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電影大閱兵 漫威與DC誰能笑到最後?

2021-02-08 Mtime時光網

【新相識】訂閱時光網,影訊購票一點通

【老朋友】點擊右上方,分享精彩給好友



時光網特稿 2015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2》標誌著漫威宇宙第二階段的結束,但第三階段也會隨著《蟻人》的上映而正式開啟。作為漫威老對手的DC公司,近日終於按捺不住開始發出檔期大招,一口氣確定了與華納影業合作十部電影的計劃,雙方你來我往的市場爭鬥屆時會蔓延至全球市場。對於影迷來說,又有好戲看了。

  華納與DC合作的《超人:鋼鐵之軀》在去年宣告DC電影宇宙的誕生,目前正在拍攝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就是這個宇宙的延伸,之後陸續還會有《神奇女俠》、《閃電俠》等重量級大咖上映,DC與漫威的銀幕爭鬥絲毫不遜於雙方在漫畫市場的競爭。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自然在理,可以將之引申至電影行業,指代類型片在不同時代下的風起雲湧,交替更迭。就像當年義大利西部片、美式動作片在上世紀各自統領一段時期的電影市場一樣,如今統治電影市場的則是超級英雄電影。

  在2000年《X戰警》燃起全球銀幕超級英雄大火之後,漫威與DC,兩大行業的巨頭便攜手開啟了超級英雄大時代。漫威電影宇宙的建立,截至目前,全球票房已累計70億美元。與此同時,DC旗下的超級英雄們也必須加快前進銀幕的步伐。現在,就來看看漫威和DC兩大公司的電影市場布局,以及誰能佔據更大的優勢。

第一部分 漫威/DC電影市場布局縱覽

漫威篇:建立宇宙穩紮穩打

  2006年,當漫威影業主席凱文·費奇宣布打造漫威電影宇宙(MCU)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同一公司的作品整合為一個世界觀,這在影史上還真罕見,尤其是對於剛剛成立的漫威影業來說。

1、漫威電影宇宙

《鋼鐵俠》成漫威影業首發大作

  漫威影業顯然心中有譜,沒人知道電影宇宙的計劃在漫威高層腦海裡形成了多長時間,但起碼從《鋼鐵俠》第一部時就已經規劃好了未來10年的大方針,從小羅伯特·唐尼一籤就是6部片約上可以看出。在2008年4月30日,也就是《鋼鐵俠》全球公映的第一天,漫威官方正式開啟獨立於漫威宇宙(Earth-616)和終極宇宙(Earth-1610)的新宇宙——漫威電影宇宙,編號為Earth-199999。

  

  《鋼鐵俠》的全球5億票房成為漫威打開電影宇宙大門的敲門磚,也向全世界宣布漫威電影宇宙並不是紙上談兵,漫威影業放出了大量後續漫畫英雄改編計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條走向《復仇者聯盟》的路線圖,而且讓幾位主要角色以道具彩蛋或者客串的方式互為亮相,將彼此獨立的電影通過這種方式串聯起來,這是一招非常明智且具有創新意義的舉措。

  諸如全球賣座大片的種種劇情走向和彩蛋直接指向了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漫威六大主力全部亮相,並在全球範圍內笑納了15億票房,也代表著漫威電影宇宙的成功商業運作。

2.漫威影業未來計劃

  漫威電影宇宙最被影迷津津樂道的地方,就是讓旗下英雄角色分階段、分批次、有計劃性的逐步遞進出現,而非一窩蜂的傾巢出動。這樣做得好處便是將戰線拉長,利用彩蛋串聯的形式為下一個登場的作品作預告,吊足觀眾胃口,每階段再以一次集團作戰作為終點,觀影欲望通過之前作品的撩撥而燃至一定程度後爆發,完成一個階段的任務,並以團戰結束開啟下一階段。以此類推,致使漫威電影宇宙的作品成績就像一支優績股票那樣劃出一道美麗的上升曲線,依照這種排布方式,漫威電影宇宙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哪裡是峰值無從知曉。

《復仇者聯盟2》即將於2015年亮相

  漫威電影宇宙第一期在《復仇者聯盟》打下的金錢帝國中結束,第二期鬥志正酣,2015年的《復仇者聯盟2》躍躍欲試,其中該片不但召回了第一部中的全部人馬,而且新加入了猩紅女巫、快銀、幻視三位新角色,讓復仇者聯盟的隊伍更加壯大。

  漫威電影宇宙計劃目前發展到何種程度?最起碼漫威電影已經從未來2015年暫時排到了2019年,每年大約有2-3部新片公映,檔期排的滿滿當當,《復仇者聯盟2》之後,漫威三期第一部作品《蟻人》將於2015年率先登場,來自《好好先生》的佩頓·裡德執導,爛仔幫成員保羅·路德聯袂麥可·道格拉斯化身復仇者元老。

  隨後便是《美國隊長3》以及新角色《奇異博士》都將於2016年公映,其中後者由《險惡》的導演斯科特·德瑞克森執導,華金·菲尼克斯放棄主演之後,演員人選仍然待定。2017-2019年有著包括《雷神3》、《銀河護衛隊2》在內的5部新片已經提上日程,漫威電影宇宙帝國不斷壯大,未來的復仇者聯盟會是什麼樣子呢。

DC篇:應對措施,霸氣來襲

  作為漫威公司的老對手,DC公司在漫畫出版方面一直與前者齊頭並進,但在電影方面的成就,哪怕一個路人甲也能看得出來,DC旗下的英雄角色在大銀幕上的表現與漫威相比,則有些相形見絀。

1、DC電影也有宇宙觀

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幾乎是自成一派

  漫威有電影宇宙計劃,DC也有電影宇宙計劃,不過比起那一邊的規劃藍圖,DC方的電影宇宙更像是「拍腦瓜的發明」。因為早在漫威宣布電影宇宙計劃之前,2005年諾蘭的《蝙蝠俠:俠影之謎》早已開啟了DC漫畫英雄馳騁大銀幕的序幕。

  華納/DC憑藉著《黑暗騎士三部曲》,在前期可以說與漫威一期打個平手,甚至可以說以少勝多。但在2012年《黑暗騎士的崛起》與《復仇者聯盟》同年公映,各自賺了個滿缽。但漫威宇宙計劃的成功卻讓DC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態勢。雖然沒有一個叫做「DC電影宇宙」的概念,但DC方明顯打算沿著這條路前進,畢竟在漫畫中本來就是統一世界觀,DC電影這樣做,也不會有人嗆聲抄襲漫畫。

  2013年的《超人:鋼鐵之軀》算是DC電影宇宙一個試探性的開端,隨後DC公布了該片的後續《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而且讓影迷驚詫之處在於,該片公布的信息顯示,DC電影宇宙中蝙蝠俠的一支與諾蘭的黑暗騎士系列是沒有任何關係,完全另起爐灶,然而這只是個開始。

2、未來計劃

  在2014年6月中,正值漫威大張旗鼓的為二期中的《銀河護衛隊》宣傳造勢時,由好萊塢deadline網站創始人妮基·芬克透露華納公司正式的DC電影宇宙計劃,雖是小道消息,卻在社交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不久之後,9月初華納註冊了四個單獨域名證實了之前的流言。DC電影宇宙計劃算是真正被公布。

《蝙蝠俠大戰超人》是DC反擊漫威的第一個大招

  早些時候,華納已經公布了未來幾部電影的檔期,而打頭陣的就是2016年3月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隨後外媒根據華納影業的四個單獨域名找到這個未來計劃,四部電影也隨之浮出水面。

  其中,除了《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正在拍攝,檔期確定外,其餘電影的具體進展和上映日期還不得而知。但從幾部電影的大致排布來看,DC電影宇宙與漫威類似,只不過DC打算利用超人與蝙蝠俠在全球範圍內人氣來奠定宇宙基礎,提攜隨後的《正義聯盟》以及神奇女俠、神奇隊長、水行俠等名氣相對小的英雄角色,與漫威的電影宇宙計劃的多位英雄角色「先混熟臉再攢大招」排布剛好相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從起步上就輸給老對手一個身位。而且未來幾年內,電影的密集程度要超過漫威,從2016年開始,每年至少要推出3部DC新片,明顯打算要在英雄角色數量方面不輸漫威。

第二部分 漫威和DC銀幕對戰溯源

漫畫英雄之夢

  目前討論漫威與DC未來在電影市場上的勝負為時尚早,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對非漫畫粉絲來說,漫威公司之前苦心經營的鋪墊才換來了《復仇者聯盟》的成功,DC這邊打算一炮打響自己的宇宙概念還需要向前摸索一段日子。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漫威與DC在大銀幕上的纏鬥,讓人見證了風水輪流、時過境遷的道理。下面進入談古論今環境,追溯一下二者在過去在大銀幕上的爭鬥史、或者說一邊倒的戰役。

1.漫畫電影的起源

超人和神奇隊長是相似度很高的角色

  雖然復仇者聯盟已經成立了整整50年,但實際情況是,以超人、蝙蝠俠為首的正義聯盟歷史則更為久遠。

DC和漫威兩家漫畫公司都成立於上世紀30年代,從40年代開始,他們就讓旗下的超級英雄們互相串門,聯絡感情,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各自龐大的世界觀體系和英雄團隊。兩家公司共同撐起了美國漫畫文化的一片天,而將美國漫畫英雄夢搬上大銀幕,則是一個斷斷續續發展之路。

  歷史上第一部漫畫改編的電影是1941年由共和電影公司出品《神奇隊長曆險記》(Captain Marvel),說來還有一段故事。原本這個角色由藝術家C·C·貝克與作家比爾·帕克於1939年創作出來的,其首次面世於《惠茲漫畫 #2》,版權屬於當時的福西特漫畫公司。

  後來DC漫畫(當時還叫做國家漫畫公司)跟福西特打官司,認為後者的神奇隊長抄襲了當時如日中天的超人。1972年DC終於得到了該角色的版權,但漫威此時已經註冊了「Marvel」的商標,前者隨即改名為「沙贊」,也就是如今DC電影宇宙計劃之一,於2016年公映。

《正義聯盟vs復仇者》是DC和漫威攜手打造的漫畫界奇作

2.人氣角色互相借鑑

  漫威與DC,這兩家公司雖為競爭關係,單也並非如臺下粉絲這般針鋒相對的鬥爭,正因為兩家公司的良性競爭關係才推動著美式漫畫文化不斷的蓬勃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在於那些不同出身不同能力的英雄人物。而且兩家公司也是互通有無,不但合作過《正義聯盟vs復仇者》,甚至二者旗下的部分英雄角色和概念設定也是互相借鑑,但從未鬧到對薄公堂的地步。

 

  比如DC獲得了驚奇隊長的版權,漫威這邊不但有神奇上尉(Mar-Vell),連神奇女士(Ms. Marvel)都有。DC這邊有神奇女俠(Wonder Woman),漫威則變出一個Wonder man作為回應。

  但並不是率先出品的角色就一定勝過對方借鑑的角色,在各自的發展道路上難免會產生不可預知的效果。比如漫威的死侍,借鑑了DC的喪鐘,但如今前者因其逗比的本色逐漸成為漫威英雄中相當受歡迎的角色,喪鐘發展勢頭顯然不如「盜版」(近幾年喪鐘在影視和遊戲中頻頻亮相,大有迎頭趕上之勢)。而DC旗下的貝恩,則借鑑了漫威的交叉骨,如今貝恩已經成為了蝙蝠俠最知名的反派之一,交叉骨依然是紅骷髏手下的小弟。

上世紀漫畫電影徵戰風雲

  1969年,DC漫畫被時代華納集團收購,有了影視巨頭的靠山,超級英雄改編電影之路更近一步。

1.DC電影統治銀幕

《超人》系列電影的成功,讓DC漫畫公司在電影領域暫時領先

  1978年,1978年,克里斯多福·裡夫主演的《超人》大獲成功,讓世人見識到了漫畫改編電影的商機,隨後幾部《超人》續集和劇集版,還有《女超人》等周邊角色紛紛在大銀幕上亮相。直至1989年,DC公司拋出了另一大王牌——蝙蝠俠登上大銀幕,再次引發狂潮,單單是手辦等周邊產品的銷量就讓華納公司樂開花。

  DC與華納合璧後的漫畫英雄改編電影計劃,最大的好處就是讓美式漫畫、尤其是旗下角色成功進行文化輸出,讓超人、蝙蝠俠至今在全球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嘆當年華納公司當年的戰略眼光,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讓內褲外穿、一身怪異行頭的美式漫畫角色進入全球市場,其膽魄和勇氣要比如今漫威的電影宇宙計劃還要大。

  不過上世紀漫畫電影並無成氣候,大銀幕上最受歡迎的還是西部片、動作片以及科幻片等主流片種,漫畫電影更像是宅男的「小時代」,在茫茫影海大潮中能分得一杯不小的羹。

2.漫威毫無招架之力

  而同期漫威在幹什麼呢?說實話混得有點慘。光是公司改名字就折騰半天,經歷了三次改名,及時漫畫、亞特拉斯漫畫,1961年才有了如今的Marvel,然後學習DC的正義聯盟創立復仇者聯盟,還好有斯坦·李等人的存在,緊跟時代大潮,創作了神奇四俠、X戰警、蜘蛛俠等以家庭、種族、平民為背景的英雄角色,在漫畫出版領域與DC齊頭並進,但在漫畫真人化這方面卻慘不忍睹。

1944版《美國隊長》還在中國上映過,名為《無敵大隊長》

  漫威1944年就出了第一部電影《美國隊長》,當時還被中國引進,被翻譯為《無敵大探長》,隨後便一直與老對手DC一樣,在動畫與劇集方面遊走,這種情況一直到華納收購DC、後出品《超人》大電影為止被打破平衡。

  漫威可沒有華納這樣的靠山(這種情況在漫威被迪士尼收購後徹底改變),一直以來依靠出售角色改編權過日子,也就有了大量不入流的作品,如1978年版《奇異博士》、1979年《美國隊長》、1990年的《綠巨人》等等,都是電視電影,連公映的機會都沒有。倒是1986年有一部《天降神兵》,主角是漫威旗下的星際鴨人,竟然是漫威繼續1944年以來得以公映的第二部真人電影,而且當年斬獲金酸梅大獎。

新世紀風雲突變

  是什麼原因讓新世紀後二者的地位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呢?企業改組是一個關鍵,也就是傳說中的「窮則思變」。

1.漫威異軍突起,版權角色楊威

  漫威眼看在電影市場上的失勢,便於1993年創辦了子公司Marvel Films(1996年更名為如今的Marvel Studios),全面接手電影製作。隨著幾部試探性的電影嘗試之後,1998-2000年,新線公司的《刀鋒戰士》、福斯公司的《X戰警》在全球分別拿下了1.31億和2.96億票房,這是漫威工作室出售旗下漫畫角色版權後形成的第一股票房熱潮。

《蜘蛛俠》讓漫威首次感受到了票房稱霸的滋味

  2002年的《蜘蛛俠》,對好萊塢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雖然《蜘蛛俠》因為涉及到世貿大廈的情節在公映前遭遇了刪改,不少評論家並不看好電影的前程,但本片首周末創紀錄的1.14億票房讓人大跌眼鏡,最終電影的成績定格在4.03億(全球8.21億)。這個數字證明「9·11事件」之後,當美式動作電影不再風光之時,電影這種承載著一段時期民眾娛樂消遣甚至精神食糧的載體,迎來了新的救世主——超級英雄。

  在漫威電影宇宙開啟的過程中,迪士尼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2008年底,迪士尼公司以42.4億美元收購漫威,獲得了絕大部分漫畫角色的所有權,漫威終於不再依靠出售角色版權來完成英雄登上大銀幕的夢想,迪士尼給了漫威充分的創造自由和財力支持,事實證明,漫威電影宇宙的大獲成功離不開迪士尼的背後支持,當初42.4億的收購成本,如今看來,米老鼠撿了一個大便宜。

2.華納坐視不理,DC痛失江山

  而DC則屬於扔石頭見高不見遠,DC漫畫的東家華納公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方面華納僅僅著眼於超人與蝙蝠俠各自的續集帶來的收益,《女超人》、《沼澤異形》等相關角色則屬於驚鴻一瞥,再無下文。大量同類符號化、臉譜化的電影發展越來越難以適應審美的發展,漫畫界早已進入超級英雄青銅時代,故事和角色出現了改革式的翻新,但華納這邊仍然充耳不聞。

《蝙蝠俠與羅賓》的失敗,讓華納多年不敢碰漫畫題材

  上世紀末他們也考慮過讓超人和蝙蝠俠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導演也確定為《空軍一號》的沃爾夫岡·彼德森),但隨著《蝙蝠俠與羅賓》的慘敗,DC獨裁帝國的倒塌消亡,所有的一切也劃上了句號。

  另一方面,與漫威多年以來一直在積極將旗下漫畫向新型領域推廣不同,DC仍本本分分地走紙質漫畫發行的老路。多年來,華納不但對此鮮有幹預,DC的大小事務仍由發行人保羅·利維茲全權掌管,甚至機遇送上門來也懶得理會,因為後者只是個漫畫發行商。

3.DC重組,不破不立

  新世紀之後,眼見漫威今非昔比,雖然《V字仇殺隊》、《地獄神探》叫好叫座卻淡化了DC的品牌效應,力圖挽回漫畫電影帝國的《超人歸來》大敗而歸,DC再也按耐不住,加之華納由於《指環王》與《哈利·波特》兩大搖錢樹完結暫時項目稀缺。多種因素之下,DC娛樂公司正式掛牌,掌管《哈利·波特》10年之久、為華納在全球贏下54億美元票房佳績的「鐵娘子」戴安·尼爾森全權掌管DC旗下的影視業務。但最初也是犯了「大躍進」的錯誤。

《超人:鋼鐵之軀》開始DC電影宇宙之路

  《西部英雄約拿·哈克斯》票房慘敗,《綠燈俠》肩負壯大正義聯盟重任匆忙上馬,結果也是一塌糊塗,導致華納當場亂了陣腳,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黑暗騎士崛起》系列雖然熱賣,但合計也只有三部曲而已,最終DC不得不再次救助昔日幫自己打下江山的故人,一部《超人:鋼鐵之軀》宣告著DC電影宇宙的開啟。

  於是乎,在這部電影中,隨著新超人帶著炫目的特效而來的,還有DC電影宇宙未來諸多概念化的細節,同樣以彩蛋的形式奉上,如片中展示了萊克斯·盧瑟的公司,鋼骨負責的「Star labs」,蝙蝠俠的韋恩企業,水行俠的鯨魚,星藍石等等畫面一閃而過,大有背水一戰之勢。因為DC清楚明白的意識到,留給DC的時間不多了,我軍不會照搬漫威電影宇宙的發展模式,只能依靠人氣大俠的一己之力推動宇宙觀的前進。

第三部分:漫威和DC的支線戰鬥

電視劇領域大戰

  在次時代,漫威與DC兩家公司的PK早已從漫畫拓展到全媒介領域,大銀幕之外,小銀幕、電玩市場甚至版權大戰,無孔不入。在「9·11事件」之後,從CG發展到時代潮流再到民眾訴求等多方因素的推動下,促使兩家漫畫公司在這個超級英雄大時代中開啟全面戰爭。

1.漫威電影幫襯劇集

《神盾局特工》讓漫威宇宙拓展到了電視領域

  漫威電影宇宙不但包括了電影方面的整合,同時也有劇集的烘託效果,其在電視領域中擴展漫威宇宙的頭炮作品便是《神盾局》。

  ABC電視網播出的《神盾局》無論從製作還是宣傳造勢上都令粉絲翹首以待,劇集趕在《復仇者聯盟》之後播出,正值漫威電影宇宙概念深入人心之時,還請來了喬斯·韋登擔任製片人並親自執導首播集,科爾森特工滿血復活,在劇集中展開了新的任務。但該劇播出之後無論是評價還是收視率都沒有達到預期。原因很簡單,就是劇集的故事發展要貼合漫威電影,故事不能比電影整體宇宙觀發展太快,只能放慢節奏「等電影」,致使該劇故事線很不清晰。

  倒是與電影的互動成為該劇的看點,除去與漫威電影宇宙大量的關聯性彩蛋,《雷神2》熱映之時,仙宮女戰士希芙客串與劇集故事聯動,《美國隊長2》上映期間,該劇節奏陡然加快,故事發展與電影互為照應。如今《神盾局》第二季已經播出,為了不成為漫威宇宙的「附贈品」,劇集的空間有了很大的拓展,倒是越來越有味道。

  而且漫威與ABC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神盾局》之後,衍生劇《特工卡特》也將於明年1月播出,故事借了《美國隊長2》東風,英國女星海莉·阿特維爾繼續飾演佩吉·卡特。除此之外,因《紙牌屋》而大紅大紫Netflix也傍上了漫威這顆大樹,將打造五部漫威超級英雄題材的原創劇集。

  這五部劇中的四部分別以超膽俠,傑西卡·瓊斯,鐵拳和盧克·凱奇四位為主角,最後一部是迷你劇,講述的是四位英雄集合組成「捍衛者」的故事。前四部作品可拍攝多季作品,而8集迷你劇《捍衛者》根本就是電視版的《復仇者聯盟》。況且根據漫威方的發展策略,幾部劇集的故事仍發生在漫威電影宇宙之內,並且有極大的可能推出電影版。

2.DC劇集自立門戶

  漫威雖然在大銀幕上的勢頭要超出DC,但在小螢屏上還需要掂量掂量。動畫與劇集一直以來是兩家公司比較重視的開發區域,不同的是漫威近幾年因電影宇宙將側重點放到大銀幕上,在動畫與劇集領域顯得比較悠哉,而悄無聲息的DC除了在動畫片市場上與漫畫保持高度一致,並時常推出劇場版,在電視方面也怒刷存在感。

DC電視劇《綠箭俠》也廣受好評

  DC方依然仰仗著華納這棵大樹,CW電視網就成為DC劇集播出的最好平臺,早先《超人前傳》一播就是10季,2012年《綠箭俠》播出,原本主創都是名不見經傳的龍套帝,但憑藉著緊湊的劇情和黑暗的特質讓該劇獲得很高的收視率。

  而且本著力挽狂瀾的重任,《綠箭俠》中大量漫畫角色紛紛登場,閃電俠、忍者大師、喪鐘、黑金絲雀等角色全部出場,讓故事格局變得很大,與諾蘭的《黑暗騎士》風格統一。與此同時,衍生劇《閃電俠》由《綠箭俠》的原本人馬打造,藉助前者的威力在CW電視網播出,從片花來看,該劇似乎一該之前的陰鬱風格,轉而向著青春、鮮亮的主題邁進。

  與此同時,DC正以電視為平臺,積極推廣著自己的宇宙計劃,首先憑藉著近幾年蝙蝠俠老爺在各種領域的大展拳腳,其知名度和人氣大大提升,FOX電視網近日播出的劇集《哥譚》,以戈登警長為主角,講述哥譚城傳奇故事起源的故事。其次由大衛·高耶主刀劇本,劇集版《地獄神探》已成功獲得了NBC的整季預定。

遊戲領域點滴

  漫威與DC在遊戲領域上的發展基本各自為戰。先說漫威方,採取雙線策略,而且幾乎都是由動視出品。

1.漫威遊戲雙線策略

《金剛狼》的遊戲畫面也非常震撼

  一方面遊戲出品速度緊跟電影,在PC、XBOX、PS等多種平臺上一併放出,包括當年的《蜘蛛俠》、《金剛狼》、《鋼鐵俠》、《美國隊長》都是根據電影改編的遊戲,大概是由於為了配合電影公映導致製作周期縮短,這些遊戲質量參差。

  倒是另一條以漫畫為原型的遊戲中精品不少,包括《蜘蛛俠:破碎維度》、《死侍》、《漫畫英雄:終極聯盟》等都有極高的可玩性,只是與微軟合作的《漫威宇宙OL》夭折稍顯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漫威與卡普空合作的《終究漫畫英雄對街霸3》中,能夠窺見漫威電影宇宙發展的一個方向。在這款2011年出品的遊戲中,漫威方新加入的角色鷹眼、奇異博士、火箭浣熊、蟻人(作為鷹眼超殺的援助角色)等都已經或在未來的電影版中亮相,漫威電影宇宙這盤棋看來早已規劃好了布局,因此諸如NOVA、鐵拳、偽裝大師等遊戲角色或許會在短期內登陸電影。

2.DC遊戲吸收漫畫精華

  由於漫威不太注重PC開發,DC藉助華納發行的力量,趁機佔領了漫畫英雄遊戲的主流市場。

《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也獲得玩家追捧

  自DC改組之後,遊戲界的動靜也不亞於風風火火的電影方面,由於電影方面的疲軟,DC遊戲將主要精力投向了以漫畫為原型。由Rocksteady工作室打造的《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與《阿卡姆之城》早已成為動作遊戲神作的代表,讓蝙蝠俠的人氣更上一層樓,明年三部曲完結之作《阿卡姆騎士》更是萬眾期待。

  而且蝙蝠俠三部曲前傳性質的《阿卡姆起源》放出了大量彩蛋,在遊戲場景中出現了綠箭俠、超人、綠燈俠、閃電俠等漫畫角色的彩蛋,預示著DC正在秘密打造一款DC宇宙的新作。同時故事為平行宇宙的格鬥遊戲《不義聯盟》也高調登陸PC,DC宇宙觀也在遊戲平臺上顯露端倪。

雙方版權的優劣勢

DC重要的漫畫角色基本都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DC這麼拼命的在多平臺上打造宇宙品牌效應,在次時代中再次佔領文化產業高端的商業意圖在明顯不過了。這是由於DC背水一戰,而且沒有後顧之憂,因為DC重要的漫畫角色版權基本都沒有外流。

  並且有著華納公司的底蘊和商業實力,加之企業改組後的大幅提升的操盤能力,讓DC可以放手一搏。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DC整合的宇宙觀,只要華納還在,只要超級英雄的風潮沒有褪去,DC永遠可以折騰下去。

  反觀漫威,雖然如今風頭正勁,但難免也為旗下七零八落的版權問題發愁。當年漫威影業還只是一個工作室的時候,漫威出售了大量的角色版權。索尼的《蜘蛛俠》、福斯的《X戰警》票房狂收,漫威在裡面幾乎承擔著散財童子的角色。如今漫威影業全球形勢大好,但依然不得不考慮金剛狼、死侍、蜘蛛俠等人氣角色「意外」流失帶來的後果。

  漫威估計也十分後悔,當年籤合同的時候沒有加上期限,只是籤了回收期限權(只要這些角色在版權所屬公司內X年不拍攝新作品,角色自動回歸漫威)。而且從目前情況來看,福斯方面X戰警宇宙觀利用重啟的方式剛剛構架完成,《新神奇四俠》、《金剛狼3》即將開拍,《死侍》電影版確定於2016年2月12日公映、《牌皇》也提上議程。索尼方面,蜘蛛俠再次重啟,並且信誓旦旦的打造蜘蛛俠宇宙,就算《超凡蜘蛛俠3》與《毒液》形單影隻,也不耽誤《險惡六人組》來填補空缺。

漫威的英雄雖然多,但多位重量級角色的電影版權卻外流了

  從短期情況來看,讓迪士尼與福斯公司合作估計沒影的事兒,倒是索尼由於《超凡蜘蛛俠2》未達到預期效果而鬆口,不排除讓小蜘蛛在復聯中插一腳,但也是八字沒一撇。片方們是絕對不會輕易放走這些搖錢樹大爺,因此,漫畫裡像是金剛狼、蜘蛛俠與美國隊長、鋼鐵俠等人打得火熱的狀態,在電影中暫時是看不到了。這雖對漫威電影宇宙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但最覺得在英雄集結的年代,在少了一絲亮點。

漫威版權分裂情況:

福斯:X戰警全眾、神奇四俠、超膽俠(已被收回)

索尼:蜘蛛俠、毒液、惡靈騎士(已被收回)

新線:刀鋒戰士(已被收回)

環球:海王納摩(有種說法是版權已回歸漫威方)

獅門:類人體、懲罰者(已被收回)

  PS:快銀與猩紅女巫為漫威與福斯共有角色,使用條件是漫威方不能提他們是變種人以及父親萬磁王,福斯方則不能採用他們的「藝名」,比如《X戰警:逆轉未來》中快銀使用的是人類名皮特羅·馬克西莫夫。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推薦文章

《大話西遊》重映票房歸誰?

相關焦點

  • DC &漫威英雄形象科普
    超級英雄電影的取材大多來自於dc漫畫公司和漫威漫畫公司的英雄漫畫,所以也可以稱為漫改電影,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分別大概梳理一下DC和漫威各個超級英雄故事之間的聯繫吧。在說正題之前先介紹一下前面所提到的這兩家漫畫公司DC和漫威。
  • DC超級英雄電影為什麼幹不過漫威?因為太「成人」了
    然而到了 21 世紀,這兩家世界上最大的漫畫 IP 公司,或者說超級英雄經紀公司之間的對抗,已經席捲了整個好萊塢。有人統計發現,截至 2015 年 6 月,全世界正在計劃和製作中的超級英雄電影數量已超過 40 部。這其中,並非所有電影都來自漫威和 DC,但它們的比例應該是最高的。
  • 漫威vs DC——誰才是最強超級英雄
    誰才是最強的超級英雄?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自己的答案。
  • DC的超級英雄電影,為什麼會完敗於漫威?
    自從2008年的《鋼鐵俠》橫空出世以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迅速風靡世界。根據美國權威電影票房網站Mojo統計,全球票房歷史排名前十中,漫威的「復聯」系列電影已經史無前例地佔據了三席。而漫威最大的競爭對手DC卻不見蹤影,作為同樣擁有無數經典動漫人物形象的DC漫畫,為什麼在電影票房上的成績與漫威有著如此巨大的差距?
  • 漫威《蜘蛛俠》三代同框,DC《閃電俠》閃點連線,誰將笑到最後?
    不只是影響程度上的差異,漫威和DC此時做同一件事,既出於不同的目的,也將因操作的效果對未來的布局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漫威和DC下出同一步棋,而這步棋同等重要,究竟誰將笑到最後呢?在2015年漫威漫畫大事件「秘密戰爭」中,所有多元宇宙都遭到毀滅,最後只剩下了616宇宙和終極宇宙。最終,這兩個宇宙也相撞毀滅,所有宇宙收束到了全新全異宇宙之中。
  • 2016年,漫威和DC超級英雄電影年終總結
    漫威和DC在這一年中,為全球觀眾貢獻了6部超級英雄電影電影。漫威家的《美國隊長3:內戰》《死侍》《X戰警:天啟》和《奇異博士》。從評分排名中不難看出,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口碑整體要高於DC超級英雄電影。看來中國觀眾對漫威超級英雄電影更偏愛,就連新人奇異博士和死侍,觀眾都能給予如此高的肯定,漫威電影宇宙的前途一片光明啊。
  • 為什麼DC超級英雄電影在票房上遠落後於漫威呢
    並不是說DC超級英雄電影不好看,而是兩個巨頭目前的境遇完全不一樣 。首先說漫威,自08年鋼鐵俠1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之前,被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穩穩的壓制,誇張點兒說都讓漫威淡出人們的視野。那會兒除了蜘蛛俠,大眾對於漫威的超級英雄根本不了解,更別提什麼鋼鐵俠、黑寡婦等等一系列漫畫二線角色了 。鋼鐵俠1大賺之後,漫威就有了崛起的資本,而且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創造前所未有的超級英雄宇宙,所以,之後拍的每一部影片,都是這盤大棋的一顆棋子,慢慢的積累人氣,最終在復聯3和4大爆發,而在那之後的蜘蛛俠英雄遠徵,更是創造了超級英雄個人電影票房記錄。
  • DC的超級英雄電影正確的觀影順序是什麼?
    電影下載地址點擊最下面的閱讀原文DC其實早在1978年就出過第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超人》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超級英雄片並不火熱
  • DC 漫威靠邊站、逗比英雄不是只有死侍&Suicide Squad
    是4個英雄並不屬於dc也不屬於漫威,而是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公司:幻影工作室。相比漫威跟dc的歷史,忍者神龜算是小輩分啦,也就出道30年左右。但是歷史短不代表實力差喲!1984年誕生的忍者神龜無論在美國還是在全世界都有一票粉絲在追捧。其特殊的畫風以及膾炙人口的故事情節依舊曆歷在目。
  • DC與漫威,2020年不可不看的超級英雄電影
    《神奇女俠1984》DC角色:女超人、豹女、希波呂忒女王、史蒂夫·特雷弗《神奇女俠1984》是2020年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改編自DC漫畫旗下的同名角色,同時也是DC宇宙的第9部作品。《黑寡婦》漫威英雄:黑寡婦、紅色守衛者、模仿大師《黑寡婦》是2020年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為「漫威電影宇宙」的第24部作品,同時也是漫威電影宇宙中第2部女英雄獨立電影(第一部為《驚奇隊長》) ,亦是第四階段的首部電影。
  • 【動漫】DC能逆轉趕超漫威嗎?憑它的現實主義超級英雄電影
    月初,名導史匹柏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唱衰,又引起了議論熱潮。這位曾拍攝《大白鯊》和《侏羅紀公園》的大導演如此說到: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雖然現在仍大受歡迎,但是流行文化具有一定周期性,總有一天這些超級英雄電影將不再流行,被年輕電影人製作的新流派電影所取代,就像曾經輝煌但現在卻衰落的西部片一樣。
  • 除了漫威和DC,就沒有別的超級英雄電影值得看?
    下面我分三個部分來說說,分別是「超出認知的漫威電影宇宙」、「不甘示弱的DC電影宇宙」、「自立門戶的超英或超能力者」。1.超出認知的漫威電影宇宙超級英雄的電影很多,尤其是2008年以後漫威電影宇宙逐漸展開,既有美隊、鋼鐵俠、雷神、奇異博士、蜘蛛俠、蟻人為代表的個人英雄電影,還有復聯、X戰警、銀河護衛隊等團體英雄電影。
  • 同樣是超級英雄聯盟,DC相比漫威到底輸在哪?輸在英雄太強
    ,但也有觀眾反應電影太針對漫威影迷,如果不是漫威粉的話這部電影就有些差強人意,確實是有那麼點意思,但最為一部尋常科幻片來說這部電影也是合格的,我們都知道漫威電影都是漫改影視作品,而美國有兩大漫畫巨頭公司,一個是漫威,另一個就是DC,在漫畫上的人氣銷量DC一直是領先於漫威的,蝙蝠俠和超人的漫畫常年霸佔漫畫銷量榜首,漫威能與之一戰的也就小蜘蛛了,同樣是超級英雄的故事,那麼為什麼漫威的漫改電影會甩DC那麼遠呢
  • 看漫威大戰DC 未來4年21部超級英雄電影計劃
    Hottoys又在偷偷的笑……《X特遣隊》在北美上映後,接下來的超級英雄電影,只剩下將在
  • DC與漫威銀幕背後的超級英雄IP之爭!
    今日凌晨剛剛上映的《超人大戰蝙蝠俠》給各位超級英雄粉們過足了癮,除去典型超級英雄片裡面兩大主角基情滿滿,女主關鍵時候各種智商掉線活生生送了一個便當給大超外,更讓超級英雄粉們議論紛紛的就是電影裡面的彩蛋了。
  • 漫威與DC螢屏戰績評點 超級英雄美劇誰稱王?
    隨後,這兩位佔據美國大半「奇幻空間」的巨頭打造了過萬的漫畫角色,為這片民主土壤送來了一批教人銘心刻骨的正義之神,超人、蝙蝠俠、綠巨人、閃電俠等等一大批超級英雄,以及他們組合成的超級聯盟守護著全美,也讓好萊塢的商業電影市場永遠不會被「劇本荒」吞噬。
  • 漫威 X DC!2015 ~ 2020 超級英雄電影大全
    2008年第一部《鋼鐵俠》(Iron Man)電影開始,到現在2015年已經帶來了十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加上電視劇的互相串聯,精緻巧妙的細節安排,所建立出的電影世界觀絕對是獨佔鰲頭的主要原因。華納影業在《黑暗騎士》三部曲之後,證明了英雄電影同樣能有完全不同的呈現方式,日前公布了一連串未來將上映的電影計劃,也等於在此炙手可熱的電影市場上正式參戰。 當然,在現在超級英雄電影日趨漸飽和的情勢下,華納與DC的腳步可能是稍嫌遲了點,不過DC漫畫同樣擁有廣大的粉絲人氣,日前也已經有多部電視劇集面世。
  • 2020年度最成功的女性超級英雄電影《神奇女俠1984》,豆瓣評分6.6分,原來女超級英雄也能這麼厲害》
    印度女性社會地位等等等,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可能比在座想像的要更悽慘,但時過境遷,對現代的女性社會地位而言,都比任何時代都要高得多,從有女性出任總統,到政界、商界女強人,再到家庭地位直線上升,對於這個時代的女性而言,她們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
  • 新的超級英雄——新美劇《逐星女》,DC又一佳作!
    DC新的美劇《逐星女》已開播三季,作為超級英雄迷的筆者一口氣全部看完,直呼過癮!《逐星女》講述了主角是一位高中生康特尼·懷特曼,由演員布瑞克·巴辛格出演,在她父親失蹤後的十年後,她母親改嫁給了帕特,在搬家到了藍谷鎮後,意外發現帕特是當年正義會社的成員,並且意外得到了一件神器——星仗,星仗擁有操控宇宙能量的能力,而康特尼發現自己可能是正義會社中星俠的女兒,十年前,正義會社被以冰柱為首腦的反派殺死,所以考特尼化身為逐星女,開始了打擊犯罪的過程
  • 漫威DC超級女英雄大比拼,寡姐女巫驚奇隊長都不如她,DC完勝漫威
    黑寡婦一直都是漫威的顏值擔當,從最初的鋼鐵俠到如今的復聯3,一度成為了漫威的超級女神,只是畢竟已經過去了10年,斯嘉麗也變老了。緋紅女巫憑藉《復聯》系列電影得到了巨大的人氣,其炫酷的超能力和高顏值,成功的吸引了無數國內外的觀眾,這也讓她在漫威中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