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能身處同一方土地,共賞同一座山巒,但當我們抬頭仰望時,看得卻是同一輪月亮。
唐朝文化影響日本,東方也能「取經」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早有2000餘年的交流歷史,文化更是淵源深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千百年前,中國擁有著令日本仰慕的先進文化,唐代詩人盧照鄰曾用這樣一句話描寫唐朝的首都:「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長安的街道交錯縱橫,來往車馬川流不息,好一個歌舞昇平的繁華盛世!像這樣經濟文化發達的地方,怎能不叫當時還較為落後的日本心馳神往呢?
於是,日本多次公派「留學生」,也就是遣唐使,向開放包容的唐朝「取經」,學習唐朝的政治與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本為振興佛學,特地邀請唐朝僧人鑑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在那樣一個航海技術欠佳的年代,背井離鄉前往一個陌生的國度可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為了表示誠意,日本相國長屋王贈送中國僧人上千件袈裟,每一件袈裟上都繡著這樣一小段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就是疫情期間日本支援武漢的加油語,它承載的是中日交流的歷史溫情。
最終,鑑真決心東渡,將中國的先進文化廣泛地播撒在日本國土上,推動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源於中國的日本文字
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國家,他們熱衷於接受外來事物,卻又不至於迷失自我。漢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引入漢字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的。赴唐學習之後,他們模仿草書創造了平假名,用楷體的偏旁創造了片假名,這才有了完整的文字體系。
日本的漢字沿用至今,就連新的年號「令和」也出自《萬葉集》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如果中國人到日本旅行,一定會有種熟悉的錯覺,不管是坐落在大街小巷的標語,還是餐廳裡的菜單,都有那麼幾個眼熟的漢字躍然眼前。這常常被當作中國人學習日語的優勢,好像懂點繁體字,那些夾雜著漢字的文章就能猜個大概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日語中的漢字還是你認識的那個漢字嗎?
漢字大改造,日製漢字成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實際上,日本在學習漢字時並沒有全盤接受,而是借用漢字的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創造了不少和製漢字。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和製漢字的魅力吧!
1、凪:乍一看,好像風繁體字「風」,「feng」的音就要從嘴邊脫口而出了,可是定睛一看,又不是那麼回事!
凪(なぎ),是風平浪靜的意思,日本人將風字中的挑出來,換上了停止的止。風停止了不就無風無浪了嗎?
2、畳:這個字好生熟悉!莫不是重巒疊嶂的疊字?
畳(たたみ):從這個字的日語發音「tatami」你就能看出端倪了,這個字源於漢字的疊字,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榻榻米。其實,榻榻米也來自隋唐盛行的中式家具,雖然在中國沒能流行下去,但傳播到日本後卻深受歡迎,一直火到了今天,成為日式家具的標配。
上面一個田字,下面一個宜字,仿佛體會到了榻榻米錯落有致的舒適感呢!
再來看幾個容易誤會的日語詞:
1、手紙(てがみ):在日本,可別將它理解為上廁所必備的那個手紙。日語中的手紙是信件的意思,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在,日本人也不忘在新年為長輩、領導送上親筆寫的祝福信以示禮貌。所以,當你看到「よく手紙をかいてくれませんか」(請常給我寫信)的時候可不要猜測他是不是上廁所忘帶紙啦!
2、娘(むすめ):日本稱呼女兒為「娘」,可別覺得他們不尊重母親,亂了輩分。娘在日語中還有少女的意思,這一點結合我們現在使用的「姑娘」、「新娘」就很容易解釋了。
日本漢字雖然看起來容易,想要讀或者理解意思可不簡單,看著這些熟悉的漢字就在眼前,也常常會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一個個漢字被拆分組合,重新排列,獲得新生,這大概就是文化交流的魅力所在吧!
和製漢語反哺,日語詞也進入中國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說過:「文化如水,從高而下不能逆流」不斷地汲取先進文化的養分是人之本能。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派出大量留學生赴日學習,將日本人從西洋翻譯過來的漢字又帶回了中國,促進了西方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像「革命」、「科學」、「社會」、「經濟」這些專業性的詞彙都是從日本引進的。
如今,日本的動漫也打進中國市場,不少二次元的詞彙廣泛傳播並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萌」、「蘿莉」、「暴走」……我們使用這些詞彙時,總覺得它們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製造,其實不然。
尾語
文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它時總覺得應當理所,不曾想過它從何而來又因何簡化。這一筆一划,都凝聚著千百年的智慧,中國漢字通過遣唐使東渡日本,孕育日本文字,千年之後,日本將西洋著作譯成漢字,向中國反哺和製漢語,這是語言交流送來的禮物。
沒有人會喜歡故步自封,但大量吸收外來文化必然導致混亂。現代日語中,和語詞佔33%、漢語詞佔49%、外來詞佔18%,大量的外來詞語使文字使用陷入困境,老年人已經很難聽懂年輕小孩的流行詞彙,這些外來詞甚至多到需要一本單獨的字典來收集解釋的地步。
文化的引進與傳承之間有一桿秤,稍不平衡,就會引起混亂。為什麼只有去日本才能看見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唐代建築?為什麼T恤上的印花和雜誌封面,總要有幾行英文才會被人偏愛?面對多元的文化,我們不得不去反省、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