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國會出現這樣奇葩的相親方式,父母去替兒女尋找婚姻伴侶,而真正的當事人則關在玻璃房內打電話。
文◈黃佟佟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號藍小姐黃小姐
(ID:misslanmisshuang)
二十五號才播第一集的時候,我的朋友孟靜老師就寫了一篇《金星又開了個可怕節目:中國式巨嬰全來現形了》,流傳甚廣,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對於中國式相親的討論。
是啊,也只有中國會出現這樣奇葩的相親方式,就是父母去替兒女尋找婚姻伴侶,父母坐在臺上觀察提問年輕的候選者,而真正的當事人則關在玻璃房內打電話。
第一集是男方家庭挑女孩子,第二集聽說是女方家庭挑男孩,藍小姐看了一眼就機智地說:天哪,這不就是公園裡的相親角麼,只不過搬到電視上來了。
▲今年6月「甘道夫」、「萬磁王」,77歲英國演員伊恩·麥克萊恩來到上海,抓緊時間體驗了一把上海人的生活,老爺子去了著名的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還幽默地寫了兩張牌子進行自我推銷:「本人,身高五英尺又十一,年齡77,倫敦有房,劍橋大學畢業。」
▲另一張牌子上,他富有深義地寫道:「愛要走心,不能只看外表。」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行為藝術,充滿了英國式的調侃:哥來了,不用父母,敢亮牌子,哥是高帥富,哥有房有車外加劍橋畢業……
在西方人眼裡看來特滑稽的事為什麼在中國就堂爾皇之地出現了呢,想想這也是有歷史傳統的。此前的三千年,中國的婚戀文化八個字「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說起來,真正的自由戀愛還不到一百年,其中還有三四十年男男女女基本是由單位管著,真正自由婚姻的普遍還是從六零後開始。
所以《中國式相親》這種形式出現時倒也不覺得十分違和,比如我媽就看得津津有味,並且質問我:「這有啥不好啊,爸媽替你挑,爸媽總歸為你好,你看,你爸就是我爸替我挑的,我們一輩子過得蠻好……」
哎瑪,我心裡暗暗吐槽現在你們是上街都拉手幸福偕老了你們倒是挺健忘啊你們當年天天吵架帶給我的終身陰影麼……
👫 👫 👫 👫 👫 👫 👫
但為什麼會引發大面積的討論,特別引發廣大女性的不適呢?
倒不盡然是金星的緣故,除了那句「一人脫單,全家光榮」,金星老師在《中國式相親》裡拿出了十二萬分的現代性,基本沒怎麼說話,適當時候還批評的老阿姨對於單親媽媽的歧視。
▲金星老師教訓得是,但是她一臉驕傲地說自己死死抓住男人的法寶是「既做他的情人,又做他的老婆,還要做他的媽」。唉瑪,咱就普通人兒,又情人又老婆又媽三面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抓牢一個男人咋就這麼難呢?這男人是皇上還是太祖啊……
我有一個朋友是金星老師的朋友,看著我寫文章罵她,私下提醒我:伊就一東北老娘們的婚戀觀,你和她較什麼勁呢……與其說她土,不如你國最廣大阿姨叔叔們土啊……
▲金星為什麼熱衷做紅娘,因為在東北老娘們的價值觀裡,撮合別人的婚事那是大大的積德啊。
最大的感觸是:這節目真實地表現了中國相親市場的勢利和殘酷。
1 暴露了大部中國父母裡對婚姻內女性的定位:第一是保姆,第二就是生育機器。
▲這位男嘉賓的二姨前面說的四點要求聽上去還挺耳熟的(感覺像舊社會挑選童養媳?),後面那句「就是幹活、幹活,只有幹才能活」才真正暴露核心啊,真是想想都心寒。
▲哎,這位阿姨,說話能不能有點科學根據啊……
▲請注意「給我生」這三字,多麼舊社會婆婆的口氣呀~
2 暴露了大部分適齡男性對婚姻內女性的定位:第一性愛對象,第二保姆。
▲二姨說「好看的臉蛋長不出大米」,男嘉賓急了說「醜的臉蛋也長不出大米啊」哈哈哈哈,臨進玻璃房還特別交代一定要幫他選一個好看的,好看的!(就這唯一要求)
▲總結一句就是要「能照顧我」……請記住這個男嘉賓上場時說的話,後面他自己會實力打臉。
3 暴露了傳統婚姻觀對於女性年齡的歧視。
▲2號女嘉賓剛上場時,在玻璃房的男嘉賓們沸騰了大呼「女神!」當知道女嘉賓已40歲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場上的爸媽們,也是一副一下子驚呆了難以接受的表情。男嘉賓們在玻璃房惋惜道:「要是她二十多歲我肯定給她爆燈」,一語道破中國婚戀對女性年齡的歧視。
▲主要看顏的天津男不顧爸媽反對毅然爆燈,這個右二的23歲大連男還暗諷同伴「初戀找了個四十歲的姐姐」,很明顯他忘記了自己剛剛上場時還說著「喜歡成熟一點會照顧人」的話。
《中國式相親》裡最高潮的部分無疑是那位40歲的離婚自己創業的美女被全場拋棄的時候,當你看到一個那麼漂亮、優秀、自強的翻版楊鈺瑩在一片靜寂裡忍住眼淚時,還是真的有點被挫到。
這個國度的大多數人,骨子裡就是這樣衡量揣度女人的,你能做家務麼?你能伺候我麼?你能生麼?你漂亮麼?你有錢麼?只要你失去年輕和生育的資本,你就什麼都不是,你的學識,你的涵養,你的經歷,你的上進,你的智慧,甚至連中國男人最看重的漂亮都不能挽救你——你就是婚姻市場的LOSER。
這對於新一代女性不外乎一記耳光:無論你是什麼人,只要你不再年輕漂亮,婚姻市場是不認你的。
👫 👫 👫 👫 👫 👫 👫
第二個最大的感受是:上場的女性都很優秀,無論是長得像陶晶瑩的二次元女博士,還是微商燉湯店主電視紅人一把抓的容貌美豔的40歲單親媽媽,還是自已創業的美女海歸,那是新一代女性,自信、陽光、獨立、自強、落落大方。
▲長得像陶晶瑩的1號女嘉賓不僅學歷碾壓眾男(雙碩士+博士),說話也很智慧有趣。
但上場的男性是什麼樣的呢?有各種各樣毛病又巨嬰又自我感覺特別好的典型中國男生,當然也有一些正常成熟的男性,比如跟女博士牽手成功的蒙古小夥,他和他的家庭都有著一種讓人舒服的氣質,藍小姐忍不住評價,還是我們胖子好相處……
▲二十多歲的男人都還被母親們評價為「還是個孩子」、「特淘」、「懵懂無知」……中國媽媽似乎根本不想孩子獨立成熟,仿佛孩子永遠長不大可以永遠依賴她是一件特別好的事……
▲而這位男嘉賓的媽媽也正常了許多,沒有過多表揚兒子,也沒有用自己的標準去綁架兒子的擇偶標準。
講真,《中國式相親》反映了一個真實生活裡我們都能感受到的現實:那就是在同等程度之下,無論顏值、努力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態度,中國的女性真的比中國的男性優秀太多了。
我一閨蜜是電視臺高管,手下一水兒都是女將,私下跟我嘀咕,我是真的想招男生啊陰陽協調一下,但現在的男生真不如女生好用,論才氣論拼命論情商都差一大截子啊……
中國男性唯一全面勝過中國女性的市場就是在相親市場:
30歲之前必須嫁,如果不嫁你就是人生失敗者,你的父母就被人看不起,你就被社會看不起,你是個嫁不出去的女人,你是個LOSER……像一個緊箍咒一樣壓在許多年輕有為的女孩心上,導致許多極富天賦的女孩早早兒就把自己嫁掉,避免成為人們眼中的loser。難怪張愛玲要說:最恨就是有天賦的女孩早結婚……
而男性最大的優越感就在此,他們沒有年齡恐懼,他們在婚姻市場輾壓女性的唯一原因僅僅因為他們是男的。
▲這位媽媽的男人優越論調再次刷新了我的三觀,只是想問問她,您覺得自己現在是什麼貨?
👫 👫 👫 👫 👫 👫 👫
要我說,中國相親市場最最大的矛盾是什麼?
不是節目組和女性觀眾的矛盾,而是走得太快的姑娘和走得太慢的鄉土婚姻觀的矛盾,是活在文明時代的女性和活在鄉土婚姻觀的大多數男人的矛盾,是新的世界觀與舊的世界觀的矛盾。
這矛盾,真的暫時還緩解不了。
上海心理專家吳迪曾跟我說到一個統計數字,那就是十年以後上海三十歲以上女性的單身率會超過百分之三十。這說明了什麼,就是在中國最文明女性能量最強的地方,優秀女性選擇單身的比率將會越來越高。
這既有主動也有被動:主動就是有的女性是自主選擇了單身,因為覺得一個人生活更輕鬆,至少比婚內免費當保姆的生活更好;被動的則是真的沒有遇到合適的,最普遍的認識是「當代中國女性進步很快,大部分中國男人真的配上不上中國女人。」(此話是一個在中國呆了十年的挪威漢學專家對我說的)
有人說要把《中國式相親》停掉。為什麼要停掉呢?迴避真實不代表進步,只有直面現實才有出路。
只有看了《中國式相親》,你才會深刻明白良好的原生家庭、民主平等的父母、融洽的家庭氣氛才能培養出堪當丈夫的好男孩你才會理解中國大城市裡的優秀女性為什麼寧願選擇單身,也不願意結婚。正因為要有這樣的節目存在,你才會發現中國相親市場的殘酷,你才會去討論,進而,才會有反思。
所有的中國父母,男人和女人,在這赤果果的不公平和赤果果的現實面前,反思一下,我們新一代的中國女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男人?
▲還記得這部電影麼?關於婚姻,我最喜歡蘇珊·薩拉登的這段話,我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不光是為了激情,也不光是為孩子,結婚本質上是因為人類這種動物的脆弱,我們需要走在一起,真正欣賞對方,有基本相似的三觀,真正對對方敞開內心,有真正親密的身心交流,婚姻讓我們感覺俗世生活的溫暖,令我們免於凍餓,令我們互相支持渡過艱難,是我們和另外一個人一起創造生活,一起創造幸福的經歷,是我們願意保持深刻的情誼,我們願意見證彼此的人生。
這種反思非常有意義,因為我們不再像從前時代的女人一樣需要嫁漢穿衣吃飯,我們可以相親也可以網戀,可以結婚也可以不婚,我們嚮往平等的婚姻關係,我們希望和伴侶共同成長,我們希望他們有足夠成熟的心智和擔當,我們沒有必要與責任去當保姆與做小媽,我們真的擁有選擇權,我們會用我們的錢包,我們的護照,我們的腳做出我們的選擇。
END
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smwnew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