倫西亞的圖裡亞河乾涸的河床上。


瓦倫西亞藝術科學城

藝術科學城由六個主要元素組成:半球劇院、IMAX電影院、植物園、科學博物館、海洋水族館和藝術歌劇院。其中費利佩王子科學博物館有個可以自由進入的區域,供生命進化和科學技術教育活動使用。這裡的互動展覽聚焦於「觸摸、思考、感覺」的哲學。

「新倫敦」最為精彩的科技孵化空間,初看是裸露混凝土的克制、冰冷、距離,細究滿是義大利理性主義建築師斯卡帕的詩意味道。斯卡帕對材料、肌理和節點的關注,甚至「斯卡帕雙圓環」母題,都在這裡得到了精簡傳承。


《美麗新世界》公共走廊

大尺度的公共走廊中,引人矚目的十字肋條結構輕盈得像要起飛。整個構築形式閃回尼邁耶的「巴西總統府」,將外懸空圍廊內化,超越結構限制進而達到了尼邁耶的理想:

「我的願望是儘量減小承重結構,承重結構越小,建築就越大膽而張揚,這是我一生的追求。」

尼邁耶的「巴西總統府」

作為「新倫敦」的標誌性結構之一,菱形四角反重力地下長上短,如此比例的結構,恐得是西班牙建築工程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穿越,再併入少許混凝土精緻裸築背後的粗野主義與日本禪宗。

《美麗新世界》斯卡帕籤名式的褶皺形式線腳

長廊中的吊燈採用了「斯卡帕雙圓環」形式,與窗一樣肩負引入光線的作用。此外,各空間的門窗和界面邊緣,隨處可見疊澀裝飾線腳,以及斯卡帕籤名式的褶皺形式。這大尺度、冰冷空間中的一點點比例得當的裝飾,立刻喚起了一絲古典美學記憶,拉近了我們與「新倫敦」的距離。

《美麗新世界》辦公室

劇集中的空間設計與斯卡帕一樣,通過變化材料,比例、尺度等手段,在不同地方反覆使用同一主題——雙圓環與疊澀——無論是在結構還是在裝飾上,這些元素成為作為一種媒介,常常用於交界處聯接兩種不同的材料或者界面,來表現其一致性。

《美麗新世界》辦公室

辦公室空間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落地窗上的兩個相交的圓——「斯卡帕雙圓環」母題作為主角出現,相交的兩個圓是他在晚期代表作「布裡昂家族墓園」入口廊使用的主要視覺語言,並貫穿項目始終 。

在布裡昂家族墓園中,兩個圓環分別導向夫婦墓和私密的冥想廳,「神秘的雙圓」總是暗示著另一個空間的存在。兩個圓環一個是紅色,一個是藍色,象徵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元素的融合。

窗上的兩個圓環時而交接、時而分開,時而旋轉交錯,意味著每個人之間存在某種基因的相似性。模塊式家具雖然沒有人情味、千篇一律,但卻和建築一樣時尚。

室內木質材料的使用提升了空間的親切感,但大幅窗戶和大量的開放式公共空間設計,用來表示這個世界缺乏隱私。

《美麗新世界》焚燒區

來自荒蠻之地的男主角母親去世之後所暫存的焚燒區,幾乎挪用了布裡昂家族墓園的小禮拜堂的空間。方形與圓形的的視覺對比反覆出現,層層疊疊的門洞線腳自成斯卡帕特質——重疊、交織、並置的線條和空間彼此限制,互相補充。

卡洛·斯卡帕布裡昂家族墓園

混凝土與金屬,材料的選擇以及由他們的紋理、色彩、表面、肌理表現出的特質就是這個空間的裝飾。關於生死信仰的宗教之光在這裡熊熊燃燒,沿軸線扭動了45度的方形細節屢見不鮮。褶皺形式堆砌成的金字塔形天花中央也在概念圖中出現,光線從錯落階梯般的的倒方椎中央灑落下來。

卡洛·斯卡帕布裡昂家族墓園

實際上,斯卡帕自身所擁有的「波德萊爾」情結(《惡之花》詩作者)與「新倫敦」一樣,對死亡的理解與普通人不甚相同——抗拒世俗對死亡的黑暗負面理解,逆向思維將其視為生的起源。但是原墓園中寧靜的水景與劇集中熊熊的火光又顯然是截然相反的意境。

《美麗新世界》實驗室

而回到劇集剛開始時,女主所處的基金編輯實驗室,這裡的空間顯得更為簡約。像混凝土的水平和空白的狀態,描繪出「新倫敦」中普通人的情感狀態。地板、牆壁、服裝,無不如此。這些場景看上去既像一個車間或者醫院,又像一座監獄。

實驗室內部則是伊東豐雄(Toyo Ito)多摩藝術大學圖書館的再現:輕盈的混凝土拱形結構連續不斷,底部輕薄通透。迴廊式空間與隧道似的印象,圖書館與「新倫敦」的理念一致,沒有隱私和個性,向所有的人開放。

伊東豐雄/多摩藝術大學圖書館

從長遠來看,我們在火星上要做的事情,

也可以在地球上做。

影片中穿梭於新倫敦和荒蠻之地的交通工具--超級火箭,正是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正在研發的BFR火箭項目。2017年9月29日,埃隆·馬斯克公布了SpaceX未來火箭BFR的更新計劃,即使用BFR作為地球上的高速點對點運輸服務。

埃隆·馬斯克正在研發的BFR火箭項目

這項技術想要將人類交通工具的速度提升到新的高度,以火箭作為地球上的一種交通工具,將人們在1小時內送到世界各地。這個大膽的設想也是馬斯克向火星移民計劃而邁出的第一步。

《美麗新世界》航空火箭

此外影片中的地面交通系統也展現了對於未來的構思。如深入地下的地鐵系統,以地下空間的形式閃現了瓦倫西亞科學城的建築形態。

《美麗新世界》公共運輸

《美麗新世界》網球場

類似網球的遊戲,霓虹燈般的單色空間指向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極致的黃色光源將空間中其他色彩皆被抹去,讓人對自己身處的空間產生質疑,鼓勵人們跨越習慣的限制去思考和感受。如影片中停止服用鎮靜劑的人,重新反思和評估自己的情緒水平。

「道隱無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


正如「道隱無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所揭示的,這一引自哲學家蒂莫西·莫頓(Timothy Morton)的短語揭示出語言在藝術品面前的乏力:當作品對觀者開放時,他感受到一種超越自身所生存依賴的系統的力量。

《美麗新世界》設計師之家

Osaka modular sofas designed by Pierre Paulin

絕大多數室內空間都在南威爾斯Dragon Studios的38個場景拍攝,這裡也被稱為Valleywood。空間的明暗梯度按照人的等級由淺入深(沒有個性,嚴格分級),只有娛樂空間是彩色的(代表著統一情感控制)。

《美麗新世界》首領之家入口

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

首領居住空間的入口被構建成一個美術館的畫廊,其中展示的畫作包括了席勒的速寫,葛飾北齋的《海浪》等,記錄下新倫敦建立之前,那些人類的情感與歷史。

這幅懸掛在走廊盡頭的殘破畫作來自於西班牙畫家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描述了人們起義的畫作正是這一季結局的暗喻。

《美麗新世界》設計師之家

設計師家的外廳在白日裡承擔了工作和接待的功能,在夜間則化身為舉辦聚會的場所。空間設定不僅延續了外部辦公大樓的混凝土材質和轉折的裝飾線腳,還採用了Pierre Paulin定製的沙發可以自由劃分空間。

《美麗新世界》設計師之家

位於二層的辦公空間則以明黃色的拼接瓷磚布滿牆面,也是影片中唯一一個採用大面積色彩的點綴的室內空間,暗喻設計師作為一個活動策劃者操控著每個人的情感經歷。

《美麗新世界》一等人+之家

卡洛·斯卡帕/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a (Venice) 門

「新倫敦」人居住的地方都從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粗野主義的建築特徵。從一等人+的居住空間入口旋轉的大門,到二層雙層的扶手欄杆,再到架空的樓梯踏步,都可見卡洛·斯卡帕的設計痕跡。

《美麗新世界》一等人+之家/Circular by GROK吊燈

男主作為一等人+,其所居住的地方充分體現了一種無個性的特質。「統一」無疑空間和住在其中的人的代名詞,灰黃的沙發似乎與牆面材質混為一體,絲毫不見舒適感,空間中唯獨點綴有綠色來製造一絲生氣。

《美麗新世界》一等人之家

 Arc Sofa by Bourgeois Boheme Atelier

相比較下,一等人的家更多了一些色彩,經典的藏藍色沙發以對稱形式圍合成圓形,從牆面的裝飾到吊燈的樣式也更加豐富。

《美麗新世界》一等人之家

體型龐大、力度驚人、疑似不修邊幅,「不妥協」的粗野主義天然地具有「反烏託邦」氣質。這種風格曾在二戰後緊張的國際氛圍中,成為傳達紀念碑式的有力訊號。

《美麗新世界》二等人之家

二等人的居住空間則更加靈活,圓形的空間結構、可以選擇變換的空間色彩,以幫助保持著他們愉悅的心情。

《美麗新世界》二等人之家

最低等級的人居住空間非常小,從外部看就仿佛是一個個艙體,高密度的居住條件與新陳代謝派建築中的同質單元相聯繫。由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艙體大樓就是典型代表。

作家赫胥黎擔心人們沉溺於性刺激、藥理麻木、娛樂至死的虛假幸福中,盲目不自省——劇集製作人大衛·威納(David Wiener)認為這就是在此時拍攝《美麗新世界》的原因:

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艙體大樓

設計腕兒電影精選

Designwire Movie Collection

如今設計不再僅是解決視覺、空間和功能的問題,戲劇、電影、文學、藝術和設計的邊界已經徹底跨界模糊化,網際網路時代正逐漸形成全新的公共大文化觀念。2017年起我們從電影、時尚、旅行等角度,策劃與設計藝術結合的「必修課」欄目,這是自《法蘭西特派》、《Black is King》後,設計腕兒策劃第27部電影

地產開發商傳播合作 | 地產設計顧問諮詢 | 國際品牌

info@designwire.com.cn

010-8860 0030  

Designwire設計腕兒獨家首發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美麗新世界》2020的美麗新世界
    【S.E.X】在七八十年代,美國的hippies已經實現了美麗新世界描繪的場景了,但漸漸的反而之後大家變保守了。今天看來g/a/y圈和電視劇/書中描繪的也差不多了哈哈。【娛樂】書和電視劇中對人們娛樂的描述也是非常現實。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之我造
    失眠隨便碼一下 如果我是indra 我要如何打造美麗新世界。首先阿爾法和貝塔是人造人 但一出生就被扔到野蠻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下來然後畢業經受社會的毒打 三十五歲那年被公司優化掉萬念俱灰之際收到美麗新世界的邀請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並不「新」
    拖了這麼久終於把美麗新世界看完了,對於熱衷反烏託邦的我而言,這類題材的劇挺少拖這麼久的。相比同類題材的黑鏡、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等爽劇,看美麗新世界時的「不適感」是我堅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為什麼不適?因為約翰是個魯莽、衝動、只會動動嘴皮子到處惹事卻又不會解決問題的戀愛腦。他既不符合我們對完美英雄式主角的期待,也不符合我對完美理智的革命者的設想。
  • 《美麗新世界》反烏託邦科幻名著改編新劇:美麗新世界
    就在上周,本組接到了一次性放出的英劇《美麗新世界》,頗為忙碌了幾天,現熟肉已全部上線,供君採擷。美麗新世界本文主要從世界觀角度出發,對《美麗新世界》進行簡單介紹。之所以說不上「推薦」,一來是因為時間有限只看了小部分劇情,對整體品質無法確定,二來是在IMDb上發現了一篇影評,華麗麗地給出了一星,並且吐槽說是「毀經典」,就跟我國那些大IP大製作網劇經常遭遇的輿論碾壓是一毛一樣的。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
    這樣的世界,的確是是我們幻想中的美麗新世界。每夜都有的高端免費Club這部美麗新世界畢竟,包含了主宰、管制、和被服侍才能滿足人性深處最根本的享樂需求,才能稱之為構架了一個理想中的美麗生活。我很美,但其他人也一樣美麗
  • 《美麗新世界》: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
    《美麗新世界》一直深受北美等國家的熱烈歡迎,更是北美高中生必讀書目之一。提起《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大多數可能對他並不熟悉,更是會將他與英國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託馬斯·亨利·赫胥黎相混淆。實際上兩個不但是名字相似,更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
  • 如何評價美劇《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現代人能接受嗎?
    美麗新世界讓我恐懼的是我很多時候真的覺得這種生活是可以接受的。這世界已經這樣了,變成那樣有什麼不好呢 ?但是美麗新世界的繁榮是建立在壓迫低種姓的基礎上的,現實例子就是曾經白人控制的南非,你想的只是當上層罷了.
  • 《美麗新世界》貓薄荷的美麗新世界
    7月15號前排預訂 黑鏡的導演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同名小說改編的後來發現跟原著沒啥關係 算是第一代烏託邦題材吧 1930年寫出來的小說呀 那後面的移動迷宮飢餓遊戲分歧者都是弟弟吧。通過這部劇讓我強烈感覺到人類有情緒是一件好事 也許再過幾百年喜怒哀樂將會是人類最奢侈的感受。
  • 《美麗新世界》解放醜陋,進步光榮
    小說《美麗新世界》,大致而言,設想了性別解放的「光榮前景」。相比於同樣著名的其它烏託邦小說,《美麗新世界》無疑是相當美麗的了。現在,它被拍成了與時俱進的美劇。劇集《美麗新世界》做了很多改編,看起來更像個言情故事,似乎有點庸俗化了。不過,仍然可以在裡面看到「性別解放」的社會設定。
  • 《美麗新世界》2020年,每個人都該知道這部作品
    《美麗新世界》原著寫的是600年後的人類社會,物質生活十分豐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在這個社會裡有三個規則:社會、本分、穩定。一、警惕那些突然獲得的自由在《美麗新世界》的世界觀裡,由於生育已經被試管所代替,「成為父母」變成了一種被詬病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代表著不被規制、不在計劃內的行為。這樣一來,性愛就變成了一種合理的娛樂方式,像下班之後去喝一杯那樣稀鬆平常。
  • 《美麗新世界》這令人絕望的美麗新世界,離我們真的很遠嗎?
    也許你並不討厭美麗新世界。諷刺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座頭頂光環的美麗新世界,其實難副。那麼必須要解構的便是《美麗新世界》這個書名。「Brave New World」這個詞組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啊, 多麼神奇!這裡有多少美妙的人物;人類多麼美麗!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feelie
    John帶著Bernard回去給了Henry一拳然後開開心心加入群P的時候,我終於發現劇版的美麗新世界到底是哪裡不對勁了:原著裡的社會體系天衣無縫,讓人絕望,想吶喊但是喊破喉嚨都發不出聲音;劇裡主角只要動動嘴皮子就能翻雲覆雨把整個社會玩弄於股掌之間。
  • 面對「美麗新世界」——止庵評說「反烏託邦三部曲」
    「三部曲」同屬幻想小說,都是傳統寫法;以此而論,《美麗新世界》寫得好像比《一九八四》差些,比《我們》就差得更多。不妨歸結為人物蒼白無力,情節不夠曲折。或者要說,赫胥黎的藝術手段不像寫《我們》的扎米亞金和寫《一九八四》的奧威爾那般高明;然而在我看來卻別有原因,一言以蔽之:「合該如此。」《美麗新世界》的特殊價值,恰恰與此不無關係。《美麗新世界》出版於一九三二年。
  • 《美麗新世界》,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劇
    《美麗新世界》,是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創作的小說。然而,這次為了出演《美麗新世界》,甚至辭演《名姝》,以致於角色在第三季匆匆下線。原著中的約翰,喜歡莎士比亞(書名《美麗新世界》正是來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第五幕)。從野蠻之地滿懷激情地來到新世界,卻意外發現這個新世界並不美麗。
  • 《美麗新世界》:韓·索羅的共產主義宣言
    一改編自赫胥黎同名小說的美劇《美麗新世界》,在Peacock平臺上線。該劇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追捧。不為別的,因為《美麗新世界》這本反烏託邦小說,本身就有無窮無盡的流量。三「美麗新世界」這個書名,出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在該劇第五幕的第一場裡,從未見過外人的米蘭達,看到了從海難中生還的人,不禁大喊道:「神奇啊,這裡有多麼美好的人!人是多麼美麗啊!啊,美麗的新世界,有這麼出色的人物!
  • 《美麗新世界》這個烏託邦,咱還反嗎?
    ——《發條橙》 在我年紀還輕,見識尚淺的時候,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沒有帶給我很大的感觸,相比之下,奧威爾的《1984》文字更優美,人物更立體,情節更曲折。《美麗新世界》寫於《1984》之前,但實際上,1984是一個正在消隱的過去,美麗新世界則是一個我們將要抵達的未來。前者描繪的是一個充滿恐懼的、鬥爭的、人性尚存的社會;而後者的存在,更溫和,更徹底,也更蒼白,人類被馴化成幸福的奴隸。
  • 【小品一家人】這美麗新世界,讓愛存在每一個角落
    【小品一家人】這美麗新世界,讓愛存在每一個角落 2020-09-05 13:45
  • 《美麗新世界》HUGELY PROBLEMATIC
    美麗新世界還沒來臨編劇怎麼就嗦麻磕多了呢??本來野人性格的改編就很讓人疑惑,而wiener這番話更是讓我匪夷所思。再來看看劇中這個編劇覺得「觀眾願意看」的約翰改成了什麼樣:處處挑起混亂,一開始對新世界的一切感到不屑後面卻又縱情聲色,從他身上絲毫看不出原著中約翰擁抱苦難拒絕享樂的人性光輝。
  • 《美麗新世界》新倫敦人,野蠻人和自由人。
    虛構的反烏託邦社會,其基礎政治原則雖然通常基於烏託邦式的理想,但卻因為存在致命缺陷而給民眾帶來負面後果1932年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創作的《美麗新世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與英國喬治·歐威爾創作的《1984》、俄國扎米亞京創作的《我們》共同譽為「反烏託邦三部曲」,是20世紀最經典的反烏託邦文學之一。
  • 2020設計馬拉松節目單(二)|讓藝術,成就美麗新世界
    2020 設計馬拉松即興直播間 在9月19-20日兩天正式開始啦!由北京設計學會與北京服裝學院共同發起,並首度轉換為線上活動,變身直播帶貨(知識乾貨)的形式,並推出短平快的網紅知識節目。主要希望和青年學者們共同探討挖掘線上生活的福祉,一起開拓設計思維、探索青年文化,來一場藝術與設計的賽博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