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珠繡技藝省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謝麗瑜線上直播介紹珠繡技藝,分享守藝故事
直播平臺互動熱烈,萬名網友「雲上」學藝
臺海網7月19日訊(記者 劉彥玫)「三兩紅絲慢繞,針眼魚遊輕挑。琉翠繡鈿鋪,勾勒深情畫樣。正好,正好。守望傳世瑰寶。」詩意的鼓浪嶼上,前身為「廈門勸業銀行」的老建築煥然一新,迎來了它的新主人,一位半生情系鼓浪嶼的「珠繡大師」,在這裡默然靜守屬於珠繡的百年「傳奇」……
7月18日(本周六)下午16:00,臺海網《藝學堂-非遺課來了》系列非遺線上公益課程第十課——廈門珠繡技藝開講,福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謝麗瑜化身非遺「主播」,帶近萬名網友們「雲圍觀」廈門珠繡的精緻與華美。
非遺愛好者雲集體驗非遺技藝
非遺愛好者體驗珠繡製作技藝
「上個世紀,珠繡曾一度成為廈門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出口到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在「廈門珠繡」大師工作室,謝麗瑜不僅為大家介紹了珠繡的歷史文化以及背後的傳承故事,而且線上線下聯動,不僅參與教授當天前來體驗的非遺愛好者珠繡製作技藝,而且在臺海網直播間與近萬名網友線上互動,答疑解惑,將廈門獨具特色的非遺珠繡,展現給臺海網抖音粉絲。直播過程中,不斷有驚豔於珠繡華麗精巧的聲音出現,更有按耐不住的網友,決定前來鼓浪嶼,一睹珠繡大師風採。
非遺愛好者製作完成「珠繡梅花」
說起廈門珠繡在鼓浪嶼申遺成功三周年的日子裡落戶鼓浪嶼,生於斯長於斯的謝麗瑜,內心充滿了感動與感激,感恩於鼓浪嶼中西文化的浸潤與養育,感動於一生摯愛的珠繡技藝,從日漸式微的困頓中重新被點燃了復甦的希望。「出走半生」,歸來已是銀髮如雪,不變的是她那顆守望百年珠繡絕代風華的「年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