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後重溫《阿飛正傳》這些故事你也許不知

2021-01-07 CCTV6電影頻道

29年前(1990年12月15日),電影《阿飛正傳》在中國香港上映,這部王家衛的代表作之一在當年曾引發不少爭議。在去年《阿飛正傳》在內地正式上映之時,我們曾寫過一篇特稿回顧影片背後的10個幕後故事,每年的這個時候重溫依然是滿滿的經典和回憶。

對內地觀眾影迷來說,能在時隔28年後真正入影院觀看《阿飛正傳》,無疑又是一次滿足情懷的機會。

28年來,無論王家衛的風格、連串經典的電影臺詞、演員們集體開掛的出色演技、攝影美術剪輯配樂的絕佳配合甚至懷念哥哥張國榮,都在觀眾對影片的反覆欣賞和品味中屢屢再現。

直到今天,其經典地位早已無可撼動。

但除此之外,《阿飛正傳》這28年來又給觀眾留下過哪些謎團,或是給主創留下哪些「刻骨銘心」的回憶,在此不妨逐一道來:

「看不懂」從何來?

如今,《阿飛正傳》是公認的華語電影經典,但在當年,卻是一部讓整個影圈一度陷入緊張的「神秘」之作,且看王家衛「宿敵」王晶怎麼說——

大家都非常緊張,不斷「收風」想知道《阿飛正傳》拍成怎麼樣,可是每一個人回來說的版本都不一樣,連最後去菲律賓的攝影組也說不出來他(王家衛)拍了什麼,真是神秘莫測,只知它超支超得極為可怕...聽說,在第一個午夜場之前,連老闆鄧光榮都沒看過整部電影,我的老闆向華勝嘢沒去看自己的午夜場,而是去看了《阿飛正傳》。但午夜場結束後,謎團依然沒有解開,大家依然不知道劇情,因為沒有人看得懂!

從這一刻開始,「看不懂」正式成為王家衛28年來的電影符號之一,畢竟是同行和觀眾一起「贈予」他的。

但28年過去,這從不阻礙《阿飛正傳》成為名垂影史的經典佳作!

「臺版」另有玄機?

當年影片在臺公映,還曾有另一版,主要變化集中在最後十餘分鐘,劇情內容基本一致,但剪輯略有變化,也增加一些片段。

如張國榮和劉德華躲避菲律賓人追殺,港版只到兩人屋頂逃走,臺版則多了兩人跳下火車:

兩人火車上對話,港版從張國榮說「人分分鐘都會死」的對白開始,變成他與劉德華的正反打鏡頭:

臺版則變成1分多鐘的俯拍長鏡頭:

後面的叢林空鏡,港版隨即出現張國榮的畫外音獨白,但臺版裡空鏡放了30秒後才出現獨白:

接下來,港版是劉德華的長鏡頭,張國榮全是畫外音,最後才是一個表現「旭仔死去」的鏡頭:

臺版裡劉德華的鏡頭變成中景,隨即是張國榮的長鏡頭,劉德華全是畫外音。港版的「旭仔死去」,臺版則變成兩人開始對話:

臺版則砍掉了這段,變成兩人的畫面,旭仔仍未死去,而那段經典的配樂也沒了,甚至最後的火車遠景也不同:

隨後劉嘉玲來菲律賓,港版是她在房間裡,跟房東「打聽一個人」,明顯為找張國榮而來:

臺版則是她來酒店大堂問有無房間,還遇到先前搭訕劉德華的少女:

總之港臺兩版並無本質變化,但揭開了《阿飛正傳》「一場兩貌」的秘密。

華仔身份之謎

在所有曝光的版本而言,《阿飛正傳》裡劉德華角色毫無疑問都是警察,但在某款預告片裡,卻出現他一副「古惑仔」打扮抽菸和持刀走過九龍城寨的片段,為他原本飾演阿飛的說法再添作證——「華仔是城寨出來的人,拍了他在大檔賭錢,有個僅穿胸圍底褲的女人,纏住大蟒蛇在旁跳舞,還有他拿著把刀,靠牆刮刮刮……」

後來當劉鎮偉將王家衛沒用上的故事拍成《天長地久》,實質也延續了劉德華的這個「阿飛」造型:

梁朝偉「在哪裡」?

當年《阿飛正傳》上映的版本中,有一版是開頭就見梁朝偉家中梳頭打扮,但最終被放到了片尾。

但這之前,它竟差點放不進正片:原因是王家衛拍完後,覺得梁朝偉這個角色沒頭沒尾,放哪兒都不合適,所以打算把這場戲作為宣傳畫面,但負責剪輯的譚家明說「直接放在戲的結尾」,還專門找了一段音樂配上,王家衛大呼「好正」,才得以讓這幕經典公諸於世。

遺憾的是,梁朝偉本將在下集與張曼玉有更多感情戲,尤其「屈在一個很窄、侷促的空間,話不多,兩個人懶洋洋地互相對望、遞茶杯,那種張力很好看。」

但沒想到,梁朝偉為了這段故事前後在城寨拍了三個月,最後卻一點沒用,而他跟張曼玉間的「張力」,終究到了《花樣年華》才得延續,但那時他非周慕雲,她也不是年輕時的蘇麗珍了。

被消失的「姐姐」

在王家衛的電影裡,不止一次有角色「被消失」。

如《東邪西毒》的王祖賢、《春光乍洩》的關淑怡、《花樣年華》的張耀揚孫佳君等;而即使戲份未全部消失,也都達到了「半消失」的程度,除了《阿飛正傳》 梁朝偉反覆NG了三個月的戲基本消失殆盡,後來《2046》的木村拓哉,《一代宗師》的宋慧喬也都難逃「厄運」...

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阿飛正傳》也有個完全消失的角色,就是飾演梁朝偉姐姐的李殿朗,看似名聲不響,實質來頭很大——大導演李翰祥的女兒。

據梁朝偉說,這個角色本身是妓女,在弟弟小的時候就騙他去大檔(賭場)幹活,令他從此成為賭徒。所以若非全數被刪,這也應是另一次精彩的演出。

順帶一提,李殿朗第一次提名金像獎影后的《最後勝利》,就是王家衛寫的劇本。

「恐怖」的午夜場

以前,香港電影往往愛在晚上11點前後舉行首映,主創露面之後,觀眾便在12點前陸續入場觀影,又或是影片正式公映之前,街頭隨機邀請一批觀眾某日夜晚12點赴影院看一場電影(具體片名不會提前透露),以觀察他們的評價和反應,這就是傳說中的「午夜場」。

還別說,午夜場觀眾作為第一批觀影者,往往能準確預告影片的未來:若全場歡呼鼓掌,片子想不賣座都難,反之若粗口橫飛、往屏幕扔爆米花或玉米棒子、刮壞戲院椅背、甚至問候導演,則片子想賣座都難。

所以午夜場後,片方往往會根據觀眾反應重新剪片,結果通常令「公映版」與「午夜場版」有不同程度的區別。

看到這,您也能想像到《阿飛正傳》的午夜場景象:片子放到一半,就有觀眾站起大罵「誰是王家衛?!」完場之後,「回水(退票)」、「呃(騙)錢」、「不知拍的什麼」之聲此起彼落,觀眾更爭相傳播「千萬不要去看《阿飛正傳》!」

最終影片在上映短短兩周後就下檔,累計票房僅975萬港幣!對比影片高達2000萬港幣的投資,難怪老闆鄧光榮進醫院打點滴,甚至傳聞他一怒之下燒了剩餘的膠片!

「千萬票房」達成?

《阿飛正傳》首輪上映不到千萬票房,虧本已成定局,但是否最終仍未過千萬呢?

那也未必,因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獨攬五項大獎後,又安排了一輪重映,結果在獎項話題下取得200多萬港元票房,加上原先的900多萬,總算熬到了「千萬票房」。可見,就連基本的票房收入,都在印證《阿飛正傳》的不易。

嘉玲「當場崩潰」?

多年以來,許多人始終認為那屆金像獎影后沒給劉嘉玲是最大的「遺珠」。

對此劉嘉玲也不謙虛,以「當場崩潰」形容揭曉那一刻:「當時我年輕,整個環境都把我推到『一定是我拿』的地步,我也覺得不是自己拿獎猜不對,連所有雜誌都出我的封面,還不是我拿嗎?而且我去金像獎,四個提名(影后)有三個沒來,那她們肯定是怕了我啦!還不是我?連頒獎的林青霞和周潤發都覺得一定是我,我就準備上來說得獎感言就行了...總之就是『上了天』後,結果發現不是我,那種打擊是很大的。」

「如果是現在,我會覺得那又怎樣?有什麼關係?但當時我真的需要一個獎項,來給自己一個肯定,所以當時如果給我的話,我覺得對我的事業會有一個很大的推動性。」不想,這個遺憾居然讓劉嘉玲等了20年,才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獎,期間有多少冷暖心酸,唯當事人才能真正明了...

學友「耿耿於懷」

當年因《阿飛正傳》耿耿於懷的並非劉嘉玲一人,還有仍未是歌神的張學友。

當時拍一個抬頭動作,王家衛NG了60多次後只給他一句「算了」,令他「心很不舒服,至少都跟我說哪個take可以吧?」不僅如此,開機後的第一場戲,王家衛居然就NG了張學友20多次,完全不給面子!

最終《東邪西毒》之後,張學友再也不肯跟王家衛合作。

在這背後,實質是張學友對王家衛「又愛又恨」的感觸:1988年,張學友歌唱事業陷入低潮,專輯只賣了兩萬張,又拍了一些他本身並不喜歡的電影,每天不是喝酒就是去打桌球,喝得腳步不穩還要去外地登臺,內心苦悶可想而知。

但這一年,通過參演《旺角卡門》,竟讓他從一直被詬病演技變成奪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換句話說,王家衛為他找到了做演員的信心!

第二年,通過參演《笑傲江湖》,又讓張學友拿到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此時歌唱事業尚未恢復元氣,兩座演技獎令他一度想將事業重心放在電影上,所以也有勇氣接拍《喋血街頭》這樣的大製作(最後也為他贏得第一個影帝提名)……

在這節骨眼上,王家衛60多次NG和一句「算了」,對他來說是多大一盆冷水!

張國榮「動真格」?

《阿飛正傳》其實是部「虐」戲,戲裡每個人物的命運都很虐不說,戲外演員們不是被導演虐,被獎項虐,就是去虐其他演員——這不,哥哥張國榮就上演了一次「全武行」!

據影片策劃陳善之透露,片中哥哥打養母男友那場戲,「對方是樂師,不是專業演員,拍攝前leslie特別交代我:『請你幫我跟他說一聲,沒有個人針對,因為已不是我,是戲裡的角色,正式時我不會『就』力,他就是我要追打的人。』家衛讓他自由發揮,他拿起一個真錘,敲碎了整個洗手盤,真的打到那個人骨裂!」

拍完之後,入戲太深的哥哥不得不站在一旁,整個人顫抖了很久才平復下來。

但等找回狀態,他也馬上關心對手傷勢,更直言若電影公司沒付清醫藥費,他願意承擔所有——這就是哥哥,一如既往的善良。

相關焦點

  • 28年後重溫《阿飛正傳》,可當年的這些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對內地觀眾影迷來說,能在時隔28年後真正入影院觀看《阿飛正傳》,無疑又是一次滿足情懷的機會。
  • 影評之《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的故事看似比較簡單,就是講一位60年代的青年旭仔在於售票員蘇麗珍和舞女咪咪相繼發生關係後還是選擇離開香港回到自己的家鄉菲律賓,旭仔在臨走前將自己的房子和車都交給一直暗戀舞女咪咪的歪仔,但舞女咪咪捨不得對旭仔的眷戀,想前往菲律賓尋找旭仔,歪仔便把旭仔的車賣了,給了舞女咪咪一筆錢去往菲律賓。
  • 張敞 | 《阿飛正傳》:永遠的阿飛,最初的王家衛
    《阿飛正傳》的剪接也是他。剪接做得好,幾乎奠定了王家衛以後的風格。可我仍然遺憾並不是王家衛想要導演《半生緣》。張愛玲如果看了《阿飛正傳》,多半她會喜歡。也遺憾她沒有看。一《阿飛正傳》這部電影,距離現在已經有28年了。如今還有人看,還有人談,也證明了它的藝術生命力。
  • 電影《阿飛正傳》免費專場!!28年後,絕世經典再次登上熒幕
    28年後,終於有機會在大銀幕上欣賞這部經典作品的內地影迷和觀眾將會繼續賦予影片新的解讀與感懷。影片1990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映,具有極高的影史地位及社會影響力。王家衛導演是香港文藝片的代表人物,這部被譽為其開山之作的電影不僅成就了張國榮、梁朝偉、劉德華、張學友、劉嘉玲、張曼玉等一眾港星,更是屢屢獲獎。在1991年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阿飛正傳》獲得了9項提名,並最終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5項大獎。
  • 《阿飛正傳》:到菲律賓,尋找張國榮
    「秋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2003年到現在,哥哥離開我們17年了。17年可以很長,17年也可以很短。人們對他記憶,永遠定格在17年前的18:43分。9月12日,是他的生日。如果他仍在世,今年應該64歲了。哥哥,你知道嗎?這17年來真的太多人想你了。
  • 【張看電影】《阿飛正傳》:永遠的阿飛,最初的王家衛
    拍攝《阿飛正傳》時,王家衛32歲。這雖是他的第二部電影,但卻有著處女作般的意義。《阿飛正傳》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王家衛風格」電影,也是一個導演不凡的開端和誕生。王家衛此後的電影,在語言、氣息、氣質、神韻甚至故事上,如果要來追本溯源,追不到《旺角卡門》,只能追到《阿飛正傳》。它們都像是《阿飛正傳》發展出來的枝葉。
  • 《阿飛正傳》:永恆的一分鐘
    1990年12月15日,王家衛率領張國榮、劉嘉玲、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梁朝偉六星來朝,《阿飛正傳》以雙線(金公主與新寶)強勢開畫,與王晶、周星馳拍檔的
  • 《阿飛正傳》——最好的年華
    好像提起張國榮,大陸的影迷首先會想起《霸王別姬》,而香港的影迷則會想到《阿飛正傳》。2018年6月25日,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劉德華、梁朝偉主演的《阿飛正傳》在內地重映,當時也是在榮迷中引起了激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無論你是誰,只要你看了阿飛,我們就是朋友了。」
  • 張國榮的《阿飛正傳》
    影片《阿飛正傳》的開場在這樣逼仄的環境中展開,伴隨著人物的對白和環境聲的重點刻畫,使我們深入故事其中,為此正中導演下懷。這是王家衛電影裡慣用的手法,幾近平鋪直敘,但也初具特色。杜可風的攝影風格,多室內景、夜景、用冷、暗的照明,永遠沒有固定方位的拍攝;此外,他對時間的強調以及許多經典的臺詞和內心獨白,也都是由這裡開始。電影以人物而不以劇情為中心,打破敘事與類型傳統。
  • 「阿飛正傳」重溫十大經典對白「旭仔」名言永垂不朽
    1990年上映的《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執導的第二部作品,集合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及梁朝偉六大巨星,可是叫好不叫座,票房不似預期收不夠一千萬,令續集都胎死腹中。張國榮的「旭仔」永遠留在影迷心中。
  • 兩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解讀經典《阿飛正傳》幕後故事
    《阿飛正傳》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經典文藝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等主演,於1990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映。2.王家衛表示拍攝《阿飛正傳》時,梁朝偉習慣了把注意力放在面上,卻忽略了身體語言,王家衛不斷重拍他一場戲,給他好大打擊。梁朝偉回家後想不通,更哭了出來 。
  • 尋覓中,不知何去何從——電影《阿飛正傳》影評
    這部上映於 1990 年的電影《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與攝影杜可風的合作。
  • 《阿飛正傳》裡我最愛的女人還是劉嘉玲飾演的咪咪
    《阿飛正傳》太過有名的片子了,在大陸上映之前,幾乎聽過了所有的噱頭,關於無腳鳥的故事,關於四月十六日的下午三點前的那一分鐘,關於片尾梁朝偉的長鏡頭。多年之前,大概是為了自己有些炫耀的資本吧,也是看過《阿飛正傳》的。畢竟年紀輕一些的,說實話真的是沒看懂。只記得看完之後,心裡一直沉沉的。
  • 《阿飛正傳》正式過審,24年後再見張國榮巔峰時刻
    《阿飛正傳》是王家衛繼《旺角卡門》後的第二部作品。1990年上映後,次年便拿下了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成為了王家衛的成名之作。據國家電影局發出的公映許可證顯示,《阿飛正傳》的時長為94分鐘,與原始版本一樣。
  • 電影《阿飛正傳》
    ▲點上方「晨曦視界」關注看更多電影點擊下方視頻在線觀看《阿飛正傳》劇情簡介《阿飛正傳》中徐子阿飛(張國榮飾演)是上海移民。與此同時,另一位阿飛(梁朝偉)照顧好自己,準備離開。他繼續重演無腿鳥的故事。《阿飛正傳》感情線《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二部電影。
  • 【每天一部好電影】阿飛正傳
    故事以六十年代初期為背景,折射的卻是90年代人們疲憊的靈魂。阿飛(張國榮)是上海移民,他從未見過生母,自小由養母養大,因此長大後他對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女人都冷酷無情。放蕩不羈的他先後與售票員蘇麗珍(張曼玉)和舞女咪咪(劉嘉玲)同居,但後來又相繼拋棄了她們。阿飛決計找到生母,為此他只身前往南洋。
  • 讓劉嘉玲張曼玉沉迷,張國榮的《阿飛正傳》,無法抵抗的顏值誘惑
    第17個年頭,你是否還會記得他春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有那麼一個人它能讓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甘當綠葉有那麼一電影能讓劉嘉玲張曼玉沉迷《阿飛正傳》不可多得的哥哥張國榮的顏值誘惑聽人家說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
  • 28年後再看《阿飛正傳》的人到底在看什麼?
    很奇怪,香港老電影常常有一種很獨特的憂傷魅力,隨便一個雨夜的對視,男男女女樓上樓下說上那麼幾句粵語,就能一下用年代感緊緊抓住你,更何況是哥哥的經典之作。《阿飛正傳》拍攝於1990年,片子在香港上映時票房表現並不理想,但它卻讓哥哥張國榮斬獲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金像獎。2005年,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
  • 愛在香港1960:你還記得《阿飛正傳》裡的那一分鐘嗎?
    1960年4月16日下午3點之前的1分鐘,你跟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得那一分鐘。——《阿飛正傳》
  • 讓劉嘉玲張曼玉沉迷,無法抵抗的顏值誘惑,張國榮的《阿飛正傳》
    第17個年頭,你是否還會記得他春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有那麼一個人它能讓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甘當綠葉有那麼一電影能讓劉嘉玲張曼玉沉迷《阿飛正傳》不可多得的哥哥張國榮的顏值誘惑旭仔找了一生卻最後被母親拒絕他無助卻也失去了夢想就和他說的一樣也許只有在死的時候才能知道誰才是他的家因為他記住了那一分鐘也記住了那個她 蘇麗珍喜歡的話可以去看看哥哥的原片《阿飛正傳》我也做了相關的視頻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