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所攝入的食物都需要經過腸胃消化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腸胃的蠕動才能夠保證食物正常的推進。按照正常的節奏來算,腸胃每分鐘可以進行五六次蠕動,無論是飯前還是飯後,都會有蠕動在持續進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偶爾會產生一些氣體,從而導致肛門排氣。另外,我們的腸道裡面還寄生了一些細菌,它們會對我們攝入的食物,經過消化之後產生的殘渣進行二次消化,所以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氣體。正常情況下,人每天放屁的頻率不超過每小時一次,如果出現了一個小時內頻繁地放屁,這到底是腸胃太好的表現,還是身體出問題了呢?經常放屁十分尷尬,導致頻繁放屁的原因大致有3種,建議了解清楚。
1.食物的效應
很多食物都有產氣的功能,比如說高蛋白的食物,以豆類為主,這些食物進入腸胃以後,因為蛋白的大量消化,會產生一些氣體。另外,洋蔥、馬鈴薯等食物,由於含有的澱粉量比較高,所以也會在分解的過程中產生一些氣體。除了食物本身的特質之外,有的人在吃飯的時候,由於不注意細嚼慢咽,邊吃飯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空氣,這些氣體也不會被身體吸收,所以也會通過肛門排放出去。
2.腸胃的過激
正常情況下,腸胃的蠕動會按規律進行。每分鐘進行五六次的蠕動,可以將食物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食物先會在胃裡面不斷被攪拌,然後再進入小腸進行吸收,最後再進入大腸。這個過程中,如果腸道蠕動的太強烈了,也會出現積氣,大量的氣體也會伴隨著食物殘渣、糞便一起排出,所以最後也會在肛門處以氣體的形式釋放出去。
3.菌群的混亂
人體的大腸內會寄生一些菌群,這些菌群與人體是互利互惠的。它們可以將食物殘渣進行二次消化,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氣體,不過量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菌群的繁殖混亂了也會產生大量的氣體,這些多餘的氣體也會從肛門處排出去。
【本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