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員工再回來,最見一家公司的格局

2020-12-28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張麗俊 來源|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而「入轉調離」是員工在企業內生存的全生命周期。在企業生存發展中,會有無數的人加入公司,自然也有無數人從公司離開,這是特別正常的現象。

這時候,企業和個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從員工角度出發,假如真的有那麼一天,你還願不願意回到原來的公司工作?大多數員工心中有疑慮,擔心重新回到原公司,難以再得到領導信任,而且回來時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站在企業端來看,你還願意聘請離職的老員工嗎?因為文化的不同,做法也不一樣。有些公司把離職員工當成招聘的首選,也有些公司把離職員工列入「黑名單」。

《第一財經周刊》援引過一家招聘平臺的全行業調研數據,有 47.9% 的員工稱,如果有機會,願意回到原公司;也有 31.4% 的企業表示接納前員工再入職,60.8% 的企業視情況而定,另外有 7.8%的 企業明確不允許二進宮。

在治理公司時,有很多管理者認為人才流動就意味著企業留不住人才,其實這可能存在誤解。在一個健康的企業內,舊人員的離開,也恰恰是補充新鮮血液的時機。任何企業與個人都不能簡單的把人員流動當做企業管理上的缺陷。

好的企業並不擔心員工的流動,反而過低的員工流動率恰恰說明公司正處於一種靜止狀態,還有可能孵化出無數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小白兔)。

在講解員工分類排271的相關內容時,我有詳細的闡述,招聘和解僱分別是入水口和出水口。在現代企業中,人才更應該像河流般地自由流動,而不是成為一個蓄水的水庫,一潭死水絕不是好事。

正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卡培裡所說的:「不要把人才當做是一個水庫,應該當成一條河流來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動,應該設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方向。」

所以員工離職我們要理性的看待,但在離職時,我們應該更有格局,為他們送上善意的祝福,感謝他們為企業的付出。羅格·赫曼在《留住人才》裡有過這樣的表達:「對員工離開時所做的反應將築成你跟他們永遠的關係。」

優秀員工和企業之間好聚好散,他們對公司的評價往往是正面的,而且還會給公司帶來一些好處。離開之後,他們可以講述自己在公司的經歷,老員工的話更具有說服力。他們離開公司時對企業留下了良好印象,也不會吝嗇對公司的誇獎。如果他們對公司感到滿意,也會鼓勵身邊優秀的人前來應聘,或許有一天,他自己也非常願意重新加入公司。

有些員工離職是為了嘗試創業,但是創業的失敗率很高。有些員工加入新公司工作後卻發現,要麼新工作達不到預期,要麼是文化與自己不匹配,非常不適應。因此,這些優秀員工就會再次面臨找工作的情況。

我認為一個包容開放的公司,是會歡迎離職的老員工重新加入的,回頭的員工忠誠度和穩定度都非常高,他們回來後會比之前更加投入,效率高出新人40%。

他們還願意回來,既是對公司的肯定,也證明了公司的價值。只是當他們再次加入時,必須要說清楚當時離開的理由。員工不會無緣無故離開公司,而你得到的答案將有助於修正自己,能夠更好的保留人才。

阿里巴巴鼓勵老員工重新回到阿里,員工離職時,會為他們保留工號,哪怕只在阿里工作了一天。當老員工回歸時,仍然延用曾經的工號。很多老員工離開後,發現內心最喜歡的還是阿里,再度回巢,甚至有的人三進三出,阿里巴巴早已超過 2000 名老員工被返聘。他們回到阿里工作時,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始終認為「迴旋鏢員工」是更加寶貴的一群人才,他們對業務非常熟練,不用培訓就可以直接上手,非常熟悉企業的各類制度,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和企業相對一致,省去了磨合的過程,能夠非常好的融入組織當中。

現在很多企業都非常重視離職的老員工,幾乎大企業都有自己的非官方離職組織,阿里有「前橙會」,新浪有「畢浪」,百度有「百老匯」。這些企業非常重視核心離職員工,還建立了人才動態跟蹤系統。

為了回聘核心離職人員,一些企業開通了綠色通道:保留年薪計獎的計算方式,服務年限累計計算,無試用期等等。一系列動作都讓老員工在找工作時優先考慮老東家。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點值得管理者注意。組織內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文化氛圍,很多公司願意吸收離職員工。但還是很少有老員工願意回歸,原因是他們一方面擔心得不到領導的信任,另一方面擔心受到別人的非議。「找不到工作,又腆著臉回來了」,類似這樣的話非常具有殺傷力。而正向的文化價值觀,能夠減少發生這類事件的機率。

從個人角度而言,一旦選擇重新入職,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態。你最好是把自己當成「新人」,從零開始。從前同級的同事,有比你升得快的,也有比你升得慢的,可能你還會在你曾經的下屬手下工作,要淡化從前的關係與級別,能夠有一顆平常心。

另外,內心一定要非常堅定,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感,不要被外界的評價所影響。他人的議論是社交需求下的天然產物,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無視。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張麗俊,知名組織創新專家,創業酵母創始人,前阿里巴巴集團組織發展專家

本文來源張麗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
    第一印象很重要,最後印象也是上周六在家休息,突然看到公司員工微信群裡爆出好幾條消息,點進去一看,是技術總監發出的今年各月各員工的工資明細截圖。 這個截圖上,上至領導高層,下至基層員工,他們的工資、社保等數據無一例外地詳細裸露在工資表裡,這下工資成了全公司一個公開的秘密。
  • 為什麼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
    今天在後臺回復「早安」   選擇君送你一個小禮物
  • 最傻的六種員工離職,最聰明的一種員工離職!
    春節後,今年的中國員工離職率應該是最低的。但是職場上,還是會有很多員工提離職。離職原因各種各樣, 不開心,不舒服,工資少,學不到東西等等。那麼,最傻的六種員工離職是哪些呢?隨隨便便地離職,還不如努力一段時間等學到了東西提升了能力,再離職找到更好的工作。前段時間接到一個諮詢案例,小夥子一去菜鳥驛站就是站長的副手,做了3天,他就不想做了。他說自己什麼都不懂,老員工什麼都懂,他害怕自己管不了別人,就問我應不應該離職。我給他的回覆,是上一段話。
  • 提出離職後,他好像變了個人: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與情商
    最後,董哥就這樣走了,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送送他,甚至沒有人上前和他說句話,他經營了兩年的人設,在離職前最後的半個月裡,轟然崩塌。為什麼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和這個環境不再有關係了,而一個人對待與自己無關事物的方式,最能從中看到這個人的態度和立場。
  • 公司員工年末離職後,年末領的年終獎該怎麼扣稅?
    關於離職員工年終獎和個人所得稅問題。武漢開公司多少天領證? 老王於2020年3月從a公司辭職。離開之後,a公司將老王在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端)的個人信息改為非常,填寫辭職時間,不再為老王申報個人所得稅。 2020年12月,一家公司將發放年終獎。按照公司的規定,老王將享受部分年終獎,公司需要向老王發放4萬元的年終獎。
  • 員工離職時刪除公司文件被判刑了!
    許麗為報復公司刪除了後臺部分數據,造成公司網店無法繼續照常運作。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以破壞生產經營罪對許麗提起公訴。 據檢察機關介紹,2018年8月,90後女生許麗帶著幾份自己滿意的作品,來到上海一家內衣店應聘設計師的崗位。面試非常順利,考官對她提交的作品表示滿意,讓她第二天就到公司上班。
  • 員工「個人原因」離職,真相是什麼?
    預計過完今年春節,相信許多部門主管,老闆一定會收到諸多因「個人原因」,提出離職的員工。那麼藉此機會,就想和大家深度聊聊,這個離職萬能王的理由——「個人原因」,最真實的到底是什麼?當然,這也是關於職場類的第四篇深度文章,前文請點擊1、100位員工總結,創業公司死亡法則2、社會需要理解創業失敗3、什麼是好員工?
  • 15天磨合期,最能看出一家公司好壞
    其實,「15天磨合期」是一家公司對員工的考驗和評價,也是員工對公司的反向考評。 對於職場人來說,磨合期內觀察考評公司的前景和職場環境,適合時加強合作交流,不合適時及時止損,是一項明智的選擇。1、「開荒式」工作體驗,員工權益體現公司用人價值職Q社區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提到,自己面試了一家公司,但是這家公司有15天的磨合期,他被要求15天內做出了兩份質量檢驗標準規範的資料,完全「開荒式」的工作,令他無所適從。
  • 員工請假被拒後在工廠自殺,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才是企業最大的格局
    本來想著請假調養一下,但公司卻直接讓他離職。工廠表示,請假太長了,不能批,除非你離職。有人會說那沒事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直接離職就好了,正好可以休息了。更何況他已經在公司待了6年了。要他離開公司就跟讓他離開母親一樣痛苦。自己沒有核心競爭力,被當成了機器,做最累的工作,拿最少的工資。
  • 6000元離職賠償金全是硬幣:折騰員工方面,為何爛公司最來勁兒?
    當事離職女子發聲畫面四川資中一女子在一家醫美公司離職後,通過勞動仲裁,獲得6000多元的「補償金」。說實話,在離職這件事情上,公司和員工之間能互相祝福的情況實在太少,就算雙方都有範式性的表態,也不見得是出於真心表達。尤其,對於一些不規範的公司來講,離職基本上都是狗血劇情。員工強勢的情況,公司想留人,卻又不想加碼,於是就打情感牌,這種情況下,但凡不能達成統一,就會瞬間撕破臉。
  • 為什麼很多公司裡,優秀員工往往最先離職?精明人都從這3點分析
    昨天看到一個人提問:「為什麼優秀的員工往往最先辭職?」剛看到這個問題時並沒有在意,但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這種現象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員工的離職,最基本的原因,還是馬雲那句套話:一,錢沒給到位;二,心受委屈了。我在這裡還要補充第三點:欲望沒有滿足。
  • 離職員工群裡搶紅包,被老闆秒踢!正確做法:表達感謝,主動退群
    堂弟覺得老闆真是翻臉比翻紙還快,畢竟自己曾經在公司也有點貢獻,不就是搶了幾個紅包嘛,堂弟感覺自己很委屈,沒想到這麼快被老闆針對了。更讓他感到心寒的是,沒過多久人事HR讓他把一共搶走的四五十塊退回給人事,人事再轉發至群裡,堂弟退回前後,頓時覺得自己走對了,畢竟有這樣的老闆格局,公司也走不長遠的。
  • 27歲,程式設計師,離職2個月,新公司不如老公司,想回去,但很糾結
    現在的公司,員工之前的內部鬥爭太厲害,部門之前的內耗嚴重,而小A並不是個關於處理關係的人,整天夾在裡面很受委屈。更為關鍵的是,小A的整體業務編程能力在現在的公司並沒有什麼提高,他感覺再這樣幹下去沒有什麼前途。所以,小A現在想吃「回頭草」,問我該怎麼辦?
  • HR透漏:公司如何巧妙讓員工主動離職?最常用這4個方法!
    在職場中,因為有勞動法的保護,公司是不能隨意開除員工的。那麼你以為公司就會乖乖就範,不讓任何一個員工離開嗎?當然不可能!職場上領導們都是趨利的,如果發現員工的存在對公司的用處不大時,領導肯定就不想留下他們了,這時候怎麼辦呢?老闆們就會使用各種辦法讓員工主動離職。
  • 員工離職以後,如何退出公司工作群?4點建議可供採納
    一個員工離職以後,如何退出公司工作群?其實這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了,完全沒有必要為怎樣退出公司工作群而糾結。如果在這件小事上糾結,確實是有點庸人自擾了。這種退群的方式,好處就是可以防止有的員工離職後,自己不主動退群,最後被公司刪除時,而帶來尷尬,帶來不快,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員工離職時,由公司管理人員刪除其在工作群裡的個人信息,這也是公司的規定,是員工早已知曉的,也是一個正常的工作行為,不會給離職員工帶來負面影響。
  • 節後離職潮:如何正確對待即將離職的員工?
    經常看到新聞上說,有員工感覺國慶假期沒耍夠任性辭職,員工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除了任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調整好「節後症候群」。8天的國慶長假把平時的節奏完全打亂,有些員工無法調整好狀態,牴觸工作的心理越來越嚴重,最後導致任性離職。對於節後離職潮,HR要分辨出哪些是衝動型離職,哪些是蓄謀已久的離職。
  • 離職員工捅婁子怎麼辦?——上
    離職員工B 3.賣場店長C事件始末:某天,我的朋友商貿公司老闆A給我來電,說她公司的離職員工B給她捅了個大馬蜂窩:離職員工B閒來無事跑到門店跟其他人閒聊,說起春節堆碼怎麼搞的問題,有人說跟賣場店長C直接談可能比總部採購那邊的效果好,離職員工B說:聽說店長C要退休了,找她沒用,白費功夫瞎花錢。
  • 為什麼很多公司都不直接開除員工,而是讓員工主動提出離職?
    就目前大部分的公司操作上來說,即使是因為員工工作表現不好、公司架構調整等原因需要勸退員工時,大部分公司都不會選擇以公司的名義直接勸退、辭退、開除員工,而是和員工溝通一致,讓員工寫辭職申請,處理為員工主動提出辭職。公司之所以會這麼做,原因如下:一、直接勸退、辭退、開除,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 菲律賓一菠菜公司為防止員工跳槽,拒還離職員工護照
    博華資訊報導:菲律賓有網絡博彩公司為防止員工跳槽,要求凡是離職員工,都不給護照,自己去大使館補旅行證回去。下面是公司發的通知重要通知:各主管及行政注意!即日起,如有個別員工確實要離職的,經過溝通留不下來的,不管什麼人都不能給護照,讓他去大使館補旅遊證回去,這才能保證不是跳槽、被挖,為不影響集團風氣,必須按此策執行,絕不能給跳槽機會。如有主管跟行政不經過公司同意擅自給護照的罰款十萬人民幣。不給護照原因:1.如果不是跳槽,只要護照不是拉黑回去護照同樣能補2.如果護照拉黑,回去同樣剪掉,跟補旅行證沒兩樣。
  • 公司要求員工離職後必須退股,具體怎麼實現?
    實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時,部分公司章程規定「離職退股」條款,即「員工脫離公司的,包括調離、退休、自動離職、停薪留職、被辭退或解聘、被開除或死亡等,其股權由公司回購」。該條款的核心內容是強制離職員工轉讓股權。那麼,「離職退股」條款該如何實現法律效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