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喜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電影沒有出現之前,就有很多關於笑的舞臺劇。在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中對我國喜劇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相聲,而相聲的發源地是京津地區。等等,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香港傳奇笑匠許冠文,這和北方的傳統相聲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從許冠文的出道說起了,許冠文剛開始是電視臺的主持人,這個身份和後來的「喜劇之王」周星馳的最初的職業很像,只是許冠文要早周星馳將近20年。而許冠文之所以能夠參與到電影事業,是因為得到了當時邵氏大導演李翰祥的賞識,對的,就是那個風月導演李翰祥,而許冠文也因為主演了李翰祥導演的《大軍閥》而一炮而紅,從此走上了開掛的電影事業。而李翰祥雖然是香港導演,但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內地人,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尤其是相聲和說書這樣的市井文化對他的電影影響尤為深刻。
在邵氏四大導演中李翰祥對中國文化的解讀是最為到位的,其餘的三位導演則是以武俠為主。而作為李導的親傳高徒許冠文自然學到了不少精髓,所以後來許氏喜劇的風格,只是把古代的市井傳統,進行了現代包裝,而在一些影片中,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段,這裡面最為經典的就是各種騙術,而這些騙術獵奇電影便是李翰祥當年為邵氏賺錢的拿手好戲,而許冠文做的,是對李翰祥導演喜劇作品的再包裝。
如果只是單純的對李翰祥導演作品的包裝,許冠文自然還算不上香港傳奇笑匠。許冠文在電影作品創作時,還特別注意結合當時的香港社會現狀,可以說看許冠文的電影,就是一幕幕香港七、八十年代的浮世繪。除了許冠文本人又導又演,他的兩個弟弟許冠傑和許冠英也經常參演他的電影,三兄弟中許冠傑因為是第一代的香港歌神,所以知名度更大。許氏喜劇的特點,經常會涉及到刻薄老闆和打工仔的針鋒相對,無論是《半斤八兩》還是《雞同鴨講》都是這些討論。然而那個年代的觀眾對許冠文這樣的喜劇套路完全無從招架,並且這些電影在日本推出的時候,也另許冠文在日本名噪一時,並被譽為「人情喜劇王」。
正是許冠文在李翰祥喜劇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小人物的同情和關懷,所以讓他的喜劇能夠更進一步,他也成為了那個年代香港電影的票房保證,可以說在周星馳之前,許冠文才就是香港的喜劇之王。許冠文之後,香港喜劇的接班人變成了王晶和周星馳。而周星馳因為個人的表演風格,將香港喜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他無釐頭喜劇風格包裹之下的,依然是對小人物生活辛酸的關懷和解讀,在一個個狂笑的設定之下,必然有一個針在戳痛著每個觀眾的內心。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內地重要的喜劇演員,徐崢,作為內地演員徐崢的表演風格很接近許冠文早期的表演風格,他們不同於周星馳誇張的面部表情,而更像是一個冷面笑匠。許冠文自己也承認徐崢的表演風格和自己很接近。而內地的喜劇之路除了早期的馮小剛的賀歲片自成一派,近年來以徐崢的《囧途系列》,寧浩的《瘋狂系列》,開心麻花團隊的舞臺喜劇的改編系列為主。這其中的《囧途系列》的第一部很容易就能找到許冠文的喜劇特點,往後推演觀眾們會發現,這個電影的導演和監製都是香港人,這也說明了許冠文在華語喜劇的影響力。
而許冠文今年已經70多歲了,早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近些年雖然還活躍在幕後為電影事業奔走,但是已經很少導演參演電影作品了。其實筆者認為這也是一種起碼的敬業精神,不像一些過氣的演員和導演,即使是再濫的片還要抄冷飯,仿佛必須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不可。這方面我們要為許冠文點讚,最起碼他不會拿自己的名聲搞營銷,抄冷飯。也希望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華語電影繼續發光發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