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封元年(666年)八月的一天,38歲的唐高宗李治,散朝之後急匆匆地趕回後宮。他離開後宮去前朝聽政已經兩個多時辰了,小「心肝寶貝」、美若天仙的賀蘭姑娘正在等著他。李治輕手輕腳地穿過迴廊繞過帷幔,想給心上人一個驚喜!可誰知等著李治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魏國夫人賀蘭姑娘突然死了,口鼻流血,臉色煞白!面對突來的噩耗,李治痛不欲生,放聲大哭「是誰奪走了我的賀蘭啊!是誰這麼恨心啊!」
李治揪住旁邊當值的宦官頭目,悲慟地質問,「我早上上朝的時候還好好的,就一會兒工夫,怎麼人就沒了呀?」宦官頭目不敢正視李治,戰戰兢兢、汗流如注!
皇帝李治口中的賀蘭姑娘,是武則天親姐姐的女兒。武則天得寵被立為皇后之後,姐姐也受到了封賞,被封韓國夫人。由於與武則天親姐妹的關係,韓國夫人及其女兒賀蘭姑娘,有機會出入後宮。韓國夫人雖年已四十,但風韻猶存,賀蘭姑娘二八芳齡,國色天香,都被李治看上了,成了皇帝的枕邊人。
但是好景不長,韓國夫人沒過多久就死了,史書稱是暴病而亡,具體死因沒有記載。李治悲痛之餘,專寵年輕貌美、溫柔順從的賀蘭姑娘,封其為魏國夫人,集千般寵愛於一身。
李治專寵賀蘭姑娘,自然就冷落了皇后武則天。在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心裡,她這個外甥女不再是親人,而是敵人,是敵人就該除掉。武則天在等待機會、醞釀計劃。八月的一天,武則天兩個在外地任刺史的哥哥,武惟良和武懷遠回京述職,帶回了一些當地的特產龍州白魚,敬獻給武則天的母親榮國夫人楊氏。
武則天得到消息,心生一計。趁著李治上朝聽政的機會,帶上外甥女賀蘭姑娘,叫上兩個哥哥,一同回到母親榮國夫人府中,一家人團聚。聚餐的宴席上,吃的就是哥哥從龍州帶回來的白魚。年輕單純的賀蘭姑娘,心地無暇,毫無戒備。吃完飯剛回到宮中,賀蘭姑娘就腹中劇痛,口鼻流血,四肢痙攣,沒一會兒就死了。
痛哭之後,緩過神來的皇帝李治大怒,下令徹查。結果發現是白魚有毒,敬獻白魚的武惟良和武懷遠驚慌失措,百口莫辯,被武則天下令當場斬首,罪名是毒殺皇后,不料誤殺了賀蘭姑娘,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性格柔弱的李治,事後冷靜分析,明知其中有問題,武氏兄弟沒有下毒的動機,但已死無對證,也只好不了了之。心有不甘的李治,事後又找到賀蘭姑娘的哥哥賀蘭敏之了解內情,賀蘭敏之悲傷不已,但又不敢回答。李治的這一行為,又給另一個無辜的人——賀蘭敏之帶來了災難。聽說李治找過了賀蘭敏之,賀蘭敏之欲言又止的表現,讓武則天心中生疑:這小子是懷疑我了!
賀蘭敏之是武則天親姐姐韓國夫人的兒子,賀蘭姑娘的親哥哥,是她的親外甥,人長得俊美,深得武則天的喜愛。四個哥哥全部去世之後,武則天提議賀蘭敏之改為武姓,承襲外公武士彠的爵位,任弘文館學士、左散騎常侍,成為了天子近臣,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災禍往往就藏在好事當中。成為近臣的武敏之,一日被皇帝李治追問其妹妹賀蘭姑娘的死因,武敏之不高明的表現,被當值的太監報告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心中生疑,武敏之的厄運隨之來臨。
武則天給武敏之安的第一個罪名,是其在為外婆榮國夫人楊氏守喪期間,私自脫去喪服,與歌妓奏樂歌舞。違背禮制,在當時可是大罪。第二個罪名,是武敏之強暴了一名美女,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以武敏之這樣顯赫的家族地位,強姦一名美女,在當時算不得重罪。但是,偏偏這名美女還有另一個身份,她是皇帝和皇后已經選定了的太子妃。這可就是天大的罪過,已經不是強姦的問題,而是藐視皇家,形同謀逆的重罪。
鹹亨二年(671年)六月,皇帝下旨,將武敏之改回賀蘭氏,流放雷州(今廣東雷州)。賀蘭敏之還沒走到流放之地,在半道的韶州(今廣東韶關),當地官員就得到武則天的旨意,將賀蘭敏之用馬的韁繩絞死。
賀蘭敏之的兩個罪行,都疑點重重。居喪期間,私下娛樂,很容易被栽贓陷害,只要有人指證即可。強姦美女,也很值得深究:是酒後亂性還是被人勾引?是臨時起意還是早已垂涎?不管強姦是否屬實,有一點可能肯定,賀蘭敏之事前絕對不知道,楊思儉的女兒已經被選定了太子妃,如果明知是未來的太子妃,還敢下手,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自己不想活了,找死;另一種就是智商有問題。很顯然,當時的賀蘭敏之,不在此兩種情況之例。
可憐韓國夫人一家三口,原本以為有個皇后至親,可以跟著風光無限,卻不曾想,一家人都不清不楚地丟了性命!正可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韓國夫人暴病而亡,魏國夫人中毒而死,身為皇帝的李治懷疑過皇后武則天嗎?懷疑是一定的,但也只能是懷疑而已,當事人已死,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兇手是誰。這就是武則天的過人之處,思維縝密、環環緊扣、不留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