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心皈命禮
白雪丹霄。黃芽曲積。
文章星鬥。老君授三五飛步玄機。
玉局籙符。漢祖傳正一斬邪秘旨。
維一登名於紫府。
為一掌握於雷霆。
消疵痢於清寧。
滅妖氛於下界。
巍巍蕩蕩。渺渺玄玄。
度太極登紫微。
聚三華朝五氣。
隨機格物。鹹邪遵承。
祖師三十代天師。
虛靖宏悟妙道張真人。
玄風演化天尊。
【註解】
(1)虛靖天師寶誥:張繼先(公元1092年-公元1127年),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北宋末年著名高道,為龍虎山天師道教第三十代天師。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嗣教,宋徽宗賜號「虛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飛升,世壽三十六載。
(2)白雪丹霄,黃芽舊積:白雪,即水銀,也指唾液。黃芽,即丹鼎派所說之黃金。白雪黃芽合稱「黃白之術」。舊積,積累修道。
(3)文章星鬥老君授,三五飛步之玄:三五飛步,即踏罡之法。《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云:正一法本一氣而生三,動化於五,故號「三五法」也。
(4)玉局籙符漢祖傳,正一斬邪之秘旨:籙符,召役神將之法碟。漢祖,東漢祖天師張道陵。
(5)維一登名於紫府,為一掌握於雷霆:登名,即上奏。紫府,一說為神仙居住之宮闕,一說為丹成之後出元神之所。雷霆,雷法。
(6)伐疵癘於清寧,滅妖氛於下界:疵癘,災害瘟疫。此句言虛靖天師鹽池收妖之故事。
(7)巍巍蕩蕩,渺渺玄玄:形容詞,喻虛靖天師道法之玄妙。
(8)度太極登紫微,聚三華朝五炁:度,達到。三花,人花、地花、天花。人花煉精化氣、地花鍊氣化神、天花煉神還虛。五氣,五行之氣。此句可見虛靖天師道法之高。
(9)隨機格物,鹹邪遵承。格物,窮究事物原理。鹹邪,感應。此句喻意虛靖天師之廣大聖德。
(10)祖師三十代天師。虛靖弘悟妙道張真人,玄風演化天尊: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封「虛靖弘悟妙道真君」,道教尊為「玄風演化天尊。」
30代天師張繼先(1092~1127),字嘉聞,號翛然子。道教尊為「虛靖衝弘悟道真君」「玄風演化天尊」等,是天師道重要宗師之一。《水滸傳》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裡能降妖除魔的張天師,歷史原型就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至5歲尚不能言,人以為啞,一日聞雞鳴,忽失笑賦詩曰:「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大張口,喚醒夢中人」。9歲嗣教,習道法,稍長(宋崇寧三年1104),應詔赴闕,宋徽宗問曰:「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對曰:「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徽宗大悅,賜宴而出。次年(1105)五月,復應詔入朝,徽宗賜坐,問道法同異,天師回答:「道本無為而無不為。道,體也;法,用也,體用一源,本無同異。若一者無立,二者強名,何異同之有?」其言談富有道教辯證哲理,深受徽宗賞識。同年七月,徽宗問政,天師婉勸道:「陛下宏建皇極,無偏無黨,以蒼生為念,天下幸甚。」除了常常進言治國之道,張繼先天師常以符法鎮災,以醫道救民,深得徽宗器重,亦盛名達於朝野。出於對天師的賞識和器重,徽宗賜米萬餘斛,由江東漕臣在龍虎山丈量土地重建上清宮,奠定了龍虎山後來「晝夜常明羽人國」的物質基礎。張繼先天師天資聰穎,道教修為深厚,精於符法,通達內丹,在著述中提到: 「長生門戶誰不愛,只要自己下功夫」,「我身我命與天齊,只得金丹便出迷」,足見其對內丹成仙思想的肯定與認同。《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中的金丹詩四十八首,與南、北宗的內丹法語多有契合,言及 「坎離相交」、「白雪黃芽」、「虎龍鉛汞」,俱為內丹術語。北宋道教雷法大興,張繼先天師內丹有成,從而能夠成功地將內丹學說融注於雷法修行之中,是為道教當中的雷法大宗師。虛靖天師為歷代修真高道的先偉偶像,其修為登峰造極、雷法撼天動地,為歷代大成者的表率。今天的道教雷法研究,須從宗教人類學入手,而張繼先天師的雷法成就,則應當是其中的主要研究對象。農曆十月二十,乃是虛靖天師聖誕良辰之期,更應以敬仰之心,志心稱念玄風演化天尊,不可思議功德。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山西解州建神祠祭祀黃帝,鹽池忽然出現蛟龍作孽,危害百姓,地方官急忙上報朝廷。徽宗聽報,便詢問道士徐神翁,徐神翁回答說:「當年黃帝大戰蚩尤,解州正是黃帝將蚩尤殺死的地方,解州鹽池中的水都是紅色的,這便是蚩尤的鮮血所化。如今解州醮祭黃帝,蚩尤的冤魂見之嗔恨,於是化生孽蛟作怪,必須請張天師來降服妖孽,才能使人民得以安樂。」於是徽宗便派人赴江西龍虎山,禮請虛靖天師來京。此時,虛靖天師年僅十三歲,天師受命之後,馬上前往京城。
入京以後,天師無意中在廊道旁看見關羽元帥的形象,便詢問身邊的弟子說:「這是哪一位尊神?」弟子答道:「此神是漢朝大將關羽,以忠義勇猛著稱。」天師說道:「原來如此,那何不召此神將前去斬妖?」於是天師拿起一片鐵簡,在上面畫六甲神符,填入關元帥之名諱,拿著符簡,與弟子祝永佑一同前往解州降服妖魔。
到了解州,天師將符簡投入鹽池岸崩之處,突然間電閃雷鳴,天昏地暗,有一金甲神將從天而降,將孽蛟斬死在水中,不多時,風平浪靜,天清地寧。眾隨從太監驚得目瞪口呆,趕緊回去向徽宗報告,說虛靖天師不辱使命,斬死了孽蛟。徽宗便問天師:「愛卿治死孽蛟,派遣的是哪位神將?能讓我見一見麼?」
天師回答說:「臣所召役的是漢將關羽,馬上就可召來,望陛下不要驚怕。」說完,天師手捏印訣,施法召將,關羽隨之現身。徽宗一見吃了一驚,手上正好拿著一枚崇寧年間鑄的銅錢,便擲給關羽,說:「以這枚錢的名字封你。」於是後世便稱關羽為「崇寧真君」。
誰知關羽受封之後,一手拄著青龍偃月刀,一手提著孽蛟的腦袋,站著不肯離開。虛靖天師見狀怒道:「竟敢要挾君王,真是無禮,罰下酆都地獄五百年!」從此以後,關羽便稱為「酆都朗靈馘魔關元帥。」協助北陰酆都大帝,鎮守酆都鬼城。
(圖片來自網絡)
北宋末對於符籙派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代。乃至於,入金後以內丹道為主的北方新道派,也與之有密切的因緣聯繫。從符籙道教的流派繁衍來看,兩宋之際施行雷法的道派,既有天師、上清、靈寶等歷史悠久的傳統符籙派,也有神霄、清微、淨明等崛起興盛的新符籙派,還有介乎兩者之間的天心、太一、東華等所謂「符籙道教之支派」,一時間大有「百舸爭流」之氣勢。至於各派雷法的授受,更是多相參合,錯綜複雜。徽宗時代對道教經典尤其是雷法道經(當然有相當是新造作的雷法道經)不遺餘力的搜集,對《道史》的編纂修定以及對雷法高道群體的召集和禮待,無疑對兩宋符籙道教的鼎盛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即使經靖康之變的洗劫,亦仍未減其興旺之勢。作為宋代龍虎山傑出代表的虛靖天師張繼先,正是在此風雲際會的歷史洪流中,參同諸家學脈,創立了正一雷法。虛靖天師認為大道生於天地之前,發用之後,陰陽二氣因而分判,天地生成的五行因而奠立,進而四時位焉、萬物育焉。萬物雖由大道化生,然又以人最得天地間的虛靈之炁,故能以此感通同為道炁化生的天地神明。
虛靖天師以道、法不二,會通禪宗,除繼承其家傳符籙道法之外,亦兼修內外丹。他認為:「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並生,為神明之主宰。」或名「真君」,或名「真常」,或名「真如」。「用之則彌滿六虛,廢之則莫知其所。大無外,則宇宙在其間,而與太虛同體矣;其小無內,則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謂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來之自己也」,勉強名之為「道」、「神」、「心」。
人之所以輪迴於三界,出入於生死,乃是由於「一念萌動於內,六識流轉於外」。故須「齋戒以神明其德」,「慎言語,節飲食,除垢止念,靜心守一,虛無恬淡,寂寞無為,收視返聽,和光同塵」,使「一真澄湛,萬禍消滅」。
虛靖天師認為飲食衣著之道,當以飽餐為度、適時為宜,而非放任欲望、追求精美,故有的「更思途中殍,皆緣食不足」、「曾知有貧者,冬夏皆皮裂」詩句。虛靖天師除以符籙聞名當世,也與神霄派的王文卿、林靈素、及混元仙派的徐神翁(徐守信)等時相往來、談玄論道,結合內丹道與雷法、鍊度法,並提出自身修道、內煉的心得,作為提撕時人、後學之用。
此外,張繼先天師喜愛詩詞創作,與石自芳、王文卿等文人學士往來結交,吟詠酬唱。一日,他在翛然亭上題詩二句:「赤帝御龍行末伏,姮娥分月入深山」。時人皆不解其意。其實天師深知宋王朝政風日下,危機四伏,並對此表示深深的憂慮。另有《還山》一首寫道:「長年京國甚羈囚,丘壑歸來始自由。流水有聲如共語,閒雲無跡可同遊。猿依松影看丹灶,鶴與蘆花人釣舟。如此棲遲良不惡,紅塵何事辱鳴騶?」表達了道教文化對于田園山水的鐘愛以及天人合一的嚮往。張繼先天師在文學上的影響,可見於200年之後施耐庵創作的《水滸傳》,開篇說到洪太尉去龍虎山請天師,卻沒想到對方只是個小孩,這個「神童天師」就是以張繼先天師為原型所創作而成的。張繼先天師著有《虛靖真君詞》一卷,《全宋詩》收錄了52首。他有《明真破妄章頌》傳世,其中影響尤以《心說》《大道歌》《虛空歌》為著。張繼先的心學理論,對宋代大儒陸九淵有很深的影響。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汴,宋欽宗與「太上皇」(徽宗),想到張繼先天師早有「赤馬紅羊之兆」(國家將有災禍)的密奏,便遣使亟召。而張繼先深知回天無力,行至泗州(故址在安徽省盱眙縣東北,今江蘇宿遷市東南)天慶觀時,作頌而化,而京城也正在那天被金兵攻陷。印劍付與其叔張時修,時年35歲。天師府書籍募捐議書
龍虎山道教協會常住道眾(在職)名單公示 - 2020年8月1日
天師府初一、十五誦早課上表祈福活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