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了名奇了妙了,七月初七跟情人節有什麼關係!
小時候從來沒聽說七月初七是情人節啊!
1.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
2,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3.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
4,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5.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6.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
7.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10]
「拜託!七月初七一直是乞巧節,又不是情人節!」
關鍵詞:什麼是七巧節?七巧節,又名乞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關於七月初七的眾多內涵。讓我來給大家羅列下吧
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曬書曬衣
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
漢代七月七日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
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明明是有這麼豐富的含義的一個節日
卻只被大家拿來虐狗!
還有鋪天蓋地的廣告!
同學們,七夕那天再看到有人秀恩愛的
可以把這篇文章給他們看了!
中華文化這麼博大精深
書都讀背上去了啊!
不說了,我要去過小兒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