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全中國人民萬眾一心齊抗疫,女醫生們也是巾幗不讓鬚眉,衝在抗疫的第一線上,然而在電視劇、電影中和歷史紀實中,很少見到中國古代的女醫生,今天就讓我們來細數一下中國古代的女名醫。
義妁(shuo,四聲)
義妁是西漢時期的女名醫。相傳她年少時就對藥草非常感興趣,經常上山採藥為鄉親們治病。如果有路過的郎中,義妁會虛心地向他們請教醫術,久而久之,義妁的醫術已經非常厲害。傳說她曾經用藥粉和銀針就治好了一個患有大肚子怪病奄奄一息的病人。後義妁的醫術被漢武帝得知,於是就請她進宮,當了女醫侍,專門為太后治病。
鮑姑
葛洪大家應該都知道,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學者,同時也是著名的醫學家,而他的妻子鮑姑受到葛洪的影響,也精通醫道,醫術精良,尤為擅長針灸,擅醫瘤和疣。她長期隨丈夫在廣東羅浮山一帶行醫。鮑姑死後,嶺南人民為了感謝她,為她修建了鮑姑祠,以作紀念。
張小娘子
張小娘子,河南開封人,宋朝時期著名的外科醫生。中國古代優秀的外科醫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張小娘子不是出生在醫學世家,也沒有嫁給醫生,為何會成為一個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呢。這裡有一個典故,傳說一天有一個雲遊郎中路過張小娘子家門口,向她討水喝,張小娘子年老人鶴髮銀髯,氣度不凡,於是就請進們來好生招待了一番,老人見她聰明伶俐,手腳勤快,就在臨走的時候送了她一本醫書,並教了他許多開刀和製藥的外科秘方。經過不輟的學習和實踐,張小娘子終於有所成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外科女醫生,凡是瘡瘍癰腫的病人前來求醫,經她診治,無一不見奇效。
談允賢
談允賢是明代著名的婦科醫生,她的祖父母都精通醫術,因此談允賢很小就接觸到了醫學領域,再加上祖父母多年的言傳身教,讓她學會了很多醫學知識。婚後不久,談允賢患上了氣血失調的病,她沒有氣餒,把自己的疾病作為研究對象,配方開藥,最終竟然是治好了自己的病。後來她祖母在臨終前將一身醫術傳給了她,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打磨,談允賢成為了著名的婦科醫生。
曾懿
曾懿是晚清人,道光年間著名的女醫師。當時西風東漸,守舊的醫者一味地排斥外來思想。然而曾懿卻認為應博採眾長,因此她也研究了很多西方醫學典籍,博採眾長。她常常勸病人節勞以保腦力,多呼吸新鮮空氣以保護肺腑,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