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是一部越看越上癮的古裝電視劇,相比一些單純的宮鬥劇和愛情劇來說,這部劇整體恢弘大氣,既展示了大明時期的歷史真實事件,又把六朝五帝的英雄人物都一一展現,是近幾年來最值得一追的古裝劇。
雖然湯唯從大屏幕到小屏幕,一直被吐槽造型醜,配音彆扭等問題,但這完全不影響該劇的收視率,一直遠遠斷層其他同類型同時段電視劇,不但有老戲骨出演,也有流量張藝興傾情加盟,為整部劇添光加彩。
事實上湯唯的演技是完全到位的,她的人生分為四個重要的階段:1.反賊;2.太孫嬪;3.皇后;4.太后,每個階段她的重點都不同,所以表演方式也很不一樣。眼神也是從反賊時的靈動俏皮,到太后時期變得堅定和霸氣。
值得一提的是孫若微有好幾個高光時刻,太后時期自然不用多說,最高光的時刻給了朱瞻基,在太孫嬪時期,當時太孫朱瞻基從戰場潛回宮,那一刻太孫為了權力已經瀕臨瘋狂,是孫若微雲淡風輕的幾句話撫平他的壓抑和瘋狂,孫若微對他說:「無論結果怎麼樣,殺頭流放,我都會陪著你」。
這時候特別體現孫若微的雙商,一是她明白皇太孫一定會去爭,二是知道此時不可勸阻(勸阻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參看太孫知道她對戰場了如指掌而看她的眼神),三是懂得太孫已經沒有退路,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不如博一把。
這個階段湯唯收斂的演法,眼神從淡然到堅定,讓人很是心動。雖然她對這段婚姻一直是有委屈的成分在,但朱瞻基在最無助的時候,給了他最有力的精神力量,這也是後來若基cp們不接受徐濱的原因。
導演曾說過孫若微不是一生都是菩薩,她也有自私幸災樂禍的一面,最贊的一次表演是在立太子宴會上聽見朱祁鈺的皇后與兒子自殺的消息,孫太后先是震驚,只用了一秒就讓自己鎮定了下來,然後發出一個不懷好意的假笑,嘴角甚至還有一絲絲不自然的抽動,幾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不得不誇誇湯唯這齣戲演得太好了。
再來談談配音。如果硬要說有什麼遺憾的話,我覺得是配音是湯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前面有些突兀,因為孫若微說話得小心翼翼,到了太后時期則是氣場和配音全開,非常符合她的身份和地位。
後期的劇情剪輯得有些亂,有時候邏輯不行。可惜了,前期有的伏筆也沒有下文,最典型的就是樸妃殉葬線。雖然後來看了導演答疑我也同意這種處理,但試想如果可以播出,簡直是又開創了人性深層次的刻畫。作為一個歷史控,對有些改寫實在是如鯁在喉。可惜的是復闢後的朱祁鎮在孫太后推動下廢除殉葬制沒有拍出來。
最後說一下結局。很顯然這個是夢境並不是現實。喪鐘響了兩聲就表示太后已經死了,孫若微哪怕對朱瞻基沒有愛,她也會信守自己的承諾,死了就去地下陪他,至於徐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懂她的恐懼和不安的人。只有在徐濱面前,她才可以放下一切,做真實的孫若微。
孫若微的人生可謂是起起伏伏,以一己之力義無反顧走入層層宮闈之中,背對親人背對愛人,扛起了整個大明。劇的餘韻悠長,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