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恭賀天官聖誕、祖天師聖誕,持誦並轉載寶誥,可獲福無量!

2021-03-02 碧霞靈佑宮

道教一直有「三元節(上元、中元、下元)」,「天官賜福、地官敕罪、水官解厄」的說法,祖天師張道陵的誕辰也是正月十五日。由此看來,正月十五元宵節與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正月十五上元節,恭賀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聖誕。

天官大帝,道教稱為「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隸屬玉清境,居寶闕下上元覃恩宮。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曆法中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同樣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按我國漢族民間的傳統,在這個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然後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這一天便是大家所熟悉的「元宵節」。

但是各位可能有所不知:其實元宵節的風俗,完全是從道教文化沿襲而來的。

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天官之誕辰,在民間以放燈、鬧元宵的民俗來慶賀,形成了以娛樂、祈祥為主的歲時節日;道觀中則例行設齋慶賀上元天官誕辰,民眾多前往廟觀燒香祈福。

因此,正月十五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中元二品七氣地官清虛大帝,住在九土無極世界洞空清虛之宮,總主五嶽帝君並二十四治山川,九地土皇、四維八極神君;

下元三品五氣水官洞陰大帝,住在金靈長樂宮,總主九江水帝、四瀆神君、十二溪真及三河四梅神君。

三官大帝餘氣應化人間,便為堯、舜、禹三位明君。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巡遊三界,考校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的神仙升臨、品匯考限與萬類化生之事。若眾生在正月十五這天禮念醮祭三官大帝,則可以賜福、赦罪、解厄,功德無量。

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在天官聖誕日親自去道觀祭拜天官的善信,也可以轉載本文並持誦三官寶誥,向全天下普告天官聖誕,同樣獲福無量。

至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無量品之褒。

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

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

道冠諸天,恩覃三界。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1、三官寶誥: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為道教供奉的三位天神,尊稱為三官大帝,寶誥,誥即誥詞。一種文體,一般用於褒揚。

2、唯三聖人,乃一太極:唯,語首助詞,無義。聖人,原指道德智能極高的人。此指三官大帝。太極,指天地未分前原始混沌之氣。此言天地水三官源於先天的混沌之氣。

3、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普受,全部接受,浩劫家,即浩劫之尊,為主宰劫運的尊神,此指玉皇大帝。《皇經集注意》卷四稱:「是穹蒼主(即玉帝),浩劫之至尊。」鼎膺,鼎為三公的代稱;膺為受。此指接受官位。無量,無有極限。品,官之品位。褒,稱讚。此句言,三官大帝受玉帝之命,敕封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成為主管人間禍福的大神,其功績顯赫。故稱「無量品之褒」。

4、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紫微,紫微大帝;即上元一品賜福天官。清虛,清虛大帝;即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洞陰,洞陰大帝;即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此句言,三官大帝主管人間禍福,並於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考校人間善惡,給人罪福。故稱其「總領功過」。

5、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賜福,即賜福天官。赦罪,即赦罪地官。解厄,即解厄水官。溥濟,廣泛濟度。存亡,原指存在和滅亡。此指生和死。道經稱,上元天官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地官總主五嶽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和已得道者;下元水官總主水帝暘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位大神及仙籙簿籍。故稱其「溥濟存亡」。

6、道冠諸天,恩覃三界:道,指三官之道法。諸天,謂神仙所居的眾天界。恩覃,指恩德惠及。三界,指天界、地界、水界。三官大帝道法無邊,上至諸天帝王、上聖高真,中至五嶽諸真、得道神仙,下至九江水府,河伯神仙皆屬其管轄,並受指恩德。故稱「道冠諸天,恩覃三界」。這是對三官大帝盛德的頌讚。

7、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悲,指悲憫世人。大願,濟度眾生的宏願。大聖,智慧超凡、通真達靈。大慈,慈祥呵護眾生。此贊三官大帝之盛德。

8、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元三品,為三官之名,即上元一品賜福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三官大帝,為三官之尊號。

9、三宮九府,應感天尊:三宮,指上元宮、中元官、下元宮。為三元(三官)所居指宮。九府,三元各有三府。上元天官有三宮,宮統十二曹,合三十六曹。下元水官亦有三宮,宮統十四曹,合四十二曹,三官都合一百二十曹。應感天尊,應感即感應。指天人合一、人神合一。道經稱:「寂然而通,無為而成,無所不成,不見而知,蓋道之感應也。」天尊,對得道神仙的尊稱。此讚頌三官大帝應感自在,有求必應。

祖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的創始人,上承黃老下啟道教諸派,是為"老祖天師"即天師張氏之始祖;又稱"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等號。

正月十五為祖天師聖誕,無法親自前往道觀參拜的善信,也可以齋戒焚香,轉發本文並持誦《祖天師寶誥》,同樣獲福無量 。 

1、祖天師寶誥:祖天師,即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東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漢留候子房八世孫。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於吳之天目山。少通老子之學,曾官至巴郡江州令(今重慶),後棄官歸隱,立志修道,與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溯流至雲錦山(今龍虎山),煉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蜀中民風醇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鶴鳴山修道。漢安元年(142年)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雲三天正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創立了道教。道門尊為祖天師。寶誥,誥即誥詞,一種文體。多用於褒揚。

2、本來南土,上溯蜀都:南土,南方土地。祖天師張道陵為東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生於吳之天目山。故稱之為「本來南土」。蜀都,古蜀國地,戰國秦置。治成都(今屬四川)。西漢轄境相當今四川松潘以南,南川、彭縣、洪雅以西,峨邊、石棉以北,邛崍山、大渡河以東等地。今泛指四川。祖天師曾隱居四川鶴鳴山修道並創立道教,故言道教之根源上溯蜀都。

3、先獲黃帝九鼎之丹書:東漢和帝永二年(90年),祖天師張道陵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東平雩於峰。溯信江入貴溪雲錦山。在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一天,張道陵謂王長曰:五嶽多仙於,三蜀足名山,吾將能偕遊乎?遂與北入嵩山,崖嶺石居數年,精思感徹,有繡衣使者告曰:中峰石室藏有《上三皇內文》和《黃帝九鼎太清丹經》,得而修之者可升天也,真人感其言,乃齋戒七日,入其室,果得丹書。此即為《黃帝九鼎之丹書》。

4、後侍老君兩度於玉局:侍,侍立。指站在尊長的旁邊。老君,太上老君。兩度,兩次。玉局,即玉局治。為二十四治中「下品人治」之第七治。在成都南門左。局是古代的「矮腳幾」(後人又稱「局腳玉床」)古人席地而坐,置幾於前,作講經等用。《彭乘記》稱:「後漢永壽元年,李老君與張道陵至此,有局腳玉床自地而出,老君升座。為張道陵說《南鬥北鬥經》,既去而座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此句言太上老君兩次降壇為張道陵講經說法事。

5、千軸得修真之要,一時成吐納之功:千軸,指上文太上老君所降賜之經書。修真,即修道。吐納,即吐故納新。為道門修煉養生法。即把胸中濁氣從口中呼出,再由鼻漫漫吸進新鮮空氣。認為吐納可吸取生氣,吐出死氣。達到長生不死。此指祖天師獲《黃帝九鼎之丹書》和太上老君降賜之經書後,由此而悟得修真之要,並煉成了吐納之功法。

6、法籙全成,受盟威品而結璘訣:法,指道法。宋白玉蟾《道法九要》稱:「夫法者,洞曉陰陽造化,明達鬼神機關,呼風召雷,祈晴請雨,行符咒水,治病驅邪,積行累功,與道合真。」籙,又稱法籙,寶籙。是一種道教符書,作為入道憑信與行法依據。道經稱,得其籙者,方能召喚籙上神吏兵將護衛身形,或役之施行道法。同時,它對受籙者也是一種約束,故稱「籙者,戒性情,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盟威品,即正一盟威籙,此籙由老君降授,祖天師張道陵而傳世。《赤松子章歷》稱:「謹按太真科及赤松子歷,漢代人鬼交雜,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二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敷行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璘訣,指盟威籙中秘訣。

7、正邪兩辨,奪福庭治而化鹹泉:正邪兩辨,言太上老君授祖天師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檢示萬民逆順、禍福功過,令知好惡之事,奪,同「得」。福庭治,福庭即教廷。指陽平治。祖天師立二十四治中,以陽平治為中央教區。其「陽平治都功印」是太上老君所授天師道最高法印。陽平治的教令各治皆應遵守。鹹泉,鹹即感,感為感應。泉為泉水。喻指祖天師立道教化世人的盛德。

8、德就大丹,道齊七政:德就大丹,指祖天師煉丹功德圓滿時龍虎見之事。漢永元初年,祖天師攜弟子王長至雲錦山(今龍虎山),修煉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仿佛有青龍白虎各一常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山因以名。道齊七政,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此言祖天師的道法與日月五星並駕齊驅。可見其道法之高。

9、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悲,指悲憫世人。大願,濟度眾生的宏願。大聖,智慧超凡、通真達靈。大慈,慈祥呵護眾生。此贊祖天師之盛德。

10、三天扶教,輔玄體道:三天,謂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此引指三清尊神。扶教,扶助道教。玄,即道。體道,即得道。

11、大法天師,雷霆都省:大法天師,為祖天師尊號。雷霆,天之號令。都省,仙界官位。此指祖天師代天行發號令。可見其權位之高。

12、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此為祖天師張道陵仙界尊號。

13、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此為元成宗對祖天師的封號。

14、六合無窮高明大帝,降魔護道天尊:六合無窮高明大帝,為明崇禎皇帝加封祖天師之號。降魔,即降除妖魔。護道,護衛道教,天尊。對得道神仙的尊稱。此對祖天師張道陵盛德的頌讚。


根據《中華道藏》記載:「蘅薇也,既覺衣服居室,皆有異香,經月不散,感而又娠。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於吳之天目山。」

此外,《天師寶懺》的原文:「祖天師,正一洞玄、神化靖應,顯佑真君,昔於漢安元年正月十五日,感太上老君降於西蜀鶴鳴山中,親傳至道。」

唐玄宗 天寶七年 封太師

唐僖宗 中和四年 封三天扶教大法師

宋神宗 熙寧元年 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

宋徽宗 大觀二年 封正一靖應真君

宋理宗 嘉熙三年 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靖應真君

元成宗 元貞元年 加封正一衝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

明思宗 崇禎年間 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   

相關焦點

  • 五月十八,恭賀張天師聖誕!齋戒焚香,見者消業,轉發得增福報!
    恭賀天師降誕之辰很多人認為,五月十八是祖張天師的誕辰。但是根據《龍虎山志》、《留侯世家宗譜》等記載,祖天師張道陵聖誕在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頨(湛然天師)聖誕才是農曆五月十八。由此可見,祖天師的聖誕日與得道日都是正月十五。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張繼先曾在祖天師聖誕作詞一首為賀:《瑤臺月(元宵慶壽)》天開景運,記建武中興,炎劉重盛。明良際會,八表風雨調順。甚一時、嶽降生申,正千載、河清誕聖。
  •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 | 恭迎天官大帝聖誕
    無處解釋」後,啟問三官大帝,怎樣才能獲得「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大帝開示道:「此等眾生。遭刑苦難。若有善男信女。皈依三元。齋戒三年圓滿。命道轉誦此經。三五十遍。千五百遍。踴躍懺悔。悔過愆尤。」救苦大仙又問:「齷齪齟齬。蛇牙虎口。心如錐刀。惡毒之人。鬼眼鬼心。多計巧言。哄瞞痴愚。蠢子何知。割他肉。不念他貧。只念己富。肥家潤身。使心用心。返累己身。心根結成。
  • 己亥年三月十五——恭賀玄壇趙元帥聖誕!敬誦財神寶誥獲福無量!
    恭賀玄壇趙財神聖誕至心皈命禮位列玄壇
  • 歲次辛丑正月十五,恭賀上元天官聖誕,恭賀祖天師聖誕
    上元天官大帝寶誥  至心皈命禮       玄都元陽。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考校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司。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賴。蠢動鹹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 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賜福
    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亦是天官大帝聖誕。據《洞玄靈寶六齋十直聖紀經》記載,此日為天官大帝出巡,會同地官、水官大帝檢校人間罪福之日。最宜獻供、焚香、誦經、懺罪,為過去洗濯愆尤,為將來祈禱祥瑞。
  • 一日恭逢二聖誕 黎兆萬民虔焚香丨恭賀雷祖、關帝萬壽聖誕
    雷神本生(資料圖)同時在某些地區,今天也被視為是關聖帝君的聖誕日期,一日之中,兩位如此重要的大神聖誕,各處的宮觀神廟,都是熱鬧非常,若能與此日轉誦經典寶誥或香花供養,福生無量!按《玉樞寶經》記載,持誦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可得十五種功德:第一:化形十方,普佑如意第二:凡所希求,悉應其感第三:可召九靈,可呼三精第四:解厄除災,轉兇為吉第五:
  • 恭賀道教財神玄壇趙大元帥聖誕!今日敬誦財神寶誥可獲福無量!
    農曆三月十五,是道教財神趙公元帥的聖誕日,恭賀財神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元帥壽誕,見者得福!天師丹成,分丹餌之,遂能變化無方。趙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師。天師遂命其永鎮玄壇,故號玄壇元帥。《三教搜神大全》稱其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獲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
  • 正月十五日,恭祝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六合無窮高明大帝降魔護道天尊聖誕!
    並建立二十四治教化黎明。永壽元年,祖天師功德圓滿,將老君所傳劍印道法授之嗣師張衡,便與夫人及弟子王、趙二大真人白日飛升而去。以此功德巍巍,怎不令人敬佩。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張繼先,曾在祖天師聖誕作詞一首為賀。
  • 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恭賀「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
    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之日,也是中華民俗中的「下元節」。三官大帝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職。常持誦三官寶誥必可獲福無量!水官大帝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 諸天星鬥寶誥大全,持誦獲福無量!
    《列曜寶誥》志心皈命禮--職隸三垣,分藩四極,日月駕遊於其中,星宸傳舍於其次,九州布漢,共仰牧伯之尊,廿八司權,鹹戴威靈之赫,昭雲臺而布武功,相漢主而留偉烈,英風丕振,厚德難名,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先天上品合德分行英文雄武天尊。
  • 農曆三月十五,恭賀財神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元帥聖誕,今日敬誦財神寶誥可獲福無量!
    農曆三月十五,是道教財神趙公元帥的聖誕日,恭賀財神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元帥壽誕,見者得福!天師丹成,分丹餌之,遂能變化無方。趙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師。天師遂命其永鎮玄壇,故號玄壇元帥。《三教搜神大全》稱其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獲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
  • 三月初三,恭賀真武大帝聖誕!持誦報恩寶誥,為父母祈福消災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每逢三月初三,各大道教的網站微信號,都會被同一位神明的文章所刷屏,各地的道教宮觀也都紛紛舉行慶賀法會為這位大神慶祝。想必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今天是真武大帝的萬壽聖誕。
  • 太清道祖聖誕:至心念誦道祖寶誥者,可得加持護佑,福德無量!
    太上道祖老子聖誕,至心念誦道祖寶誥,可得道祖加持護佑,獲福無量。【太清寶誥】至心皈命禮。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
  • 恭賀王母娘娘聖誕
    二十八星宿:昂日雞宿星 彭祖百忌  :丁不剃頭頭必生瘡 亥不嫁娶不利新郎      農曆七月十八,為王母娘娘聖誕日,在此恭賀王母娘娘聖誕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船牽頭,雖物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    《山海經》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就是西王母樣子像人,長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會用像野獸一樣的聲音吼叫呼嘯,蓬散著頭髮,戴著勝這種頭飾,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居崑崙山中。
  • ...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中元節的禁忌及祈福!
    道教開始就有三官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隨著道教的發展他們的職責也十分清楚,天官為上元賜福(正月十五),地官為中元赦罪(七月十五),水官則下元解厄(十月十五)。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
  • 恭賀劉海蟾祖師聖誕
    >二十八星宿:牛金牛宿星 彭祖百忌  :庚不經絡織機虛張 戌不吃犬作怪上床     六月初十是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的劉海蟾祖師的聖誕,在此恭賀劉海蟾祖師聖誕 此日長生保命天尊下降巡視人間。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劉祖》記載劉祖十六歲遼應舉,中甲科進士,事五代燕主劉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學,崇尚黃老之道,但是並未掌握要領。一日,有一位自稱正陽子的道人來訪,劉祖以賓客之禮相待。
  • 農曆七月十五恭賀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聖誕之日,稱頌天尊寶誥有無上功德,恭賀平等應善天尊聖壽。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中元盛會超亡度孤,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顧名思義就是亡靈、鬼魂過的節日。中元節為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大帝聖誕之日。
  • 農曆十月二十,恭賀虛靖天師聖誕
    祖師三十代天師。虛靖宏悟妙道張真人。玄風演化天尊。【註解】(1)虛靖天師寶誥:張繼先(公元1092年-公元1127年),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北宋末年著名高道,為龍虎山天師道教第三十代天師。漢祖,東漢祖天師張道陵。(5)維一登名於紫府,為一掌握於雷霆:登名,即上奏。紫府,一說為神仙居住之宮闕,一說為丹成之後出元神之所。雷霆,雷法。(6)伐疵癘於清寧,滅妖氛於下界:疵癘,災害瘟疫。此句言虛靖天師鹽池收妖之故事。(7)巍巍蕩蕩,渺渺玄玄:形容詞,喻虛靖天師道法之玄妙。(8)度太極登紫微,聚三華朝五炁:度,達到。
  • 七星耀北鬥,九皇映中天 | 恭賀九皇星君聖誕,禮拜鬥真獲福無量!
    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大帝聖誕,道觀都舉行齋醮慶賀聖壽,稱之為「九皇會」,若有眾生虔誠禮拜鬥真,則可消災解厄
  • 農曆九月廿三,恭祝薩天師聖誕!一元無上薩翁真君,玄風永振天尊!
    薩祖聖誕是農曆九月廿三。據《太上元陽上帝元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載,「西河薩祖,本位立先天。唐朝方得道,道法闡興隆。降伏諸妖魔,鬼怪滅其形。城隍並社令,五嶽四瀆者。叩齒總伏降,若有不伏者。飛文奏上清,太極降下降。」可見,薩祖在唐朝已得道,「降伏諸妖魔,鬼怪滅其形。城隍社令、五嶽四瀆總伏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