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舞蹈、戲劇、雜技、魔術……想不到吧,唐朝人也有娛樂圈。大唐的吃瓜群眾也追星,像入選了語文課本的李龜年就是大唐娛樂圈的知名藝人。
當時的藝人們不僅將李白這種大咖詩人寫的熱乎新詩譜成曲子傳唱,也把社會上的花邊新聞編入音樂、寫成戲劇演唱。這麼八卦?對,還超流行。
唐德宗的義陽公主和駙馬反目離婚,大唐娛樂圈的藝人轉眼就把「大瓜」寫成了曲子《義陽主》《想夫憐》。還有《小秦王》《武媚娘》也是根據宮廷新聞編的樂舞,大唐娛樂圈有點奔放。
所以,大唐娛樂圈都有哪些藝人?來看看。
影視劇中的大唐
樂舞人:最會唱的許合子、最會跳的公孫大娘如果大唐有娛樂圈熱搜,吃瓜群眾會發現音樂、舞蹈是唐朝娛樂圈的主流。大唐樂舞人,主要是隸屬賤民階級的宮廷藝人和民間藝人。
宮廷藝人也叫作「音聲人」,他們有單獨的樂籍,世代相承。最有名的藝術世家,便是杜甫寫詩宣傳過的李龜年家族。
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這三兄弟,可說是玄宗時期的「TFboys」。他們每人都有絕技,龜年善羯鼓,彭年善舞,鶴年善歌,三個人就能組成樂隊,常年在皇宮、貴族府邸給玄宗和諸王演奏。
除了李家三兄弟,輪番上熱搜的主要是音樂人、演奏家、歌手、舞蹈家。像公孫大娘、謝阿蠻、許合子都是擁有熱搜體質的大唐藝人。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中的「音聲人」形象
擅長作曲的音樂人,大唐是不缺的。唐太宗時期就有協律郎呂才,改編了大名鼎鼎的《秦王破陣樂》,還按照李世民設計的舞圖(場記圖),導演排練了《破陣樂》舞蹈。說他是被音樂耽誤的舞蹈導演,不為過。
原創作曲人?有唐高宗時期的龜茲人白明達,他特別會寫兼具龜茲與漢族風味的音樂。李治覺得鶯兒叫得好聽,白明達就寫了一曲《春鶯囀》。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歌舞場景
演奏家
琵琶是唐代樂隊中最重要的樂器,當時最有名的演奏家也是琵琶演奏家——段善本和他的徒弟康崑崙。
這二位是唐德宗年間的人物,曾在長安大街上搭舞臺辦了場比賽:鬥樂,就比誰的琵琶更強。
康崑崙是長安東市的代表,號稱琵琶第一國手,他上來就彈了一首《新翻羽調錄要》,技驚四座。
西市呢,請來了段善本。誰?長安莊嚴寺的和尚,人稱段師。段善本假扮成一個女郎,換曲調也演奏了一曲《新翻羽調錄要》。怎樣?「其聲如雷,其妙入神」,康崑崙被折服,當場拜段善本為師。
《長安十二時辰》中大街上的移動舞臺
「曲罷曾教善才服」,白居易《琵琶行》中提到的善才是大唐的另一琵琶名手——曹氏一族。曹氏祖孫三代,曹保、曹善才、曹剛,是西域昭武九姓中的曹國的百姓,他們世居長安,以彈奏琵琶聞名。
除了段善本師徒、曹氏家族,知名的琵琶藝人還有貞觀年間的裴洛兒、開元天寶年間的賀懷智、雷海青等。
這還不止。
唐朝知名演奏家,吹笛子最有名的是在梨園吹法曲的李謨,人稱李供奉,是位神笛手;彈琴的,有冠絕於世的初唐琴師趙耶利;吹笙的,有文宗時期的尉遲章;彈箜篌的,有懿宗年間的張小子;觱篥則有玄宗時期的張野狐……都是人才。
《長安十二時辰》中以李謨為原型的角色
歌手
樂工世家出身的永新人許合子,堪稱大唐第一歌姬。她的歌聲非常有穿透力。有一年唐玄宗在勤政樓開宴席,廣場上萬人云集、喧譁嘈雜。許合子登樓高歌,一開嗓,廣場頓時安靜了。唱得有多好?「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斷腸」,感人肺腑。
「大唐好聲音」,還有玄宗時寧王府的歌女莫才人,她唱的《何滿子》令人肝腸寸斷;代宗的才人張紅紅,新的曲調聽一遍就會,人稱「記曲娘子」;教坊樂人任智方的四個女兒,嗓音各不同,一家人都可唱和聲、組合唱隊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以許合子為原型的許鶴子
舞蹈家
全國巡演、特邀入宮演出?大唐第一舞蹈家公孫大娘,很忙。「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公孫大娘穿著軍裝、瀟灑演繹《劍器舞》的模樣,令許多人念念不忘。
杜甫幼時曾見過公孫大娘的舞蹈,等到大曆二年(767)他見到公孫大娘的徒弟李十二娘表演劍器舞,無限感慨,寫了一篇《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懷念公孫大娘。
不僅杜甫,草聖張旭、書法名家懷素也都是公孫大娘的迷弟。
公孫大娘是民間藝人,技藝卻遠勝宮廷樂舞人。每到大酺之日,宮廷都特邀她入宮,在勤政樓前為皇帝大臣和外國來賓表演劍器舞。
唐代樂舞壁畫摹本
大唐舞林,高手如雲。
新豐女伶謝阿蠻跳《凌波曲》,得到唐玄宗和貴妃的厚賞;宮人沈阿翹舞《何滿子》,疏解了文宗甘露之變失敗的抑鬱之情;玄宗時期的那胡,跳《拓枝舞》無人能及;深受懿宗寵愛的伶官李可及,編了《菩薩蠻舞》和悼念同昌公主的《嘆百年》舞。
女舞者獨領風騷,男舞者也不甘示弱。
唐初有名的男舞者安叱奴,是西域昭武九姓的安國人,深受唐高祖李淵的寵愛,被封為五品高官散騎常侍。晚唐的樂人崇鬍子,不僅會演奏樂器,還會跳軟舞,他的腰肢柔軟得像女郎。
大唐樂舞俑
業餘藝人
除了民間和宮廷藝人,有些人啊,在當皇帝、大臣、貴妃、公主之餘,也做藝人。最懂樂舞的大唐皇帝,非玄宗莫屬,主業皇帝、兼職藝人:
他的楊貴妃跳《霓裳羽衣曲》是一絕;他的兄弟岐王做過樂府班頭;他的另一個兄弟寧王組過藩邸樂隊,和宮廷樂隊比賽;而玄宗自己,不僅寫曲演奏、組建了專屬樂舞機構「梨園」,還組織了一場盛況空前的明星演唱會。
怎麼個盛況空前?
《妖貓傳》中的楊貴妃
天寶末年的這場演唱會,李龜年唱歌、公孫大娘舞劍、張野狐奏觱篥、雷海青彈琵琶、寧王吹簫、薛王彈琵琶,而玄宗親自打羯鼓,看看,全都是名家。
除了皇室貴族爭當藝人,「唐朝大臣藝人榜」也是人滿為患,榜首是肥胖卻擅長跳胡旋舞的安祿山。
除了他,還有能跳高麗舞的宰相楊再思、跳黃獐舞的武將高官張洽、反串女子跳《談容娘舞》的工部尚書張錫等等。
《妖貓傳》中的大唐夜景
演員:有劇情的戲劇、無劇情的雜技魔術大唐娛樂圈的演員,主要靠戲劇和雜技吃飯,更加貼近民間大眾。相比樂舞人,大唐知名的演員比較少。
唐代「影視劇」——戲劇,主要是兩人演出,劇情故事比較簡單。戲劇,直到宋元才真正發展起來。好在,唐代「影視劇」可選的題材類型不少:
有類似相聲和滑稽戲的「弄參軍」,兩個演員,一個叫「參軍」,一個叫「蒼鶻」,互相逗弄,有時也女扮男裝;有專門男扮女裝表演的「弄假婦人」;有演繹西域和佛教故事逗人發笑的「弄婆羅門」;還有提線的傀儡戲。
馴獸、踏索、高竿表演、丸劍、大力扛鼎、翻跟鬥……唐代雜技不少,最有特色的要屬馬舞。唐玄宗曾經養了百匹舞馬,一過生日就讓馬跟著《傾杯樂》舞蹈。
再看魔術,也是種類繁多,斷頭復活、瓶中藏物、臂上種瓜……應有盡有。代宗時期,有個西域僧人,可用氣吹出佛像;宣宗時候,有個術士在長安宮殿的空盒裡,變出了江南橘子。
大唐遺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總的來說,大唐娛樂圈主要是樂舞人的天下,只要是有過硬的實力,像公孫大娘這樣的民間藝人也有機會聞名天下。
問題來了,唐朝的明星藝人,你最喜歡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