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音樂回顧

2021-03-04 每日豆瓣


王家衛的電影配樂一直為影迷、樂迷所津津樂道,但是與《春光乍洩》、《花樣年華》等片相比,關於《阿飛正傳》原聲帶的討論則明顯稀缺,其中大多都只提及了最著名的兩首配樂:旭仔獨舞時的Maria Bona和主題曲《是這樣的》的原曲Jungle Drums.

一方面,目前所知《阿飛正傳》並未發行原聲帶碟片,只有其中著名的幾首被收錄進了一些電影配樂雜錦碟中,這種情況在王家衛的電影中非常少見。另一方面,配樂在本片中的地位也的確不及其他王家衛電影那樣突出。但從音樂本身來看,這張原聲帶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濃鬱的拉丁爵士風格。如果要用一種顏色來描述《阿飛正傳》,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綠色,而它的原聲帶也是如此,隨時隨地都可以毫不費力地帶你進入一如片中的茂密雨林。


《阿飛正傳》全片使用了七首配樂,在此一一列出,方便檢索:

2分52秒:熱帶雨林 Always in My Heart

14分:旭仔和舞女咪咪初次見面 El Cumbanchero

24分30秒:旭仔獨舞 Maria Bona

31分10秒:旭仔和蘇麗珍分手,咪咪偷看 My Shawl

38分:巡警借蘇麗珍錢 My Shawl

47分40秒:巡警獨白 Perfidia

1小時3分50秒:旭仔養母與情人 My Shawl

1小時11分:旭仔背影離開生母 Always in My Heart

1小時18分,21分:旭仔遭遇菲律賓黑幫 Siboney

1小時26分:熱帶雨林 Always in My Heart

1小時28分:旭仔中槍而死 Perfidia

1小時30分:梁朝偉閣樓戲 Jungle Drums

最後,隨著梁朝偉走出閣樓,電影結束響起片尾曲,這首由梅豔芳演唱的《是這樣的》正是改編自配樂Jungle Drums.

片中的主要配樂My Shawl, Perfidia, Siboney和Jungle Drums都出自著名的西班牙裔美國樂手Xavier Cugat(1900-1990)的演繹,他同時還是歌手、作曲家、演員、導演、編劇、漫畫家,也是令拉丁音樂在美國流行樂中得以廣泛傳播的主要功臣。二戰前後,他曾在紐約華道夫阿斯多利亞酒店帶領常駐樂隊進行表演。出現在本片中的配樂可以在1996年發行的精選集Best of Xavier Cugat中找到。


而片中另一首在片頭片尾伴隨雨林反覆出現的名曲Always in My Heart則是來自Los Indios Tabajaras樂隊,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名為Maria Elena,也是Always in My Heart的改編作品,同樣被收錄在《阿飛正傳》許多版本的原聲帶中(反覆對比多次後我還是覺得片中只出現了Always in My Heart,或許是影片版本問題,有待考據)。


片中經典曲目Always in My Heart, Maria Elena, Jungle Drums和Siboney都是出自古巴著名音樂家Ernesto Lecuona,他被譽為二十世紀上半葉古巴最重要的音樂家,為鋼琴音樂體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也創作過許多電影配樂並於1942年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樂Perfidia和Siboney也被用在後來的《花樣年華》和《2046》中,可見王家衛對這兩首曲子的喜愛。而Perfidia作為一首有著一百餘種改編版本的名曲,也曾出現在電影《卡薩布蘭卡》中,堪稱「電影金曲」了。

之前提到,本片結尾出現了梅豔芳演唱的片尾曲《是這樣的》,而這首歌的國語版《何去何從》則由張國榮演唱,收錄於1995年回歸歌壇後的首張專輯《寵愛》中。他還在自己的跨越97演唱會上翻唱了改編後的粵語版本,雖然時隔七年,但仍然可以在這場演出中看到旭仔式的不羈與「自戀」。

在此特地放上兩個版本的《是這樣的》:張國榮跨越97演唱會版,和梅豔芳2003年告別演唱會版。他們以各自迥異的方式詮釋這首主題曲,時過境遷,聽來看來也是感慨萬千。

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豆瓣App

→ 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

相關焦點

  • 電影《阿飛正傳》
    ▲點上方「晨曦視界」關注看更多電影點擊下方視頻在線觀看《阿飛正傳》劇情簡介《阿飛正傳》中徐子阿飛(張國榮飾演)是上海移民。與此同時,另一位阿飛(梁朝偉)照顧好自己,準備離開。他繼續重演無腿鳥的故事。《阿飛正傳》感情線《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二部電影。
  • 《阿飛正傳》——最好的年華
    好像提起張國榮,大陸的影迷首先會想起《霸王別姬》,而香港的影迷則會想到《阿飛正傳》。2018年6月25日,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劉德華、梁朝偉主演的《阿飛正傳》在內地重映,當時也是在榮迷中引起了激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無論你是誰,只要你看了阿飛,我們就是朋友了。」
  • 張敞 | 《阿飛正傳》:永遠的阿飛,最初的王家衛
    《阿飛正傳》的剪接也是他。剪接做得好,幾乎奠定了王家衛以後的風格。可我仍然遺憾並不是王家衛想要導演《半生緣》。張愛玲如果看了《阿飛正傳》,多半她會喜歡。也遺憾她沒有看。一《阿飛正傳》這部電影,距離現在已經有28年了。如今還有人看,還有人談,也證明了它的藝術生命力。
  • 《阿飛正傳》:永恆的一分鐘
    1990年12月15日,王家衛率領張國榮、劉嘉玲、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梁朝偉六星來朝,《阿飛正傳》以雙線(金公主與新寶)強勢開畫,與王晶、周星馳拍檔的
  • 影評之《阿飛正傳》!!!
    而這時另一位阿飛正在精心打扮準備出門。如果是放在其他人的電影或許結局就會變成十分美好的結局,但王家衛視角下的電影不會如此,而《阿飛正傳》也並不是單純的情愛電影。《阿飛正傳》的故事發生在60年代初,也就是六七暴動的前夕,於是關於旭仔生養母的問題便可上溯到60年代和90年代的香港問題,而《阿飛正傳》上映的時間正好是90年代初,97香港回歸的前夕。雖然王家衛將《阿飛正傳》的時間鎖定在60年代初,卻不斷從90年代人們對香港思考的角度拍攝出王家衛式下的母題問題。
  • 【張看電影】《阿飛正傳》:永遠的阿飛,最初的王家衛
    張愛玲寄給王家衛的信譚家明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主要導演之一,錄影帶是他拜託王家衛郵寄的(他想導演《半生緣》)。《阿飛正傳》的剪接也是他。剪接做得好,幾乎奠定了王家衛以後的風格。可我仍然遺憾並不是王家衛想要導演《半生緣》。張愛玲如果看了《阿飛正傳》,多半她會喜歡。也遺憾她沒有看。
  • 《阿飛正傳》:到菲律賓,尋找張國榮
    快給【十點書店】「標星」或者文末點擊「在看」,我們就永遠都不會走失啦~《阿飛正傳》,1小時18分46秒。影片裡響起古巴拉丁音樂大師Xavier Cugat作曲的《Siboney》,隨著攝影師杜可風的鏡頭,穿過馬路、馬車、保安。來到菲律賓的Tutuban火車站。
  • 《阿飛正傳》:觀後感
    《阿飛正傳》本身,影片中六位主演的演技經過王家衛打磨已經基本成熟。旭仔是一個無所事事,頹廢,令人琢磨不透的阿飛,然而他「撩人」的能力卻十分強。和蘇麗珍初次相遇,面對戒備心頗強的蘇麗珍,他說:「你今晚發夢會夢到我」,臉上的微笑勢在必得。果然,蘇麗珍夢到了他。
  • 《阿飛正傳》經典臺詞
    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等主演的經典文藝片《阿飛正傳》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
  • 【每天一部好電影】阿飛正傳
    現在回頭重看王家衛導演關於《阿飛正傳》的最初設想,任誰都會覺得一頭霧水,因為根本與最後的成片全無關係。  留意片尾的演職員表就知道,露露寫給阿飛的本名「梁鳳英」,其實是《阿飛正傳》之執行監製的名字。看來王家衛先生喜歡用劇組工作人員的名字來稱呼男女主角,並不是從《春光乍洩》始。
  • 張國榮的《阿飛正傳》
    影片《阿飛正傳》的開場在這樣逼仄的環境中展開,伴隨著人物的對白和環境聲的重點刻畫,使我們深入故事其中,為此正中導演下懷。這是王家衛電影裡慣用的手法,幾近平鋪直敘,但也初具特色。杜可風的攝影風格,多室內景、夜景、用冷、暗的照明,永遠沒有固定方位的拍攝;此外,他對時間的強調以及許多經典的臺詞和內心獨白,也都是由這裡開始。電影以人物而不以劇情為中心,打破敘事與類型傳統。
  • 阿飛正傳,劉嘉玲張國榮,一世情仇!
    在我第一次聽說《阿飛正傳》這部片子是在劉嘉玲的一個訪談節目中,那一次我聽到她描述這個片子非常的著迷,臉上都是笑容。《阿飛正傳》是由知名導演王家衛導演,以1960年代初期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糾葛,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這部片子一上映就獲得了很多好評,也獲得了當時很多有名的獎項,比如1991年,該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而張國榮也憑藉《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 29年後重溫《阿飛正傳》這些故事你也許不知
    29年前(1990年12月15日),電影《阿飛正傳》在中國香港上映,這部王家衛的代表作之一在當年曾引發不少爭議。在去年《阿飛正傳》在內地正式上映之時,我們曾寫過一篇特稿回顧影片背後的10個幕後故事,每年的這個時候重溫依然是滿滿的經典和回憶。對內地觀眾影迷來說,能在時隔28年後真正入影院觀看《阿飛正傳》,無疑又是一次滿足情懷的機會。
  • 《阿飛正傳》重映,張國榮領銜風華絕代
    直到聽說《阿飛正傳》要重映了。不管這張影票是不是還給王家衛的,我都會義無反顧的走進電影院,重新看看那片熱帶雨林,再聽張國榮講一遍「無腳鳥」的故事。1990年12月15日,《阿飛正傳》首映。票房慘澹,上映十二天就被迫下線。又慢又追求完美的王家衛廢了三到四倍的膠片,花了4000萬,回來了900萬。製片人鄧光榮被氣得住了院,甚至退出了製片界,《阿飛正傳2》也胎死腹中。後來,《阿飛正傳》得到了不少獎項,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承認。
  • 《阿飛正傳》從此愛上了梁朝偉
    最配角《阿飛正傳》 :梁朝偉在《阿飛正傳》裡只出現了一個鏡頭,但這個鏡頭,成為他演員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影片最後一幕梁朝偉以在《2046》中梳頭的賭徒形象出場而結束全片,在當年曾引起極大爭論,王家衛說當時只是覺得有意思才將這個鏡頭放進去,感覺有點像心血來潮。
  • 阿飛正傳:那段風花雪月
    今天我想安利的是王家衛導演的《阿飛正傳》,這部稱得上是王家衛的成名作,實際上奠定了他電影的基調與美學風格,這也是「蘇麗珍」故事的開始。雖然很多人都說《阿飛正傳》是講述香港那一代青年的迷惘與自知,但我認為《阿飛正傳》就是一個因孤獨而放縱,因孤獨而流浪的悲情故事。故事始於旭仔與售票員蘇麗珍的愛情,影片一開始就展現了旭仔情場高手的一面。
  • 《阿飛正傳》最好的時光都是被辜負的
    《阿飛正傳》豆瓣評分:8.5導演: 王家衛編劇: 王家衛主演: 張國榮 / 張曼玉 / 劉嘉玲 / 劉德華 / 張學友 / 更多...類型: 劇情 / 愛情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語言: 粵語 / 漢語普通話 / 英語 / 菲律賓語 / 上海話上映日期: 1990-12-15(中國香港) / 2018-06-25(中國大陸)片長: 94分鐘又名: Days of Being Wild     1960年代的香港,因生母在阿飛旭仔(張國榮)長大成人過程中的缺失
  • 1990年上映的電影《阿飛正傳》,鏡頭裡是60年代的……
    1990年上映的電影《阿飛正傳》,鏡頭裡是60年代的墨綠色香港,一切正在進入高速運轉期,電影的配樂始終是最好的。《阿飛正傳》裡大量的爵士樂來自 XIAVER CUGAT 的演奏版,這位來自西班牙的紐約音樂人,本身也是畫漫畫的,偏愛他的老家古巴風情,60年代的爵士樂是末期輝煌,古巴的Basa Nova在美國的迅速流行。
  • 《阿飛正傳》拉片!剪輯就是「雕刻時光」
    無論如何,《阿飛正傳》構建出了王家衛電影的一個商標形式:留白的情緒碎片、紛繁的視覺與音樂、錯失的情緣、以及憂鬱的記憶承載。關於王家衛的電影風格,譚家明有一個這樣的觀點——「王家衛的作品,其實他最後整個東西出來的形態都是從剪輯那裡建立起來的。他的燈光和構圖都很好,這個他自己可以在開拍前確定,但故事結構和風格大概就是由剪輯雕刻出來的。
  • 《阿飛正傳》張國榮的阿飛為什麼這麼渣?梁朝偉的3分鐘什麼意思
    《阿飛正傳》裡的張國榮是這樣回答的: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28年前的這部經典之作,沒想到重映了。當年戲裡的人早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