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OPPO R11的廣告,
伴隨著全明星的陣容,
這支Motiongraphic風格的外觀篇廣告
也讓很多人眼前一亮,
但讓我激動的是反而是在Stashmedia又看到了國人的作品。
這支廣告的作者許多人都親切的稱呼他為『燒麥』
SOMEI (孫世晟)
https://vimeo.com/somei
還沒看過正片的,先來看片,
看過之後你可能就要膜拜了。
(真的沒有給摩拜打廣告哦~)
然後由酷哥給大家帶來獨家的第一手幕後訪談
以下是微酷和SOMEI的訪談實錄
提問-微酷
回答-SOMEI
問題:先來簡單的介紹下這次的OPPOR11外觀篇廣告項目吧。
回答:和OPPO合作將近快4年啦,從最早的FIND系列給他們發布會做些小視頻開始,到後來R7第一次做外觀影片,然後R9,R9s,他們產品線也變得比較統一,每年都會在上半年和下半年有兩波新旗艦發布,同時我們的合作也變得比較默契,我也會優先預留好時間給他們,這次就輪到今年的新旗艦R11啦。
創作過程
問題:創作的過程是怎樣的?創作的周期?當oppo找到你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嗎?還是放手交給你去做?(我們知道這不是第一次和oppo合作了),是否有些創意想法沒有通過本片表達出來?能否給大家展示下?
回答:和OPPO的合作流程比較簡單,客戶那邊會提前給我一個簡單的brief,然後我會和他們明確幾個點:這次產品的賣點,他們的slogan以及大致期望的風格。
這次他們的賣點有三個:1.天線設計2.背部曲線3雙攝,slogan是「前後2000萬」,然後他們希望在已有的風格(大膽色彩,節奏拼貼)上有一些新的突破。
接下來基本就放手讓我自己去玩兒了,他們在創意上不會給我什麼限制,因為在長期的合作中他們對我也比較信任,同時我也比較能把握什麼樣的創意是符合他們品牌形象同時也是有趣的。
有時候我會給他們提供一個moodboard,類似一些視覺參考的集合,讓他們知道大概的感覺,但這次我不希望太受到同類參考的影響,所以直接跳過,開始嘗試做一些styleframe以及animatic。
Animatic確認以後就是基於反饋做一些調整(比如這次將原本冰激凌的場景換成了後面的牛頓球),然後就做具體的場景設計,打光渲染了。後面就是A-copy,B-copy以及成片。
周期大概在45天左右。
問題:創作過程中哪一部分是比較痛苦的?有沒有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
回答:也談不不上痛苦啦,艱難的部分可能集中在前期創意,以及中後期的場景顏色確定的部分吧。每一個項目開始,我總是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動機才能讓自己進行下去,最開始還是打算從視覺出發,刷了幾天的Pinterest,也沒有遇到什麼能激發聯想的東西,其實上一支R9s說是玩兒一些折射創意,但實際還是讓我覺得有些換湯不換藥的感覺,如果這次再延續這個思路,肯定也很難提起勁,畢竟現在市面上同類作品已經很多。不過最開始有確定一件事情,就是想做一個有樓房的外景,就像matthiasheiderich的攝影作品那樣。
( Matthias Heiderich 作品 )
http://www.matthias-heiderich.de/
https://www.behance.net/massju
然後想到一些體現賣點的零碎片段,比如直角的樓梯變彎,或者籃球場的三分線和手機背面弧線很像之類的,但是大的創意點沒有,心裡一直很焦慮。
直到要定創意的前一天,又翻到前段時間的網紅片<unsatisfying>,突然覺得從心理邏輯層面打動觀者的方式很有趣,把賣點放到幾個不同場景裡,每個場景都是一個將要發生的狀態,然後在下一秒發生一個意料之外的事情。
( Unsatisfying from PARALLEL STUDIO )
心裡一下有了個比較清晰的結構,把之前的一些碎片創意串聯起來了。這種感覺很像自己在一個黑屋子裡摸動物,突然間,抓住了個尾巴。然後我會立馬去衝個澡,一邊衝一邊把影片在腦海裡過一下,就好像趁逮著尾巴的機會,看看耳朵長什麼樣,臉長什麼樣。接著就卡在了如何觸發的問題上,如何設計掉落,或者觸碰,很自然的想到了"手",但又不可能實拍,洗完澡出來,看到了桌子上的手模,然後我知道,就用它了XD。
創意部分總是一個坎,坎前是煎熬的,但邁過去又是最開心的。
後面的執行階段,我又犯了選擇綜合症的問題,可能因為是soloproject,感覺有更多的嘗試成本,反而感覺自己在很多選擇上變得不果斷。比如顏色的搭配,以及那個場景的細節設計,糾結了了很久,但最後還是選擇了最簡方案,覺得自己在設計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加強,特別是對色彩的敏感度。
始料未及的可能是心理原因,因為這次製作oppo的項目同時還在做一支小米的MI6和一支ONEPlus,為什麼接這麼多也是我自己年初給自己挖的一個坑XD,去年底因為女兒的降臨,我自己也在思考是不是應該在創作方式上有一些轉型,以往我都是soloproduction,但考慮到孩子的出生,以後需要留出更多家庭時間,所以今年初開始嘗試以導演的方式邀請其他小夥伴一起來完成項目,而OPPO這支算是在兩支團隊作業的間隙給自己留下的一個比較獨立的創作空間。但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卻發現項目的重疊的很多問題。OPPO的創意階段正好是MI6的衝刺執行階段,而OPPO這邊自己在場景視覺上一直拿不準,同時又要開始做ONEPlus的創意設定,每一個節點都沒有餘地,心理壓力蠻大的。
問題:對現在的作品滿意嗎?
回答:恩,做到最後對作品其實有些麻木,我覺得這次的創意出發點還是有意思的,但在很多設計上沒有到很理想,確實是能力限制,我想可能再去多做一些關於色彩和平面設計上的練習,訓練這方面的敏感度吧,早期的animatic裡面有些段落和鏡頭換掉了,可以給大家展示下,但基本想實現的都實現了。
( Animatic )
問題:在產品外觀展示和豐富的動畫之間如何權衡,使之不喧賓奪主?
回答:我覺得還是基於產品而定吧,比如一個產品的外觀設計非常不尋常,有很多文章可做,那鏡頭設計就可以從外觀本身出發。而類似OPPOR11這種類型的影片我認為它所表現的品牌調性要大於它對外觀本身的展示,所以在創意上更注重整體風格的記憶度和辨識度,與賣點關聯就好。所有的動畫設計肯定都需要有目的性,而不只是炫技。
問題:片中由許多的clip組成,主要是在5個場景中演繹,動和靜銜接有哪些小竅門?場景之間銜接有何技巧?
回答:我想首先是有音樂,然後把想到的鏡頭往裡里鋪,這個過程中對空白的部分一定會產生一些想法,把想法做出來放進去不斷播放,調整,直到比較滿意為止~
問題:看到本片是使用MaxonCinema4D配合OctaneRender,越來越多的動態圖形設計師使用這種搭配,給大家一些使用這方面的建議和技巧。
回答:OctaneRender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渲染器,它的體驗很像是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拿掉一樣,你可以很快將腦海中的想法呈現出來,而且完成的很漂亮。但缺點是由於完全基於真實算法,讓你沒法像普通渲染器那樣排除物體和光線,需要用最真實的方式。所以我覺得在打產品上要多用黑旗來遮住不需要反射的部分。另外是要好好利用Octane的預估渲染時間的功能,可以很好的控制和優化渲染時間。然後Octane存儲材質預設和渲染設置都很方便,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問題:在科技產品廣告方面,你已經有了相當多的作品,對這類作品已經很有話語權,說說這類商業項目中有哪些注意的地方?或者你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從創意到執行的流程辦法?有哪些和大家分享的。
回答:我覺得流程上應該也差不不多,就像上面說的從concept到animatic到A-B-copy,然後就是對於科技產品第一位的還是產品做漂亮吧。創意的部分我覺得首先還是需要基於品牌本身的影響與他們的目標群體考慮,比如OPPO是面向年年輕,活力的群體,所以創意方向上就肯定不會去考慮黑暗,科技的方向。實際上我是個不太會總結經驗的人,感覺自己做了這麼多手機廣告,但也沒有種駕輕就熟的感覺,反而每次都是拼了老命,僥倖過關。
問題:從最早的4年年前第一個項目小米手機2-MIUI自由桌面到後來AcerLiquidX1、OPPOR7、OPPOR9、OPPOF1、OPPOR9s、MI6、OPPOR11這些作品中你最喜歡哪部?因何喜歡?
回答:哇,你竟然還知道我那麼早的作品。
MIUI是剛入行,最拼的時候,那種激情可能現在再也找不回來了~;
Acer是我的第一次freelancer;
R7是第一個產品視頻;
R9雪巖灰應該是個很好的轉折,讓我和客戶都開始嘗試更大膽的創作;
R9s是最驚心動魄的一次,做一半水冷爆了;
而這次MI6,R11,ONEPlus三連發是一個新的挑戰,可能是我工作方式的一個轉折點。
對了,就在昨天R11的發布晚會期間,OPPO破例將這條廣告投上了衛星電視,能讓全國觀眾看到,這也讓我特別開心,算是個小裡程碑吧。每一條作品都烙印上了一段經歷,都很珍貴吧。
問題:作品創作中創意的源泉?
回答:這次的創意過程上面有寫啦。來源其實是挺不確定的,可能是一部影片,一張圖片,甚至可能就是忽然莫名冒出來的吧。有的時候我甚至會感覺靈感永遠會出現在創意思考的3/4時間段,不是來源某個事物,而是基於快到deadline的心理壓力。
問題:成長過程中,對你創作風格產生影響的數字藝術家或者動態圖形設計師是哪幾個呢?關注那些動態圖形設計師呢?
回答:我覺得影響最大的還是日本元老級動態設計師takuyahosogane,他的作品動態與音樂的配合非常棒,對我的啟發非常大。當然動態上還有jr.canest以及動態邏輯上的天才-sandervandijk。
takuya hosogane
https://vimeo.com/hsgn
Jr.canest
https://vimeo.com/jrcanest
Sander van Dijk
http://www.sandervandijk.tv/
https://vimeo.com/sander
問題:日常生活中是怎樣的一個人?MotioDesign之外還有哪些愛好呢?
回答:我老婆說我特理工男,雖然我很想生活得更設計師一點XD,除了Motiondesign我比較喜歡前沿科技產品,特別是AI機器人相關的,新的生活方式產品。
問題:還有哪些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或者創作經歷想要與大家分享的?對新加入到這個行業的人有哪些建議?等等...
回答:其他好玩兒的事情下次再分享吧,前面寫得有些多,再聊下去怕大家看不下去了^_^,建議的話,我覺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真相吧。
一個就是直到現在,我一次性調出來的動態一定是慘不忍睹的,但這是正常的,接著不斷調整直到自己滿意就好,有的時候可能會花很長時間。所以當你剛上手覺得好像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其實只是因為調的不夠久而已。
另一個是很多好的想法其實是碰出來的,想到什麼就趕緊去執行,不要一直在大腦裡假設,但下不去手,如果發現自己進去這個狀態就立馬停下工作,換個環境清醒一下,想想接下來回到電腦前立馬要做一件麼事,下定決心後就馬上動手~
最後一條就是一定不要將就,覺得創意不夠好就一直想,覺得動態不夠滿意就一直調,直到滿意為止,有人會說如果時間不允許怎麼辦,實際上如果時間能夠給你造成足夠壓力,往往在臨近deadline的時刻,你就做到了~
問題:經常聽到大家親切的叫你「燒麥」(somei),想問這個名字的由來,我猜是日本音樂家秋田昌美(Merzbow)09年創作的專輯「Somei...」
回答:哈哈哈,不是,其實原因很簡單,高中的時候,我自己畫了個虛擬人物,想起個名字,一個酷愛日本漫畫的同學告訴我了這個名字,我一聽感覺蠻像我特別愛吃的燒麥,所以就自己拿來用了。後來發現它其實是一種櫻花的名字,有點小尷尬。不過我對它的解讀是SOME+I,很多個我的意思,也是英文的正確念法,讀起來更更像"燒麥」了,哈哈~
(創作手稿)
結語
以上就是微酷給大家帶來的SOMEI創作的OPPO R11 廣告的幕後,希望大家喜歡,非常感謝SOMEI接受我們的專訪,實際上還有很多SOMEI提供的圖像素材由於篇幅有限,並沒有完全展示開來,希望後邊有機會SOMEI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分享,想找「燒麥大神」的在
Momentor.tv你就可以找到。
我們也期待SOMEI在接下來的創作中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 END -
更多相關
專訪zaoeyo@Pause 2017 片頭創作的背後
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臺灣Designer
本文中引用的視頻均來源於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公司、組織及作者所有
發現精彩 尋找有趣
Weicool.TV
商務合作QQ:495097683
創意討論群 34677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