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日式賽朋神作《銃夢》,否則你不懂《阿麗塔》好在哪兒 | 泥虹映畫

2021-03-03 虹膜

1998年,詹姆斯·卡梅隆經後來《水形物語》的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推薦,得知了當年西方宅男心目中的神作——《銃夢》。

那時,《鐵達尼號》方才上映,卡梅隆即刻飛到日本,找原作者木城雪戶購買影視版權,一晃已經過去了21年。

劇本早已拍板,甚至連卡氏的評註都達到了六百頁。此間幾經瓶頸、難產甚至易手。但今日呈現在我們面前,我才能終於確定,在《阿凡達》的歷練之後,卡梅隆的團隊扎紮實實地為我們獻出了一部史上最強的「漫改」作品。

1980年代後半,日本在電子技術與都市密度上全球領先,然而這種以人類的異化為潛在代價的高度現代文明,卻產生了技術烏託邦與末世廢土這樣的雙重想像,誕生了三部經典的日式賽博朋克漫畫,分別是連載至1990年的《阿基拉》,1989年開始的《攻殼機動隊》,與1991年起連載的《銃夢》。

與《銀翼殺手》為代表的美式賽博朋克不同的是,日本的都市化活力與漫畫的想像力,讓日式賽朋擺脫了洛杉磯的頹廢與仿生人的悲歌,而是以一種更加癲狂、富有原始生命力的狀態,來發展前者所奠定的科技與人類的主題。

而與《銀翼殺手》暌違25年的翻拍同時,三大日本賽博朋克經典的好萊塢翻拍也跟著被趕上了日程。在《攻殼》滿場差評,而《阿基拉》八字都還差一撇的狀況下,卡梅隆版《銃夢》反而正值時機地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中,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銃夢》在日本本土的動畫版,由於天時地利的原因,不得不說十分令人遺憾。《阿基拉》在1988年由大友克洋親自擔任導演,改編的動畫電影至今無法超越;而《攻殼機動隊》遲至1995年才被押井守改編,趕上了《EVA》與深夜電視動畫的火爆,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唯獨《銃夢》由於連載初期便銷量太好,改編計劃草草上馬,正值OVA(家庭錄像帶格式)動畫熱潮的消退期,因此未有強烈反響,也成為了三神作中最為小眾的一部。

時至今日,作者木城雪戶自己都坦白承認,當時滿腦子都在考慮熱銷的漫畫版的延續,根本無心管動畫化的細節,就連這次的電影版也放心交給卡梅隆。因此,後者對改編版傾注的心血,不得不說是命運之神對這顆遺珠的眷顧。

事實上,即便是在卡梅隆辭任導演之後,他欽定的羅德裡格斯也在《罪惡之城》等作品中積累了足夠的「漫改」經驗與cult趣味,而且特效團隊強大的影響也體現了卡梅隆的風格,說它是卡氏的心血之作仍不為過。

從天空之城扎勒姆與格鬥「機甲術」,到兵器大馬士革刀與死亡球的賽道,《戰鬥天使阿麗塔》在視覺上對原著達到了超高的還原程度,甚至許多構圖與分鏡簡直可以一一對應。

同時,通過成熟的面部捕捉技術,女主角的日式卡通大眼睛不僅是對原作形象的忠實還原,也延續了卡梅隆本人對現實與仿真進行融合的思想——在《阿凡達》之後,女主演第二次淪為了片中「虛擬角色」的「特型演員」。

如果說《阿基拉》描繪的是凝聚了當代文明的都市崩塌的景觀,《攻殼》又將焦點對準了數字時代靈與肉的哲學思辨,那麼《銃夢》則是主角魅力與冒險精神在賽博朋克中最強烈的表達。

在廢墟中發現的凱莉(在英譯原版中由於讀音歧義而改名阿麗塔)美少女的面龐與改造後的賽博格軀幹,體現的是日本時至今日仍然迷戀的人造人養成之夢。

一方面,與後來綾波麗、小嘰、最終兵器彼女等人造美少女無口、萌系的人設強調相比,《銃夢》仍然繼承了《風之谷》等八十年代動漫的劇情強調與世界觀強調。但另一方面,與其它的賽博朋克作品相比,也正是通過激烈的動作場面中表現出的凱莉形象,打開了九十年代一系列戰鬥美少女的先河,開啟了東浩紀口中的人設消費時代。

雖然動畫版錯過了兩年後《新世紀福音戰士》造成的社會現象,但卻宣告著後者流線型裝甲美少女式的人物設計。電影中,通過父親與男生對機械軀體曲線的撫摸,這種隱藏的皮格馬利翁式戀物情結被極為明確地表現了出來。

事實上,卡梅隆對《銃夢》的迷戀,也正是源於二十年前他初為人父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故事中獨立、勇敢、精進的女主形象,能成為當時僅五歲的女兒將來的精神榜樣。

而在各種視覺設定與情節還原都高度忠實原著的前提下,這種真實的父親心情,也構成了卡梅隆版《阿麗塔》與原作最大的區別:

原作中的依德醫生,是賽博朋克的地下世界中典型的怪博士形象,在夜裡靠獵捕怪物來購買身體部件,偷偷進行實驗,而在電影中,他被洗白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物,做這些是出於正義、公益與愛女之心。

在原作中,凱莉純粹是依德出於迷戀的創造。他特地挑選了一位陪酒女郎的手臂,還一度將凱莉打扮成洋娃娃,名字也是來自一隻死去的貓——但在電影中,這些都變成與他過世的女兒有關。

電影中阿麗塔叛逆所喊出的「我又不是你的女兒」,在原作中其實是「我不是你的洋娃娃」——想必也是來自為人父的親身體驗吧。

除了視覺上的高度還原外,《阿麗塔》對於《銃夢》劇情的還原到底如何呢?老實說,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或許是出於愛女之情,卡梅隆不惜背叛了原作青年漫畫式的賽博朋克暗黑世界觀,將阿麗塔描繪得更加少女、富有人情味,但這其實也是動畫版的宗旨,是考慮市場與受眾的結果——在漫畫中,凱莉在戰鬥時抹上的,是地下機器世界的黑色焦油,而電影版則與動畫版的處理相同,將其變成了死去小狗的鮮血。

原作《銃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木城雪戶邊創作邊構思的大雜燴成果,舉個例子,他起初打算如標題所示,以「槍」與「夢」作為主題,但後來引入了李小龍所啟發的功夫格鬥,便漸漸沒有使用槍枝的情節了(當然了,電影版對中華武術的還原也是十分忠實的,這份用心值得嘉獎)。

又比如說,《銃夢》在採用賽博朋克的主題同時,也體現出了八十年代宮崎駿蒸汽朋克的影響,因此才有天空之城的設定,地面上的都市才會充滿了陽光,男主尤浩也是開風車的設定。

最重要的一點是,《銃夢》原本是分節構思的,九本單行本各構成一個獨立的故事。這也給電影版的改編造成了很大難度。而原作者木城雪戶最期待的,其實是分集電視動畫的改編。

比如說,與格戮希卡的戰鬥集中在第一卷,著重描繪凱莉的誕生與她超強的戰力;與流浪盜賊尤浩之間的浪漫故事是第二卷的主題;之後,由於遊戲版的推出,凱莉又集中精力改去打死亡球……電影版在與動畫一樣、主要選取了前兩卷故事的同時,卻試圖讓這些線索全部融合交錯、平行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讓觀眾分散了注意力。

但除開這些將長篇作品融入一部電影的難題之外,《阿麗塔》對原作的忠實,絕對會是一部讓漫畫粉絲出於意料的心意與驚喜之作,也希望它有意預留的續作計劃能夠順利實現,完整地描繪出《銃夢》這個龐大、複雜的世界。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去年臺灣最熱門的這部電影,大陸在短期內肯定還拍不出來

二刷《新喜劇之王》,我再度確認這是好電影

一個真正的電影學博士,哪像翟天臨那麼容易?

相關焦點

  • 21年《阿麗塔:戰鬥天使》 從漫畫到電影,經歷了什麼?
    1980年代後半,日本在電子技術與都市密度上全球領先,在這樣的高度現代文明下,產生了技術烏託邦與末世廢土這樣的雙重想像,誕生了三部經典的日式賽博朋克漫畫,分別是連載至1990年的《阿基拉》,1989年開始的《攻殼機動隊》,與1991年起連載的《銃夢》。
  • 【驚豔特效】21年《阿麗塔:戰鬥天使》 從漫畫到電影,經歷了什麼?
    1998年,詹姆斯·卡梅隆經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推薦,得知了當年西方宅男心目中的神作——《銃夢》。在這期間他讀完了所有《銃夢》漫畫,用了幾年時間來濃縮精簡劇情,漸漸的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三部曲架構,並組建了《阿麗塔》電影製作團隊。在《阿凡達》獲得全球票房冠軍之後,卡梅隆全身心投入到了其續集電影的製作和技術研究中,《阿凡達2》與《阿凡達3》背靠背拍攝讓卡梅隆分身乏術。
  • 冷番「銃夢」,被低估的神作,科幻大片「阿麗塔戰鬥天使」的原型
    「銃夢」是1993年由福富博監督的一部末日題材的動畫。短短兩集,加起來才50分鐘,2019年上映的科幻3D大片「阿麗塔:戰鬥天使」的原型故事就來自這部動畫。「銃夢」漫畫和「攻殼」是同一個時期的作品,都是賽博朋克的末日風格,兩部作品中的女主也比較類似,都屬於除了大腦以外,身體完全機械化的角色。可惜還是「攻殼」系列作品的名氣更大,知道「銃夢」的少之又少。
  •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但此前,是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的推薦,使得《銃夢》成為卡梅隆心裡念念不忘的項目。只是,直到電影上映,前後也用了近20年。這期間,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都上映了。 卡梅隆為《銃夢》做的準備工作,依然是龐大的工程:光是劇本就寫了超過180頁,留下的札記共計一千多頁。
  • 尋找《阿麗塔》的原型漫畫《銃夢》
    上世紀90年代末,知名電影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代表作《水形物語》)向詹姆斯·卡梅隆推薦了漫畫《銃夢》,其中關於未來的創新設想,
  • 《銃夢》真正的夢,《阿麗塔》不能講
    各位好,我是波叔。放在《阿麗塔》,2小時的動作戲和視覺盛宴,真不足以支撐《銃夢》的核心。她對你的精神重建完全是微乎其微。舉例,電影對背景色的解構,不敢(能)狠。看原漫畫:加裡:「對我來說,只有你一個是最重要的。」
  • 原作者木城雪戶官方蓋戳《阿麗塔:戰鬥天使》神還原銃夢世界
    今日,片方發布了原著《銃夢》作者木城雪戶特輯,視頻中,木城坦言「我非常榮幸,卡梅隆先生可以監製這部電影,也非常喜歡羅伯特·羅德裡格茲的電影,我欣賞他的作品,由他來執導再好不過了」,並官方蓋戳「這部電影比我想像得還要精彩。」
  • 卡梅隆神作《阿麗塔:戰鬥天使》背景知識大盤點
    很多漫畫迷都知道,卡梅隆醞釀了22年的神作《阿麗塔》改編自日本漫畫《銃夢》。但是,為什麼這兩部作品的名字卻看似毫無關係?以卡梅隆的票房號召力和福克斯的資源,為什麼要影視化如此之久?《銃夢》三部曲完結了嗎?結局都是什麼?本文將為你解答這些問題。
  • 為何《阿麗塔:戰鬥天使》不能那麼《銃夢》
    然而就是這麼一小撮粉絲裡,有了個叫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國際導演,讓銃夢的小眾粉絲們對這部漫畫將被改成一部怎樣的大片充滿期待。就這樣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這部《阿麗塔:戰鬥天使》如今終於全球上映。真是喜大普奔啊!然而看過電影之後,又感覺銃夢的小眾粉絲們是可憐的。因為這部《阿麗塔:戰鬥天使》並不是大家多年憧憬想像中那樣原汁原味的銃夢電影。
  • 宇宙英雄史詩 |《銃夢》到《阿麗塔:戰鬥天使》
    漫畫(1998)《銃夢Last Order》續作(2001)《銃夢外傳》(2009)《銃夢火星戰記》(2018連載中)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2019)1989年,《攻殼機動隊》出爐,日本漫畫開始探討科技發展之後的未來,對社會,道德,秩序的衝擊,而《銃夢》誕生在1990年,對後工業文明
  • 看完《阿麗塔:戰鬥天使》,你還該了解一下《銃夢》
    相信很多年輕影迷都對《銃夢》這個名字陌生,而這個名字卻讓詹姆斯·卡梅隆魂牽夢繞十五載。早在2004年左右,詹姆斯·卡梅隆就已經購買了《銃夢》的版權。但是在選擇拍攝《阿凡達》還是《銃夢》時,卡梅隆認為當時技術未能達到他的要求,並且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完善劇本,便將經歷投入了《阿凡達》的製作,《銃夢》的項目也在緩慢跟進。
  • 後啟示錄、烏託邦與宗教隱喻——《阿麗塔》與它背後的《銃夢》
    在閱讀本文之前,你可能需要知道以下這幾點:1. 本片的導演是羅伯特羅德裡格茲,卡梅隆是監製與編劇——但這依然是一部很卡梅隆的666661電影。2. 本片的原著是木城雪戶於1991年的經典漫畫《銃夢》,第一卷刊行與1991年,至今仍在連載中。3.
  • 「凱麗」和「阿麗塔」,我選擇凱麗
    《阿麗塔:戰鬥天使》(英語:Alita: Battle Angel,香港譯《銃夢:戰鬥天使》,臺灣譯《艾莉塔:戰鬥天使》)是一部2019年美國賽博朋克科幻動作片,由羅伯特·羅德裡格茲執導,詹姆斯·卡梅隆和莉塔·卡羅格裡迪斯共同撰寫劇本,而卡梅隆也與強·藍道共同擔任監製,根據日本漫畫家木城幸人創作的漫畫《銃夢》所改編的同名OVA。
  • 歷史上最偉大的日劇,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 泥虹映畫
    五座城市的戲劇影展,一共120場,請你去看今夏最燃的戲劇影展來啦,影展將攜來自英國、美國、俄羅斯三國的多家戲劇機構的6大知名世界戲劇影像錄製品牌的12部高清戲劇作品將與北京、濟南、廣州、深圳、大連5個城市的影迷、戲迷見面!
  • 《阿麗塔:戰鬥天使》背後是一部可稱神作的漫畫
    也得益於電影工業的發展,讓加裡這個眼睛碩大有點「二次元」的角色儘可能的得到了還原,木城雪戶在《銃夢》中精緻的畫工,尤其是那些科幻設定也能夠得以呈現。羅德裡格茲對作品情節的改編也使作品的內容顯得更為豐富。雖然為了國際化,加裡變成了阿麗塔、歐科變成了雨果,但脫胎自《銃夢》12話的內容,把「死亡鐵球」情節前提、把歐科的章節提前,極大地豐富了原有內容,使其更適合作為120分鐘的電影劇情。
  • 《阿麗塔:戰鬥天使》從漫畫到電影《銃夢》到底經歷了什麼
    2月22日也希望各位影迷可以在大熒幕上見證阿麗塔的涅槃重生。2月22日,《阿麗塔:戰鬥天使》即將登陸全國各大影院。影片改編自1991年出版的日本漫畫《銃夢》,在原作漫畫中不僅有浩大的歷史背景,更是有著深入探討人性、記憶、社會問題的劇情,這讓《銃夢》在全世界粉絲無數。
  • 銃夢,凡人的覺醒
    中國第一部硬科幻《流浪地球》最終靠良好的口碑誠意的製作殺出重圍,漸漸形成了高票房佔比的第一梯隊而在一月份,另一部備受矚目的科幻巨製終於定檔二月這部早早放出資訊,讓粉絲期待十餘年的作品便是由《銃夢》改編的電影《阿麗塔》
  • 日式恐怖片為什麼令人害怕到骨子裡? | 泥虹映畫
    比如說1977年被譽為「日式恐怖片鼻祖」的大林宣彥的《HOUSE》,就是怪談和惡搞的結合事實上,日本原本沒有「恐怖片」這個門類,一般稱「怪奇映畫」。一直到《午夜兇鈴》等影片在美國大火之後,「日式恐怖片」(J-Horror)的叫法才回傳到亞洲。
  • 《阿麗塔》的日本原作《銃夢》裡,隱藏著日本人什麼樣的隱秘心結
    《阿麗塔》的影像生成是卡梅隆的,但內質是日本的,這無疑是因為《阿麗塔》改編自日本漫畫作品《銃夢》。《阿麗塔》因為截取了《銃夢》的開頭部分,所以,很多內容沒有展開。而實際上,電影裡的一些伏筆,在漫畫原作裡並沒有作出詳細交待,所以,即使對《銃夢》了如指掌,對《阿麗塔》裡的一些背景設定也會覺得茫無頭緒。
  • 《阿麗塔:戰鬥天使》觀影前全科普 從漫畫到電影《銃夢》到底經歷了什麼
    影片改編自1991年出版的日本漫畫《銃夢》,在原作漫畫中不僅有浩大的歷史背景,更是有著深入探討人性、記憶、社會問題的劇情,這讓《銃夢》在全世界粉絲無數。《阿麗塔:戰鬥天使》  相信很多年輕影迷都對《銃夢》這個名字陌生,而這個名字卻讓詹姆斯·卡梅隆魂牽夢繞十五載。  早在2004年左右,詹姆斯·卡梅隆就已經購買了《銃夢》的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