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重溫十大經典對白「旭仔」名言永垂不朽

2021-01-07 香蕉你個八卦君

1990年上映的《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執導的第二部作品,集合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及梁朝偉六大巨星,可是叫好不叫座,票房不似預期收不夠一千萬,令續集都胎死腹中。

張國榮的「旭仔」永遠留在影迷心中。(電影截圖)

不過票房失利沒有影響《阿飛正傳》成為經典,無論敘事、攝影及演員們的表演都在破格,王家衛式風格由這一部正式展開,以下為大家盤點十大經典對白,就算沒有畫面,單憑文字都能夠在腦海中重現各幕經典。

電影截圖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旭仔

電影截圖

在影迷心目中,張國榮就是「旭仔」,兩者是融為一體的,這一段獨白是旭仔的心聲,也像張國榮的人生寫照,玩世不恭的「阿飛」,就只有張國榮才能完美演繹出來, 「冇腳慨雀仔」成為港產片史上最經典的句子。

《阿飛正傳》最破格的是令觀眾接受冗長的對白,以前港產電影以動作片為先,講求速度與刺激,但王家衛讓觀眾見識到慢節奏的可觀性,亦令港產文藝片打開一片天。想重溫更多《阿飛正傳》經典對白,立即點擊下圖:

電影截圖

張國榮: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一開始飛就會飛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實它什麼地方也沒去過,那鳥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電影截圖

張國榮:為什麼要遷就我呢、遷就得一時,遷就不了一輩子,你和我在一起是不會快樂的。

電影截圖

張國榮:我曾經說過不到最後一刻我也不會知道最喜歡的女人是誰,不知道她現在在幹什麼呢?天開始亮了,今天的天氣看上去不錯,不知道今天的日落會是怎麼樣的呢?

電影截圖

張國榮: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電影截圖

張曼玉: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記住這個人。之後他真的每天都來,我們就從一分鐘的朋友變成兩分鐘的朋友,沒多久,我們每天至少見一個小時。

電影截圖

劉德華: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好運氣,做人千萬不要比較。從前我不覺得自己窮,直到念書後,同學們每年都有新校服,而我來來去去都是那一套,那個時候我才覺得自己窮了。

電影截圖

劉德華:做人,要麼要,要麼就不要。如果你真的不能沒有他,那你回去告訴他你不能沒有他呀。不然的話,從這一份子開始你就當作從不認識這個人。

電影截圖

張曼玉:我以前以為一分鐘很快就會過去,其實是可以很長的。有一天有個人指著手錶跟我說,他說會因為那一分鐘而永遠記住我,那時候我覺得很動聽。但現在我看著時鐘,我就告訴自己,我要從這一分鐘開始忘掉這個人。

電影截圖

張國榮:我終於來的親生母親的家了,但是她不肯見我,傭人說她已經不住這裡了。當我離開這房子的時候,我知道身後有一雙眼睛盯著我,但我是一定不會回頭的。我只不過想見見她,看看她的樣子,既然她不給我機會,我也一定不會給她機會。

相關焦點

  • 《阿飛正傳》重映,張國榮領銜風華絕代
    1990年12月15日,《阿飛正傳》首映。票房慘澹,上映十二天就被迫下線。又慢又追求完美的王家衛廢了三到四倍的膠片,花了4000萬,回來了900萬。製片人鄧光榮被氣得住了院,甚至退出了製片界,《阿飛正傳2》也胎死腹中。後來,《阿飛正傳》得到了不少獎項,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承認。
  • 解讀經典《阿飛正傳》幕後故事
    《阿飛正傳》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經典文藝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等主演,於1990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映。《阿飛正傳》被香港影評界視為經典之作。在香港電影史上,《阿飛正傳》有著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衛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張國榮第一次真正發現自己,並自覺地以一位藝術家的標準來參照自己的一座裡程碑。
  • 阿飛正傳,一隻無腳鳥的宿命輪迴,張國榮扮演的旭仔,有你的影子
    阿飛正傳劇照阿飛正傳,一部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映的香港電影為擺脫沉重和無力感,解開心結,旭仔拋下一切去南洋找尋生母。暗戀過蘇麗珍且目睹過她與旭仔情感一路變化的,小巡警,劉德華飾演的超仔,在菲律賓跑船又再次和旭仔相遇。他參與、見證了阿飛命運被改寫的過程。旭仔最終在火車上被人槍殺,死在了異國他鄉呼嘯的的列車上,留給人們無盡的喟嘆。
  • 張國榮的《阿飛正傳》
    影片《阿飛正傳》的開場在這樣逼仄的環境中展開,伴隨著人物的對白和環境聲的重點刻畫,使我們深入故事其中,為此正中導演下懷。這是王家衛電影裡慣用的手法,幾近平鋪直敘,但也初具特色。杜可風的攝影風格,多室內景、夜景、用冷、暗的照明,永遠沒有固定方位的拍攝;此外,他對時間的強調以及許多經典的臺詞和內心獨白,也都是由這裡開始。電影以人物而不以劇情為中心,打破敘事與類型傳統。
  • 29年後重溫《阿飛正傳》這些故事你也許不知
    29年前(1990年12月15日),電影《阿飛正傳》在中國香港上映,這部王家衛的代表作之一在當年曾引發不少爭議。在去年《阿飛正傳》在內地正式上映之時,我們曾寫過一篇特稿回顧影片背後的10個幕後故事,每年的這個時候重溫依然是滿滿的經典和回憶。對內地觀眾影迷來說,能在時隔28年後真正入影院觀看《阿飛正傳》,無疑又是一次滿足情懷的機會。
  • 《阿飛正傳》這個講的不只是旭仔,更是張國榮一生的故事!
    在這麼多電影中,唯一一部被普遍認可的,最貼近張國榮本身的,就是《阿飛正傳》。一個講述無根鳥愛情觀以及迷失的故事。看王家衛的電影,總是會有這樣的感覺。每次覺得自己看懂了,但轉念又似乎什麼都沒懂。《阿飛正傳》也是如此。這部電影的風格給人一種晦澀的感覺,這種格調也預示著阿飛的悲慘結局。在電影裡,旭仔一出生就被親生母親拋棄,而他的養母是一朵交際花。
  • 杜琪峯說王家衛這一生只拍了《阿飛正傳》但他卻成就了張國榮
    這部電影就是《阿飛正傳》,這部九十年代香港經典老電影裡群星璀璨,張國榮、張曼玉、張學友、劉嘉玲、劉德華、梁朝偉,外加老牌影星潘迪華,7人一臺戲,編劇出身的王家衛就是能成人之美,讓眾人在其中各取所需,無一人是配角,演繹一出紅塵眾生相。
  • 《阿飛正傳》,張國榮一分鐘刻骨銘心,梁朝偉三分鐘回味無窮
    如果說王家衛的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還留有90年代港片常見的商業片元素,比如黑幫仇殺恨,兄弟生死情,愛情不歸路等等的話,那麼從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阿飛正傳》開始,就完全走上了一條王氏文藝片的不同之路。《阿飛正傳》1990這部影片的風格很特別,糅合了多種文藝片的敘事和描寫方式:有的地方令人回想起卡贊盛名的舞臺劇《欲望號街車》;有的地方又似乎與日本新浪潮影片不謀而合,比如大島渚的《青春殘酷物語》。
  • 【每天一部好電影】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旭仔,張國榮。  如果只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旭仔,不會用「浮蕩」、「空虛」、「頹廢」、「失落」之類,我的直接印象就是——「性感」。整部《阿飛正傳》用了大量筆墨來描繪他的性感,導演,攝影,剪接,尤其是張國榮本人的演繹,使一個個鏡頭都如一雙雙傾慕的眼睛,映射出一個華語電影中罕見的性感男人。
  • 尋覓中,不知何去何從——電影《阿飛正傳》影評
    這部上映於 1990 年的電影《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與攝影杜可風的合作。
  • 《阿飛正傳》音樂回顧
    王家衛的電影配樂一直為影迷、樂迷所津津樂道,但是與《春光乍洩》、《花樣年華》等片相比,關於《阿飛正傳》原聲帶的討論則明顯稀缺,其中大多都只提及了最著名的兩首配樂:旭仔獨舞時的Maria Bona和主題曲《是這樣的》的原曲
  • 《阿飛正傳》:觀後感
    《阿飛正傳》本身,影片中六位主演的演技經過王家衛打磨已經基本成熟。旭仔是一個無所事事,頹廢,令人琢磨不透的阿飛,然而他「撩人」的能力卻十分強。和蘇麗珍初次相遇,面對戒備心頗強的蘇麗珍,他說:「你今晚發夢會夢到我」,臉上的微笑勢在必得。果然,蘇麗珍夢到了他。
  • 如果你也聽「飛女正傳」
    如果你也聽「飛女正傳」,又是怎樣想?世界將我包圍 誓死都一齊壯觀得有如懸崖的婚禮也許生於世上 無重要作為仍有生死之交可超越一切我已不顧安危 誓死都一齊愛得起你 為何還忌諱也許出生當天本以為誰待我像公仔最後卻苦戀螞蟻難自愛都懂得怎相愛找得到一個人共我分享這身世還未算失禮初聽《飛女正傳
  • 28年後再看《阿飛正傳》的人到底在看什麼?
    《阿飛正傳》拍攝於1990年,片子在香港上映時票房表現並不理想,但它卻讓哥哥張國榮斬獲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金像獎。2005年,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而我鍾意《阿飛正傳》,是因為當初在看到旭仔(張國榮 飾)一個人對著鏡子扭來扭去跳舞時,像是誰給了我胸口一記悶拳,說不上來什麼具體原因,但就是會萬分難過。
  • 一窺電影《阿飛正傳》裡的愛情
    電影《阿飛正傳》開頭電影《阿飛正傳》是王家衛第二部作品,電影沒有特意的形式,開頭旭仔(張國榮 飾《東邪西毒》用一壇酒測試你是否還記得我,《重慶森林》用一張潮溼的登機證說明我未曾遺忘你,而在《阿飛正傳》裡,旭仔用「一分鐘的朋友」讓身邊每一個女人都把他牢牢記在心裡;那或許是種補償心態,當年被生母拋棄,致使遭受遺棄的焦慮深深的流淌在旭仔的血液中;《阿飛正傳》裡出現大量的時鐘畫面,滴答滴答的聲響,提醒著生命正在一點一滴地消逝,訴說著愛情的短暫與難以長久
  • 史上最清楚《阿飛正傳》劇情介紹 再看不懂得吃鯨魚補腦
    而《阿飛正傳》無疑是他電影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他憂鬱的氣質,細膩的表演將這部電影推上了難以超越的高度,上面這段臺詞也跟著成為永恆的經典。說實在的,因為《阿飛正傳》是一部文藝電影,很多喜歡電影的朋友可能聽說過,但是沒看,或者看過卻沒看明白。在這裡,請聽給我娓娓道來,帶您重溫這部經典,懷念逝去的人和他帶來的精彩。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15 日《阿飛正傳》
    今日主題影片:《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英語:Days of Being Wild)是一部於1990年上映的中國香港電影,由王家衛執導,多位香港影壇巨星演出,包括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潘迪華、梁朝偉;除了在香港拍攝之外,還在菲律賓取景拍攝。
  • 【張看電影】《阿飛正傳》:永遠的阿飛,最初的王家衛
    拍攝《阿飛正傳》時,王家衛32歲。這雖是他的第二部電影,但卻有著處女作般的意義。《阿飛正傳》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王家衛風格」電影,也是一個導演不凡的開端和誕生。王家衛此後的電影,在語言、氣息、氣質、神韻甚至故事上,如果要來追本溯源,追不到《旺角卡門》,只能追到《阿飛正傳》。它們都像是《阿飛正傳》發展出來的枝葉。
  • 一窺電影《阿飛正傳》裡的愛情
    電影《阿飛正傳》海報《阿飛正傳》展示了不同的男男女女之間的個性和他們對愛情的態度,及各有自我認知與執著的一面;電影裡對旭仔這個角色的琢磨更是淋漓盡致,他極度自我中心、固執,讓他對一切顯得俐落且敢愛敢恨,但是強烈的個性,卻也讓他永遠不願正視生命掙扎過程裡脆弱與無依的一面;旭仔從來不認真看待每一段感情、對任何事情都滿不在乎,要成就這樣一個轟轟烈烈的個性,其實是需要犧牲生命裡很多其他的部分
  • 阿飛正傳,劉嘉玲張國榮,一世情仇!
    在我第一次聽說《阿飛正傳》這部片子是在劉嘉玲的一個訪談節目中,那一次我聽到她描述這個片子非常的著迷,臉上都是笑容。《阿飛正傳》是由知名導演王家衛導演,以1960年代初期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糾葛,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這部片子一上映就獲得了很多好評,也獲得了當時很多有名的獎項,比如1991年,該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而張國榮也憑藉《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