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 劉慈欣再談《三體》

2021-02-22 新京報書評周刊

▲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封面。


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ID:ibookreview

『與90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出版在即,本文是作者劉慈欣為英文讀者寫的一篇介紹《三體》和中國科幻小說的文章。

◎劉慈欣:《三體》和中國科幻小說

——可能世界中最壞的一種,以及可能的地球中最好的一個

幾年前,一部科幻小說在中國面世,它有一個奇怪的標題:《三體》。

這部小說一共有三卷,整部書的標題是《地球往事》,第一卷《三體》(註:英文版正式譯名為《三體問題》)之後的兩卷分別為《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中國讀者更習慣把整部作品稱為《三體》。

▲劉慈欣《三體》封面。

科幻小說在中國是一個不太受重視的文類。評論界一直把這個類型當作是青少年文學的一個分支,對它沒有多少興趣。《三體》的主題——外星人侵入地球這個題材並不少見,但關於它的討論卻很少。

因此,當這本書在中國引起了廣泛的閱讀興趣並引發大量爭論時,每個人都為之驚奇。人們在平面媒體和網絡上對《三體》的討論是空前的。

舉幾個例子。中國科幻小說的主要受眾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但《三體》卻得到了IT企業家的注意。在網絡論壇上和其他一些地方,他們就書中的各種細節(比如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黑暗森林」理論,還有外星人對太陽系的降維攻擊等)展開爭辯和討論,用它們來比擬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接著,《三體》引起了長期被現實主義文學所統治的中國主流文學界的注意。《三體》就像是突然闖入人們視野的怪獸,令文學評論家們迷惑不已,但卻又無法忽略它的存在。

這本書甚至對科學家們和工程師們也產生了影響。一位宇宙學家兼弦論物理學家李淼寫了一本書,名為《三體中的物理學》。許多航天工程師都迷上了《三體》,中國航天局甚至邀請我做他們的顧問(雖然在我的書中中國航天局被塑造成保守、狹隘的形象,一位極端激進的軍官甚至要藉助暗殺多人的方式才使新的思想得到採用)。這些反應可能對於美國讀者並不新鮮(比如《星際迷航中的物理學》,NASA科學家也經常與科幻作家合作),但在中國卻是聞所未聞的。這與上世紀80年代以來官方壓制科幻小說的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網絡上,有許多讀者為《三體》創作歌曲,還有很多讀者渴望有人把它拍成電影,有人甚至不厭其煩地用其它電影的片段剪接成《三體》的短片。新浪微博上有大量用戶的ID來源於《三體》中的角色,他們用書中人物的口吻對時事進行評論,拓展了小說中的故事。基於這些虛擬ID,有人開玩笑說「ETO」已經準備就緒了(ETO,地球三體組織:小說中地球叛徒組成的三體侵略軍第五縱隊)。中國最大的電視臺CCTV曾經舉辦了一系列關於科幻小說的訪談,有一次在現場的上百名觀眾突然喊起了小說裡面ETO的一句口號:「消滅人類暴政!地球屬於三體!」兩位電視主持人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狀況。

當然,這些事件也僅僅只是中國科幻小說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歷史中新近發生的事。

中國科幻小說誕生於20世紀初,清王朝的統治在那時已經搖搖欲墜。當時的中國學者接觸了西方科學技術,對它抱有很大的好奇,並把它看作是把這個國家從貧窮、孱弱和全面落後中拯救出來的唯一希望。當時出版了許多普及和思考科學的著作,包括一些科幻小說。失敗的戊戌變法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著名的學者梁啓超寫過一部名為《新中國未來記》的科幻小說,其中寫到了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這個圖景直到2010年才成為了現實。

在中國,科幻小說像大多數文類一樣服務於現實的目的。在它誕生之初,夢想中國有一天強大起來、擺脫殖民掠奪的中國人用它來宣傳他們的理念。在清末民初的科幻作品所設想的未來中,中國往往是一個強大、富裕、先進的國家,在國際上受尊敬而不是被壓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小說成為了普及科學知識的工具,主要創作對象是兒童。大多以技術設想為核心,沒有或少有人文主題,人物簡單,文學技巧簡單甚至單純。很少有故事在火星軌道之外展開,大多數都發生在離現在不遠的時代。在這些作品中,科學技術總是正面力量,科技帶來的未來總是一片光明。

考察這個時期的科幻小說,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社會主義革命之後的早些年,對政治和革命的熱情滲入了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空氣中似乎都洋溢著共產主義理想的味道。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可能會期待在這一時期的科幻小說中讀到各種對共產主義烏託邦的描寫。但事實上卻連一部這樣的小說都找不到。實際上不存在以共產主義為主題的小說,沒有一部小說為推廣這一概念,勾勒過哪怕最粗略的圖景。

到了八十年代,鄧小平的改革開始初見成效,西方科幻對中國科幻的影響開始表現出來。中國的科幻作家和批評家們開始爭論科幻小說到底應該是姓「文」還是姓「科」,最終以文學派的勝利告終。這場爭論對中國科幻未來的發展方向起到了巨大的影響,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科幻小說新浪潮運動在中國遲來的勝利。科幻小說終於擺脫了作為單純的科普工具的命運,開始能夠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從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國科幻小說經歷了一次復興。新作者們和他們的新理念和上個世紀已經沒有多少聯繫,隨著中國科幻的多元化發展,它的特質中「中國化」的元素正在淡去。當代中國科幻和世界科幻小說越來越相似。比如在中國科幻作品中可以容易地找到與美國作家寫過的風格和主題相類似的東西。

值得注意的是,上個世紀中國科幻作品中的科學樂觀主義幾乎完全消失了。當代科幻反映出的對技術的態度更多是懷疑和憂慮,這些作品展現的未來是昏暗而不確定的。即使光明的未來時有出現,也是經歷了難以想像的大災難。

《三體》出版的時候,中國科幻小說市場焦慮而消沉。科幻小說作為一種文類的長期空白造成了讀者群體的小眾化。科幻小說愛好者們常常覺得自己好像孤島上的野人一樣受外人誤解。為了吸引圈外的讀者,作者們感到自己必須放棄原教旨主義的「科幻核心論」,轉為強調這個文類的文學性和現實性。

《三體》的一、二卷中體現了一些朝這個方向的努力。第一卷有很大篇幅發生在文革時代,第二卷中的中國未來仍然處於與現在相似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下。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第三卷出版前夕我的出版商和我本人都沒有對它抱太大的希望,因為隨著故事的發展,已經不可能再把第三卷放在現實背景下,我的筆觸必須伸展到遙遠的未來和太空中遙遠的角落。按常理推斷,中國讀者是不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的。

我的出版商和我的得出的結論是:既然第三卷不可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也許最好放棄吸引非科幻迷讀者的努力。於是,我寫了一部「純」科幻小說,這部小說我寫得甚是暢懷,因為我自認為是個硬科幻愛好者。這樣,我為我自己寫了第三卷,寫的儘是多維宇宙、二維宇宙、人造黑洞、小型宇宙之類的東西,還把時間線拓展到了宇宙熱寂的時刻。

然而,令我們大跌眼鏡的是,正是完全為科幻愛好者創作的第三卷,使得整部作品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三體》的經驗使得科幻作者和評論家們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科幻和中國。他們意識到他們忽略了中國讀者思維方式的轉變。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速,新一代的讀者不再和他們的父輩一樣,把視野局限在狹小的現在,而是轉向了未來和更寬廣的宇宙。中國的現狀有點像美國的黃金時代,科學技術展現了一個充滿奇蹟的未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並存。這是科幻小說發展與繁榮的肥沃土壤。

科幻小說是關於可能性的文學。我們所生存的宇宙也是無數個可能性中的一種。對於人類,一些宇宙比另一些更好。而《三體》展現的是可能世界中最壞的一種,是所能想像的最黑暗、最殘酷的宇宙圖景。

不久以前,加拿大作家羅伯特•索耶訪問中國,當他討論三體時,他把我選擇這一可能世界中最壞世界的原因歸結於中國歷史經驗和中國人的特質。作為加拿大人,他聲明自己對人類和地外文明的關係持樂觀觀點。

我不認同這一分析。在上世紀的中國科幻作品中,宇宙是友好的,大多數地外文明以朋友或導師的形象出現,它們擁有上帝般的耐心和寬容,為我們,一群迷失的羊群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例如,在金濤的《月光島》中,外星人安撫了經歷過文革的中國人的精神創傷。在童恩正的《遙遠的愛》中,人類與外星人的愛情生動而莊嚴。在鄭文光的《地球的鏡像》中,與性情溫和、道德高尚的外星人相比,人類是如此的墮落,以致於外星人被嚇得逃離了地球,儘管他們擁有先進得太多的科技。

但反觀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地位,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在宇宙中不像現代的加拿大,倒更像500年前歐洲移民到來之前的加拿大土著人。當時,由不同民族組成並代表至少10個語族的上百個部落,共同居住在從紐芬蘭省到溫哥華島的加拿大。對他們來說,與作為高級文明的西方人的接觸,更接近於《三體》中所描繪的那樣。由加拿大土著人作家喬治斯伊拉茲馬斯和喬桑德斯所著的書《加拿大的歷史:一位土著人的觀點》,對此有著刻骨銘心的敘述。

我在《三體》中描寫可能世界中最壞的一種,是希望我們能努力使地球成為所有可能的地球中最好的那一個。

(*英文原載TOR.COM,原標題:TheWorst of All Possible Universes and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Earths: Three Bodyand Chinese Science Fiction;譯者:清水白石)

☆ 最後提示一下大家: 書評君的微社區已經開張了,入口就在首頁下方自定義菜單的最右側,或者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

————新京報書評周刊————

如果覺得以上內容可讀和有價值,歡迎推薦給其他朋友和在「朋友圈」轉發。

點擊標題下方「新京報書評周刊」字樣,關注我的公眾帳號。或查找公眾號「新京報書評周刊」搜號碼ibookreview,也能成為我的朋友。

相關焦點

  • 不把《三體》交給好萊塢卻選擇網飛,劉慈欣只為捍衛「三體精神」
    《三體》的事在網上引發關注,看來劉慈欣這個《三體》IP真的是國際化大IP,連國外劇作方都想來分一杯羹。,卡梅隆在來中國宣傳《阿麗塔:戰鬥天使》的時候,便對談劉慈欣,當劉慈欣問卡梅隆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科幻片時,卡梅隆則說:「想看《三體》。」
  • 劉慈欣訪談錄(中):《三體》有續集嗎?電影進展如何?
    李召:目前《三體》這麼火的情況下,您會不會考慮有續集,或者是後傳、前傳之類。劉慈欣:我現在主要考慮還是寫新的長篇小說,如果以後實在寫不出來了,再考慮寫什麼後傳,前傳之類。對歌者文明的描寫採用了陌生化的手段李召:我再引申一下,在《三體2》序章中,葉文潔向羅輯講宇宙社會學公理的時候,見證者是一隻螞蟻,在《三體2》最後一章中,羅輯在葉文潔和楊冬墓前向三體文明宣布他的震懾計劃時,見證者也是一隻螞蟻。其實從螞蟻到人類(就是維度的差別),三體人把人類叫做蟲子。
  • 劉慈欣回應《三體》英文版排名起伏:當做良好開端
    劉慈欣回應《三體》英文版排名起伏:當做良好開端 2015-01-10 20:03: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以作品《三體》引發中外關注的科幻作家劉慈欣10日在北京坦言,《三體》英文版在美發行時曾在短期衝到亞馬遜排行榜30餘名,如今已無影蹤。
  • Netflix拍《三體》靠譜嗎?|三體|netflix|萊恩·詹森|劉慈欣|...
    Netfilx同時公布了一套堪稱豪華的主創團隊:《權力的遊戲》編劇David Benioff及D.B.Weiss(簡稱2DB)負責劇本改編;吳宇森、布拉德·皮特、萊恩詹森、裴淳華擔任聯合執行製片人;《三體》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三體Ⅰ》和《三體Ⅲ—死神永生》)將共同擔任該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此外還有亞歷山大·伍(Alexander Woo
  • 《三體》是中國版《星際穿越》?劉慈欣:二者有相通
    日前,被稱為「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斯波坎會議中心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最佳長篇故事獎,這也是亞洲人第一次在國際上摘得雨果獎。本次獲長篇小說類雨果獎的是英文版《三體》系列的第一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
  • 《三體》勇奪雨果獎 現場實錄-劉慈欣,三體,科幻,小說...
    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第一部)獲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項。劉慈欣並未親自前往美國,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上臺領獎。他希望《三體》英文版的獲獎會是科幻跨越民族、國家界限的一個見證。劉慈欣:讓我們仰望星空吧別笑,「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至世界水平」的劉慈欣告訴我們,我們需要仰望星空,特別是在這個高度現世主義的民族小火爐,紅銅盆,羊蠍子。劉慈欣和他的編輯姚海軍在爭論「科幻迷」。
  • 美國人要拍《三體》?編劇能力被質疑,劉慈欣卻這樣說
    但在早些日子,《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卻嚴詞闢謠,否認了這一消息。要知道它除了一部《黑鏡》以後,便再無任何與科技題材相關的影視作品。今年,距離劉慈欣籤下改編合同過去了11年,遊族《三體》開機過去5年。科幻文則以劉慈欣為代表,他寫出的《三體》可以說塑造了一代人的對宇宙的認知。
  • 鈦妹對話劉慈欣:《三體》電影處境險惡
    鈦妹註:初次看到大劉老師時,會覺得跟想像中幾乎一模一樣,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無論多麼高大上的場合,他的樸素大叔氣質、穿著,都顯得特別的獨樹一幟,幾乎一眼就可以認出來,不過那一開口即讓人陷入沉思的氣場,才會讓人不自覺地意識到,wow,這就是劉慈欣,那部幾乎在科技圈,尤其是網際網路圈流傳甚廣的《三體》小說作者。
  • 劉慈欣《三體》電視劇終於開拍!只可惜...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
  • 《三體》《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再出神作!
    如果你是大劉(劉慈欣)的資深讀者收藏過劉慈欣的書或者一直在等《流浪地球》第2部或者在B站訂閱了2021年《三體》動漫那這套書可以閉眼買絕對不會後悔作者劉慈欣更多的優秀作品比如《鄉村教師》、《球形閃電》《朝聞道》,還有那部神作《三體》拍成電影又會多牛X於是,這一年我們叫它:中國科幻元年大家好像看到了中國科幻即將崛起
  • 劉慈欣和《三體》:科幻小說與宇宙情懷
    科幻作家劉慈欣隨著影片《星際穿越》的熱映,再加上《三體》小說的第一部英文版在美國上市,《三體》電影版進入前期籌備,劉慈欣再次成為科幻文學圈子裡最令人矚目的作家。2010年,《三體》第三部出版,將近150萬字的三部曲全部與讀者見面,劉慈欣已然奠定他在中國科幻文學中的地位。他被譽為「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的作家。
  • 劉慈欣:科幻的小說顛覆了美國科幻帝國的認知《三體》
    ,而是他花了四年時間完成的《三體》這套書籍,三體共有三集分別123部, 劉慈欣在2006年5月完成三體第一部的時候《科幻世界》出版就受到廣大粉絲追捧,一直持續了半年多,到年底結束。同年憑藉該作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於是粉絲們紛紛留言給劉慈欣,讓他趕緊把第2部寫出來,於是劉慈欣在2007年底完成系列續作《三體2·黑暗森林》,於2008年5月出版。 2010年10月出版第三部《三體3死神永生》再度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
  • 劉慈欣、Netflix聯手!《三體》系列將拍攝劇集
    終於可以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部上映的《三體》了。」在Netflix(網飛)將拍攝《三體》英文系列劇集消息傳出後,有《三體》書作粉絲感嘆道。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9月1日,Netflix宣布將拍攝劇版《三體》,《權利的遊戲》主創人員參與製作,小說作者劉慈欣擔任製作顧問。
  • 《三體》影視化為何一直難產?劉慈欣後悔不已:我就不該出賣版權
    如果真有時空穿越機,劉慈欣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返2009年,全力阻止自己不要用10萬塊的「白菜價」賣掉《三體》的版權,而且還是遊戲和影視的永久版權!劉慈欣事後懊悔不已:「當時我的其他作品還有人來問,有的還轉讓出去了,但是《三體》無人問津。」一時衝動,他低價出讓了《三體》的版權。而撿了大便宜的買,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導演,根本無法將恢弘的《三體》完全影視化。
  • 奈飛將拍攝劉慈欣科幻巨作《三體》
    ■本報記者 王筱麗流媒體巨頭奈飛日前宣布將製作根據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代表作品《三體》改編的英語劇集,將由《權力的遊戲》主創大衛·貝尼奧夫、D·B·威斯以及劇集運作人亞歷山大·吳共同製作,劉慈欣和《三體》英語版譯者劉宇昆擔任顧問製作人,劇集已獲得整季預訂。
  • 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將被Netflix改編成電視劇
    美國視頻播放類巨頭Netflix(網飛)周二宣布,中國廣受好評的《三體》三部曲將被改編成英文電視劇。豪華編劇團隊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講述關於人類第一次與外星文明接觸的故事劉慈欣表態劉慈欣推文稱:&34;《三體》三部曲的成就三部曲由三部小說《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和《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2006年在中國首次連載,被《紐約時報》稱讚在國際範圍內推廣中國科幻小說。
  • 劉慈欣破誓籤約奈飛《三體》拍攝版權,三體迷心中五味陳雜
    文/舒筱米01此前,劉慈欣在宣傳自己《三體》作品的時候,曾接受過記者採訪。記者問他,是否會考慮跟好萊塢的合作。劉慈欣說,《三體》不符合好萊塢科幻片創作中的核心規則。原話是:「好萊塢的科幻片故事、背景都可以很複雜,很曲折,但主題不能複雜,必須是黑白分明的主題」。
  • 這就是劉慈欣心目中的《三體》電影
    (王壬/圖)剛獲得「雨果獎」的原著作者劉慈欣,用使用了多年的一個ID評論:「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在時下最火的知識類社交網站「知乎」上,網友們變換角度誇讚《waterdrop》(《水滴》)。
  • 視頻曝光,《三體》動畫來了!劉慈欣:期待「讓我倒吸一口冷氣」
    現場,B站正式宣布改編自劉慈欣原著小說的《三體》動畫項目啟動。《三體》動畫概念宣傳視頻:早在2014年年底,拿到改編權的遊族影業就曾宣布,正式開拍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同名電影,預計2016年上映,但這個許諾卻一再「跳票」,直到今天電影《三體》也不見身影。而B站動畫項目的啟動再次讓一眾粉絲再次有了新的盼頭。
  • 世界網際網路巨頭,擬砸10億美金拍《三體》,劉慈欣卻高興不起來
    之後,有媒體就此事聯繫了劉慈欣本人,大劉的回應有些意外,但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大劉表示,自己不太了解《三體》電視劇改編一事。他說:「不是我在和亞馬遜那邊談,應該是改編權的持有方在和亞馬遜談。」也就是說,劉慈欣對於自己的的科幻巨著《三體》,被誰、被以怎樣的方式搬上大銀幕,沒有任何話語權。他只能期待版權持有方,能找到一個好的下家,讓科幻迷們有生之年可以在大熒幕上一睹神作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