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當敵託邦經典淪為狗血三角戀

2020-10-10 frozenmoon

(文/楊時暘)

時至今日,今年兩部最受人期待的經典改編劇已經悉數失敗,網飛日本拍攝的《咒怨:詛咒之家》無論是曾經的影版粉絲還是新晉恐怖片愛好者都沒能被滿足期待,而備受矚目的反烏託邦經典《美麗新世界》也徹底成為膚淺獵奇大雜燴。即便有《黑鏡》導演加持,即便預告片流光溢彩,但最終也沒能甩脫被嫌棄的命運。書迷們認為它魔改經典,新晉劇迷更是見多識廣,分分鐘斜著眼睛指責這改編設定裡的淺薄與私貨。

反烏託邦三部曲《1984》《我們》與《美麗新世界》註定是眾多導演覬覦的目標,而更契合當下這個時代屬性的,顯然是《美麗新世界》。《1984》是灰暗的,《美麗新世界》是明亮的。前者把所有人都困在黑色裡,窒息而亡,後者讓所有人都暴露在陽光下,娛樂至死,這故事中沒有角落、陰影與遮蔽之物,那刺眼光明本身變成了無處不在的陰影。它用光明寫黑暗,用笑容寫悲戚,用快感寫恐懼,如果能拍出這層意味,那將是多麼令人悸動的一幕。但就是這層悖反,一旦用影像呈現,失卻文字的保護,它註定容易滑向淺薄的深淵。尤其在當下,我們就生活在一個由光亮、笑容和快感堆積起的虛妄世界中,物慾與性慾的鋪張和滿足,隱私的消失和萬物連結的幻覺,換句話說,影像中再如何著力呈現一切奇觀,我們都不會感到驚喜,這會令反烏託邦題材的導演感到非常無力。

近年來,這個題材已經愈發出現了低幼化的傾向,在諸如《飢餓遊戲》那一類大製作裡,都選擇假模假式混入某些敵託邦的背景設定,最後還是竭盡全力講述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敵託邦變成了配料、背景和味精,而《美麗新世界》的改編顯然必須把反烏託邦的主題當做主菜。而它最終在各種考量的互相攪擾之下,淪為一鍋亂燉。它高開低走,徒留一地尺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床戲,滿屏都是司空見慣的未來都市設定,唯獨缺少那種反烏託邦特有的震懾人心的宏大力量。

這麼說吧,如果熟悉這種設定的劇迷,分分鐘都能看出導演和製作人拼命隱藏的小心思,裁剪一點《西部世界》的邊角料,混搭低配版《黑鏡》,甚至還兌入了一點點《北京摺疊》的那種現實批判味道,最終包裝成一個不合格版本的《上載新生》。換句話說,這故事既偏離了原著的本來面貌,也沒有創造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自圓其說的世界觀,它像是一部習作,一種敵託邦和AI造反的設定大拼盤,拼盡全力向觀眾展演未來世界的紙醉金迷和內心虛空,但讓觀眾覺得這一切還遠不如在自己手機裡看看社交媒體中可笑的虛假表演。

它當然還是保留了原著粗略的大框架,新倫敦市的人們處於物質極大豐富的世界,沒有痛苦,沒有不滿,整日沉溺於性事與唆麻——一種讓人快樂的藥物,早已取締了一夫一妻,忠誠伴侶的傾向被視作需要矯正的危險取向,人們有著明確等級,每個人對自己的等級安之若素,與此同時,還存在另一個世界,被新倫敦的市民看做荒蠻的原始之地,那裡的人們被稱為野蠻人。新倫敦市民會去那裡參觀,猶如探訪一個野生動物園,驚奇地慨嘆那些人古怪的習俗——婚姻、忠誠、嫉妒、恐懼、背叛、信仰……兩個平行世界的碰撞是這版故事最大的戲劇衝突,伯納德和列寧娜在那個舊世界遭遇了一次野蠻人的反叛,其中一個野蠻人約翰穿越屏蔽和他們一起返回了新倫敦。

這9集故事的改編幾乎把這類題材能犯的錯誤全都犯了一遍,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想要的太多,以至於最終連創作者自己都迷失其中。其實,它更需要在一個點上向縱深開掘,而不是以點打面,向四周拓展。如果聚焦於野蠻人,把這故事變成另一種意義上的《西部世界》或許是重複、雷同,但也不至於變得不倫不類;如果明確的選取批判現實視角,諷喻當下,或許也有別樣驚喜,但它什麼都沒有做到,但顯然心中又明明想要得到一切。它所呈現的物質大爆炸之後的絢爛美景,如今看來還不如現實中的頂級都市夜景,其中安插的所謂的AI又如此無能,最後,它淪為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兩個男人,一個懦弱,一個魯莽,列寧娜作為一個慢慢覺醒的女人,在他們之中首鼠兩端,和這個眉來眼去,又與那個藕斷絲連。

這個故事其實有無數種解法,其中各種設定能映出當下現實的種種端倪,難民和原住民的衝突;種族歧視;被壓榨的996社畜的疑惑、憤怒與覺醒;社會內卷和階層固化之後,潛藏的暴力可能;即刻滿足的世界背後的重重危機……它原本可以很深刻地嘲諷我們身處的世界,對現實做改頭換面的仿寫,嘲弄著素描,變形著拓印,婚姻與忠誠的窒息,對長情陪伴的索求,對生命終點的恐懼,對不可知的惶惑,貧瘠,掙扎,勞苦,人們日常裡的煞有介事,荒誕的,可笑的,自以為是又習以為常無法擺脫的一切,這些都可以成為素材,但這些都被蜻蜓點水地提及,然後漂移開去。

這就是這部劇最失敗的地方,它幾乎沒有原動力,也沒有一個人物值得為其揪心。以為開頭的那起墜樓懸案會成為一樁巨大陰謀而推動劇情,但它隨後就被忘卻了;約翰的媽媽和曾經一個新倫敦的高官始亂終棄,這絕好的衝突剛剛起始,她轉而就被打死在邊境;在經歷一次次鼓動之後,本以為會迎來一次大暴動,最終卻是淺嘗輒止玩笑版的起義……一切都是斷頭路,莊重地起範兒,卻慢慢洩氣。你看著一口氣聚起來,以為即將發力,但又被輕輕地嘆出去。

其實,圍繞著類似的題材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果拍軟科幻有《環形物語》,它哀婉,綿長,雋永;如果想玩「光明監獄」的梗有《上載新生》;展現腦洞,有《愛,死亡,機器人》,更何況還有已尊神位的《黑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麗新世界》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失敗得不可思議,猶如一款端莊的經典款皇冠,多年後被一家時尚大牌做出了一版豔俗的復刻。

(本文首發 北京青年報 專欄)

相關焦點

  • 大尺度科幻美劇《美麗新世界》,從9.1分到6.7分,毀了經典
    世界文學史上,有著名的「反烏託邦三部曲」,包括《我們》、《美麗新世界》和《1984》。其中的《美麗新世界》曾是世界十大禁書之一,在今年7月,根據其改編翻拍的同名美劇正式上線了。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有多個譯本,豆瓣評分最低8.6分,最高9.1分,足以可見原著的經典和精彩。
  • 《美麗新世界》HUGELY PROBLEMATIC
    美麗新世界還沒來臨編劇怎麼就嗦麻磕多了呢??本來野人性格的改編就很讓人疑惑,而wiener這番話更是讓我匪夷所思。再來看看劇中這個編劇覺得「觀眾願意看」的約翰改成了什麼樣:處處挑起混亂,一開始對新世界的一切感到不屑後面卻又縱情聲色,從他身上絲毫看不出原著中約翰擁抱苦難拒絕享樂的人性光輝。
  • 《美麗新世界》:一部不得不看的神劇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影評人無忌的文章—《美麗新世界》。這世上,時光會改變太多的事情,但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遠不會改變。時至今日,「反烏託邦」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即,《我們》《1984》《美麗新世界》。最近,根據《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科幻劇上線了。
  • 《美麗新世界》:一部不得不看的神劇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影評人無忌的文章—《美麗新世界》。這世上,時光會改變太多的事情,但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遠不會改變。時至今日,「反烏託邦」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移動迷宮》《雪國列車》《飢餓站臺》……幾乎每一部反烏託邦式電影的上映,都能引發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 第一集就開車,如何評價美劇《美麗新世界》?
    美劇《美麗新世界》作為一部劇拍得還可以,因為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期待這劇挺久簡單分享一下: 1、本劇改編的阿道斯·赫胥黎的著名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0》,借用了其世界觀的大框架及部分人物形象設定。因書是文學作品,注重人物心理描寫和世界觀構造,而影視劇注重戲劇化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不能完完全全照搬書籍的,因此劇進行了魔幻般的改編。原著黨可能看著會有點不適應,單說劇集其實還挺不錯的。
  • 《美麗新世界》反烏託邦科幻名著改編新劇:美麗新世界
    就在上周,本組接到了一次性放出的英劇《美麗新世界》,頗為忙碌了幾天,現熟肉已全部上線,供君採擷。美麗新世界本文主要從世界觀角度出發,對《美麗新世界》進行簡單介紹。之所以說不上「推薦」,一來是因為時間有限只看了小部分劇情,對整體品質無法確定,二來是在IMDb上發現了一篇影評,華麗麗地給出了一星,並且吐槽說是「毀經典」,就跟我國那些大IP大製作網劇經常遭遇的輿論碾壓是一毛一樣的。
  • 《美麗新世界》這齣劇有一個隱藏了的主角
    很多人吐槽怎麼拍成三角戀狗血劇了,女主角很快拋棄男二號愛上難看男主角,劇情和原著很大出入。但其實現代的電視劇和當年的小說已經不一樣了,主角不是這三個人,而是那個AI。就對現在的人類來說,工業社會很注重效率,生活壓力佷大,發明AI正是因為提升效率。實現美麗新世界是人類的願望,是自己作出的選擇,美麗新世界比1984更可能實現。
  • 劇版《美麗新世界》——愛是永恆的母題
    上個月末,劇版《美麗新世界》終於上映,peacock和人人很迫不及待的兩周內就放完了全9集,而這個月初它也由於肉眼可見的尺度太大「光榮」下架了。很多人提到反烏託邦神作竟淪為反人工智慧這種俗套結局,實在是格局大減,但在我看來這不是它撲街的主要原因。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之我造
    失眠隨便碼一下 如果我是indra 我要如何打造美麗新世界。首先阿爾法和貝塔是人造人 但一出生就被扔到野蠻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下來然後畢業經受社會的毒打 三十五歲那年被公司優化掉萬念俱灰之際收到美麗新世界的邀請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並不「新」
    拖了這麼久終於把美麗新世界看完了,對於熱衷反烏託邦的我而言,這類題材的劇挺少拖這麼久的。相比同類題材的黑鏡、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等爽劇,看美麗新世界時的「不適感」是我堅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為什麼不適?因為約翰是個魯莽、衝動、只會動動嘴皮子到處惹事卻又不會解決問題的戀愛腦。他既不符合我們對完美英雄式主角的期待,也不符合我對完美理智的革命者的設想。
  • 《美麗新世界》糟蹋我這10集的時間
    所以我一直期盼著男女主的真愛是什麼樣的,所有人都是俗套只有你們不一樣,結果你們他娘的給我搞了個惡俗的三角戀。甚至連三角戀都沒做好,吃一頓飛醋,男主好痛苦就去煽動底層人民抗議,是什麼傻逼邏輯。《her》裡一個ai擁有五萬多個真愛,鳳凰叔坐在地鐵口像個傻逼一樣都能引發人們對「愛情模樣」的探討,《美麗新世界》有極好的土壤結果給搞成了現在這個狗樣子。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
    這樣的世界,的確是是我們幻想中的美麗新世界。每夜都有的高端免費Club這部美麗新世界畢竟,包含了主宰、管制、和被服侍才能滿足人性深處最根本的享樂需求,才能稱之為構架了一個理想中的美麗生活。我很美,但其他人也一樣美麗
  • 《美麗新世界》2020的美麗新世界
    【S.E.X】在七八十年代,美國的hippies已經實現了美麗新世界描繪的場景了,但漸漸的反而之後大家變保守了。今天看來g/a/y圈和電視劇/書中描繪的也差不多了哈哈。【娛樂】書和電視劇中對人們娛樂的描述也是非常現實。
  • 2020設計師必看影視:《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反烏託邦劇集《美麗新世界》改編自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創作的同名小說,背景設定在26世紀中葉:人們誕生於基因編輯皿,通過「睡眠學習《美麗新世界》場景設計靈感來源「人類多麼美麗!
  • 《美麗新世界》,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劇
    《美麗新世界》,是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創作的小說。然而,這次為了出演《美麗新世界》,甚至辭演《名姝》,以致於角色在第三季匆匆下線。原著中的約翰,喜歡莎士比亞(書名《美麗新世界》正是來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第五幕)。從野蠻之地滿懷激情地來到新世界,卻意外發現這個新世界並不美麗。
  • 《美麗新世界》: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
    《美麗新世界》一直深受北美等國家的熱烈歡迎,更是北美高中生必讀書目之一。提起《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大多數可能對他並不熟悉,更是會將他與英國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託馬斯·亨利·赫胥黎相混淆。實際上兩個不但是名字相似,更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
  • 經典反烏託邦小說改編劇集《美麗新世界》今天正式上線
    經典反烏託邦小說改編劇集《美麗新世界》發布劇照,並宣布上線時間:7月15日登錄NBC新流媒體Peacock,未來「快樂」的嚴格階級社會故事來了。摩爾飾演John的媽媽Linda,Bunbury飾演Lenina的貝塔好友Frannie,喬恩-卡門飾演享樂主義的藝術家Helm,三辻茜飾演Bernard的阿爾法同事Henry Foster,摩根飾演最低等的厄普西隆CJack60,Sosanya飾演新倫敦的控制者、「世界統治者」Mustafa Mond演員陣容雲集多位實力派,《美麗新世界
  • 《美麗新世界》和《一九八四》——摧毀我們的兩劑毒藥
    在經典的反烏託邦文學三部曲中,有兩部頗為值得探討: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喬治·歐威爾的《1984》。同樣是描繪社會的一種情態,兩部小說的構想卻截然不同。我們既應當避免在痛苦的極權主義束縛下淪為麻木的底層,也應警惕在幸福的奴役下自甘喪失成為盲從者。《美麗新世界》:娛樂至死的甜蜜毒藥1931年出版的《美麗新世界》比《1984》早面世20餘年,卻做出了與現實世界更為接近的寓言。
  • 如何評價美劇《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現代人能接受嗎?
    美麗新世界讓我恐懼的是我很多時候真的覺得這種生活是可以接受的。這世界已經這樣了,變成那樣有什麼不好呢 ?但是美麗新世界的繁榮是建立在壓迫低種姓的基礎上的,現實例子就是曾經白人控制的南非,你想的只是當上層罷了.
  • 《長夜餘火》愛潛水的烏賊新書從《詭秘之主》走進《美麗新世界》
    《長夜餘火》 作者:愛潛水的烏賊 閱讀感:待定 推薦語:從《詭秘之主》到《長夜餘火》,就像從《我們》進入《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