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七夕節,現代人都會想到這是中國的情人節,或者就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但是其他關於七夕節的內容,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所以帶領大家來看看關於七夕節的一些歷史的演變與發展變遷。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可以說最早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婦女乞巧。
七夕節的起源
自然崇拜
「七夕」可以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除了牛郎織女星,其他東南西北各個方位都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十八星宿。所以說七夕節可以說算是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都是代表時間。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這個數字在我國古代是很有福氣的意思,比如什麼七星報喜之類,所以說,大家都說古時候大家還是很重視七夕這個節日的,因為有很好的寓意。
數字崇拜
除了時間崇拜,「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所以說,與時間崇拜的類似,七月七也是一種吉日,所以說,大家還是對此感覺到很崇敬的。
及時了解天氣預報,就上東方天氣網,東方網旗下的天氣網為您提供全國城市的天氣預報查詢,幫您及時了解天氣情況和空氣品質,方便安排日常生活和旅遊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