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李顯是一個窩囊皇帝,第一次登基被母親武則天廢除,第二次登基被自己媳婦韋氏給毒死,算是一輩子都折在女人身上了,不過這個窩囊皇帝在第二次登基的時候做了一件聰明事,就是同意武則天跟李治同陵的要求。
公元前656年李顯出生於長安,他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三子,雖說是嫡子,但按照正常的歷史進程來講,李顯這輩子是無緣太子之位的。
李顯上面還有哥哥李弘和李賢,作為長子的李弘因為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孩子,所以備受寵愛在三歲的時候便被封為皇太子。
不過不幸的是這個備受寵愛的孩子並沒有皇帝命,在二十三的時候便因病去世,李弘的去世讓武則天兩人悲痛不已。
可就算是李弘去世了,李顯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李賢,在李弘去世之後李賢就接過了皇太子的位置,但要不然怎麼說上天眷顧李顯呢。
李賢在成為太子後是深受朝臣的愛戴,李治對自己這個孩子也是非常滿意,但也正是因為李賢的聰明能幹從而引起了武則天的懷疑。
在李賢作太子的第五年,因為種種原因被扣上了謀反的罪狀,雖然李治對這個孩子非常喜歡,但武則天卻是執意要進行處罰,於是李賢便被貶為庶人。
就這樣資質平平的李顯便神奇般的成為了皇太子,這在當時乃至於現在來看都是極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只能說上天真的是太眷顧李顯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因病去世,作為太子的李顯就順其自然的登基稱帝,李顯恐怕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順利的成為皇帝掌權天下權力,但他不知道的是好運的副作用也開始生效了。
登基後的李顯便開始準備大展宏圖,第一件事便是先清除掉先皇留下的勢力從而培養以自己為首的勢力集團,李顯選擇重用妻子韋氏的家族。
但李顯在實施過程中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李顯甚至妄言就是將天下送給韋家都何嘗不可,意思就是自己是皇帝,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也正是因為此舉讓李顯徹底失去了民心,武則天抓住這個機會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職權將在位僅僅五十五天的李顯給廢除,將他貶為廬陵王逐出長安。
在李顯被趕出長安沒多久後武則天便稱帝了,武則天稱帝之後對李唐宗親是無盡的打壓,很多宗師子弟都喪命於其手,作為曾經的皇帝,李顯非常的害怕。
武則天的登基引起了全國大部分的不滿,於是很多人就借著李顯廬陵王的身份來反抗武則天,但李顯得知這個消息後沒有驚喜只有害怕。
雖說武則天也知道事情隱情所以並沒有對李顯動手,但李顯就是害怕每天惶恐度日,就這樣武則天在位了十五年,李顯擔驚受怕了十五年。
隨著武則天的年齡越來越大不得不開始思考立後之事,當時武則天有兩個選擇,分別是立自己侄子為太子,這樣就可讓武周政權傳遞,另一個則是立自己兒子為太子,讓李唐政權得以延續。
最終武則天聽從狄仁傑的意見將李顯迎回洛陽並將他立為太子,此舉非但沒有讓李顯放心,反倒是讓他更加小心翼翼。
在立完太子之後武則天便開始專注於享樂,由於身體原因不能上朝,武則天便讓身邊的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做她的耳目。
誰知道這兩兄弟在插手朝政之後便開始肆無忌憚,大肆的陷害朝廷重臣讓群臣不堪其煩。於是便有了以張柬之、崔玄暐為首的五個大臣發動的神龍政變,神龍政變名為剷除二張兄弟,實則是逼迫武則天退位於李顯。
就這樣李顯再次坐上了皇帝,歷史上關於李顯的文韜武略是記載甚少,這樣的人能夠兩度登基除了命好運氣好之外再無其他可言。
同年武則天在上陽宮中去世,在臨終前武則天下達了兩個遺詔,一是改稱為皇后,二則是請求以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跟唐高宗李治合葬。
在面對武則天遺詔上,第一條沒有大臣反對,但第二條就不一樣,朝廷中對此甚至分成了兩派,其中一個是支持武則天歸陵的,另一派則是不同意武則天歸陵,不同意一派便是以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個大臣為首。
按理說李顯之所以落得二次登基的下場可以說全是拜自己這個母親所賜,他應該是最不能同意武則天歸陵的那個人,但這次李顯的做法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那便是同意了武則天的第二條遺詔。
先不說先皇已經去世,現如今再將武則天葬入其中有違祖制,就光是武則天對他迫害大半生,李顯就完全有理由且有能力不同意這個要求。
最終塵埃落定武則天得以和唐高宗李治合葬,看似這次李顯不計前嫌也要盡孝心滿足母親的遺願,實則李顯也是打滿了小算盤。
雖說這是李顯二次登基,但第一次登基的時候李顯在位僅僅五十五天,所以在朝中並沒有所謂的勢力可言,第二次登基可以說李顯是被強推上位的,雖說是皇帝但卻並沒有權力所言。
在武則天退位李顯登基後,朝廷中的大權都掌握在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等人手中,這幾人牢牢的把控著權力,李顯登基後最應該做的便是穩定自己的皇位。
但李顯的處境非常的尷尬,雖說是武則天的兒子但卻是通過廢除武則天從而登基,這就導致武氏的外戚勢力對李顯充滿了仇恨。
而發動神龍政變的大臣也是並不願意交權給李顯,他們忠於李唐而並不忠於李顯,並且還慢慢演變成了一家獨大的勢頭。
這讓李顯極為的不安,自己這都第二次登基了可別又跟第一次一樣,沒在位幾天又廢除,而阻止這一切的辦法就是迅速拉攏自己的勢力從而削弱張柬之等人的權力。
當時朝廷中差不多分為兩個勢力,一個是張柬之等人的專權,另一個則是武則天留下的殘舊勢力,李顯要想對抗張柬之那就只有拉攏武則天留下的勢力。
於是這次歸陵事件便是天賜良機,李顯成功通過這次機會取得了武則天舊勢力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從這個原因看就知道李顯除了因為兩人是母子關係盡孝心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可以更好的掌控朝政。
不得不說李顯平庸了一生,擔驚受怕了大半生,獨獨做這件事讓人覺得他不是一個庸人,如果李顯剛登基就開始因為新仇舊恨打擊武氏勢力,那麼五王再也沒有對手可言,李顯也擺脫不了傀儡皇帝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