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微信號:ppdianying)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即使上映已34天,《戰狼2》的排片佔比依然高居前三。
總票房也不斷刷新著中國影史票房記錄,目前看來突破55億也只是時間問題,領先影史總票房榜第二位的《美人魚》(總票房33.9億元)也超過了20億。
而20億又是個什麼概念呢,這麼說吧,排名內地影史票房榜第六位的《變形金剛4》也不過「才」19.7億。
55億是個難以想像的成績,即使卡梅隆的《阿凡達2》2020年如期上映,也不見得可以成功挑戰這一票房奇蹟。
當然《戰狼2》能創造這一票房神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影片自身實力過硬以及或多或少存在的愛國情懷外,「國產保護月」也是一不可否認的重要因素。
如果備受期待的戰爭巨製《敦刻爾克》和漫威人氣新作《蜘蛛俠:英雄歸來》同期引進,勢必會長時間分走相當比例排片,而《戰狼2》的總票房也會有所下降。
可惜國產片中只有《戰狼2》成功把握住了機遇,一路高歌猛進,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
當然其他同檔期國產片不管質量如何也都佔了便宜,就連《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總票房也達到了5.3億。
目前《蜘蛛俠:英雄歸來》已經定檔9月8日登陸內地院線,而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也將於9月1日與國內影迷見面。
這兩部電影皮哥推薦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影院觀看,不管從口碑還是製作上,都是值得一看的。
因為兩部大片尚未在國內上映,粉絲們日夜在網上搜尋著資源,這時候一部《敦刻爾克行動》也悄然進入視野。
講真,如果你不留點心,可能還真就被這部山寨電影給矇騙了。
先來看看片名《敦刻爾克行動》,好像沒有問題,就是海報看著有點糙。
然而滿懷期待地找來觀看後,影迷們紛紛表示看了一部假電影,難怪影片名稱要被翻譯成《山寨版敦刻爾克》,並直呼「諾蘭看了都想打人」。
其實如果你較為關注歐美電影,看到這樣的山寨片名應該就會猜到這部影片的製作公司。
這家公司名叫Asylum,業內還挺有名氣,專門靠山寨大片賺錢,說通俗一點,就是蹭熱點。
公司名稱也很有意思,Asylum翻譯成中文就是精神病院,看來這家公司對自己的定位確實比較清晰,拍的電影基本也都是神經兮兮的,當然也可以善意地理解成純粹是為了惡搞。
除了這部《敦刻爾克行動》,這家公司還拍過《環大西洋》,嗯,《環太平洋》的山寨版。
《變形金剛》的山寨版,《變形機體》。
《2012》的山寨版,《2012世界末日》。
還有這部《史前一億年》,是不是聽著很耳熟,史詩級的那部叫《史前一萬年》。
這家公司出品的山寨電影還很多,這些只是代表,當然如果你一部都沒有看過,那皮哥為你感到慶幸。
皮哥大學時也曾被騙過一次,那部《2012世界末日》,等了很久都沒等到預告片裡的地震海嘯,看完後發現竟是一部公路片,幾個人物開著車一路跑,最後跑到洞穴裡死個人點出瑪雅預言就結束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家公司雖然頻繁蹭熱點,拍的片質量也不怎麼樣,但公司背景卻有點專業。
公司的三位創始人都曾在好萊塢專業影視製作公司威秀影業(曾製作《黑客帝國》)任職高官。1997年,三人共同創建Asylum公司以後,初衷也是想拍攝原創作品,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專業,躋身好萊塢一線。然而,你一家小公司玩院線怎麼比得過迪斯尼、華納、派拉蒙等大牌電影公司,最後迫於無奈,只能靠影碟租賃維持公司。
2004年,公司的主要合作夥伴,影片租賃巨頭Blockbuster找到Asylum的創始人之一大衛·拉特,要他們拍攝喬治·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世界大戰》。當時,史匹柏與派拉蒙也在籌拍這部影片,不過,原作者已離世60年,版權過期,沒有版權問題,那誰想拍都可以。於是Asylum果斷抓住機會,投入巨資50萬美元,立即趕工籌拍這一電影,並搶在史匹柏版《世界大戰》的前一天上映。
之後這部山寨版《世界大戰》又被Blockbuster公司買入10萬份拷貝碟,公司也因此狠狠賺了一筆。經過此事,Asylum的幾位創始人頭腦一下子開了竅,也重新定位了公司的商業模式,于是之後一部又一部的山寨大片橫空出世。
很難相信這家公司竟然至今從未虧本,劇本和陣容出來後,最多12天就能全部拍完。用最廉價的演員,最簡易的布景,最低端的特效,反正怎麼省錢怎麼來,要不然怎麼賺錢。
譬如《超級戰艦》下線時,製作方環球影業虧損了2億美金,但山寨版《美國軍艦》卻在收回成本外還賺了25萬美元,佔投資的50%。別看不多,但人家只要賺錢就算是達到目的。
當然Asylum老這麼搞,自然官司不斷,但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對策,先修改片名和封面,如果對方依然堅持對簿公堂,那Asylum也會堅稱我們這是原創作品,只是概念類似,但內容是完全原創的。
只是不管怎麼解釋,影迷們又都不傻,誰還不明白你的這點伎倆,不小心被騙了一次,以後就都當心了。
其實此類山寨片之所以仍源源不斷,主要還是搭蹭院線大片宣傳的順風車,享受免費廣告。國外有人熱衷於此,國內當然也屢見不鮮。
就說前段時間熱映的高分勵志佳作《摔跤吧!爸爸》,上映後好評不斷。
於是有人動起了歪心思,這不沒多久《打架吧!媽媽》已經開機了。
前年陳凱歌拍攝《道士下山》時,國內就有一部《道士出山》網絡大電影隨之問世,憑藉28萬的成本,狂賺2400萬。
之後其它影視公司也紛紛效仿,紛紛拍攝《道姑下山》、《道士降魔》等。
《捉妖記》熱映之後,同樣也有一部《捉妖濟》開始在視頻網站上線,而且還一口氣拍了三部。
不過與那部《寶寶別哭》的網大相比,這些劇最起碼還算有底線,《寶寶別哭》當時可是引起了公憤。
堂而皇之打著事件電影的旗號,主角更直接以「寶寶」、「蓉」、「阿哲」命名,而曝光的劇本顯示,劇情會「三虐寶寶:一搶妻、二搶產、三搶子」,其中甚至還有「寶寶捉姦」的情節。
且短短5天之後,該片殺青。
熱點蹭到這個地步,皮哥也是無話可說,這種劇組真不怕被人打嗎?真是為了錢連臉都不要了。
其它還有很多山寨片,如《我是潘金蓮》、《潘金蓮就是我》等等,皮哥就不一一列舉介紹了。
靠套路、投機拍電影,絕不是長久之計,還不如把這些小聰明用在對的地方,踏踏實實做好電影,才會被影迷和市場認可!
不多說了,影迷朋友們在觀影時,一定要擦亮雙眼,因為套路真的無處不在。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