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七情六慾如何擺脫情感的枷鎖?

2021-01-09 麟凱講情感

《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由此可見人是有情感的。除非是聖人,才能做到無欲無求吧當我們從母體誕生,做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只要和外界有接觸,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反應,持有一定的態度。只要人存在,客觀事物存在,二者相互作用,就會產生情感。

情感是客觀存在的,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本身就蘊含了能激發人類產生情感的因素。比如欣賞一朵鮮花,看它美麗的顏色,聞它馥鬱的芳香,內心會產生美好的情感。比如結識一個心怡的朋友,他的談吐,他的行為能讓你產生傾慕的情感。再比如故鄉,提到這兩個字就能讓人產生無盡的思鄉情,最著名的要算余光中的《鄉愁》一詩了。

情感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也有主觀的一面。

人通過各自的心靈去感受世間萬物從而引發情感。但是每個人對情感的體驗是不一樣的,這與人的個性、道德經驗等有關的各種體驗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即使是一樣的環境,一樣的境遇,對生活的感受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好比去爬山,有的人一路上為美麗的風景感慨,而有的人可以一路無話到山頂。兩個相愛的人分手了,一方比較敏感多情,分手後很難走出情傷的痛楚;而另一方對情感比較麻木,分手後很快就能重新開始,往往就被當作無情之人。

那麼擁有情感是一件好事嗎?我覺得這真的是上天賜予人類最寶貴的能力了。這就好比我們擁有的味覺,通過舌頭上的味蕾,我們可以品嘗世間各種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體味酸甜苦辣鹹,可口的食物讓我們身心愉悅,回味綿長。而不好吃的,會當場吐掉,以後絕不再碰觸。所以情感的體驗必不可少。那些能讓我們開心的幸福的事情,就多多地去做吧。那些讓我們不開心的痛苦的人和事,就把他們吐掉啊。情感是不讓我們遭受傷害最好的保護機制。

情感會給我們帶來甜蜜,也會給我們帶來痛苦。而這往往取決於客觀事物能否滿足我們的需要。當客觀事物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就覺得幸福,不能滿足時,可能就會充滿失望。如果想要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就要讓自己的情感成熟起來。在個人需要無論是否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都能自覺地調節情感,使之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心靈。這就要求每個人對自己的心田進行耕耘灌溉,讓心靈受到更多文化的滋養,從而儘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你們感覺小編說的對嗎?

相關焦點

  • 「人有七情六慾,豈能無動於衷」如何理解?又該如何控制和把握?
    常聽人們說,人有「七情六慾,豈能無動於衷」?!那麼「七情六慾」到底指的是些什麼?做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又該如何控制和把握好這「七情六慾」呢?「七情六慾」是指多種心理上的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感情上的表現,或者是心理活動,而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種生理需求或者願望。而一不同學派和教義,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不盡相同,但總體說來,大同小異,本人還是傾向於上述的說法,因為該種說法基本上是屬於醫學範疇的,而本人認為,七情六慾應該是人在醫學方面身心情緒的反應。
  • 常說人有七情六慾,可你知道是哪「七情」哪「六欲」嗎
    常說人有七情六慾,可你知道是哪「七情」哪「六欲」嗎?七情六慾的說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你我皆凡人,七情六慾決定了我們的一言一行,甚至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可雖然七情六慾如此至關重要,又有幾個人了解它的具體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挖一挖,究竟是哪七情,哪六欲主導了我們的身軀。
  • 人物 胡海嵐:人為何會有七情六慾?
    未名導語:人為何會有七情六慾?我們的情緒受什麼控制,它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 如何面對人的七情六慾?傳習錄009
    人正要在此等時磨鍊。父之愛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個中和處,過即是私意。人於此處多認做天理當憂,則一向憂苦,不知已是『有所憂患,不得其正。王陽明的學生陸澄,忽然接到家信,孩子病危,於是整天悶悶不樂,憂思過度。王陽明見狀便說:這個時候最能體現我們平日所學,人就是要在這樣的時刻磨練自己的心性。
  • 解讀什麼為七情六慾
    可凡人存活於世間的的意義少不了七情六慾,可我們常說的「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哪六欲?有情有欲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但為什麼是七情六慾?先看看什麼是七情?「七情」最早見於《禮記·禮運》中,原文記載為:「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在《三字經》中也有記載:「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 強制執行後,如何儘快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擺脫
    法院裁決完成後,被執行人一旦怠於履行判決約定的義務的,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並把被執行人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一旦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被執行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對整個家庭都產生極大的不利的影響。
  • 劇綜|新劇《怪物》倆男人無法擺脫的命運枷鎖
    是電視臺最初運用『職場人Vlog』形式的綜藝,是了解最近人們多種多樣的掙錢方式以及真實職場生活的新概念觀察類綜藝節目。 束縛申河均與呂珍九的手銬,好似成為了這兩個追逐怪物的男人無法擺脫的命運枷鎖,營造出了微妙的氣氛,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怪物》講述了兩個人男人為了抓住連環殺人犯而打破法律與原則的故事。
  • 何謂「七情六慾」?為何要戒「七情六慾」?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何謂七情六慾?為何要戒七情六慾?」「七情六慾」,或者是把欲字下面的心拿掉,而說為「七情六慾」。這一般是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欲望,但其實這並不是佛法中的用語,在傳統的佛法裡面,只有六情五欲的說法,而不是說七情六慾。我們就先由佛法中的六情五欲來探討,然後再來說明七情六慾的部分。  在佛法裡面,六情其實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 都說人有「七情六慾」,那麼什麼是「七情」什麼是「六欲」呢?
    人類是一種有感情的高級生物,感情不僅豐富且多採。擁有各種感情的同時,人類還擁有了各種欲。當你看到別人擁有一個,你曾經一直想擁有的東西的時候,你的心裡活動,太概是這樣的,「我一直都想擁有這個東西,如果我也能擁有這個東西該有多好」。這個時候,你的思想讓你產生了欲望。
  • 《大追捕》:如何擺脫一場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有這些特徵的父母並不在少數,他們常常被稱為操控型父母。接下來我將結合影片及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從操控型父母的本質、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這樣的父母三方面進行分析。操控型父母的本質:表面上我都是為你好,實際上是一種情感勒索情感勒索,是一種不合理的情感控制。常常是發生在親密關係中,因著這種親密的關係一方大力施壓,而另一方就此妥協。
  • 一文讀懂:平常所說的「七情六慾」到底指什麼
    人們一般以「七情六慾」來泛指眾生的各種情慾。對於立志修行的人來說,除了受戒,就是要擺脫這些情慾。欲望「七情」在不同的學派中,有不同的解釋。儒家以「喜、怒、哀、懼、愛、惡、欲」為「七情」;中醫以「喜、怒、憂、思、悲、恐、驚」為「七情」;佛教則以「喜、怒、憂、懼、愛、憎、欲」為「七情」。
  • 什麼是「七情六慾」?
    人都有七情六慾,估計會說話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說過這句話,那麼,通常我們說的七情六慾是指哪七情和哪六欲呢?七情一般泛指感情表現和心理活動,而六欲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所謂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種感情。有儒家和醫家兩種說法。
  • 《人性的枷鎖》:從不同時期遇到的女人,分析情感的幾個發展過程
    一個人,若知道如何愛人,心底定會有充溢的柔情,又怎會毫無憐憫地傷害別人,用冷暴力這種殘酷且不負責任的方式冷落對方。直到,她心灰意冷,自行退卻。而他,卻不必承擔任何惡名,也無任何不舍與內疚。手段低劣卑鄙,薄情寡之極。
  • 鍾漢良穎兒領銜《愛情的開關》兄妹戀 擺脫了兄妹的枷鎖如何逃脫命運的捉弄?
    不是祝你們分手,而是「願天下有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娛樂圈裡的明星想撇清緋聞時,也經常用到這句:「我們只是兄妹」。偏偏粉絲們最想看到「終成眷屬」的「有情人」往往最後成為了「兄妹」,真是太讓人感到心酸了。但這種劇真的很受歡迎,好多人在知乎發問:
  • 真實改編《永不妥協》:婚姻不是枷鎖,女性別在婚姻中迷失自我
    婚姻不應該是女性的枷鎖很多女性抱怨自己的婚姻怎麼這麼不幸:老公如何出軌,老公孩子多麼無能。但是要比誰的婚姻更慘,相信大部分人也比不過電影裡《永不妥協》裡的這位女主人公。她離了兩次婚,兩次婚姻的三個孩子全部要由自己一個人撫養,而自己也沒有工作,身無分文。
  • 麻雀雖小,七情六慾俱全
    麻雀雖小,七情六慾俱全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於我小時候,也就是生活漸好的七幾年,我們農村孩子喜愛讀書,亦喜愛掏麻雀窩、取麻雀蛋什麼的;有時將五、六個毛絨絨、肉嘟嘟的小麻雀取走餵養,而不到三、五天,這些小麻雀都一一死去了
  •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哈利波特,是他的命運,也是他的枷鎖
    其實在出演哈利波特之前,丹尼爾已經有了演藝經歷,而且因為父母也都從事演員相關行業,丹尼爾對演戲也有獨特的理解,這才能把哈利波特加注自己的情感表現地活靈活現。就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最後一幕,導演NG數十條,最後他讓丹尼爾自由發揮這句臺詞的情感,這才有了經典的回望霍格沃茨:「I’m not going home,not really.」。就這樣一句話,小丹尼爾的眼神充滿了期待,留戀,躊躇滿志的複雜情感,如此細膩的情感投入,正如J.K.羅琳所說:不會再找到一個更好的哈利波特了。
  •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哈利波特,是他的命運,也是他的枷鎖
    其實在出演哈利波特之前,丹尼爾已經有了演藝經歷,而且因為父母也都從事演員相關行業,丹尼爾對演戲也有獨特的理解,這才能把哈利波特加注自己的情感表現地活靈活現。就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最後一幕,導演NG數十條,最後他讓丹尼爾自由發揮這句臺詞的情感,這才有了經典的回望霍格沃茨:「I’m not going home,not really.」。
  • 女性的意識逐漸覺醒,且看丁玲筆下的莎菲,如何衝破封建枷鎖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現代作家丁玲所創作的一篇關於女性意識覺醒,想要衝破封建的枷鎖,擺脫當時女性生存的困境,實現作為人的價值。作為中國著名的現代女性作家之一,丁玲的很多小說都是關於女性的,通過小說的內容來反映當時社會女性的境遇和生存現狀。
  • 水滸英雄的雙重歸宿:只有兩個人,擺脫了天星神位的宿命枷鎖
    但這也帶來了另一個麻煩,有來必有回,有降必有升。降臨到世間的天星總會再歸天。一般情況下,這意味著託體者的死亡。比方羅成既死,白虎星才能歸位。但在水滸裡程序不完全是這樣的。我們知道,在經歷了徵四寇之後,梁山仍然剩下三十六人。又經歷部分折損而餘二十七。這二十七人中除宋盧吳花李等人被奸臣所害而死,餘者此後仍然活了很長時間,但這種存活僅僅是肉身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