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17年上映的電影,收穫了一眾嚴苛影評人的好感,評分更是一直居高不下,不僅是這個電影的立意,還有其中蘊含的許多墨西哥元素都讓觀眾嘆為觀止。
整個影片的故事圍繞一個墨西哥男孩開展,他喜歡音樂,想要在家人朋友間證明自己確實有著這方面的天賦,更想像自己的偶像一般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家。
但殘酷的現實卻是米格的家族是整個墨西哥唯一不喜歡音樂的,因為他的曾曾祖父曾經為了音樂夢想而拋下了自己的家人,去往遙遠的地方實現音樂夢,從此音樂就成為了這個家族不能碰的東西,讓之後的沒代族人都不能從事音樂相關的活動。
影片一開始的基調是歡樂動感的,將米格一家的性格都完整地呈現了出來,整個墨西哥人的浪漫和愛音樂與米格一家從不觸碰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立關係,從開始就將音樂與家庭的矛盾點出來,貫穿了整個影片的發展。
僅僅看這部影片的名字可能會以為這又是一部老掉牙的追夢的雞湯片,事實證明這不是追夢的影片,也不是雞湯片,而是一部關於人生關於死亡的思考片。
影片的高潮在於亡靈節的到來,米格在這個日子無意間闖入了死後的世界,他能夠看到周圍活躍著的亡靈,他也成為了亡靈世界裡唯一活著的人。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鬼節跟墨西哥的亡靈節有相似之處,只是在中國鬼節是諱莫如深的節日,思念親人的同時也有著陰森恐怖的氣氛。
但墨西哥不同,這個節日同樣是悼念逝去的親人,卻是載歌載舞盛裝出行的日子。
《尋夢環遊記》打破了觀眾通常對死後日子陰森黑暗的想像,導演用宏大又瑰麗的手法,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給觀眾展現出了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死後的世界。
這個世界的色彩是紫色的,層層疊疊的高樓在燈光的掩映之下,像夢幻中的城堡,本是死後悽涼的世界如今看來卻像是未來的天堂之地。
雖然行人們都是骷髏樣的,早已沒了皮肉的他們看起來也不陰森可怖,盛妝的他們反而有積分的俏皮可愛,激發起觀眾對他們的認同感。
影片中最能觸動人的設定在於真正的死亡是被人遺忘,肉體的死亡僅僅只是在人間的消亡,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逝去。將逝者跟生者通過思念和遺忘聯繫了起來。
這一部具有很明顯墨西哥元素的影片,讓中國觀眾對於死亡有了不同的見解。也是一部能夠滿足各年齡階段的影片,小孩可以從中看到搞笑歡樂的元素,成人可以看到死亡的另一個意義。
2011年到2017年,這部影片製作了6年的時間,製作團隊在墨西哥當地進行實地的採風,還住到了當地的人家裡,無論是影片的音樂、色彩還是劇情場景的設置,都是經過了多方面的考量,力圖將這部影片的墨西哥元素做到真實。
萬壽菊、剪紙還有無毛狗、傳統食物等都具有明顯的墨西哥色彩,而米格到達的亡靈的世界,也是製作團隊進行史料考察後盡力還原出來的。
親情和音樂是這部劇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在音樂上這部影片插入了許多的原創音樂,好聽到讓你看到製作團隊滿滿的誠意,歌曲中的拉丁風情,旋律讓人仍不住在電影院就想隨著它起舞。
還有米格彈吉他,即使只是一個動漫人物,指法和演奏的細節都近乎完美地呈現給了觀眾。
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叫《Coco》,這也是劇中曾祖母的名字,這個滿臉皺紋的慈祥老人,看起來很讓人觸動,也正是這個名字似乎在暗示著觀眾這部影片其實是有個隱藏的主角,不是米格而是Coco。
電影本身應該走的是歡樂的基調,各種搞笑元素一個都沒有少,但因為與死亡相聯繫起來,又有戳淚感,不是一部傳統意義的搞笑片,也不是一部販賣焦慮的傷痛片,這種悲情和歡樂交織起,才更加的讓人深思。
前面的一個半小時給你的都是絢爛和熱鬧,但就最後那幾分鐘,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給你迎面一擊,眼淚譁啦啦地流下,但這些眼淚也不全然都是悲痛,裡面交織著愛與思念。點到為止,是導演的藝術。
全片的立意很高,很有墨西哥的特色,對於一直受著傳統文化,死亡是灰色恐怖的中國觀眾來說,他所傳遞的死亡並不是真正的死亡,只有遺忘才是真正的消逝,給了中國觀眾死亡的另一個解讀,溫情而浪漫,有淚點但煽情並不濫情,值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