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精神與地域性十分鮮明,虎山音樂祭自2014年創辦以來,每年的主視覺設計皆由洋蔥設計擔綱,二度入圍葛萊美獎、並獲得金曲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的他們,每年都為虎山音樂祭帶來充滿力道的嶄新印象。
此篇訪問到洋蔥設計,並盤點歷年來「虎山音樂祭」主視覺及幕後的設計idea!
今年海報設計由洋蔥成員楊豐銘負責,著重呈現出在「微遠虎山」這個奇幻場域聽音樂的經驗——這裡有著臺北信義區難得綠意包圍的山中廣場,有座搭在廢棄小廟裡的舞臺,每回都愛流連其中,聽迷幻的吉他樂音迴蕩。
在陰雨溼冷的12月,電子花車散發出濃厚的七彩霓虹,映射在廣場溼地上,大家喝著啤酒,空氣中隱約飄來異國香料與烤肉味道,風中細雨中瑟縮著雙肩,空氣中仿佛瀰漫著一股迷妖氣,有種獵奇的都會魔幻寫實。
從這樣的情境出發,海報上的插畫與文字因應小廟、帶出民俗味的設計,再佐明亮的彩色、翻新三眼老虎妖頭頂的小廟,呼應了地緣關係。在這波濤洶湧的2020歲末,2隻面露驚嚇、呆萌的黃虎黑虎,仿佛在對著你說:「WTF, 今年鬧夠了沒有。」
從網路上瘋傳的迷因「傻眼貓咪」(OMG Cat)發想而來,創造一隻「跌破眼鏡的老虎」,它像是近距離睜大雙眼盯著音樂活動上的人群,好奇這些傢伙在幹嘛,也暗指音樂節的精彩會令你目瞪口呆。而虎山音樂祭尤為特色的荒廢宮廟舞臺,也悄悄地融入背景中。
這年音樂祭剛好遇上泥灘地浪人最新專輯《擒虎記》發片,於是延伸「老虎」的主題,《擒虎記》是老虎被困住,虎山音樂祭則讓兩隻猛虎出籠!選擇黃黑相間的主色,視覺上充滿濃厚的傳統民俗年畫以及符咒風格,也與表演樂團巧妙結合。
眼熟的老虎取樣自美國家樂氏的吉祥物——那隻玉米片包裝上都會看到的Tony the Tiger,是典型美國商業消費主義的象徵;鴿子則是來自1969年代傳奇的Woodstock胡士託音樂節,其宣揚著愛與和平的嬉皮精神。「一隻曾站在吉他上、代表和平的Woodstock鴿子,如今站在消費主義的老虎頭上。」
呼應首屆虎山音樂祭中的「虎山」意象,很單純地挪用虎標萬金油(老虎油) 的包裝作為藍本,借力使力增加觀眾對「虎山地點」的聯想,以懷舊的美式木活字(Wood Type)呼應表演樂團裡出現的Americana音樂風格。
每年虎山音樂祭的設計都會讓洋蔥的不同成員參與,對他們來說,每年虎山音樂祭的設計都像是一種「風格練習」的自我挑戰,去嘗試同個主題、同個名稱,能有多少不重複的可能性、呼應當下不同的議題,找到不同的切入點、不同的視覺語言與概念。
經手過多場音樂祭視覺設計,洋蔥認為音樂祭講究一種撞擊的力道,主視覺必須讓人一眼就被打中,且因主視覺會替活動精神和性格定調,必須做出不同活動品牌的區別,理解每個音樂祭的定位與特色就非常重要,特別是它的「在地性」符號,例如地點在哪裡?環境氛圍如何?音樂祭風格為何?
他們將經手過的案例如數家珍,『虎山音樂祭』的荒棄小廟、『TAKAO ROCK』有高雄港的貨櫃碼頭、『黑鄉作樂』的勞工手套、『我愛臺灣』的招牌字、 『金光舞臺車閃閃嘉年華』的電子花車與鋼管在地風格、『愛愛搖滾音樂祭』中的帳棚與山林、『戰馬音樂節』中的大漠黃沙、萬馬奔騰、『慘島藍調節』香港都會中的壓迫⋯⋯」抓出每個活動的特色印象,也就找到了設計的表現重點。
強大的視覺設計能為活動吸引目光、打中目標群眾,這點在虎山音樂祭歷年的主視覺設計表現無庸質疑。
歡迎關注GrayDesign視頻號
↓
本文載自「ShoppingDesign」,僅供分享交流
圖源洋蔥設計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