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我們都是評煩人」】本號不定期推送私人影評、書評、樂評、雜評等,堅持原創,誠意十足,希望大家會喜歡。
【關於「投稿」】我們十二萬分歡迎跟我們一樣有趣的小夥伴與我們長期合作或者向我們偶爾投稿,我們的郵箱是 ordinaryyouth@126.com ,期待你的「來搞」哦!也歡迎大家幫我們推薦、分享!
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總會有個人在愛你
不管的你條件有多好,也總有個人不愛你
關於劇情
《徵婚啟事》,一本舊小說,一部劉若英演過的電影,一出被屏風表演班演紅的舞臺劇,這四個字出現在愛奇藝時,絲毫沒有吸引力。要不是在康熙聽到隋棠對劇情的介紹,根本不會有興趣點開,雖然有隋棠、黃志瑋、李銘順組成養眼陣仗。
那麼這部戲到底講的是什麼?先讓度娘說說。
" 「李海寧,大國民出版社總編輯,與男友方成皓交往九年,但兩人的關係已漸漸進入平淡僵化的循環中。三年前她被挖角跳槽,也把方成皓一起從大型出版集團帶過來。但這家出版社除了成皓的書之外一律不賺錢,但漸漸地連成皓的書都面臨了銷售瓶頸。正當她為成皓策划著關於網絡徵婚的新書之時,卻意外發現成皓一連串驚人的誹聞風暴。在憤怒之餘,她決定在這循環的困境裡跳脫,徵婚新書的主角由自己接手。於是,不想結婚的她,開始徵婚!她寫下:『女,三十二歲,誠徵正直善良、樂於溝通之男士。願先友後婚。』 這一場『以婚姻為前提』的相遇,就如同一面面鏡子反射出愛情的種種樣貌,看見人性百態、也發現愛情裡迷離的自己。在形形色色的一百位徵婚者之中,海寧也學到了愛情的各種難題與課題:責任、承諾、錯過、背叛、激情……」
《麻辣鮮師》開啟了臺灣偶像劇先河,《流星花園》炒熱了這一類型的劇作。很長時間以來,臺灣偶像劇一直以「我愛他他不愛我」,「我愛他他愛我可他家人不愛我」為劇情,樂此不疲。終於,觀眾膩味了,文化部重視了,新一代導演、新一代劇作家得以用更精良的畫面、更細微的社會觀察、更接地氣的市場行銷方式,重新定義「偶像劇」,或者說,開闢新的影劇天地。《我可能不會愛你》《罪美麗》《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刺蝟男孩》等一系列從社會現象中精耕議題的作品,無疑是有力的證明。
「如果愛情故事是臺灣偶像劇無可避免的框架,那麼《徵婚啟事》無疑在這個框架裡,努力講了一個有點像、又不太像的故事。而且,講得不差。(摘編自臺灣《聯合報》)」
關於演員
隋棠
且不論抬頭不見抬頭紋的人工臉,從模特到演員,高學歷的隋棠從來都迅速成長,駕輕就熟。模糊記得《愛情魔發師》裡那個只有身高沒有深度,只有pose沒有肢體語言的配角,過目即忘;下一部《痞子英雄》中的雷慕莎一下子就把模特的架勢內化成勾人魂魄的兇器;聰明的她立馬又憑藉本分、認命、包容的《犀利人妻》謝安真提名金鐘。看過太多模特進軍戲劇圈,像隋棠這般三兩部戲後就能憑藉極高悟性爬上女主角位子,叫好又叫座的,記憶中也別無他人了。
這次飾演的獅子女總編輯「李海寧」,陷於愛卻不相信婚姻,拼命工作又善解人意,應該是一個滿足都會女子獨立自主願望但不討人厭的討好角色。隋棠對李海寧的演繹,竟失去了當年她對謝安真這個角色傾情投入的熱情,拒絕時、歇斯底裡時、困惑時臺詞的表達,總是喜歡在不該斷句的地方欲言又止,我們所看到的不是直率、執著、偶爾犯傻的李海寧,而是撐起一件件華服和套裝的模特隋棠。
郭書瑤
她不是「殺很大」的童顏巨乳瑤瑤,她是破繭重生的演員郭書瑤。如果不是當年蔡康永一句提點,讓她收好身材,擺脫性感形象,好好豐富自己的內涵,郭書瑤或許到現在只是雞排妹的「學姐」,一個只有魔鬼身材、天使臉蛋,拍著AV風格MV的過氣女星。電影《志氣》之後的她,對於劇本上寥寥幾句人物心理敘述,已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和詮釋。現實表妹「田欣」在物質婚姻和貧窮愛情之間,徘徊、掙扎,即使未婚先孕,還是不斷嫌棄動物飼養員男友,口口聲聲要為肚子裡的寶寶找個多金帥氣的爸爸,但內心的她,早就被老實巴交的男友俘獲,走遠幾步又自動回來。套一句金鐘獎、金馬獎最喜歡的得獎理由:演技駕輕就熟,不著痕跡。
張少懷
你或許不認識他,但你一定知道他老爸,或許不知道他老爸,別說你沒聽過他叔叔。沒錯,他就是費玉清的侄子,綜藝一哥張菲的兒子,張少懷。像個患自閉症的「雨人」,張少懷本就是個被動內斂的人。這次的角色,對人生觀、愛情觀、價值觀都異於常人的1號徵婚者「宇宙」,不似上一部《含苞欲墜的每一天》的角色一般陰沉嚴肅,怪得可愛,怪得自然。
其他人
100名徵婚者,20集的容量雖然塞不下,但出場的那幾十名,卻是來頭不小。王陽明、馬志翔、柯叔元、馬念先、王夢麟、丁春誠、張書豪、吳慷仁、高英軒、周群達、吳朋奉、金士傑……熟悉臺灣影劇圈的就算認不出名字也一定對這幾張面孔毫不陌生。更別提總裁李銘順(范文芳的老公)、李海寧媽媽郎祖筠(舞臺劇一姐)、出版社社長乾德門(就是法海啦)。看一部《徵婚啟事》,賞一番優質演技。
關於愛情觀/婚姻觀
為了了解都會男女對婚姻的想法,恐婚的總編李海寧決定到facebook上招募100名徵婚者。「無止盡的對抗是浪費力氣,唯有知足的平凡生活才能永遠長久。」
「我們無法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那就讓我們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吧!」
「施與受其實都是各取所需,付出與接受都是同情與理解,也就是愛。」
「愛情來的那一刻,你將會天旋地轉,因為那就是一見鍾情。」
「結婚是不需要愛的,需要的是規矩與制度。」
……
面對100種答案,在即將完成《徵婚啟事》新書的時候,她卻退縮了。「我以為了解他們對婚姻的看法,就能了解婚姻。可是我現在更搞不清楚到底婚姻意味著什麼。不了解婚姻,我怎麼告訴讀者婚姻是什麼?」
最後一集,峰迴路轉,令人大跌眼鏡。經歷了全世界女人最夢寐以求的溫柔,與全世界最不需要徵婚的柔情霸道總裁倫哲明的三分兩合,李海寧赫然發現,每個人對婚姻、對愛情的看法本來就五花八門。對自己來說,婚姻跟工作一樣,需要空間,需要自由,需要勇氣,無關乎他是不是隨時製造浪漫,能不能幫你定製專屬珠寶,是不是打造無後顧之憂的城堡。婚姻需要構築在愛的基礎上,而愛這個神秘的東西,根本不能用理智和表格分析孰優孰劣。「愛沒有理由」。
關於藝術表現
就本質上來說,這是一部偶像劇,還是一部探討所謂「剩女」的偶像劇。《女大當婚》《咱們結婚吧》等一系列電視劇,用「催婚」的主題長期轟炸電視屏幕,依靠父母的歇斯底裡,社會的議論紛紛,到最後得償所願推銷出大齡剩女,來推動劇情的跌宕起伏。本劇在20集中,與100名徵婚者的相處,更像是一出出短劇,探討不同人不同的感情觀,又以李海寧的個人感情及與周遭人物的互動串起主線。
片頭長驅直入切進本集劇情,撩撥起觀眾對本集所要探討問題的好奇,卻又轉眼切換為常規片頭曲。片尾彩蛋無縫拼接下集預告,分明是誘你欲罷不能。
把舞臺劇的意識流演出加入偶像劇中,應該是第一回。印象最深的一場戲,《徵婚啟事》在做錄像採訪時,突發地震。現場突然竄出幾個背上寫著「地震」的黑衣人,模擬地震的效果,書被掃掉了,燈被踢歪了,旋轉辦公椅上坐著「地震人」放肆旋轉。劇本走到地震停止,「地震人」瞬間消失,只剩下一片狼藉和辦公椅依著慣性旋轉旋轉旋轉……
當然,這不是一部實驗劇集,該有的商業化包裝還是必不可少。爭強好勝的獅子女、霸道多金帥氣溫柔總裁、攝影愛好者快遞員小鮮肉為三位主角披上了討喜的外衣,facebook交友形式也迎合了時下潮流。
洋洋灑灑寫了近3000字,該來個收尾。那就,謝謝大家的收看,祝大家今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