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和《一九八四》——摧毀我們的兩劑毒藥

2020-12-24 扒拉文史

如果能夠預見未來的世界,你希望能看到怎樣一種景況?

許多人或許會想到柏拉圖所提出的「烏託邦」又或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大眾總是會自發性地嚮往一個美好的理想國,在那裡,人人享樂,人人平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一個大同社會

然而卻忘記了烏託邦的本意除了「好地方」,還代表著「沒有的地方」,這註定是一個不可能實現 的幻夢。

在不以理想社會為終極追求的前提下,反烏託邦形式的文學開始出現,在這樣的文學作品中,往往呈現出一種令人感到恐懼、壓迫的社會狀態,甚至在其中找到現實生活的一些蛛絲馬跡,而更令讀者感受到代入感。

在經典的反烏託邦文學三部曲中,有兩部頗為值得探討: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喬治·歐威爾的《1984》。

同樣是描繪社會的一種情態,兩部小說的構想卻截然不同。

《1984》的字裡行間籠罩著一種悲觀的色彩,自由之靈魂、獨立之意志都成為了一種奢侈品;

《美麗新世界》卻正好相反,這是一片享樂的沃土,人們享受著科技所帶來的一切便利,卻在渾噩中喪失了自我與人性。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這兩部性質不同卻同樣引人深思的小說。

《1984》:極權主義統轄下的瘋狂社會

在奧威爾筆下所設想的未來世界中,我們並不能看到過多的科技發展的元素,反而因找到了接近現實的影子而毛骨悚然。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小部分金字塔頂端的人陷入了對名利無盡的追逐,世界戰火連綿。

底層人民則變成了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他們的作用只是一天天單調、枯燥、周而復始的生活,而不配享有自我的人格與意志。人們分分秒秒都處於嚴格的監控之中,思想自由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集體仇恨與個人崇拜。

國家的權利集中歸屬於一個「老大哥」的人,他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否真實存在卻不得而知,或者說無關緊要。

奧威爾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明知被奴役的大多數人難道不會興起反抗的念頭嗎?

從真實歷史的發展進程來看,極權社會最終的歸宿只會被憤怒的人們推翻,進而消亡

然而《1984》創造了一種幸福的奴役,人們雖然被奴役,但仍相信自己自由,對「老大哥」無限尊敬與崇拜,更有一種名為「仇恨兩分鐘」的活動,將人們對領導者的仇恨在兩分鐘的情緒發洩中轉移到一個莫須有的人身上,以此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這樣的描述無疑令人感受到毛骨悚然,但是極權主義從某種程度而言,更屬於一種存在於過去社會的壓迫形式,越發民主的社會氛圍使得人們堅信自己是獨立而自由的個體,相信自己掌握著應有的權利,可以民主地選舉自己的領袖,可以改變社會的進程,獨裁政黨的一家獨大再難實現。

川普作為非政界人士卻能當選美國總統,這便是人民意志得到勝利的最好佐證,而在川普當選後,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是:《1984》在美國的銷量直線攀升。

雖然極權主義淡化,但這不能證明奧威爾筆下的思想牢籠已經銷聲匿跡,同樣以川普為例,他在一次演講中煽動聽眾針對一位異見者——一位屬於有色人種的女議員,支持者們向著她狂吼「關起來」、「送她回去」,這位女議員所代表的並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任何一位與領袖意見相左的人。

這樣的場景令人不由聯想到《1984》中的「仇恨兩分鐘」,人們被民主的幸福衝昏了頭腦,而以狂熱的個人崇拜追隨著領袖,向一個無辜的個體抒發仇恨,這是何等莫名而可怕!

我們既應當避免在痛苦的極權主義束縛下淪為麻木的底層,也應警惕在幸福的奴役下自甘喪失成為盲從者。

《美麗新世界》:娛樂至死的甜蜜毒藥

1931年出版的《美麗新世界》比《1984》早面世20餘年,卻做出了與現實世界更為接近的寓言。

與《1984》所描述的灰暗、壓抑不同,《美麗新世界》構建了一個數百年後的「虛假理想國」,在這個看似完美的未來社會,科技的高度發達解決了人們的大部分問題。

赫胥黎對於這些技術的寓言精準到可怕,克隆技術、體外受精、神經藥劑學的發展等都與現代社會的進度如出一轍,但這些技術並沒有如同想像一般造福人類,而成為了統治階級施展懷柔政策的工具。

赫胥黎

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人們失去了一切生存的壓力,不再擔心衣食無著、衰敗困窘,人們通過體外受精孕育後代,而這也成為了統治者控制各階層人民的最佳利器,每個人從胚胎開始就設計好了出廠模式,適應社會的各種階層。

在這樣一個標準化的世界裡,藝術及一切真實的感性、人性不復存在。

情緒無法控制了怎麼辦?

好辦,服用「唆麻」。這種在全書中出現數百次的精神藥物是完美的鎮定劑、致幻劑,只要半克就能讓你沉醉在飄飄欲仙的世界之中徜徉許久。

這種藥物也是上層、下層群體唯一的共通點,所有人都依賴著它,「唆麻」是幸福感的來源,它像宗教一樣給予人逃避世俗苦難的空間,像酒精一樣麻痺人的神經,給予你虛幻的快樂,卻又沒有絲毫後遺症。

人們依靠著「唆麻」周而復始,不再給自己留任何思考與懷疑的時間,滿足於自己的階層,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社會一片和樂穩定。

「唆麻」正是美麗新世界的象徵之一,一種虛假的幸福,一種飲鴆止渴的道具。我們並沒有過多地陷入奧威爾筆下的「思想監獄」,卻正在一點點吃下赫胥黎享樂主義的「娛樂毒藥」。

批評家尼爾·波茲曼曾言:「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文化監獄的時代正在離我們遠去,而娛樂至死的時代卻正在轟烈地進行著,人人都心甘情願地被虛假的幸福所束縛,成為娛樂的附庸。

赫胥黎以毒辣的眼光捕捉到,強制的獨權政策總有被憤怒的人們推翻的那一天,而利用人們「娛樂的無盡欲望」慢慢侵蝕獨立人格,卻能保證長久的穩定與虛假的幻夢。

歌德曾言:「 最無可救藥的是作為被奴役的人還以為自己活在自由之中」

這句話在此刻思考顯然更具有現實意義,在科技越發發達、社會越發民主的今日,人們自信地認為自己能掌握並追求自己的幸福,卻沒有發現這份幸福並不真實。

歌德

《1984》與《美麗新世界》:強制的束縛與幸福的奴役

對比二書中的世界構建,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異同,奧威爾與赫胥黎的共同觀點是:人類正承受著某種不應有的約束,但約束的形式卻是不一樣的

簡而言之,奧威爾告誡大眾,不要甘願為所憎恨之事物統轄奴役,赫胥黎卻告訴我們,不要耽於逸樂,毀於我們心心念念追求的幸福。

正如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所說一般:「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強行禁書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失去任何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

兩位作家的立足點本就不同,奧威爾所恐懼的是人們喪失知情的權利,害怕壓迫與囚禁等強制性手段,而赫胥黎則擔心人們發自心底地不為失去自由而痛苦,文化成為了刺激感官、庸俗娛樂的承載工具。

從現實意義而言,赫胥黎的擔憂顯然更貼近於現代人的生活,他認為對於人的徹底徵服並不需要鐵鏈與鞭打,只要給予人們想要的感官享受,令人們淹沒在無窮無盡的娛樂之中,就能使他們愛上被奴役的感覺,實現不動武的徵服,恰如書中的「唆麻」。

而這種幸福的奴役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書中的「唆麻」和現實中的「科技上癮」現象其實也是十分相似的。

網絡和社交媒體正一步步化作無形的鎖鏈侵蝕我們的生活,「大數據」算法推送你喜歡的內容、遊戲的獎懲機制、社交軟體的點讚轉發評論,無不在形成一種針對於用戶的條件反射,以一切符合受眾期望值的行為控制著你無法自拔。

可以說,對於媒介的控制就是對於思想的控制,而這種娛樂是人們自發選擇的嗎?

未必如此,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推動著人們陷入信息漩渦,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不自覺被娛樂所捆綁。

未來是否真的會變成《1984》或《美麗新世界》所描述的那般呢?

我想,選擇的權力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所謂的反烏託邦文學,並不是為了反對美好的存在,而是對人類客觀行為的反思,赫胥黎和奧威爾想告誡人們的是:不要受制於享樂主義與極權主義,我們不應當為此而鬱鬱寡歡,而是應當從中汲取改變的力量,不再沉迷於庸俗享受,不再成為盲目的從眾者。

正如《美麗新世界》中的反叛者約翰所言:「我不要舒適。我要上帝,我要詩歌,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美好,我要罪惡。」

永遠保持我們獨立自由的思想、信仰與對真實幸福的追求。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反烏託邦的網際網路更像美麗新世界還是一九八四
    我們差點忘了自己就是這樣生活的。儘管很多年前,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都多多少少寫到了今天。  在那些著名的危言聳聽的預言裡,除了這兩本書,還有由這兩本最容易聯想起來的,是前紐約大學教授尼爾·波茲曼那本《娛樂至死》。
  • 面對「美麗新世界」——止庵評說「反烏託邦三部曲」
    「三部曲」同屬幻想小說,都是傳統寫法;以此而論,《美麗新世界》寫得好像比《一九八四》差些,比《我們》就差得更多。不妨歸結為人物蒼白無力,情節不夠曲折。或者要說,赫胥黎的藝術手段不像寫《我們》的扎米亞金和寫《一九八四》的奧威爾那般高明;然而在我看來卻別有原因,一言以蔽之:「合該如此。」《美麗新世界》的特殊價值,恰恰與此不無關係。《美麗新世界》出版於一九三二年。
  • 《美麗新世界》這令人絕望的美麗新世界,離我們真的很遠嗎?
    和《一九八四》之中的大洋國不同,《美麗新世界》的萬國邦是鼓勵人們無度的交媾的。大洋國的禁欲主義政策,是因為「性本能創造了它自己的天地」。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從主角溫斯頓身上找到深刻的答案。我們知道,書中主角之一約翰就來自書中所謂的野蠻世界——美洲印第安部落。因此書名可以理解為《美麗新世界》,也可以理解為《野蠻新世界》,看似矛盾,實則暗喻:美麗的文明世界,也是野蠻的舊世界。皮相雖變,筋骨如一。而書中第一次出現「美麗新世界」這句臺詞,正是出自連接文明世界和野蠻世界的約翰之口,使這樣矛盾統一更為合理,也更為諷刺。
  • 美麗新世界:這裡沒有痛苦,沒有恐懼
    新版《美麗新世界》的預告終於釋出,雖然能看出做了情節改動,但主體還是改編自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同名小說,一個與《一九八四》齊名的」反烏託邦「故事。《美麗新世界》講述了一個距今大約600年的未來世界:「新倫敦」。
  • 曾以為《美麗新世界》會是預示未來的裡程碑神劇,我還是太天真
    文丨小佳最近,新的流媒體平臺孔雀播出了美劇《美麗新世界》,雖然有經典的反烏託邦名著支撐,但從口碑和話題度來看,成績平平。原著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扎米亞金的《我們》、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並稱世界三大反烏託邦小說。相比《一九八四》,可能《美麗新世界》的知名度略低,但它的前瞻性絲毫不弱於前者,其特別意義在於,我們要對抗的並非是苦痛、不幸,反而是人類一直追求的幸福,讓人失去了自我。
  • 反烏託邦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為美劇,7月15日上映
    撰文丨肖舒妍近日,美國流媒體平臺Peacock發布了由赫胥黎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美劇預告片,預計該劇將於7月15日起在Peacock播出。美劇《美麗新世界》海報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奧威爾的《一九八四》、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世界三大反烏託邦小說。原著創作於1931年,在1932年發表後即引起巨大轟動。
  • 反烏託邦小說《美麗新世界》被改編為美劇,將於7月15日上映
    由赫胥黎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同名美劇即將於7月15日起播出,由《黑鏡》系列導演歐文·哈裡斯執導。
  • 《美麗新世界》年度最大尺度科幻劇,就這?
    500多年之後的新倫敦,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回答。原著《美麗新世界》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現了赫胥黎眼中的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但看過原著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美麗新世界》其實是一部「反烏託邦」作品。與奧威爾的《一九八四》、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為「反烏託邦」三部曲。
  • 《長夜餘火》愛潛水的烏賊新書從《詭秘之主》走進《美麗新世界》
    《長夜餘火》 作者:愛潛水的烏賊 閱讀感:待定 推薦語:從《詭秘之主》到《長夜餘火》,就像從《我們》進入《美麗新世界》。
  • 非常期待的科幻劇集《美麗新世界》曝預告
    NBC環球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孔雀(Peacock),今日為旗下一系列新美劇發布了預告片,其中包括改編自奧爾德斯·赫胥黎經典科幻小說的《美麗新世界
  • 反烏託邦三部曲:《1984》《我們》和《美麗新世界》
    《1984》、《我們》與《美麗新世界》並列為三大反烏託邦小說精準描述未來世界的預言之作:這不是故事,而是即將來到的未來。三部作品以辛辣諷刺的文字,對所謂的「烏託邦」對人類精神與情感的束縛,進行了探討和拷問。
  • 《美麗新世界》劇集年內上線!這個系列的反烏託邦電影也值得重刷
    由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劇集放出了預告片,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作為與《一九八四》齊名的反烏託邦名著,自然很受關注。作為一個保留了情感和人倫的人,他最終和這個世界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即便是看上去最幸福的生活,也沒有人願意享受被規定的人生。所以終究會有人醒悟過來,終究會有人反抗。就是像另一個著名的反烏託邦電影《飢餓遊戲》。五一閒著,把四部一起看了一遍。據說要拍前傳了,還挺期待的。未來,一場戰火摧毀了北美地區,人們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叫施惠國。
  • 赫胥黎小說改編劇"美麗新世界"發預告! "韓索羅"飾男主 烏託邦未來...
    時光網訊 NBC環球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孔雀(Peacock),今日為旗下一系列新美劇發布了預告片,其中包括改編自奧爾德斯·赫胥黎經典科幻小說的《美麗新世界》。本書原著與《一九八四》和《我們》並列為世界三大反烏託邦小說,小說於1931年創作,1932年發表。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並不「新」
    拖了這麼久終於把美麗新世界看完了,對於熱衷反烏託邦的我而言,這類題材的劇挺少拖這麼久的。相比同類題材的黑鏡、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等爽劇,看美麗新世界時的「不適感」是我堅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為什麼不適?因為約翰是個魯莽、衝動、只會動動嘴皮子到處惹事卻又不會解決問題的戀愛腦。他既不符合我們對完美英雄式主角的期待,也不符合我對完美理智的革命者的設想。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
    這樣的世界,的確是是我們幻想中的美麗新世界。每夜都有的高端免費Club這部美麗新世界,就把我們腦海中的這些對於美好的嚮往的片念,以電視劇的形式呈現了出來。畢竟,包含了主宰、管制、和被服侍才能滿足人性深處最根本的享樂需求,才能稱之為構架了一個理想中的美麗生活。
  • 《美麗新世界》2020的美麗新世界
    但讓我最詫異的是,學習很好而且是真的很聰明的學生,他們從來都沒有想去常青藤大學,我們年級第一最後竟然去了一個當地三流的大學,這和中國人人想去清華北大真的是對比鮮明。大家都說中國高考是最公平的,但其實這一看似公平的選拔體系也壓不住家庭階層的影響。一個三線城市考入清北的孩子,和一個北京富裕家庭考入清北的孩子,就算在一個班,也不在一個起跑線上。
  • 《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之我造
    失眠隨便碼一下 如果我是indra 我要如何打造美麗新世界。首先阿爾法和貝塔是人造人 但一出生就被扔到野蠻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下來然後畢業經受社會的毒打 三十五歲那年被公司優化掉萬念俱灰之際收到美麗新世界的邀請
  • 新歌 | 讓我們追隨布瑞吉一同進入《美麗新世界》吧!
    來自霧都著名說唱廠牌 GO$H 的領軍人物,布瑞吉在Empire廠牌發行備受矚目的單曲《美麗新世界》!通過他頗具個人風格的音樂態度、Flow及高品質製作,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他作為優秀中國說唱歌手的超強實力。《美麗新世界》這首歌節奏輕快,個人色彩鮮明,歌詞充滿積極向上的美好憧憬,配合布瑞吉可愛動畫MV,為聽眾打造出一個美麗新世界。
  • 《美麗新世界》: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
    從阿道司赫胥黎談起《美麗新世界》是阿道司·赫胥黎的一部硬科幻小說,也是著名的反烏託邦小說,與俄國及前蘇聯作家葉甫蓋尼·扎米亞京的《我們》以及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1984》一起被譽為"反烏託邦"三部曲。
  • 《美麗新世界》反烏託邦科幻名著改編新劇:美麗新世界
    就在上周,本組接到了一次性放出的英劇《美麗新世界》,頗為忙碌了幾天,現熟肉已全部上線,供君採擷。本文主要從世界觀角度出發,對《美麗新世界》進行簡單介紹。之所以說不上「推薦」,一來是因為時間有限只看了小部分劇情,對整體品質無法確定,二來是在IMDb上發現了一篇影評,華麗麗地給出了一星,並且吐槽說是「毀經典」,就跟我國那些大IP大製作網劇經常遭遇的輿論碾壓是一毛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