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大戰DC,向來是超級英雄粉絲們鍾愛的話題。
月初,名導史匹柏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唱衰,又引起了議論熱潮。這位曾拍攝《大白鯊》和《侏羅紀公園》的大導演如此說到: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雖然現在仍大受歡迎,但是流行文化具有一定周期性,總有一天這些超級英雄電影將不再流行,被年輕電影人製作的新流派電影所取代,就像曾經輝煌但現在卻衰落的西部片一樣。
指導過多部DC漫畫改編電影的施奈德(Zack Snyder),回應相當微妙:即便西部片衰落了,人們仍然無法否認一些偉大西部片的存在;而《蝙蝠俠大戰超人》同理將是超級英雄電影中的非凡之作。「他們是超人和蝙蝠俠,他們不是曇花一現的蟻人」(蟻人是漫威的超級英雄之一)
漫威想要把超級英雄一個一個封神,而施耐德則想在《蝙蝠俠大戰超人》中將兩位已經被封神的超級英雄重新塑造成人。他想要做的,並不只停留在故事表面,而是更深層地挖掘角色。「我們關注的是兩位超級英雄的人性,我們嘗試去講述:蝙蝠俠怎麼做才能消解超人的威力,而超人又該如何去消解蝙蝠俠。他們的對抗建立在對各自弱點的了解上。」
DC母公司華納兄弟CEO辻原(Kevin Tsujihara),非常認可這種「現實主義」的超級英雄電影拍攝手法。在摩根士坦利的活動上,他就頗為自得的說到:DC的片子根植於現實主義,比漫威的電影犀利多了。
除了聚攏無限人氣的老爺X大超《蝙蝠俠大戰超人》,另一部「直面人性」的反派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自殺小隊》,在SDCC上大放異彩,似乎在佐證著華納與DC的自信。
這部《自殺小隊》預告片被偷跑的槍版都大受歡迎,後來DC不得不順水推舟放出高清版
不過,對「現實主義」風格超級英雄電影產生質疑的也大有人在。美國媒體人Mike Cecchini就從如下這幾方面表述了他的看衰。
首先,不管口號跟噱頭是怎麼喊的,華納跟DC已經著急了
比起漫威電影近幾年的風生水起,DC在電影上的探索似乎不太如意。2013年上映的《超人:鋼鐵之軀》,在全球僅獲得了6億多美元的票房。另一部作品《綠燈俠》複製《鋼鐵俠》的套路,成本在2億上下,然而全球票房收入不到2.2億美元,爛番茄好評度僅僅26%。
除此之外,DC成功的作品大概只有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了。這系列電影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片中有大量的性、暴力、精神病等等元素,呼籲直面人性的黑暗。但是這三部曲,對於DC構建電影宇宙的幫助並不大。
比起DC,漫威建立的電影宇宙講究厚積薄發,穩打穩紮。早在2008年,漫威就開始了漫威電影宇宙計劃(開始標誌的是2008年上映的《鋼鐵俠》),迄今為止,漫威已經在真人超級英雄電影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2014年的《美國隊長2》和《銀河護衛隊》獲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
從現在到2019年,漫威將會有11部超級英雄電影出現在大銀幕上。漫威電影宇宙計劃顯然十分成熟,讓旗下超級英雄分階段、分批次、有計劃的逐漸出現,例如在《鋼鐵俠3》《雷神2:黑暗世界》《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之後,漫威六大超級英雄在《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集體亮相,並在全球獲得了超過14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漫威電影顯而易見的成功讓DC開始著急了,他們迫不得已開始了DC電影宇宙計劃。與漫威厚積薄發穩打穩紮的路線相反,DC直接放大招——在即將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中齊聚超人、蝙蝠俠和神奇女俠三大主力。同時把《神奇女俠》、《蝙蝠俠》、《閃電俠》等最具人氣的角色一股腦拿出來,美劇和電影同時推出,以劇集鋪墊故事,讓角色互相串聯,建立世界觀,然後儘快拿出最強的《正義聯盟》來對撞《復仇者聯盟》。
DC的著急還體現在:漫威拍《銀河護衛隊》,DC就拍《自殺小隊》;漫威拍《蟻人》,DC就拍《海王》;漫威拍《黑豹》,DC就拍《鋼骨》。
《速度與激情7》導演溫子仁將執導《海王》,影片定於2018年7月27日上映。
其次,諾蘭式超級英雄電影的成功有很多不可複製的因素。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電影風格,起源自1985年DC的兩部風格非常明顯的蝙蝠俠漫畫:《守望者》與《黑暗騎士歸來》,當時這兩部作品一舉消除人們對超級英雄漫畫的低幼化偏見,但同時也讓暗黑風格蔓延了整個漫畫界,直到現在,一些出版社還執著於強化這些不良的元素,以至於對許多漫畫作品的創作都有著不好的影響。
而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也許是成功的作品,但電影的模式和風格很難再複製到DC其他的英雄角色身上。而且,粉絲們對對諾蘭的牴觸已經開始,畢竟諾蘭作品中的蝙蝠俠是經過他思考改編之後的超級英雄,與原作其實相去甚遠。DC電影要是想一舉成功,那麼信任諾蘭只能說是鋌而走險。
在漫畫上,DC又走回了老路,讓原作弗蘭克·米勒繼續創作《黑暗騎士歸來》漫畫的續集。這看起來很美,但事實上,《黑暗騎士歸來2》的口碑極差,米勒回歸也很難扭轉觀眾心中的差評。果然,完結篇《黑暗騎士3:大師賽》比起前作也沒有什麼質的轉變。
暗黑的蝙蝠俠系列
再次,華納在超級英雄電影上其實也在成為另一個漫威。
如今的華納也不太願意將自由創作權交給導演,因為漫威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連貫性,意味著漫威對他們大部分導演其實制約很多。但諾蘭在拍攝《黑暗騎士》三部曲時就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雖然華納明確表示了電影風格要與漫威截然不同,但說不好會模仿漫威的做法——剝奪導演的自由。
或許不只是電影,未來DC的漫畫都要落後於漫威。總之,DC的電影若想打一把漂亮的翻身仗,他們就得面對事實——比起對手,他們差得還很多很多。
在分析的結尾,媒體人Mike Cecchini還寫到:在觀眾們眼裡,華納已然成為了一個「不過是想複製漫威的成功和追逐萬能的美元」的萬惡商人。華納極度想消除這一偏見,但是,轉而追求暗黑風的「現實主義」,與漫威成熟的電影套路完全背道而馳,這真的靠譜嗎?
略顯偏頗呢,基於一些零碎的引述就對華納DC電影世界的方向作出過早的判斷,其實有些不公。事實上很多人認為《蝙蝠俠大戰超人》是一步好棋。
文章來源:三文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