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母,見過嗎?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治咳血、咯血、嘔血、衄血、尿血...

2020-12-25 騰訊網

血母(薯莨)

來源產地

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

5-8月採挖,洗淨,搗碎鮮用或切片曬乾。

生於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邊的雜木林、闊中林中灌叢中或林邊。

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及西藏等地。

別名赭魁、薯良、雞血蓮、血母、硃砂七、紅藥子、金花果、紅孩兒、孩兒血、牛血蓮、染布薯

【原形態】

薯莨,藤本,粗壯,長可達20m左右。塊莖一般生長在表土層,為卵形、球形、長圓形或葫蘆狀,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紅色,幹後紫黑色,直徑大的可達20cm以上。莖綠色,無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

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柄長2-6cm;葉片革質或近革質,長橢圓形至卵形,或為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5-20cm,寬2-14cm,先端漸尖或驟不,基部圓形,有時呈三角狀缺廖,全緣,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麵粉綠色;

基出脈3-5網脈明顯。雄花序重穗狀,通常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2-14cm,或更長;『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長約2mm,內輪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於花被片;雌花外輪花被片較內輪大。

蒴果不反折,近三稜狀扁圓形,長1.8-3.5cm,寬2.5-5.5cm;種子著生在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脫落。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微酸、澀,平。

活血補血收斂固澀。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瀉;外用治燒傷

《中藥大辭典》

澀,苦,寒。

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治產後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內傷吐血風溼關節痛痢疾瘡癤蛇咬傷外傷出血

《中華本草》

味苦;性涼;小毒

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主咳血咯血嘔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腹痛脘腹脹痛;痧脹腹痛熱毒血痢水瀉關節痛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磨汁塗。

相關焦點

  • 血見愁,見過嗎?止血,活血。治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
    調經,止血。用於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吐血,衄血,咯血,尿血。 《中藥大辭典》 甘,平。 止血,活血。治月經不調,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
  • 養陰清熱調經湯治療月經前後咳血、咯血、衄血者
    功能:滋陰清熱,涼血潤肺,調經止血。主治:月經前後咳血、咯血、衄血者。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方解:該病症以伴隨著月經來潮有規律性地出現咳血、咯血或衄血為臨床特徵,尤以月經前為多見,故古人有「逆經」「錯經」「倒經」之稱。
  • 飛龍掌血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作用飛龍掌血,為芸香科植物飛龍掌血的根或根皮。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根含白屈菜紅鹼、二氫白屈菜紅鹼等。具有祛風止痛、散瘀止血、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溼痺痛、腰痛、胃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勞傷吐血、衄血、瘀滯崩漏、瘡癰腫毒。
  • 中內歌訣:血證(上)
    】治火、治氣、治血辯證要點①辨病證不同;②辨臟腑病變之異;③辨證候虛實鼻衄熱邪犯肺【關鍵詞】鼻燥衄血,血色鮮紅+外感風熱【治法】清洩肺熱,涼血止血【代表方】桑菊飲【加減方】——胃熱熾盛【關鍵詞】鼻衄,或兼齒衄(血色鮮紅)+胃熱(口乾臭穢 煩躁)【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代表方】玉女煎【加減方】——肝火上炎【關鍵詞】鼻衄+肝火(煩躁+情志+兩目紅赤)【治法】清肝瀉火,涼血止血【代表方】龍膽瀉肝湯
  • 309、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310、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311、心氣不足,吐血,……
    黃土湯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幹地黃 白朮 附子​(炮) 阿膠 黃芩​各三兩 灶中黃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黃土湯,也是止血相當有力量的一個方藥。
  • 行氣活血,補氣生血,氣和血常需要共同調補
    人體的氣和血都是身體內的精微物質,有非常重要的身體功能,氣屬陽,血屬陰,這兩者互相依賴,互相協調,構成人體大多數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基礎。五臟六腑功能的正常發揮,也是有賴於氣血充沛,以及氣血能夠正常流暢,使臟腑之間的功能能夠正常地協調發揮互動。
  • 紅花為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良藥!
    紅花辛苦甘溫,入肺經而破瘀血、活血潤燥,消腫止痛(凡血熱血瘀,則作腫作痛)。入足厥陰肝經,肝為藏血之髒,生生之經,產後血暈口噤者,產後則肝血不藏,肝枯則風熾,所以血暈而口噤也。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紅花辛溫潤血,所以主之。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皆血寒不行,不能養肝之故。紅花辛溫,活血暢肝,所以主之也。
  • 飛龍掌血
    飛龍掌血藥名:飛龍掌血feilongzhangxue 別名:飛龍斬血、見血飛、飛見血、三百棒。
  • 【「血府逐瘀」的一點遐想…】
    對於身體而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就在互相的依靠和纏鬥中支撐著人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點點的「血淤氣滯」都沒有,那氣血便會運行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這個在宏觀物理學中叫作「加速度」,直到身體承受不了…也許武俠小說的「走火入魔」就是這個樣子吧!
  • 十六、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第十六(295條~311條)
    《金匱要略》       十六、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第十六
  • 白三百棒,見過嗎?活血止痛。治跌打損傷、開放性骨折、刀傷出血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乳癰,腫毒刀傷,咳血。 《中華本草》 味微甘;澀;性寒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瘡癰腫毒;乳房硬腫;麻疹熱毒;頭痛;牙痛、跌扑損傷;開放性骨折;咳血;刀傷出血
  • 這幾味中藥你都知道嗎?桂枝、蒲黃、前胡、茜草、蛇床子
    (2)風寒溼痺,經寒血滯之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癥瘕。(3)胸痺作痛,陽虛心悸。(4)虛寒腹痛。(5)陽虛水腫,痰飲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燻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