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TU 語言學習專欄
WHY DO WE LEARN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第四期:日語
這是一個在我們身邊的國家,
熟悉,卻又陌生.
這些可愛而各有特點的形象
是否陪伴你度過了童年的時光?
其實,日本的可愛之處不僅僅在動漫的人物造型上。如果你開始學習日語,你會發現它的表達形式也很可愛。日語語言中有豐富的擬態詞:形容頭髮清爽飄逸是「sa ra sa ra」;東張西望是「kyo ro kyo ro」;壞笑是「ni ya ni ya」;哆嗦發抖是「bu ru bu ru」;心裡痒痒是「mu zu mu zu」 ……。日語有音樂感,同時還有很強的節奏感。相信你一接觸就會喜歡上它!
或許,你還有很多不知道的。猜猜看下面圖片中的物品,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答案是:上述物品的發明者或發明者之一都來自日本 ٩(๑❛ᴗ❛๑)۶
(上面這種複雜的臉文字也是日本發明的哦!)
2014年,日本的三位科學家赤崎勇、中村修二、天野浩因發明藍光LED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藍光LED加上黃、紅螢光粉,或與早期的紅光、綠光LED疊加,能夠合成普通照明用的白光光源,從而使LED真正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1964年,第18屆國際奧林匹克在日本東京舉行,為了方便外國遊客使用各種公共設施,日本設計師勝見勝(katsumi masaru)開發了這種圖畫文字。
團扇起源於中國,據史料記載中國在宋代以前沒有摺扇。現存最早的摺扇是日本出土的奈良時代的檜扇。當時的摺扇不是用來扇風,而是做筆記用的書簡。
【速溶咖啡】
嚴格地說,日本是速溶咖啡的發明者之一。1899年,日本科學家加藤satori從速溶綠茶的研究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咖啡提取液真空乾燥技術。1901年,他在紐約的博覽會上推出了自己的可溶性咖啡粉末。在這之前,紐西蘭的一位咖啡商也曾製造出一種可溶性咖啡粉,但他們兩人都沒有能夠使速溶咖啡商品化。1906年,美國的George Washington取得了速溶咖啡的專利,開始將這種咖啡作為商品銷售。
1970年,日本索尼公司首次開發出了可攜式音樂播放器WALKMAN,與之搭配的是頭戴式耳機。那時,東京塔正在建設,由於塔高風大,建築工人為防止大風灌入耳道,作業時將10日元的硬幣塞入耳朵裡擋風。索尼的技術人員從中得到啟發:如果硬幣可以堵住耳朵,那麼有沒有可能把音樂揚聲器的喇叭也塞到耳朵裡呢?經過長期研製,他們開發出了可以塞入耳朵的小型耳機。
此外,IC卡、U盤、CD盤、筆記本電腦、車載導航等等,也都是在日本誕生的。
中國與日本的文化淵源實在是「剪不斷理還亂」。以古書為例。日本京都現存大量中國古籍,如《論語》、《蒙求》,又如朱熹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歐陽修的《歐陽文忠公文集》等等。中國流失的一部分古書,也通過復刻日本藏書而再現,如隋代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太素》、唐代傳奇小說《遊仙窟》等等。此外,日本古代的學者也曾對中國古書進行整理編輯,如日本江戶時期近江藩的宇野明霞、宇野士朗兩兄弟,將《唐詩選》和《唐詩解》合併、整理、加注,編輯成《唐詩集注》。
大家都知道日本文字以中國漢字為基礎,但中國的語言文字也受到了日語的影響。
首先是漢字改革。日本實行漢字簡化早於中國。1946年,日本首次發布《當用漢字表》,開始對其漢字進行包括簡化在內的各種改革。1956年,中國提出《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郭沫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日本的漢字改革和文字機械化》一文,介紹日本的文字改革經驗和文字工作自動化進展,藉以鼓勵和推動中國的漢字改革。
其次是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詞。漢語引入日語詞彙有兩個重要時期。清末民初,日本學者使用其漢字將歐美的宗教、哲學、科學用語轉換成本國的語言,這些製造出來的日語詞彙後來也流傳到了中國。我們現在使用的「解放、思想、時間、體育、經濟、出版、自由」等等,都來源於日語。當代,日本年輕人的文化(尤其是動漫、媒體等方面)在中國的傳播,使很多日語的表達形式也在中國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如大家都在用的「萌、宅、蘿莉、腹黑、逆襲、達人、卡哇伊」等等,又如你或許在用的「大丈夫(沒關係/沒問題)、(某某)醬(稱呼女孩)、橋豆麻袋(稍等)、夜露死苦(請多關照)、吶尼(什麼)、年下(比自己年紀小的異性或同性)」等等。
也許你印象中的日本是一個高樓林立、繁華擁擠的國度。其實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佔國土面積的70%,居世界第3位。這是一個溫暖潮溼的國家,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和高密度的植被。只要稍微走出城區,你眼前的景色就會煥然一新。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國家70%國土面積的真正模樣吧!
「大家過年好!」
※哇嗚!安倍會說中文 ( ゚д゚)?
原來,
這是安倍首相在2019年春節給中國朋友的賀詞,
他歡迎更多的中國遊客來日本觀光旅遊。
這個春節,東京塔還點亮了中國紅。
☆*:.。. o(≧▽≦)o .。.:*☆
關於這個國家,
我們不了解的還太多。
讓我們一起走近她,
也讓她走近我們!
課程名:日語(第二外國語)(1) (2) (3) (4)、日本動畫片視聽等
任課教師:馮海鷹、馮峰、陳愛陽、
王燕、 梁爽 、立花亮、 日下部龍太
雖然文字書寫與漢字有相似之處,但日語在句法結構、詞彙內涵及語用習慣上與漢語存在諸多差異。課程中,我們帶著大家逐步學習日語的發音、假名、詞彙、語法、句型,通過了解和使用這門與我們的母語有著最為緊密關係的語言,可以更為直接地觀察和思考這個近鄰國家的文化和社會。
圖文 | 馮海鷹 Y.W
編輯 | 於昕辰 BXJ
攝影 | 高奕
審核 | 清蛙 B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