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死後,李顯為什麼會力排眾議達成武則天歸陵的願望?

2020-12-23 我是李四小美女

不可否認李顯是一個窩囊皇帝,第一次登基被母親武則天廢除,第二次登基被自己媳婦韋氏給毒死,算是一輩子都折在女人身上了,不過這個窩囊皇帝在第二次登基的時候做了一件聰明事,就是同意武則天跟李治同陵的要求。

公元前656年李顯出生於長安,他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三子,雖說是嫡子,但按照正常的歷史進程來講,李顯這輩子是無緣太子之位的。

李顯上面還有哥哥李弘和李賢,作為長子的李弘因為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孩子,所以備受寵愛在三歲的時候便被封為皇太子。

不過不幸的是這個備受寵愛的孩子並沒有皇帝命,在二十三的時候便因病去世,李弘的去世讓武則天兩人悲痛不已。

可就算是李弘去世了,李顯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李賢,在李弘去世之後李賢就接過了皇太子的位置,但要不然怎麼說上天眷顧李顯呢。

李賢在成為太子後是深受朝臣的愛戴,李治對自己這個孩子也是非常滿意,但也正是因為李賢的聰明能幹從而引起了武則天的懷疑。

在李賢作太子的第五年,因為種種原因被扣上了謀反的罪狀,雖然李治對這個孩子非常喜歡,但武則天卻是執意要進行處罰,於是李賢便被貶為庶人。

就這樣資質平平的李顯便神奇般的成為了皇太子,這在當時乃至於現在來看都是極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只能說上天真的是太眷顧李顯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因病去世,作為太子的李顯就順其自然的登基稱帝,李顯恐怕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順利的成為皇帝掌權天下權力,但他不知道的是好運的副作用也開始生效了。

登基後的李顯便開始準備大展宏圖,第一件事便是先清除掉先皇留下的勢力從而培養以自己為首的勢力集團,李顯選擇重用妻子韋氏的家族。

但李顯在實施過程中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李顯甚至妄言就是將天下送給韋家都何嘗不可,意思就是自己是皇帝,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也正是因為此舉讓李顯徹底失去了民心,武則天抓住這個機會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職權將在位僅僅五十五天的李顯給廢除,將他貶為廬陵王逐出長安。

在李顯被趕出長安沒多久後武則天便稱帝了,武則天稱帝之後對李唐宗親是無盡的打壓,很多宗師子弟都喪命於其手,作為曾經的皇帝,李顯非常的害怕。

武則天的登基引起了全國大部分的不滿,於是很多人就借著李顯廬陵王的身份來反抗武則天,但李顯得知這個消息後沒有驚喜只有害怕。

雖說武則天也知道事情隱情所以並沒有對李顯動手,但李顯就是害怕每天惶恐度日,就這樣武則天在位了十五年,李顯擔驚受怕了十五年。

隨著武則天的年齡越來越大不得不開始思考立後之事,當時武則天有兩個選擇,分別是立自己侄子為太子,這樣就可讓武周政權傳遞,另一個則是立自己兒子為太子,讓李唐政權得以延續。

最終武則天聽從狄仁傑的意見將李顯迎回洛陽並將他立為太子,此舉非但沒有讓李顯放心,反倒是讓他更加小心翼翼。

在立完太子之後武則天便開始專注於享樂,由於身體原因不能上朝,武則天便讓身邊的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做她的耳目。

誰知道這兩兄弟在插手朝政之後便開始肆無忌憚,大肆的陷害朝廷重臣讓群臣不堪其煩。於是便有了以張柬之、崔玄暐為首的五個大臣發動的神龍政變,神龍政變名為剷除二張兄弟,實則是逼迫武則天退位於李顯。

就這樣李顯再次坐上了皇帝,歷史上關於李顯的文韜武略是記載甚少,這樣的人能夠兩度登基除了命好運氣好之外再無其他可言。

同年武則天在上陽宮中去世,在臨終前武則天下達了兩個遺詔,一是改稱為皇后,二則是請求以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跟唐高宗李治合葬。

在面對武則天遺詔上,第一條沒有大臣反對,但第二條就不一樣,朝廷中對此甚至分成了兩派,其中一個是支持武則天歸陵的,另一派則是不同意武則天歸陵,不同意一派便是以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個大臣為首。

按理說李顯之所以落得二次登基的下場可以說全是拜自己這個母親所賜,他應該是最不能同意武則天歸陵的那個人,但這次李顯的做法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那便是同意了武則天的第二條遺詔。

先不說先皇已經去世,現如今再將武則天葬入其中有違祖制,就光是武則天對他迫害大半生,李顯就完全有理由且有能力不同意這個要求。

最終塵埃落定武則天得以和唐高宗李治合葬,看似這次李顯不計前嫌也要盡孝心滿足母親的遺願,實則李顯也是打滿了小算盤。

雖說這是李顯二次登基,但第一次登基的時候李顯在位僅僅五十五天,所以在朝中並沒有所謂的勢力可言,第二次登基可以說李顯是被強推上位的,雖說是皇帝但卻並沒有權力所言。

在武則天退位李顯登基後,朝廷中的大權都掌握在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等人手中,這幾人牢牢的把控著權力,李顯登基後最應該做的便是穩定自己的皇位。

但李顯的處境非常的尷尬,雖說是武則天的兒子但卻是通過廢除武則天從而登基,這就導致武氏的外戚勢力對李顯充滿了仇恨。

而發動神龍政變的大臣也是並不願意交權給李顯,他們忠於李唐而並不忠於李顯,並且還慢慢演變成了一家獨大的勢頭。

這讓李顯極為的不安,自己這都第二次登基了可別又跟第一次一樣,沒在位幾天又廢除,而阻止這一切的辦法就是迅速拉攏自己的勢力從而削弱張柬之等人的權力。

當時朝廷中差不多分為兩個勢力,一個是張柬之等人的專權,另一個則是武則天留下的殘舊勢力,李顯要想對抗張柬之那就只有拉攏武則天留下的勢力。

於是這次歸陵事件便是天賜良機,李顯成功通過這次機會取得了武則天舊勢力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從這個原因看就知道李顯除了因為兩人是母子關係盡孝心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可以更好的掌控朝政。

不得不說李顯平庸了一生,擔驚受怕了大半生,獨獨做這件事讓人覺得他不是一個庸人,如果李顯剛登基就開始因為新仇舊恨打擊武氏勢力,那麼五王再也沒有對手可言,李顯也擺脫不了傀儡皇帝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武則天死後,李顯為何要力排眾議達成她歸陵的願望?
    有些人死了她的影響力卻還沒有消失,武則天就是這樣的例子。她對李唐子孫帶來太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李顯不得不遵從她歸陵的遺願。公元705年12月16日,霸佔李唐江山數十年的女帝武則天在上陽宮病逝,李氏家族終於得到解放。
  • 神龍政變後,退休後的武則天過得怎麼樣?
    狄仁傑的話正中武則天心事,她稱帝以後,武氏的祖先封了一大堆,連自己的父親都上了皇帝封號,同樣的道理,如果武三思等人繼承皇位的話,自然也會給自己的父母上尊號,而武氏的後人皇位父子相傳,自然只祭祀自己這一脈,沒有後人祭祀這在古代是大事。
  • 呂后死後家族被清算,可武則天死後,為什麼武家安然無恙?
    而把後宮專權發揚到頂峰那就是大唐時期的武則天了,她不僅篡了位,做了第一個女皇帝,還改了國號,同樣也對李姓子孫展開了血腥屠殺。這兩個女人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不過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她們的果斷、冷酷,甚至手段極其殘忍。儘管如此,呂后死後呂家被滅族,而武則天死後武氏卻能夠保存下來,還繼續在政權中心發光發熱。
  • 為什麼呂后死後,呂家被清算;而武則天死後,武家卻沒事呢?
    事實上,武則天死後,武家在某種程度上,也還是被李唐清算了。只不過不像漢初的諸呂那麼慘,直接被劉氏諸王乾脆利落的滅族罷了。 武則天當政時期,最得寵、最具權勢的就是她的兩個親侄——武三思和武承嗣。
  • 武則天已經是風燭殘年,太子李顯為什麼還要發動政變趕她下臺
    在武則天風燭殘年的時候,作為太子的李顯,之所以會急急忙忙發動神龍事變,普遍的觀點認為,主要原因是武則天年事已高,深居簡出。同時又偏信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又不甘心只當一個面首,而要參與政治生活。再加上武則天侄兒武三思還不死心,還一直在爭取武則天再次廢掉李顯,立他為太子。
  • 武則天:重新將皇位傳給李家,因為她認清了一個現實問題
    在封建王朝,由於權力突變或疾病等原因,英年早逝的帝王不在少數,在這種情況下,會經常出現年幼皇帝或者性格軟弱的皇帝臨朝主政,因此太后、太皇太后或者皇后常常會站出來「垂簾聽政」,主持朝中事務,因而也就形成了女子當政的局面。像我們熟知的晚清掌權者慈禧太后就是一個例子。當然,武則天更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個女權主義者。而我們知道,像武則天這樣一個權力欲望非常強的人,直接去當皇帝的,是絕無僅有的一位。
  • 唐朝的開國功臣,也是武則天的恩人,死後卻被武則天掘墓砍棺
    那是在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想要廢掉原配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後。普通人家娶妻休妻,都是家務事,別人無從幹預,但天子卻不同。天子無私事,而且皇后是一國之母,武則天本來就是唐太宗的妃嬪,倘若被立為李治的皇后,豈不是成為天下的笑柄?因此,朝中正直的老臣,特別是長孫無忌等人堅決反對。
  • 同是權力巔峰的女人,為何呂雉死後家族被清算,武則天家族沒事?
    但是凡事都有意外,在數千年的權力更替之中,呂后和武則天可以算是女性之中,在政治上頗有建樹的人了。可兩個女性最後的結局卻是完全不同的,呂后掌權死後,家族卻被牽累而被處死;武則天家族除了武三思之外,其他人卻能全身而退,甚至還能在朝廷上得到一官半職。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李顯已是太子,武則天卻風燭殘年,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眾臣知道,再這樣下去,這個國家馬上會有大亂,應該有所行動了。 704年12月,武則天因病移居迎仙宮長生殿,身邊只留張氏兄弟服侍,詔令皆出自張氏兄弟之口,一時間朝廷氣氛微妙,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 武則天:一代女皇的人生否定,還了江山、認清現實,為的還是名聲
    在封建王朝,由於權力突變或疾病等原因,英年早逝的帝王不在少數,在這種情況下,會經常出現年幼皇帝或者性格軟弱的皇帝臨朝主政,因此太后、太皇太后或者皇后常常會站出來「垂簾聽政」,主持朝中事務,因而也就形成了女子當政的局面。像我們熟知的晚清掌權者慈禧太后就是一個例子。當然,武則天更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個女權主義者。而我們知道,像武則天這樣一個權力欲望非常強的人,直接去當皇帝的,是絕無僅有的一位。
  • 武則天四個兒媳,一個比一個慘,其中兩個死後人間蒸發
    文明元年(684年)二月,李賢被武則天所派的酷吏丘神勣逼命自殺身亡,房氏仍被留置在巴州,數年後才得以回京。房氏雖被復尊為雍王妃,但因屢次受到武則天虐待和迫害,早已形同槁木,景雲二年(711年)六月鬱鬱而終,享年五十四歲,與李賢合葬。李顯生於生於顯慶元年(656年)十一月。李顯的王妃趙氏,其祖父趙綽為大唐開國功臣,其生母為高祖第七女常樂長公主。論輩分,趙氏是高宗的姑表妹,李顯的表姑母。
  • 李顯復位太子後,武則天已年逾八旬,他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自從立李顯復為太子後,年已74歲高齡、心態疲累的武則天退居深宮,逐漸疏於朝政,李顯的出頭之日可望。為何偏此時,李顯卻急不可待地發動「神龍政變」、逼母親下臺讓位呢?1/「六位帝皇丸」在唐朝的皇帝中,李顯是個最有故事,也最窩囊的男人。因為李顯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女皇武則天,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兒子是唐少帝李重茂,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加上自己也是皇帝,正好是六位。
  • 宰相派兒子到邊疆,武則天不理解,宰相解釋後,武則天呆若木雞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臨終前留下遺詔:由太子李顯繼位,尊武則天為太后,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唐高宗的這份遺詔,相當於給武則天幹政提供了「合法」的依據。55天後,武則天廢除了唐中宗李顯,立她的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 傳奇時代的傳奇女性,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先聯手皇后打擊蕭淑妃,而後又誣陷皇后謀殺她誕下的公主。經過一番謀算籌劃,武則天成為後宮之主。從前朝才人,到本朝昭儀,已經是離經叛道了。如果再晉升後位,那會成為天下的笑話,武則天封后受到了朝臣的反對。這個時候,武則天發揮了她的聰明才智,離間李治和褚遂良、長孫無忌的關係,拉攏李義府、許敬宗,順利地成為皇后。
  • 神龍政變後,82歲的武則天被迫下臺,為何卻沒人找她秋後算帳?
    或許在大多人眼裡,是這樣認為的,作為第一位女皇帝,奪取了李氏江山,在下臺後,肯定會被李氏子孫報復,況且,武則天在位期間,對李氏子孫的手段也非常狠辣,甚至大肆折磨屠殺。可以想見,她丟失了權力,有多少人恨她入骨,又有多少人想置她於死地。但是事實總是與我們所想的差距很大,武則天在退位後被天下人愛戴追捧,也依然繼續享受著一個皇帝應該有的待遇,那這是為什麼呢?
  • 武則天: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闢唐朝的事件。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暗地裡討論二張專政,不想被張易之的耳目偵知,張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則天進讒言。武則天聽信讒言,不僅責罵太子李顯,還嚴令李顯鞫問子女,萬般無奈的李顯只得逼令兒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兒自縊。接下來,張氏兄弟又將武延基下獄逼死。
  • 《神探狄仁傑》背後的歷史|為什麼武則天后再無武則天
    ,但是很多人會想,中國兩千年帝制時代,為什麼就出了她一個女皇帝,與她同時代的女兒太平公主、兒媳韋皇后,都具有相當的實力,為什麼沒能複製武則天的傳奇?宋朝的劉娥、明朝的張太皇太后、清朝的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為什麼掌握了不遜於武則天的權力,卻沒能成為皇帝呢?總而言之一句話,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再無武則天。
  • 神龍政變| 武則天大帝的兩難困境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誣稱武則天男寵——麟臺監張易之、司僕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
  • 《大明宮詞》中四個有野心的女人,為什麼只有武則天登上權力巔峰
    《大明宮詞》這部劇很早就看過了前幾個月因為疫情在家劇荒的我,又再刷了一遍一切都源於那場美麗的相遇和崑崙奴面具,讓我一直都記得這部劇當時我一直疑惑,《大明宮詞》裡有可能登上權力巔峰的四個女人,為什麼只有武則天成功,和她很相像的韋後為什麼卻落得個悽慘的結局,她們倆的女兒也都是被認為是可能的接班人,為什麼也沒能走到最後。
  •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為什麼會出現「好壞」兩個極端?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差異如此之大的兩個極端呢?。武則天初評武則天最初開始親政的原因是因為高宗皇帝身體不好。《舊唐書》記載,自高宗以來,時風疾苦。可見,武則天最初接觸政務是因為唐高宗患了風疾,是唐高宗自己讓武則天為他辦事,並不是武則天覬覦政務,覬覦權位。在她接觸權力之初,沒有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