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開闢北極航線,英國抱怨威脅來了:中國海軍可直抵不列顛

2021-01-08 寰球新知訊

作為英國第一海軍大臣,拉達金10月8日在「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日益自信的中國,正不斷通過新興的北極航線,出現在英國的北部海域。拉達金擔心,氣候變暖,中俄聯手,新北極航線的開通,都威脅到了英國的國家安全。

拉達金認為,橫跨北極地區的海上貿易路線,將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航行時間縮短一半,英國就坐落在航道的出入口上,他擔心中國龐大的海軍出現在英國面前時,英國皇家海軍可能連還手之力都沒有。因此他呼籲議會關注本國海軍的發展。

這似乎更像是拿中國做砝碼,向國會要錢的節奏,只不過,拉達金的這種努力註定不會成功,破落帝國再也無法恢復往日榮光。

二戰時期,為支援盟國與德國法西斯軍隊進行戰鬥,美國和加拿大開闢了北極航道,運送了大批物資,有力的支援了盟軍的戰鬥。但當時只有夏季能夠通航,只要進入了8月之後,氣溫迅速降低,北極海域大範圍結冰,航道也就隨之中斷了。

然而誰能料到,二戰勝利70多年之後,隨著全球氣候發生變化,如今的北極航道,即便是進入10月份,依然可以不依賴破冰船也能安全,自如的航行,毫無疑問,這對於中歐貿易是巨大利好消息。能將前往歐洲的航程縮短近一半,航運時間減少10到12天之多。

與此同時,北極巨量自然資源,也變得更加容易開採,各大國圍繞北極的爭奪也在變得越來越激烈。正如拉達金所說,英國恰好就位於北冰洋與北大西洋航道的出入口位置。

這本來可以成為英國脫離歐盟之後的一大商機,讓自己成為中歐貿易的中轉口岸,坐收巨大貿易利潤的天賜良機。可是拉達金居然將此渲染成一種威脅,難道中國真的威脅到英國的國家安全了嗎?

當然不是,中國一貫秉持友好包容,互利互惠的態度開展對外貿易,再說,英國那貧瘠的小島子根本沒有任何吸引力可言,也就是他們自己當塊寶。而這些人費勁心機把中國扯進來,其實是一種心虛的表現。

按照《每日電訊報》的說法,由於缺乏人力,燃料和補給,總數只有19艘的23型護衛艦和45型驅逐艦,就有13艘無法出海。發動機問題也困擾著海洋級兩棲攻擊艦,讓原本前往加勒比海巡視海外領地的計劃不得不推遲一周。

2010年的審查中,皇家海軍的人員減少了4000至30000人,這使得海軍戰力遭受嚴重打擊,海軍規模出現大幅縮減。未來幾年,可出海巡航的艦艇數量令人悲觀。

而按照拉金的說法,中國海軍目前擁有大約350艘艦艇和船隻,尤其是最近十年生產的主力護衛艦與驅逐艦,綜合戰力都相當可觀,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可主導大洋勢力格局的強大力量。

回過頭再看看昔日強大的皇家海軍,如今卻只能慘澹度日,就連派遣女王級航母前往南海這種事情,都要提前一年開始準備,對其進行維護和檢修,生怕這艘代表英國臉面的中型航母,半道拋錨壞在中國地盤上,那就太尷尬了。

英國人沒有實力還想到中國家門口挑事,計劃與美國和澳大利亞海軍來一次「航行自由」,純粹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如果英方肯轉變思維,接受世界局勢已發生巨變的事實,依靠地理優勢,做中歐貿易的中轉口岸和人民幣海外金融業務中心的話,繼續維持高福利根本不是問題,簡直就是躺著賺錢的好事。但某些人就是偏偏要和中國硬著來,看來,老牌帝國都有個毛病。我們不僅感嘆:世道好輪迴——如今的英國和當年的清帝國何其相似。

相關焦點

  • 英海軍上將發出戰略預警:中國海軍可直抵英國
    撰文丨白 隨著全球變暖,世界格局也正在發生改變。就在近日,英國《時報》報導稱,英國海務大臣託尼拉達金上將發出戰略預警,提醒英國隨著全球變暖,北海航道隨著大量冰川的融化變得可以通行,而中國海軍可以藉助北海航道直抵英國。
  • 英媒解讀中國海軍實力對英國是一大威脅
    近期,英國緊跟美國屁股後面,將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新航線的出現,將中國海軍列為危害英國利益存在,並指出中國海軍實力對英國是一大威脅,發表「中國軍事實力怎樣,可能XX」等等報導言論,用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設想一些不存在的「中國威脅」,強行給我國扣「危險存在」的帽子。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同時,俄也是最早向北極派出科考隊的國家,早在彼得大帝時期,沙俄海軍航海家維塔斯·白令曾於1728年穿越北極圈,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在此後200多年的時間裡,俄從未停止過對北極的探索。冷地熱土,北極之地引人垂涎北極地區擁有不可估量的地緣政治價值。
  • 北極高燒不斷,遠古病毒的「冰牢」正融化
    北極變暖不僅影響北極地區,還對中緯度地區的天氣氣候產生重要影響。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是世界人口的密集區,在北緯20度~65度的溫帶和亞熱帶區域內居住著全球約80%的人口。北極變暖後,北極和中緯度地區的溫度梯度減小,導致大氣的正壓性增強,易導致中高緯度地區極端天氣的發生。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原標題: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正在讓冰天雪地的北極,陷入極端高溫天氣的糾纏。在重重熱浪的包裹中,北極圈繼去年後再次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來自歐洲哨兵3號的衛星圖像顯示,目前北極圈附近西伯利亞的野火大約有800公裡的寬度。
  • 全球變暖,北極熊很可能在80年內滅絕!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彼得·莫爾納博士警告,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熊的很多種群將在本世紀內消失,到2100年,全球變暖將威脅到北極熊的絕大多數種群。也就是說,北極熊很有可能在未來80年內滅絕!今年早些時候,人們發現失去棲息地的北極熊們在捕食同類——雄性北極熊捕食雌性和幼崽,雌性只好食用自己的幼崽。
  • 北方六省冷成北極多地破紀錄,全球變暖是騙局?專家:恰好相反
    1月6日下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北方大部地區轉為晴朗,而南方多地則被冷雲籠罩,實際上,渤海黃海大範圍的冷流雲宣告著今天天氣的不尋常——隨著北極渦旋親徵,寒潮已經在我國中東部大舉南下,北方多地已經處在寒潮南下後的晴朗乾冷中。
  • 荷蘭海軍陸戰隊列裝新型軍用雪橇 配備中口徑機槍 劍指北極地帶
    12月16日,荷蘭海軍陸戰隊宣布,將很快裝備一種名為「Pulk」的軍用雪橇。即將前往挪威參加冬季訓練演習的部隊將首批裝備這些軍用雪橇,這些雪橇可以更好地執行荷蘭與其他北約盟國,在戰略地位日益重要的北極地區執行任務。
  • 全球變暖竟造成了極寒天氣?
    但是,相對於氣象專業性的術語,「地球小冰河期」的說法似乎更為盛行,這個最初源於英國《每日郵報》的說法被中國媒體廣泛引用。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小冰河期指的是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段較長時間的溫度偏低的時期,目前亞歐地區的一些極寒天氣時間還很短,要據此判斷小冰河期已經來臨,為時過早。
  • 如果全球變暖持續下去,最終導致死亡的也許不是洪水海嘯?人類命運...
    現在全球變暖,你以為只有天氣變得越來越熱,海平面不斷上升麼?地球上的潛在危害不僅僅只有這些。 我們知道溫室效應的危害有很多,比如使得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融化。但是還有一種潛在的威脅,就是會釋放出地球上的眾多「惡魔」。
  • 韓松:一位科幻作家的北極之旅
    開歷史先河者也是俄羅斯(前蘇聯)的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時間是1977年8月17日,今年恰好40周年。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圍繞北冰洋海冰融化帶來的種種變數,成為世界輿論的焦點話題。羅布索夫表示,北極海冰消融不會令他退休,而只會使他的工作更加繁忙。因為新航道開闢後,會有更多船隻進入北冰洋。浮冰是不可能完全融化的,因此仍需破冰船領航。其他北極國家也瞄準了這一領域。
  • 北極爭霸戰再次打響,150架五代機飛往前線,航母打擊群也要出手
    據他透露,美國陸軍、空軍乃至海軍都不斷向當地增兵、修建軍事設施。而這一動作,也折射出了美國對北極的勃勃野心。 當然,眼看著美國空軍出了手,美國海軍自然也不會自甘落後。
  • 英國將派遣航母來亞洲?專家:不列顛艦隊真敢來,新仇舊恨一起算
    據泰晤士報導:英國計劃於2021年派遣由「伊莉莎白號」率領的航母打擊群前往遠東,對付中國!相信幾天前的這則消息軍迷朋友們都已經知道了,根據英國軍方人士透露,明年年初的時候,英國將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前往亞太地區,與日本、美國等盟友進行軍演,而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遏制中國在南海的發展。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測算數據,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表面溫度基本上與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持平,同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直言:「疫情終將過去,但全球變暖或將伴隨我們一生。」氣候變暖已經不是第一年。
  • 英國「公知」哪來的自信?中國海軍可不是吃素的
    作者:塞西近來,伴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不同於從前,中國的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穩健動力。中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嫉妒。尤其是2020年以來,中國憑藉著大國智慧,凝聚了大國力量,成功從新冠疫情中走了出來。美國眼紅於中國的迅速崛起,便採取措施對中國進行限制。如今,就連英國也執意來湊熱鬧。英國「公知」用軍艦威懾中國一些西方國家將中國視為「眼中釘」,最近,英國「右翼公知」穆雷喊話稱「倫敦應該就新冠疫情向中國進行索賠」。
  • 荷蘭陸戰隊攜武裝雪橇遠徵北極
    圖片來源 俄羅斯國防部綜合編譯 陳榮生隨著北極地區的競爭不斷升溫,各國開始為潛在的軍事行動做準備,紛紛購買或升級適應極寒環境的各式裝備。只有2300人的荷蘭海軍陸戰隊(RNLMC)最近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 冷冷冷,說好的全球變暖呢?3個小故事講清楚!
    大概是一個意思寒潮的家鄉是北極,北極就好比這個大冰箱。從冰箱性能來看,它的冷凍室溫度的確「變暖」了;但如果想速凍個水餃,那還是輕鬆愉快的。簡單來說,全球變暖是全球氣候尺度下的趨勢。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海平面、環流形式、農耕區作物類型都會發生變化。而寒潮等極端冷事件只是一次天氣過程。
  • 它們是來自北極「海中獨角獸」,遺傳學預測,海洋變暖會使其滅絕
    但由於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變化,這些標誌性哺乳動物正在面臨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說起北極哺乳動物的困境,人們首先會想起北極熊,很多媒體上也經常會在報導全球變暖,或北極冰川消融的事件時,使用一些餓得瘦骨如柴的北極熊的照片,呼籲人們做出行動,節能減排,保護地球家園。
  • 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北極38℃極端天氣令冰雪...
    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北極38℃極端天氣令冰雪加速融化  olivia chan • 2020-08-05 09:03:56 來源:前瞻網 E6795G0
  • 其實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12月29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西園路上,行人冒雪出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圖 北極增溫 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我們知道,北極是北半球冷空氣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