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立文
圖:來自網絡
打瓜是西瓜的一個品種,種子多而大,過去打瓜成熟後,吃時多用手將瓜打破,食肉取子而得名。說起「打瓜」,恐怕很多人不太了解,我們經常吃五香西瓜子兒,就來自打瓜。
夏至前後,太陽臨近北回歸線,熱浪開始襲人了,各種品種的西瓜豐滿街面,西瓜瓤紅,稀鬆多汁味甜,可以迅速解渴降溫驅暑,西瓜是夏天解熱清涼的佳品,人人愛不失口。家家戶戶多少都會買些存放著慢慢吃。說起打瓜,本地鮮有人知道。
打瓜和西瓜相比,種植時省工省時省肥,種西瓜先要把地耕耙細碎整平,除了多施土雜肥,還要按穴施上豆餅,或壓碎的芝麻香油餅,種上瓜種後,天天觀察出苗狀況。從出苗放秧起,就要用瓜鏟逐棵整秧打杈平土拍平,再用手搦的土塊間距壓秧,防止風颳亂,直到開花結瓜,一直不能掉以輕心。
種打瓜可省事多了,土地耙好平好後,種上瓜種,直到收穫,除了適當鋤草外,基本不要精心管理,瓜秧隨意四面八方亂長亂爬。直到瓜熟滿地橫七豎八都是瓜。
那時,我的家鄉幾乎村村有幾處打瓜的。每一塊打瓜地裡,都搭著奇形怪狀的瓜棚,遠望像一艘艘小船浮在大海一般的莊稼地裡。走進瓜棚,棚內有個木板床,棚外有個放瓜籽的臉盆。
瓜熟後,瓜農通知四鄰親朋好友都到地裡吃打瓜,人到瓜地後自摘自吃,即便走路人渴了,吃幾個打瓜是不要錢的,只留下瓜籽即可。
瓜農種大打瓜不為賣瓜,只為收一季打瓜籽出售,打瓜籽較西瓜籽大而肥厚,四周黑中間微黃色,炒熟後是待客、送人、婚喪、客餐桌上重要果碟之一,瓜子嗑開,瓜籽仁清脆醇香可口,可健胃清腸醒腦。
現在本地基本沒人種打瓜了,回憶兒時吃打瓜,清涼爽快趣味多多,興致濃濃,吃得腹飽肚圓,滿肚皮流水,大人穩坐說笑,對瓜農客客氣氣,小孩不顧一切,嬉鬧不止,甚至打起瓜仗,用瓜皮瓜瓤互相追打,搞得渾身瓜瓤溼滑。
記得一次打瓜仗時,我被瓜皮滑倒,弄得個嘴啃泥,滿身泥土,引起眾人鬨笑,還有的小孩吃著吃著就尿了褲子。也不知羞恥。可謂夏日炎炎瓜滿園,眾人吃後爽心間,無償生津身涼意,愉快愜懷樂顛顛。打瓜只許在地裡隨便吃,不許帶回家,一季打瓜能吃四、五天至十多天。
我距吃打瓜的時間已四五十年了,每到吃西瓜時,就情不自禁地憶起了小時候吃打瓜的樂趣,那種臉龐寫滿樂趣的時光,只能是興致油然地回憶,不可能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