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詩云「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究竟是什麼讓寫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仙李白對成都評價頗高,流連忘返。我們今天一起追隨詩仙李白的腳步,探索成都山之美。
四川得名於北宋真宗鹹平年間,當時四川盆地所在之處的川峽路,一分為四,四條路合起來一併被稱作為「川峽四路」這就是四川的由來,居然是因為四條難走的山路得名。成都為當今蜀地四川的省會,青城山也就是膾炙人口「青城山下白素貞」的白娘子的居住地。
詩仙李白於成都求名求官失利後,去了四川省內兩大名山:這兩大名山可是現在看來爬起來都要費很大力氣的青城山和峨眉山!詩仙李白為了舒緩失利的悲傷心情,一舉在回家的途中爬了兩座山。那李白為什麼會選擇這兩座山呢?原來他是一直對道教有極大興趣,要知道在盛唐時期,青城山和峨眉山都以道教而文明,隨著歷史車輪滾滾前進,西晉的時候,峨眉山這座現在稱為五嶽的名山,在當時被公認為神仙居住的地方,叫做「第七洞天」。那我們的詩仙李白必然不會放過這兩座名山,順便還要寫寫詩句誇讚祖國的大好河山,發自肺腑地描述蜀地為「蜀國多仙山」。這不僅是李白對江山之美的感慨,詩句裏海涵的還有他不想面對現實的,失敗之後的逃避。回城過程中李白同樣遊覽了道教名山—青城山,並寫下《春感》,「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詩中滿懷李白仕途失利的頹廢之感。但無論如何,本是滿心歡喜的求官之路,卻因為仕途失利,也只有青城山上雲裡霧裡中隱隱出現的的竹齋,浮現在詩仙李白的回憶裡。
直至今日,登上位於都江堰附近的青城山,看青城山大片的竹林,亦有曲徑通幽處的靜謐之感。青城山中一處路段稱為九倒拐,這段路如其名,因走幾步就需要繞路而行最為難爬,但漫步於竹林和大片的翠綠之中,最為適合慢步吸氧。洗心池處,心形石頭靜靜地臥在一尺深左右的泉水中,見證著幾百年的時光任然。上天梯的路亦是崎嶇,一條小徑覆滿了落葉和春泥,要手腳並用向上爬,路的盡頭被顆倒下的大樹攔住,抬頭可望到上方很有年代感的息心亭。爬到最上面有一處天師洞,在這裡,你可以感受流傳已久的道教文化,聽道士講道家故事,講老子,講太極八卦。
青城山如此清新
青城山的老臘肉,經歷過的歷史的風霜,又保持著現代的風味
優雅,又是美食良多之地,確是修行度假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