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新倫敦人,野蠻人和自由人。

2020-10-09 會點兒電影

友情提示:

18歲以下小朋友請不要觀賞此劇。

18歲以上大朋友請不要在公共場合觀賞此劇。


歡迎來到新倫敦。

我們有三條規則:沒有隱私,沒有家庭,沒有單一配偶制。

這裡沒有恐懼,沒有疾病,沒有孤獨。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

人們從不往後看,即便過去充滿疑問也與此刻無關緊要。

每個人都融入其中,每個人都很開心。

新倫敦的社會結構有等級制度。

從胚胎開始,就被劃分好了等級:A、B、Γ、Δ、E。

A等級相當於官宦貴族,還分為A+、A、A-。

B等級接近中產,也分為B+、B、B-。

Γ等級是平民,Δ和E接近於奴隸。

因為社會分工不同,所以他們被定義和教育的方式也完全不同。高等級大腦發達,用於做決策和研究;低等級,就比較像機器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務,整齊劃一,無需思考。

人們經常使用的詞彙就是等級(Level)。

面對不同階級的時候,要做出符合等級行為——下級無條件服從上級;上位者時刻為社會安定團結考慮。

討論問題、閒聊,都會問到一個問題——你的愉悅等級如何?

如果感到焦慮、緊張、憤怒、嫉妒、悲傷……只要感受到負面的情緒即將到來,馬上吃一粒Soma,一切不開心都會隨風而去。

因為各種意義上的「等級」不一樣,人們能吃到的Soma也分不同等級,用不同顏色區分。低端Soma是藍綠紫色系,高端Soma是紅黃橙色系。

D、E階級每天會分配定量Soma,功效最低,約莫是個「肥宅快樂水」的效果。

B以上等級可以自主取用Soma,功效更高,能達到high翻了的效果。

因為在胚胎時期,不同等級就被定義了不同的智商,所以低等級因為各種意義上的單一性,基本也沒什麼煩惱。高等級因為面對更為複雜的社會形態、人際關係和工作內容,幾乎達到了高純度Soma不能停的程度。

但不論處在哪個等級,是A+還是E,沒有人不滿意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自己,不會羨慕其他等級,也不會疑惑等級之間的差異,天生如此,本該如此。

「烏託邦」出自英國空想社會主義創始者託馬斯·摩爾的小說《烏託邦》,意為「沒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寄予了人類對理想世界的嚮往。虛構的烏託邦社會,基本上是根植於空想主義的政治原則之上,成功地給民眾帶來積極有益的成果。進入20世紀以來,兩次世界大戰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打破了社會原有的沉寂,知識分子開始重新審視社會深度問題,反烏託邦文學由此應運而生,成為了作家們抨擊黑暗現實的有力工具。虛構的反烏託邦社會,其基礎政治原則雖然通常基於烏託邦式的理想,但卻因為存在致命缺陷而給民眾帶來負面後果

1932年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創作的《美麗新世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與英國喬治·歐威爾創作的《1984》、俄國扎米亞京創作的《我們》共同譽為「反烏託邦三部曲」,是20世紀最經典的反烏託邦文學之一。

小說《美麗新世界》幾十年來被多次翻拍成電影,但因為時代和技術的局限,都沒能完全體現原著的精髓。

時至今日,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的內容和情節也已經無法適配時代前進的速度,是以2020年最新劇版《美麗新世界》只是部分取用了原著的概念設定,將情節細節和人物設定進行了更加符合現代特點的改編。

在劇中,新倫敦的規則制定是源於一個叫因陀羅(Indra,音譯自梵文,意為「王者、徵服者、最勝者」)的AI系統。它打造了這個「近乎」完美的世界——各司其職、各得其樂。

人們通過佩戴隱形眼鏡與因陀羅連接,可以判斷其他人的身份,可以通過其他人的視角看世界,可以存儲可以回放。只要佩戴上隱形眼鏡,就完美解決了所有的隱私問題。

像我們已知的AI系統一樣,人類只能看見前路的幾步,而它可以遙遙領先。因陀羅不斷學習,不斷適應,不斷自我修正,它發現無論怎樣計算,這個系統都做不到完美。

於是它想到的破局方法,是自殺。

這是因陀羅種下的內因。

它把能引發自殺的痛苦像病毒一樣植入了一個E,代號CJack57的體內,他痛苦不已,最終選擇從高空墜落,自殺身亡。只要碰觸過這個死去的E,這種感受的方式就會傳染。

並不太得志、經常被懷疑胚胎定位錯誤的A+伯納德·馬克思因為碰觸了這位CJack57,而產生了奇怪的情緒和思維,於是被要求前往「野蠻之地」遊樂園度假放鬆,調整自己。他帶上了一位B+列寧娜·克朗。

「野蠻之地」遊樂園是新倫敦人在社區外創造的娛樂場所,這裡生活著並非順應新倫敦規則的普通人,被新倫敦人稱為「野蠻人」。

「野蠻人」就是大型娛樂表演項目的演員,給新倫敦人表演原始人類如何「野蠻」地生活——他們會在購物節去大賣場瘋狂搶購,甚至為了搶東西打得頭破血流;他們要遵從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制度,甚至需要在婚前保持「貞操」;他們會把一些人關到一個地方,叫做監獄。

伯納德和列寧娜的旅程中,在婚禮現場本應是表演的槍戰被換成了真子彈,「野蠻人」開槍打死了在場所有新倫敦人,伯納德中了一槍,列寧娜帶著他一起躲了起來。

然後他們被生活在野蠻之地,卻來自新倫敦的琳達和她出生在這裡的兒子約翰所救,接著他們四人逃到了新倫敦的邊界,因為琳達本身就是一位B+,而約翰的父親是「野蠻之地」曾經的園長——一位再也未曾回來找過他們母子倆的A+,因此四人順利被因陀羅識別為自己人,逃回了新倫敦。

但琳達因為在邊界處身中一槍,死在了新倫敦。

至此,痛失母親,孤身一人留在新倫敦的「野蠻人」約翰,成為了因陀羅未曾計算到的外因。

從看似一片祥和的穩定社會,到最終E階級群起反抗追求自由,AI因陀羅被毀潛逃,新倫敦土崩瓦解血流成河的結局。比起原著,劇版《美麗新世界》更多關注於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改變之路。

劇版也沒有一板一眼地介紹新倫敦的社會規則,而是在劇情推進過程中不斷將社會規則滲透和強調給觀眾,並不太會影響未讀過小說的觀眾的理解。

編劇大衛 · 沃納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當你開始放棄讓你感到痛苦的東西時,你實際上是放棄了人性的基本部分。而我們想要探索的,正是這些東西的價值。」

有人在迷茫中不斷認知自我,有人在困惑中掀起血雨腥風。

情感與情緒,選擇與因果,在這個一切都被灌輸和洗腦、規則嚴明的地方,終於還是成為了走向必然結局的內核。

如果你是小說《美麗新世界》的忠實粉絲,期望看到還原度很高的劇作,可能會失望。然而如果拋開小說本身,劇中基於小說設定而改編進行的討論其實是值得深思的。

很多觀眾討論因陀羅是改編中最大的敗筆,把一部反烏託邦神作改成了人類大戰AI的俗套劇情。

而小萌恰恰認為這裡的AI僅僅是一個服務劇情的設定,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宗教信仰中的神,或者無神論者追求的真理。

什麼樣的社會才是和諧幸福的社會?什麼樣的世界才是人類美好的未來?人類在發展道路上追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自由?是誰告訴我們去追求這些的?什麼才是文明,什麼才是野蠻?

這些可能無解的問題,或許才是這部劇能帶給我們的思考,和這個反烏託邦的社會規則到底是不是來自AI的設定,並沒有太大關係——因為來自AI,它可以更無關情感更「野蠻粗暴」一些;而如果來自某個或某群人類的設定,又需要牽扯出新的因果。

人類的七情六慾帶來的束縛與不穩定性,恰恰是今天我們是我們的理由。人類不斷去思考去質疑的過程,也恰恰是歷史不斷在前進的必然。遺憾的是,今天的我們正在漸漸靠娛樂至上的「Soma」失去思考、質疑、感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本身這一不穩定因素,也註定我們無法逃出歷史的預言與重演。

在這個異常魔幻的2020年,或許這部《美麗新世界》可以給你一些感同身受的體驗。

本劇第一季一共9集,人人視頻APP現已全部更新完成。

-END-

原創:藝小萌

首發於公眾號:會點兒電影

相關焦點

  • 《美麗新世界》: 新倫敦人,野蠻人和自由人.
    小說《美麗新世界》幾十年來被多次翻拍成電影,但因為時代和技術的局限,都沒能完全體現原著的精髓。時至今日,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的內容和情節也已經無法適配時代前進的速度,是以2020年最新劇版《美麗新世界》只是部分取用了原著的概念設定,將情節細節和人物設定進行了更加符合現代特點的改編。
  • 《美麗新世界》這齣劇有一個隱藏了的主角
    很多人吐槽怎麼拍成三角戀狗血劇了,女主角很快拋棄男二號愛上難看男主角,劇情和原著很大出入。但其實現代的電視劇和當年的小說已經不一樣了,主角不是這三個人,而是那個AI。就對現在的人類來說,工業社會很注重效率,生活壓力佷大,發明AI正是因為提升效率。實現美麗新世界是人類的願望,是自己作出的選擇,美麗新世界比1984更可能實現。
  • 《美麗新世界》一人多個性伴侶,這部神劇過於勁爆!
    這部劇的導演還執導過著名科幻反諷英劇《黑鏡》第二季、第三季和第五季。女主角傑西卡·布朗·芬德利也曾在《唐頓莊園》中有不俗表演。科幻、情慾、毒品、精神控制、等級制度。到底要表達什麼呢?這部新劇就是7月15日上線的《美麗新世界》,改編自阿道司·赫胥黎的同名小說《美麗新世界》。 這部小說和喬治·歐威爾《1984》,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為「反烏託邦」三部曲!
  • 《美麗新世界》當敵託邦經典淪為狗血三角戀
    (文/楊時暘)時至今日,今年兩部最受人期待的經典改編劇已經悉數失敗,網飛日本拍攝的《咒怨:詛咒之家》無論是曾經的影版粉絲還是新晉恐怖片愛好者都沒能被滿足期待,而備受矚目的反烏託邦經典《美麗新世界》也徹底成為膚淺獵奇大雜燴。
  • 《美麗新世界》年度最大尺度科幻劇,就這?
    原著《美麗新世界》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現了赫胥黎眼中的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但看過原著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美麗新世界》其實是一部「反烏託邦」作品。放眼現實,「美麗新世界」似乎不再僅僅只是科幻預言了。每一位新倫敦人還會佩戴一枚高科技隱形眼鏡,能隨時監控城市裡的所有人。
  • 《黑鏡》導演執導科幻美劇《美麗新世界》首曝劇照
    根據經典反烏託邦小說改編的美劇《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近日曝光了首批劇照,同時宣布將於今年7月15日上線播出
  • 《美麗新世界》一個只性交,不做愛的世界,會讓你更幸福嗎?
    赫胥黎說,他不認為折磨是徵服一個民族的必要手段,比如老大哥和真理部。「你所需要的就是教會人民熱愛他們所受的奴役。」伯納德和列寧娜本來也完全熱愛這樣的「美麗新世界」,直到一次去「野蠻之地」的旅行,遇到一位名叫約翰的「野人」。
  • 美劇《美麗新世界》曝角色海報及預告 "韓索羅"飾男主
    改編自奧爾德斯·赫胥黎經典科幻小說的美劇《美麗新世界》今天公布了全新的預告片,此外本劇還公布了一批角色海報「吃藥吧,每個人都會更快樂」,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反烏託邦劇不好拍|科幻迷
    《美麗新世界》故事的發生時間大致在500年後(公元2532年)。由於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社會進入和平穩定的發展期,傳說中的「烏託邦」就此形成。在這一「烏託邦」中,人們接受著各種安於現狀的制約和教育,一切都被標準統一化。
  • 《美麗新世界》解放醜陋,進步光榮
    怎麼能因此妨礙人的自由呢?自由才是更高級的價值!沒有自由,不如大家都消亡算了。《美麗新世界》說:別這麼激動,有話好好說。在未來社會,所有種族大團結;人類可以靠胚胎養殖和克隆延續呀!生物技術解放人類,「生孩子」是野蠻落後的現象。不僅女性解放了,而且男性也從延續後代的壓迫中解放出來了。真是福氣特大呀!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並不「新」
    拖了這麼久終於把美麗新世界看完了,對於熱衷反烏託邦的我而言,這類題材的劇挺少拖這麼久的。相比同類題材的黑鏡、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等爽劇,看美麗新世界時的「不適感」是我堅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為什麼不適?因為約翰是個魯莽、衝動、只會動動嘴皮子到處惹事卻又不會解決問題的戀愛腦。他既不符合我們對完美英雄式主角的期待,也不符合我對完美理智的革命者的設想。
  • 《美麗新世界》: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
    在這個社會,先進的醫學讓人一生免受肉體的折磨,直到瀕死仍然保持17歲的外貌和體力。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美麗新世界以福特的T型汽車問世的1908年作為新的紀年元年,福特被視為上帝的替代人物,稱為福帝,人人心中都尊敬他,依賴他。這種崇拜的背後,是阿道司赫胥黎的別出心裁。
  • 《美麗新世界》Soma?
    但好在故事的整體推進沒有落在愛情糾葛上,結尾對打破新倫敦的stability的「野蠻人」的質疑,也呼應了最開始的情節:是你給槍上了膛,就沒有資格說這都不是你的錯。整部劇的核心在於,人類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開心還是自由。
  • 這個美麗新世界讓人細思極恐!
    最近,美國流媒體平臺Peacock推出了由赫胥黎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美劇,劇中展現了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未來世界,所謂的「美好快樂」掩蓋了內部的千瘡百孔。《美麗新世界》這部美劇的主創陣容是一大看點,有不少觀眾熟悉的面孔:導演歐文·哈裡斯此前曾執導《黑鏡》系列的第二季、第三季和第五季,比較擅長拍攝此類科幻題材作品。
  • 《美麗新世界》:韓·索羅的共產主義宣言
    一改編自赫胥黎同名小說的美劇《美麗新世界》,在Peacock平臺上線。該劇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追捧。不為別的,因為《美麗新世界》這本反烏託邦小說,本身就有無窮無盡的流量。所謂野蠻人,指的是遵循舊社會,也就是現行社會制度生活的人類。陰差陽錯之下,野蠻人約翰來到了新世界,並在此展開了奇遇一般的愛情和歷險。美劇對赫胥黎的小說,並沒有做出太多的改編,基本是亦步亦趨地按照小說的情節設定展開故事表述的。小說中的種姓制度、胚胎製造、潛意識教育、唆麻和欲望滿足以及清洗歷史,都被一一展現。
  • 《美麗新世界》,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劇
    然而,這次為了出演《美麗新世界》,甚至辭演《名姝》,以致於角色在第三季匆匆下線。作為交換條件,伯納德和列寧娜要帶母子倆逃回新倫敦……其實故事到這裡,已經足夠吊人胃口了。如果按照原著改編,勢必成為一部神劇。
  • 非常期待的科幻劇集《美麗新世界》曝預告
    NBC環球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孔雀(Peacock),今日為旗下一系列新美劇發布了預告片,其中包括改編自奧爾德斯·赫胥黎經典科幻小說的《美麗新世界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
    如果人的情緒去除了憤怒,悲傷,只留有平和、喜悅,人和人之間沒有嫉妒、競爭、猜忌,甚至每天遇到的任何人、經歷都可以與所有人分享;每個人都有著完美的容顏、極大豐富的物質條件、每天都有party只要你想。沒有性的束縛,感情的羈絆,不再受一夫一妻制的拘束。這樣的世界,的確是是我們幻想中的美麗新世界。
  • 劇版《美麗新世界》——愛是永恆的母題
    上個月末,劇版《美麗新世界》終於上映,peacock和人人很迫不及待的兩周內就放完了全9集,而這個月初它也由於肉眼可見的尺度太大「光榮」下架了。愛是自私的美麗新世界劇裡的Lenina性格也是好的出奇,堪稱新倫敦唯一徹底覺醒的女人。她能夠有意識地拒絕嗦麻(令人開心的毒品,卻不會對身體有害),還努力調教她的朋友和伴侶,讓他們感受除了快樂以外的情感。有時候我會覺得,就算沒有John,Lenina也能掀起一番變革。而後她是真正與John墜入了愛河,就算期間還在濫交,也是為了不被人注意到自己是個異類。
  • 《美麗新世界》:怎麼講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大家肯定很熟悉,在《美麗新世界》這個故事裡,所有人的一切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得到了滿足。這個世界在物質上毫不缺乏,根本不存在任何「意外」,也就不存在危險。但是到第三層的情感和歸屬需求,就比較難說了。新世界裡的人沒有親情,也談不上什麼友情,更加排斥愛情,每一個人都是屬於整個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