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先生通過醫務人員眾籌購買的手機,與女兒進行視頻電話。(醫院供圖)
蘇報訊(記者 李靜 通訊員 陶然 王紅霞 金林芳)「你大女兒這次考試得了滿分呢!家裡一切都好,你要好好養傷。」昨日,躺在重症監護病房懸浮床上的燒傷患者許先生通過醫護人員自發籌錢購買的手機,與家人通了視頻電話,焦慮的情緒得到了明顯緩解。
去年10月,許先生與妻子在一次煤氣爆炸事故中意外受傷,被送往蘇州市立醫院北區燒創傷中心救治。兩人都是大面積重度燒傷,許先生燒傷面積達85%、妻子燒傷面積70%,術後兩人轉入燒傷科重症監護病房繼續密切觀察。為減少感染,家屬無法在重症監護室裡陪護,只能定時探視。此外,為了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保障醫患安全,家屬探視也暫停了。此外,為避免手機信號過多,對監護儀器產生幹擾,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私人手機也不允許帶進重症監護室。
「現代社會無法方便地通訊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在醫院、在病房這樣的特殊場景裡。」蘇州市立醫院北區燒傷整形科主任金新源介紹,燒傷重症患者入住監護病房的時間往往長達數月,不少患者還要歷經多次手術,身體劇烈疼痛、創面換藥及併發症帶來的痛苦,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抑鬱、孤獨、絕望等心理問題,一些患者甚至會產生輕生的念頭。許先生入住重症監護病房的前兩個月,都躺在懸浮床上,渾身無法動彈,有時候情緒很不穩定,甚至拒絕進食。
為了幫助燒傷重症患者舒緩情緒、重建康覆信心,市立醫院北區燒傷科的醫護人員商量後,決定為監護病房的患者買一部「共享手機」,這樣既減少了信號幹擾,也能讓患者和病房外的家人加強交流。近日,該科室醫務人員發起眾籌,短短幾天就湊足了手機款,買來一部手機。
「爸爸,我今天在家裡很乖的。你也要加油,我好想你,你要早點回家呀……」昨天,躺在病房裡的許先生用上了這部醫護人員眾籌的「共享手機」,與女兒通了個視頻電話。和家人聊「天后心情好了很多,我也要配合醫生,努力康復。」許先生說。
「這部手機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能給患者帶來心靈慰藉的『良藥』。」金新源介紹,監護病房裡的患者症狀嚴重,一些氣管切開的患者無法說話、一些頭面部燒傷的患者無法睜眼,但是通過視頻電話,聽到家人的聲音或者看到家人的身影,很大程度上能舒緩患者焦慮、無望的情緒,對治療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